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经济学家弗农·史密斯2002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在实验经济学领域的杰出贡献.本文对他以及他所倡导的实验经济学进行介绍,进而对实验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做出述评.  相似文献   

2.
马丁·路德·金遇难地田纳西州孟菲斯市当天举行大规模集会。孟菲斯市当天大雨如注,几百人冒雨游行,走完约1英里(1.609公里)路程,纪念这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据《珠江晚报》2008年4月6日报道)。4月6日新华网也以《呼唤平等与公正》为题点评了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最年轻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马丁·路德·金遇刺40周年纪念日活动:“马丁·路德·金谈及梦想,朴实而真实:马丁·路德·金诉求平等和公正,普适而普世。”“他属于钧年前,也属于现在。”“他属于美国,也理应属于全世界。”“呼唤大国与小国、强国与弱国、富国与穷国之间平等和公正.当属延伸马丁·路德·金生前之梦想。”  相似文献   

3.
本文全面介绍了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罗伯特·奥曼和托马斯·谢林及其主要学术贡献,他们在对现实经济、政治问题的分析中所运用的博弈论的方法,推进了冲突与合作博弈的发展;通过引入连续统模型,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作出了重大改进.他们的贡献对我国建立和谐的制度结构及其社会基础并形成有效的社会控制和整合机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新 《中国学术》2001,3(2):327-329
对于希望了解最近20年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状况的人来说,波兰女学者伊娃·多曼斯卡为读者提供了一条捷径。《不期而遇》收集了她近年来有计划地对十位西方历史哲学界知名学者的访谈录。这些学者有海登·怀特、汉斯·凯尔那、富兰克林·安克斯密特、格奥尔格·伊格尔斯、杰兹·托波尔斯基、乔伊·吕森、阿瑟·丹托、莱昂内尔·戈斯曼、彼特·伯克、斯蒂芬·巴恩。另外,阿伦·梅吉尔为该书写了导论,伊娃也有一篇自述。  相似文献   

5.
《符号理论》一书是诺伯特·埃利亚斯生前完成并付诸出版的最后一部著作。他于1990年8月1日在阿姆斯特丹逝世,享年93岁。他的“符号理论导论”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其研究成果最初曾在1989年的《理论·文化·社会》杂志上分三期进行了连载,  相似文献   

6.
一提起英国17世纪玄学派诗歌.稍微对诗歌感兴趣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那就是约翰·邓恩。由此可见,约翰·邓恩在英国乃至世界诗坛的位置是多麽举足轻重。约翰·邓恩1572年生于伦敦的一个富商之家.信仰罗马天主教。他原是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学生,但由于宗教的关系.他虽然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先后读了6年的书.但他无法获得学位。早年曾参加埃塞克斯伯爵对西班牙的海上远征军.后成为女王大臣托马斯·埃格尔顿爵士的秘书。  相似文献   

7.
“名(代)·之不·动”式来历被古汉语教材误解为用“之”字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式,本文从结构性质、结构特征、语意表达三个方面,通过比较互证,论述“名(代)·之不·动”式并非动宾结构,而是否定式主谓结构。  相似文献   

8.
冯·赖特(Gerog Henrik von Wright 1916-2003),20世纪著名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于2003年6月4日去世。德国教授乔治·米格尔(Georg Meggle)主持编辑《冯·赖特纪念卷》,邀请我撰写一篇纪念文章,因为从1996年开始,直至冯·赖特去世之前.我与这位伟大人物发生了密切交往,甚至可以说,建立了某种私人友谊。1997年9月至1998年9月,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冯·赖特那里做访问学者一年;我接到他的最后一封信是2003年2月20日,这距他最后去世仅132天.;我撰写了专著《冯·赖特》,1998年由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出版;我主持编译了他的中文版文选一知识之树》,200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如此等等。在下面的文章中,我概述了与冯·赖特的交往,披露了他给我的27封信中的11封信,并把下述两者作为附录:一是1997年我在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他的访问记,二是他为我主持编译的他的中文版文选《知识之树》所写的序言。我认为,这些东西具有文献价值。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冯·赖特的思想、学问与人格魅力;就我个人来说,写出这些也是为了寄托我对冯-赖特教授的缅怀与崇敬之情,并留作永远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美国作家欧·亨利善于用含泪的微笑和姜惨的幽默打动读者,被誉为“欧·亨利笔法”,他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情节跌宕起伏,结局回旋骤变,是这种创作风格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0.
约翰·斯图亚特·密尔(John Stuart Mill,1806-1873)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逻辑学家、经济学家。除《论自由》(1859)之外,他的主要著作还有《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3)以及《威廉·哈弥尔顿哲学的批判》(1865)等等。  相似文献   

