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高速移动的用户提供一种基于速度预测的异构网络垂直切换算法,使用场景如公路的直线路段.根据直线道路场景的特点,结合驻留时间算法设计了一种基于速度预测的垂直切换算法.该算法通过创建速度矩阵以及与速度矩阵相对应的权重矩阵,经过数学运算,求得下一时刻的速度和终端的位置,然后结合传统算法得到切换判决.由仿真得到,在相同的环境及可靠的信号强度下,与经典的算法相比较,新算法虽然增加了切换次数,但有效减少了切换延时.  相似文献   

2.
一种SAE异构网络中的预测辅助切换判决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3GPP R8中基于SA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演进架构)的全IP异构网络,提出一种预测辅助的切换判决算法。以往的算法没有考虑移动终端高速运动时对切换效果的不利影响,在此算法中首先提出了一种最大速度的预判决方法,然后根据信号接收强度的历史信息,合理运用卡尔曼滤波预测算法对下一抽样时刻作出快速、准确预测,使移动节点可以对切换触发时机作出准确判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切换中的整体性能,并有利于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异构网络垂直切换决策算法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异构网络无缝切换的研究中,切换判决是实现异构网络无缝切换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在不同接入网之间,为保证业务连续性,需要考虑终端及网络的多方因素,进行综合判决,选择最合适的网络进行接入。以往的垂直切换决策算法普遍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如考虑的判决因素不全面,决策权值太过主观,对不确定性因素难以描述,算法复杂度和性能无法很好的权衡等。为进一步提高算法性能,针对WLAN/UMTS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提出一种更客观科学的垂直切换决策算法。并用Matlab/Simulink平台进行仿真建模,通过和传统的决策算法的对比分析,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能及时准确地切换至最优网络,各网络负载均衡,且减少了不必要的切换。  相似文献   

4.
在异构无线网络中,垂直切换是实现无缝切换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分析垂直切换判决因素和切换判决所面临的难题,对现有的主要判决策略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WLAN和UMTS构建的异构网络模型,提出一种适合该模型的垂直切换安全认证算法,用临时管道密钥(TTK)对数据进行加密,在接收端再用TTK进行数据解密。用平均切换次数、传输时延和丢包率三个指标评价所提出算法的性能。与已有垂直切换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其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减少切换次数,消除乒乓效应,减少传输时延和丢包率,可为实时业务所需的无缝切换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传统异构网络切换算法容易引起乒乓效应和切换准确度不高等问题; 同时,现有异构网络切换算法存在网络属性权重确定不合理问题,容易增加不必要的切换次数。因此,针对异构网络切换算法判决不准确带来的乒乓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差值门限比率和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异构网络切换算法。首先采用差值门限比率进行预判决,初步确定网络是否切换;再利用改进灰色关联分析算法选取目标切换网络,从而决定是否切换网络。搭建了WLAN和UMTS融合的异构网络环境,采用了MATLAB、OPNET等仿真工具。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提高了网络切换判决的准确性,减少了网络切换次数,降低了网络切换失败率。  相似文献   

