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蒸汽压渗透法或称气相渗透法(VPO)起始于1930年Hill的工作。由于它的分子量适应范围是10~2—2×10,这正是其他方法所不及,而又与膜渗透法相衔接。自60年代以来该法成为这一分子量范围的分子量测定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的膜法分离,大多采用渗透汽化方法,少有采用蒸汽渗透法。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对以蒸汽渗透和渗透汽化两种方式分离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甲醇质量分数为0.01-0.30)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甲醇质量分数低于0.05时,蒸汽渗透较渗透汽化法的分离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3.
采用蒸汽辅助法制备了高稳定性STW结构硅锗酸盐分子筛. 相比于传统水热方法, 使用温和的蒸汽辅助可显著减少模板剂用量, 产物结晶度与骨架Si元素含量更高. 利用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能量散射谱(EDS)、 热重(TG)分析等技术手段考察了蒸汽辅助合成硅锗酸盐分子筛过程中水对产物结构的影响, 发现随着外加水量的增加, 产物从纯相GeO2逐渐转化为STW分子筛纯相, 最终变为GeO2, STW与MFI结构的混相; 此外, 反应物中带入的痕量水可以优先活化Ge元素,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产物构型.  相似文献   

4.
采用聚酰亚胺和碘化聚芳醚砜共混改性的中空纤维膜,研究了在不同操作条件下对压缩空气的脱湿性能,并以此作为吹扫气源,研究了在气流吹扫操作方式下蒸汽渗透法乙醇气相脱水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膜的脱水性能与膜材料的亲水性有关,控制共混比例可以得到综合性能优良的气体脱湿膜。  相似文献   

5.
针对Y型沸石在ZSM-5沸石干胶制备及晶化过程中易于溶解、坍塌的问题,采用葡萄糖在水热处理条件下对Y沸石进行包膜处理,提高了Y沸石在高温、高碱度环境中的稳定性,并采用蒸汽相转化法制备了同时含有Y和ZSM-5的双沸石复合物。对影响沸石复合物形成的因素如Y沸石表面碳包膜改性、凝胶碱度、晶化时间等进行了详细讨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N2吸附-脱附,能谱(EDS)以及NH3-TPD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相转化法能获得Y和ZSM-5两相共存的双沸石复合物,产物中的ZSM-5沸石相前驱体随蒸汽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从蠕虫状无定型向纳米多晶ZSM-5沸石转变,纳米多晶聚集体与Y型沸石晶粒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包埋。在异丙苯催化裂化反应中,合成的沸石复合物的活性和稳定性介于Y和ZSM-5之间,优于对应的机械混合物。  相似文献   

6.
<正> 均聚物——均聚物的共混物组份间的相容性对加工成型及产品的性能有相当大的影响。测定两种聚合物之间的热力学相互作用参数对于理解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十分重要。通常测定非晶相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参数的方法有蒸汽吸附法;气液色谱法及小角中子散射法。如果共混物的组份中有一组份是结晶的,则可在晶相的熔点以上,使共混  相似文献   

7.
热重法测定石油磺酸钙的有效组分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用热重法测定石油磺酸钙中有效组分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和SH/T0034—90《添加剂中有效组分测定法》(橡胶薄膜渗透法)结果基本一致,相关系数达到0.9787.精密度试验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Y型沸石在ZSM-5沸石干胶制备及晶化过程中易于溶解、坍塌的问题,采用葡萄糖在水热处理条件下对Y沸石进行包膜处理,提高了Y沸石在高温、高碱度环境中的稳定性,并采用蒸汽相转化法制备了同时含有Y和ZSM-5的双沸石复合物。对影响沸石复合物形成的因素如Y沸石表面碳包膜改性、凝胶碱度、晶化时间等进行了详细讨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N2吸附-脱附,能谱(EDS)以及NH3-TPD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相转化法能获得Y和ZSM-5两相共存的双沸石复合物,产物中的ZSM-5沸石相前驱体随蒸汽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从蠕虫状无定型向纳米多晶ZSM-5沸石转变,纳米多晶聚集体与Y型沸石晶粒之间紧密相连,相互包埋。在异丙苯催化裂化反应中,合成的沸石复合物的活性和稳定性介于Y和ZSM-5之间,优于对应的机械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在国外焦化厂或冶金工厂中污水初步除害(脱酚)是采用萃取法或所谓蒸汽循环的方法来实现。萃取法最初是在欧洲(西德、波兰、捷克)得到广泛应用。在美国则普遍应用蒸汽法,然而,近年来已有转向萃取法的趋势,并用苯或其它溶剂作为萃取剂来脱酚。1960年在西德的鲁尔煤矿区筹建了29台脱酚设备,现今则有20台萃取设备在运转,这些都是在战后重新建立的。在西德关于焦化工厂污水脱酚方法的文章中详细报导了所谓苯碱法(或称之为Потта和Гильгеншток法)自应用于工业后到现在为止的发展方向。还指出尽管可能应用效率较高的溶剂,但即使当前来讲,苯碱法也并未失去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以间歇操作及色谱操作的离子交换技术是生物化学中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与凝胶渗透法、分配色层法、亲和层析及电泳柱等方法相比,离子交换技术最主要的优点是具有较高的交换吸附容量及分离容量。自八十年代以来离子交换色谱得到高速发展,已工业规模用于分离、纯化产品~([1,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微波辅助蒸汽蒸馏提取法对矮化芳樟枝或叶中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中的挥发油成分。所得结果与传统蒸汽蒸馏提取法数据对比,两种方法所得枝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和含量基本相同;但微波辅助蒸汽蒸馏提取法仅需37.5min即可达到最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12.
将实验室合成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PS)加入制备方钠石(SOD)沸石的前驱体凝胶中,在45℃条件下制得干凝胶,随后采用"蒸汽相转化"法制备了大块状SOD沸石材料。对影响多级SOD沸石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_2吸附-脱附和压汞技术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相转化"法制备的大块状SOD沸石由球状多晶聚集体构成,这些球状多晶聚集体又是由粒径为50~100 nm的初级纳米晶粒组成,在初级纳米晶粒上和纳米晶粒之间形成了2~50 nm介孔结构以及由脱除PS微球形成的50~300 nm的大孔结构。  相似文献   

