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奚肇庆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94-494,500
近年来,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对外感高热的研究取得良好成效.现对近10来中医药领域治疗外感高热临床经验综述如下.1 辨证施治刘陈等[1]认为,感冒病因四季气候不同,病性各异,治疗必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方能有的放矢.潘钦松[2]应用清透法(金银花、连翘、柴胡、黄芩、板蓝根、生石膏、青蒿、地骨皮、白薇、薄荷、甘草)加减治疗外感发热邪热在卫气者36例,体温38℃以上,多在39℃以上.  相似文献   

2.
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众多,病机复杂.本文对其病机特点进行分析,认为毒邪是引起高热的主要因素,毒瘀交结是高热的病理关键.并对中医药治疗外感高热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归纳其主要治法有清热解毒法、解表透邪法、益气养阴法等,治疗方式应灵活多样,如使用不同的剂型、针灸退热等方式.  相似文献   

3.
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证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志华 《光明中医》2007,22(11):F0004-F0004
大青龙汤出于《伤寒论》,为"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笔者根据方意,自1989年1月到2006年10月,采用大青龙汤治疗外感高热证108例,获满意疗效,并以西药治疗同类患者作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外感高热是一种因卒感六淫邪毒和疫病之气,邪客肌腠,正邪交争,以发热为主要症状,体温高达39℃以上的急诊常见病.临床外感高热诊断较易,但现代医学的病因诊断较难,尤其在短时间内难以明确诊断,从而使治疗缺乏针对性.中医诊治外感高热则多沿用三焦、卫气营血、六经等辨证体系,但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众多,病机复杂,上述辨证体系往往难以提供明确的分析及指导治疗.笔者现就外感高热病的病机特点及外感高热的诊疗思路与方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6.
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山东歌舞剧院医务室(250012)颜景夫中国轻骑集团卫生科(250021)秦庆云关键词 外感高热;外感退热饮;疗效观察笔者20多年来应用自拟方外感退热饮治疗外感高热50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8例中...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1999年至2003年,应用验方金碧清热汤治疗外感高热4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病人全部来自本院门诊,体温均在39℃以上,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10岁,平均26岁.上呼吸道感染25例,腮腺炎7例,急性支气管炎及肺炎10例,急性扁桃体炎6例.  相似文献   

8.
笔者对小儿外感高热,审证求因,探索截热之法并拟定方药,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1 细审致病之因:病必有因,引起外感高热的病因,主要是六淫邪毒为多。据临床所见任何不正常之气,大多夹有邪毒致病,古有无毒不起热之说。因此,重视邪毒致热的因素有利于治疗。2 掌握临床特点:小儿外感高热除邪毒因素外,尚与其生理病理特点有关。小儿易感、易热、易变为之不足,但治疗得当则易愈亦是其有利之处。掌握此特点,对患儿应注意保护,防止感触,一旦发病则应及早治疗以求速愈,或避免传变。3 截热方法举要3.1 解表清热法:以辛凉解表兼清气分热药物为主,用…  相似文献   

9.
笔者近年自拟清解汤治疗外感高热,疗效满意,介绍如下。1治疗方法基本方为荆芥10g,防风10g,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100g,知母15g,赤芍10g,丹皮10g,茵陈蒿15g,甘草6g。水煎服。12岁以下者每日1剂,分4~6次服;13岁以上者每日2剂,日服4次。2适应证高热(T38.5℃以上),伴有外感症状,舌红,脉数。临床多用于西医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并感染引起的高热。3典型病例李某,女性,28岁,2001年12月8日初诊。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周身酸痛3d,T38℃~39.5℃,服用解热止痛片、金羚感冒片、罗红霉素等效果不佳。刻诊:周身酸痛,恶寒…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2002年~2004年,应用清暑解热方治疗夏季外感高热64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叶登文  刘笑云 《光明中医》2013,28(3):596-597
麻杏石甘汤是由麻黄、杏仁、生石膏、炙甘草四味药组成。具有宣泄郁热,清肺平喘的作用。本方出自张仲景之《伤寒论》,原文是治太阳病,误治后,风寒入里化热,而见"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后世多用于风寒袭表化热入里,或风热所伤,肺中蕴热,而见身热气  相似文献   

14.
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1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2002年初,采用复方半边莲注射液治疗外感高热130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76例,女54例,年龄15~71岁.病程12~72小时.风寒证82例,风热证48例.  相似文献   

15.
小儿夏季外感高热,多因着凉、吹电风扇过度、冷水浸浴等以致蔽汗,以出现周身灼热、无汗为特征。中西医治疗,其退热效果常不尽满意.根据《内经》:“其有邪者,溃形以为汗”之宗旨,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煎水浸泡足法治疗,疗效颇佳。现将有关临床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秦亮 《广西中医药》2003,26(1):59-59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外感高热62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李广文 《中国中医急症》2004,13(11):757-757
笔者近年来运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外感高热,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感高热以体温38℃以上为诊断标准。对外感高热40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组:服用辽阳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珍黄安宫片,每日3次,每次5片,口服,对照组;服用沈阳中药厂生产的牛黄宁宫片,每日3次,每次5片,口服,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愈16例,显效8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愈显率为60%,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临床痊愈2例,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愈显率为15%,总有效率为65%,结论:珍黄安宫片对外感引起的高热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药。  相似文献   

19.
李谱智 《河北中医》1999,21(1):32-33
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蕃蓠薄弱,卫外不固,肺脾常虚,外邪入侵机体之后极易化热入里,伤气灼津或与内湿、积滞互相搏结,形成表里同病,寒热互见,虚实错杂的病理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多年临床实践总结小儿外感高热治疗5法,现分述如下。1 散寒疏风热解表散寒与疏风清热之寒热同用。多用于小儿外感高热初期。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风寒之邪后,寒邪易郁闭化热,症见:恶寒,发热,无汗,流清涕或浊涕,鼻塞声浊,口干,咳嗽无痰,咽红疼痛,唇红,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浮紧或浮数。治宜散寒解表,疏风清热。方选三拗汤与银翘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