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后,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加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44%vs. 7.78%)具备更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具备更低的纤维蛋白原[(2.38±0.33)g/L vs.(3.08±0.35)g/L]、D-二聚体[(1.02±0.28)mg/L vs.(1.26±0.32)mg/L]与血小板计数[(122.35±10.20)×109/L vs.(158.26±10.24)×109/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备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14.69±3.29)d vs.(15.40±3.35)d]与ICU住院时间[(2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对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福州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路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进行干预。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进行深静脉血栓可能性评分,干预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结果:干预2周后,试验组D-二聚体水平、深静脉血栓可能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周婷 《智慧健康》2022,(18):153-156
目的 探究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进行间歇充气加压治疗(IPC)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四川省德阳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98例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进行研究,抽取49例进行常规护理,列为参照组;另49例加用IPC干预,列为研究组,观察DVT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6.12%,低于参照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的差异变化(P>0.05),但在进行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系统重症患者中应用IPC治疗能够有效预防下肢DVT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脑胶质瘤患者按入院顺序先后随机分为研究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只给予常规护理,分别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u值分别为4.69、4.6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6.67%,而对照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占23.33%,两组比较,X~2值为9.8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简便易掌握,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为降低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腹部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3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3.5%),而对照组14例(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简便易掌握,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腹部手术后患者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妇科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患者盆腔术后药物与机械方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效果及应用抗血栓梯度弹力袜(GCS)、间歇充气加压泵装置(IPC)、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LEDVT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具有血栓中、高危因素并拟行妇科盆腔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不同预防血栓的方法随机分为A组(GCS组)、B组(GCS+LMWH组)、C组(GCS+IPC组),每组30例,术前、术后留取血标本,进行双下肢静脉、髂静脉彩超检查,分析3组预防措施对血栓发生率和实验室检查的影响,评价各方法的效果。结果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A组为13.33%,B组为0.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为6.67%低于A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D-二聚体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LEDVT患者D-二聚体升高显著。B组患者手术前后血常规、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术后应用两种方法联合预防优于单独应用弹力袜,其中弹力袜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LEDVT的效果更明显。D-二聚体在诊断术后LEDVT时具有高敏感性和低特异性的特点,可联合下肢静脉超声用于术后LEDVT的筛查。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早期诊断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世界范围内影响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在COPD的症状出现前即可能有明显和不可逆的肺功能损伤。吸烟、空气污染、α1-抗胰蛋白酶、高气道反应、肺部感染、相关职业、社会经济状况较差、饮食和营养不良、肺发育不良以及性别等都是COPD发生和发展的相关危险因素。目前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戒烟,使用肺量计筛选和监测高危人群,控制肺部感染以及对易感人群的营养支持等。笔者对目前COPD的早期诊断及其预防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肺慢性阻塞性疾病 (COPD)是一组慢性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统称 ,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与支气管哮喘 ,是我国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据文献报道 ,我国约6 0 %的COP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1 ] 。营养不良直接影响着COPD患者病程的演进和预后。为了解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 ,于 1995~ 1999年对 46例COPD住院病人进行了营养调查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1995~ 1999年我院诊断明确的COPD住院患者 46例 ,男性 32例 ,女性 14例。平均年龄 72 5± 4 5岁。排除合并有严重影响营养状况的疾病如恶性肿瘤、活动性肺结…  相似文献   

9.
韦中 《中国医师杂志》2003,(Z1):241-242
为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合并上消化道损害情况 ,我们对 16 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发现其并发上消化道损害严重 ,现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8年 9月至 2 0 0 0年 7月 ,符合 1979年全国呼吸专业会议修定诊断标准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16 7例 ,男 99例 ,女 6 8例 ,年龄 5 8~ 71岁 ,其中慢性支气管炎 6 5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0 2例 ,15年以上病史10 3例 ,长期吸烟 (半包~ 1包 /d ,2 0年以上 ) 87例。消化道症状 :表现为反复上腹痛、腹胀、暖气、纳差 ,其中6 8例出现解血或柏油样便 ,呕吐咖啡样物。既往均无明确的胃病史。全部病例采用富士能 2 0 0型电子胃镜检查 1次。2 结果16 7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中 ,12 9例有上消化道损害 ,其中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34例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95例 ,有 15年以上病史者 96例 ,长期吸烟者85例。胃镜检查诊断结果 ,慢性表浅性胃炎 2 6例 ,慢性萎缩性胃炎 4例 ,急性胃黏膜病变 4 5例 ,胃溃疡 19例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9例 ,复合性溃疡 5例 ...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入院时的营养状况。方法 对30例COPD入院患进行人体测量,实验室检查和膳食调查。结果 部分COPD患存在营养失调。蛋白质、热能供给基本满足需要,脂肪热能<25%,糖量热能>60%,不符合COPD的膳食要求,膳食结构有待改进。结论 临床医师要善于发现营养失调的患,营养师应定期进行膳食调查,根据不同疾病调整营养素的供能结构。  相似文献   