7.
于波  于东  贾军营 《计算机工程》2012,38(22):10-14
为解决IMS异构无线网络的切换时延问题,设计一种IEEE 802.21定义的媒介无关切换标准与IMS架构相融合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多路径冗余传输切换算法,采用马尔科夫决策过程实现在IMS异构网络中的无缝切换。NS-2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与传统垂直切换算法相比,在切换过程中的有效数据传输率、切换次数及切换稳定性均显示出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无线网络的异构化趋势,对WLAN和UMTS形成的异构网络进行扩展,使其包含WLAN, WiMAX和UMTS 3种网络。基于介质独立切换对扩展后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进行仿真建模。评估切换时延、切换期间的丢包数目和网络使用效率,结果表明,链路即将断开(LGD)方式的切换时延小于链路断开(LD)方式,且丢包数较少,网络使用效率随着功率强度门限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9.
针对无线网络的异构化趋势,对WLAN和UMTS形成的异构网络进行扩展,使其包含WLAN, WiMAX和UMTS 3种网络。基于介质独立切换对扩展后异构网络中的垂直切换进行仿真建模。评估切换时延、切换期间的丢包数目和网络使用效率,结果表明,链路即将断开(LGD)方式的切换时延小于链路断开(LD)方式,且丢包数较少,网络使用效率随着功率强度门限系数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IETF提议的MIPv6协议能够实现异构网络切换,但切换时延和丢包率较大,其扩展协议FMIPv6为此提出L2触发的概念,却未定义L2触发的具体时间。因此,结合IEEE802.21媒体独立切换(MIH)协议提出一种基于L2触发的异构网络切换方案,通过NS-2仿真验证了L2触发的切换方案能有效减少切换时延和丢包,并评价了不同速度、不同预测系数对切换期间的中断概率、丢包率和网络使用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当多个移动节点在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共存的异构无线网络环境中移动时,综合考虑移动节点的电池寿命、基站与接入点的负载以及移动节点花费3个因素,运用多目标最优化方法进行切换判决,为所有移动节点选择合适的目标网络,使整个网络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最强信号优先方法,该方法在剩余电池寿命总和与负载平衡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在花费总和方面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12.
异构网络切换中认证机制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网络接入认证承协议与可扩展认证协议相结合的网络层认证架构,采用预认证与认证关联证书相结合,提出一种能够减少异构网络间切换中认证时延的网络层联合认证机制优化方法。通过与IEEE802.11i预认证、网络层辅助链路层预认证2种认证优化方法进行仿真比较,表明其有效降低异构网络间切换认证时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高速铁路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 GSM-R无线通信系统将逐步向LTE-R系统演进。在此演进过程中存在GSM-R和LTE-R长期共存的局面,如何实现高速铁路无线通信异构网络之间的快速切换和安全认证成为铁路无线通信研究的热点问题。针对高速铁路无线通信异构网络切换认证过程中,存在安全性低和认证开销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下一代高速铁路异构网络的轻量级切换安全认证方案。首先,采用哈希函数等操作生成切换请求Token和异构网络切换认证码PASS,实现了用户身份匿名性和可追溯性等安全要求,并且高速列车无需多次注册就可实现异构网络间的无缝切换。其次,设计了基于椭圆曲线密钥交换的轻量级切换算法,完成了高速列车与目标基站的相互认证和密钥协商,降低了计算开销和通信开销,实现了会话协商密钥的前后向安全性。最后,采用形式化方式BAN逻辑进行了安全性验证,并使用朔黄铁路LTE-R线路实测数据进一步对本文所提方案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分析得出所提方案能够满足可追溯性、匿名性、抗伪装用户攻击、抗中间人攻击和抗重放攻击等安全特性。性能分析表明,本文方案在通信开销和计算开销方面较比较方法性能更优,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未来移动网络蜂窝小、切换频繁、支持规模用户和多媒体应用的需求,对位置预测与越区切换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基于位置预测的越区切换方案HDLP(Handover Decision based on Location Prediction),其基本思想是:(1)从移动用户的大量历史移动轨迹数据中挖掘频繁轨迹;(2)根据挖掘出的频繁轨迹集合生成运动规则;(3)将运动规则运用于判决蜂窝移动通信的越区切换中。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的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切换方案相比较,本算法减少了不必要的越区切换次数,降低了错误切换率,提高了切换的准确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通信代价,提高了通信系统的容量以及QoS。  相似文献   

15.
郭梦洁  熊贇 《计算机工程》2021,47(6):299-304
分析疾病与基因、miRNA等生物实体之间的关联是生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目标,然而利用海量的数据进行生物学实验成本过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表示学习的关联预测算法,通过多源数据集构建生物异质网络,并给出基于生成式对抗网络的异质网络表示学习算法学习鲁棒的向量表示,算法中的判别器和生成器考虑网络中的关系来捕获丰富的异质语义信息,并通...  相似文献   

16.
动态异构信息网络中的时序关系预测问题近些年被广泛研究,时序关系预测旨在预测关系产生时间的同时预测关系的类型.动态异构信息网络是包含不同类型的点和边且边上带有时间信息的网络.现有的方法主要考虑了网络中拓扑结构对于关系预测的影响,而并未将时间和结构信息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模型中进行研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个时间差关系路径法(time-difference-labeled path, TDLP)用于实现时序关系预测,该方法将网络中边上的时间信息融入到结构路径中从而得到更好的预测效果.在一个学术网络上的实验证明,提出的TDLP方法相比当前流行的方法具有更高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