13.
将实验室合成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PS)加入制备方钠石(SOD)沸石的前驱体凝胶中,在45℃条件下制得干凝胶,随后采用“蒸汽相转化”法制备了大块状SOD沸石材料。对影响多级SOD沸石形成因素进行了详细讨论。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N2吸附-脱附和压汞技术等表征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蒸汽相转化”法制备的大块状SOD沸石由球状多晶聚集体构成,这些球状多晶聚集体又是由粒径为50~100 nm的初级纳米晶粒组成,在初级纳米晶粒上和纳米晶粒之间形成了2~50 nm介孔结构以及由脱除PS微球形成的50~300 nm的大孔结构。  相似文献   

14.
彭平 《色谱》1998,16(5):436-438
采用以气相渗透法测定了数均分子量的宽分布含钛聚碳硅烷作标样,通过计算机辅助建立了具有较低分子量和较高支化度的陶瓷先驱体聚合物——含钛聚碳硅烷的凝胶渗透色谱校准方程lnM=20.9-0.843T。将这一方程应用于实际样品分析时,测定的数均分子量值与气相渗透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偏差绝对值小于8.0%。钛的引入使其与聚碳硅烷本体的校准方程相差很大。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酪氨酸甲酯对映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将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作为手性流动相添加剂,研究了酪氨酸甲酯对映体在反相HPLC系统中的拆分,考察了流动相种类、pH和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浓度对手性拆分的影响,建立了β-环糊精手性流动相添加剂法拆分酪氨酸甲酯对映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化学教育中实施环境教育的方法极为重要。本文从化学课内和课外教育的角度,较系统地阐述了课堂渗透法、课程调整法、考察活动和现代电教等方法在环境教育中的运用,为各级各类学校化学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法从3种基质(白菜、梨、鸡肉)中提取、净化2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检测.通过对基质固相分散的条件,如吸附剂、洗脱剂、洗脱体积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3种基质中2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0.01 mg/kg、0.02 mg/kg和0....  相似文献   

18.
分别建立了基质固相分散(MSPD)法、固相萃取(SPE)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水产品中己烯雌酚(DES)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并对MSPD与SPE 2种样品前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MSPD法中样品以弗罗里硅土(Florisil)作为固相分散剂,经乙酸乙酯提取,再用Florisil净化;SPE法中样品经乙酸乙酯超声提取,过Florisil小柱进行净化,最后经GC-MS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下测定水产品中DES。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85。M  相似文献   

19.
微波辅助萃取及其联用技术在有机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萃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常用的快速、高效、污染小的样品的前处理技术。结合有机污染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对近年微波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指出微波与固相微萃取、微固相萃取、顶空萃取、膜分离方法、蒸汽蒸馏萃取、微波催化和消解等方法的联用技术将是微波萃取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麦迪霉素的油/水界面循环伏安法研究及其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麦迪霉素推动质子从水相向硝基苯相或1,2-二氯乙烷相转移的过程,测定了麦迪霉素与质子在油相结合的稳定常数,建立了一种新的测定麦迪霉素的电化学方法。检测下限为10μg/mL,线性范围为20~1400μg/mL,样品检测结果与生物效价法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