11.
6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金环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56-135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某院2005年6月~2007年6月收治的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参加体育锻炼分体育锻炼组(20例)和非锻炼组(44例)。应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分别比较2年前后肺通气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64例COPD患者吸沙丁胺醇前FVC、FEVl、FEV1/FVC3个指标与生活质量总均分的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分别为-0.211(P﹥0.05),-0.338(P﹤0.05),-0.357(P﹤0.01)。锻炼组和非锻炼组年龄和肺通气指标无明显差别,但锻炼组生活质量总均分优于非锻炼组。[结论]COPD患者肺功能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肺功能联合生活质量评价能更全面地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曾雪峰  陈锋  刘楠  谢珊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6):3242-3243,3245
[目的]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伴抑郁、焦虑情绪的患病率,并分析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15例COPD患者进行了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问卷调查.[结果]有抑郁情绪的患者68人(59.1%),有焦虑情绪的患者66人(57....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鄂南农村居民无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病状况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治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鄂南农村居民1883例进行问诊、体检和肺功能检测,并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共检出COPD患者186例,总患病率为9.88%,其中无症状者71例,占38.17%;有症状者115例,占61.83%。无症状COPD的患病率为3.77%。无症状组和有症状组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行饮情况,使用燃料情况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烟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检测显示,有症状组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占预计值%)与无症状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该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其中无症状COPD的比例也较高。如果单凭症状,易造成COPD的漏诊和对疾病危害的低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AE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BiPAP治疗组)及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每组25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气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治疗组患者pH、PaO2、PaCO2及RR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2~4h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0.05),24h后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好转(P﹤0.05),至治疗结束时相对稳定。[结论]BiPAP是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合并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手段,初期BiPAP通气治疗应持续24h以上。  相似文献   

15.
张飚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8):3854-3855
[目的]分析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0年12月澄迈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收治的32例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氧疗基础上应用NPPV治疗,通过自身对照观察患者NPPV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和病情改善程度。[结果]32例患者中1例不能耐受无创通气放弃治疗;29例使用无创通气治疗后好转,病情稳定出院;2例无创通气失败,改行气管插管。NPPV治疗有效的患者2h后血气指标明显改善。PaCO,显著下降(P﹤0.05);72h后,病情明显好转。[结论]NPPV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优点是纠正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舒利迭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舒利迭)对稳定期、Ⅲ~Ⅳ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明确诊断的85例COPD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人的基础治疗相同。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舒利迭50μg/250μg剂型,每次1吸,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舒弗美(缓释茶碱)0.2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6个月。在疗程前后分别测定和比较肺功能的变化。结果:在试验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EV1、FEV1/FVC和FEV1/预计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上述各指标的值较对照组高(P均<0.05)。在试验结束时,试验组FEV1、FEV1/FVC和FEV1/预计值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5);对照组FEV1较试验前有所下降(P=0.0422),FEV1/FVC和FEV1/预计值与试验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舒利迭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缓解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与夜间低氧血症及睡眠时相的关系。方法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22例,男18例,女4例,正常对照组12例,男8例,女4例,AHI<10。被检查者至少进行一次整夜多导睡眠仪监测,计算机回放检索室性异位搏动发生时的血氧饱和度及睡眠时相。结果COPD组夜间室性异位搏动的发生率为59.1%(13/22),明显高于正常组8.2%(1/12)(P<0.01)。夜间室性异位搏动的发生与夜间血氧饱和度降低无相关性,不同睡眠时相中室性异位搏动的发生频率无差别。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轻—中度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时相对夜间室性异位搏动事件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序贯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症状控制后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肺功能为中度(GOLDⅡ级,FEV1/FVC<70%,50%≤FEV1<80%预计值)的COP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噻托溴铵干粉吸入,对照组使用异丙托溴铵定量气雾剂,治疗12个月,在第1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分别行肺功能检查,测FEV1和FVC,同时记录12个月内急性加重次数。结果治疗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上升值及急性加重次数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6%),无其他不适。结论噻托溴铵对于肺功能为中度的COPD患者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王少辉 《现代医院》2012,(Z1):121-123
目的探讨长期家庭氧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0例稳定期慢性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另加用长期家庭氧疗。两组患者研究期间无急性发作。治疗28 w后应用St George’s呼吸问卷(SGRQ)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应用BODE指数来评定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SGRQ问卷总分有明显改善;BODE指数分值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SGRQ问卷总分和BODE指数分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有效地提高稳定期慢性COPD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L-精氨酸干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应用气道内注入脂多醣和香烟熏吸法建立COPD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力(mPAP)、肺组织匀浆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应用L-精氨酸干预后,大鼠肺动脉压降低,肺组织的iNOS表达减弱,而NO含量升高,eNOS表达增强。[结论]L-精氨酸干预治疗可降低COPD大鼠的肺动脉压,对COPD的发展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