11.
古柏  彭刚 《中国学术》2003,4(1):344-348
正如迈克尔·布尔在他这本书的开篇中所说,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于城市文化的研究为基于视觉认识论之上的种种理论所主宰着。从瓦尔特·本雅明笔下的十九世纪巴黎漫游者唯美的眼光(《波德莱尔:发达资本主义时  相似文献   

12.
梁海艳 《理论界》2009,(12):133-134
《简·爱》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小说通过主人公简·爱坎坷的一生,尤其是她爱情上的悲欢离合,阐释了一种全新的爱情观。本文对简·爱独立自尊、自由平等的爱情观进行分析,无论对当时社会还是现今社会都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姜桂义  梁尚荣 《南方论刊》2007,(6):F0003-F0003
6月8日,由中共茂名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主办,茂名市社科联承办的“茂名石油荔枝文化博览会·荔枝文化研讨会”在茂名举行。作为文博会活动之一,此次研讨会的主题是:“荔枝·贡园·文化·和谐家园”。参加这次研讨会的国内专家学者及本地与会人员达60余人。收到学术论文20余篇。  相似文献   

14.
彭小瑜 《中国学术》2001,3(3):271-274
康斯特布尔是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教授、享誉国际的中世纪西欧思想史专家,他的主要学术贡献在于对修道院制度和精神的开创性研究。在1982年出版的纪念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Charles Homer Haskins)的文集《十二世纪的文艺复兴和更新》中,康斯特布尔和另一位主编罗伯特·本森(Robert L.Benson)撰写了导论,他们指出,哈斯金斯1927年所提出的“十二世纪文艺复兴”这一概念进一步纠正了以为中世纪是“黑暗时代”的陈旧偏见,  相似文献   

15.
董玥 《中国学术》2000,(4):307-309
杜克大学文学系教授迈克尔·哈特和意大利激进思想家安东尼奥·奈格芮合写的新著《帝国》(EMPIRE)自今年三月出版以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注意。作者认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殖民主义的被推翻、苏联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障碍的瓦解,出现了不可逆转的经济与文化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6.
《丹尼尔·狄隆达》是一部由神话意象丰富叙述表层的作品。通过借用民间故事及《圣经》中关于蛇的神话典故,乔治·爱略特在小说中的女性人物与蛇之间建立了互为隐喻的关系。神话原型对塑造人物、推动情节发展有着提示和铺垫作用。蛇与女性互为隐喻的关系对探幽乔治·爱略特复杂的女性观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小说给读者的印象大都晦涩难懂,叙事零散,然而丹·布朗的小说却兼具后现代小说的写作特点与大众文学的可读性。丹·布朗将后现代手法中的不确定性运用到他的悬疑小说中,将语言游戏运用得炉火纯青,俘获了读者的思维;运用后现代技巧来制造悬念,增强作品的阅读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悬疑色彩,解决了后现代作品往往不具可读性和传统悬疑小说缺少文学性的双重难题。  相似文献   

18.
益众 《理论界》2009,(5):1-1
张伟教授的性命·文化·艺术》一书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深刻阐释了艺术的文化特性,揭示了艺术与文化的内在关联,拓展了艺术学研究的空间,开辟了艺术文化学研究的新领域。这是一部以生命为本体建构,集哲学、美学、文化学和艺术学为一体的学术研究力作。  相似文献   

19.
赛义德以异于主流文学批评的文学阅读和批评视点——对位阅读,对丹尼尔.笛福、简.奥斯丁、夏洛蒂·勃朗特、查尔斯·金斯利、查尔斯·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数十位作家的经典小说文本进行了细读和分析,揭示出帝国主义作为一个隐形的主题与文学叙事如影相随。赛义德通过“对位阅读”独特的文本分析视角和批评策略,将那些隐匿在文学叙事主题中被压抑或被排除的若隐若现的历史背景,以及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两种对立却又相互依赖的潜藏力量进行“挖掘”和“表述”,将文学、文化和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在帝国背景中显现出来,使它们得到发展、表述、扩充和批评。  相似文献   

20.
《社会科学论坛》2009,(8):F0003-F0003
《社会科学论坛》是由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半月刊。每月出版上半月期·学术评论卷和下半月期·学术研究卷两期。学术评论卷主要发表学术、思想、文化之评论文章,主要栏目:学术论衡,学术评论,学术对话,学术书评,学术随笔,学术资讯;学术研究卷侧重刊登学术性、专业性和应用性之研究论文,主要栏目:哲学·人文,政法·社会,经济·管理,文学·历史,文化·教育,燕赵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