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损伤对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5)动眼神经不损伤;切断吻合组(n=15)在海绵窦内锐性切断右侧动眼神经主干后立即用11-0无创缝线行端端对位缝合;压榨损伤组(n=15)用显微持针器完全夹闭海绵窦段动眼神经主干,持续5 s.术后观察动眼神经功能并进行神经组织学和解剖学研究.结果不同损伤均可导致神经元的数量减少,分布散乱,亚核分布结构改变,神经纤维和髓鞘的结构破坏,轴突芽生及再生纤维分布的特异性降低,而且上述改变在神经切断组更加明显.观察期中瞳孔括约肌及眼外肌的功能恢复速度与最终的恢复水平,神经压榨组都明显优于神经切断组.结论动眼神经轻度损伤较重度损伤功能恢复更好,这与幸存神经元数量较多,结构容易修复,神经元和再生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损伤部位对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40只均分4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分为3组,第1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后段、第2实验组10只在海绵窦中段、第3实验组10只在眶尖部锐性切断动眼神经并将断端对齐固定,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术后在动眼神经眶尖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较好,在海绵窦中段动眼神经切断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实验组大鼠眼外肌功能恢复最差。3个实验组中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总数量无显著差别(P〉0.05),在眶尖段神经切断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支配的特异性最高,在海绵窦神经切断组次之,在海绵窦后段神经切断组最差(P〈0.01)。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离靶器官越近神经功能恢复越好,其中决定因素可能是新生神经纤维对靶器官的特异性支配程度。  相似文献   

3.
不同手术方法对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手术修复方法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重建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35只,随机分4组,其中正常对照组(5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30只均分为3组,在动眼神经海绵窦段将动眼神经锐性切断后分别将断端用羊肠线缝合、生物胶粘合、血凝块粘合修复神经,术后动态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动眼神经系统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研究。结果以血凝块粘合和直接缝合神经断端实验组大鼠术后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生物胶粘合组大鼠,前两组实验大鼠支配眼外肌的中脑躯体运动神经元、新生神经纤维总数量明显多于后者,且前两个组实验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上直肌特异性支配优于后者。结论以直接缝合和血凝块粘合神经断端的手术方法优于生物胶粘合神经断端的方法,关键因素是两断端对齐并稳定固定,减少吻合口疤痕组织形成,进入靶器官新生神经纤维数量以及对靶器官特异性支配的情况决定神经功能恢复程度。  相似文献   

4.
神经生长因子修复动眼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对大鼠动眼神经损伤后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 健康S-D大鼠30只均分3组,正常对照组(10只),动眼神经不损伤,其余20只分为两组,均在海绵窦区将动眼神经切断后给予缝合,第一组大鼠每天大剂量靶器官注射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第二组不给NGF作为损伤对照,术后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行动眼神经解剖、组织学研究.结果 注射NGF的大鼠动眼神经新生神经纤维数量明显增加(P<0.01),对上直肌特异性支配作用优异,眼外肌功能恢复满意,但中脑运动神经元数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神经生长因子对动眼神经损伤后的功能修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经幕下和眶上裂切断和修复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进行动眼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其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经幕下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结论 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就越好,这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部位损伤对SD大鼠动眼神经功能修复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经幕下和眶上裂切断和修复动眼神经,术后通过前庭眼反射评估眼外肌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恢复程度,经右侧上直肌注射辣根过氧化酶,逆行追踪中脑动眼神经核团内神经元分布,进行动眼神经解剖学和组织学研究。结果经眶上裂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新生神经纤维对眼外肌支配的特异性较高,其眼外肌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经幕下干预动眼神经的实验组大鼠。结论动眼神经损伤部位距离眼外肌越近,最终的神经功能恢复就越好,这与再生神经纤维通过损伤部位时的迷行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周围神经端侧缝合后侧枝发芽中运动纤维再生及功能恢复。方法 :选用 1 6只 Wistar大鼠 ,按取材时间随机分为 A、B两组 ,左前肢为实验侧 :显露肌皮神经 ,在距肱二头肌 1 2 mm处切断 ,远断端与外膜开窗 1 .0 mm× 0 .5mm的尽神经做端侧缝合。右前肢为对照侧 :同法切断肌皮神经 ,切断 1 /2尺神经束 ,稍向近侧做束间分离后 ,与肌皮神经远断端做端端外膜缝合。两组分别于术后 3、1 2周取材 ,进行神经组织学、肱二头肌收缩力和肌湿重、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示踪检测。结果 :A组实验侧再生有髓纤维数目与对照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 .0 5) ,B组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结论 :侧枝发芽纤维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运动纤维 ,并可获得部分神经肌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显微修复肌内神经对损伤骨骼肌恢复的影响.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 2组.2组均选取实验动物右侧股直肌作为实验侧,左侧股直肌作为空白对照侧.A组切断一侧股直肌后修复肌肉残端及肌内神经,B组仅修复肌肉.术后28周,测量股直肌湿重及力量,通过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肌球蛋白三磷酸腺苷酶(mATPase)染色及还原型辅酶Ⅰ四唑氮还原酶(NADH-TR)染色观测股直肌的形态学指标,通过t检验、ANOVA分析比较A、B2组自身及组间在各指标上的差异情况,从而判断显微修复肌内神经对损伤骨骼肌恢复的影响效果.结果:术后28周,与对照侧相比,肌内神经断伤组实验侧股直肌湿重、等长收缩力下降(P<0.05),Ⅰ型、Ⅱa型、Ⅱb型肌纤维横断面面积均恢复较差(P<0.05),肌肉萎缩、脂肪浸润及纤维变性明显,肌纤维再生状况欠佳,肌纤维直径变异较大.肌内神经修复组除Ⅱb型肌纤维恢复较差(P<0.05),其余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结论:通过显微技术修复肌内神经,能够促进损伤骨骼肌的肌纤维再生,减轻肌肉萎缩及纤维变性,恢复肌纤维的正常形态及组成方式,促进损伤骨骼肌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坐骨海绵体肌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修复治疗效果.方法 选用生殖期雄性Wistar大鼠150只,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修复组1(n=30)、修复组2(n=30)、修复组3(n =30)、修复组4(n ==30)、未修复组(n=10)、假手术组(n=10)及正常组(n=10).修复组1切断双侧坐骨海绵体肌后立即将其缝...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自体神经-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成年Wistar大鼠54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各组动物均切除一段坐骨神经形成10mm缺损,A组(n=18)行缺损远端神经原位束间分离后,切取10mm一束,与经过热变性处理的自体骨骼肌条“并联”形成复合桥桥接缺损坐骨神经;B组(n=18)行自体神经桥接;C组(n=18)行单纯变性骨骼肌桥接。术后24周,对各组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进行图像测量分析。结果:胫前肌湿重恢复率、桥体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密度)、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统计学分析显示:A、B两组与C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再生效果优于C组;A、B组的胫前肌恢复率和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损伤神经远端束间分离自体神经与变性骨骼肌“并联”复合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优于变性骨骼肌桥,有深入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的纤维联系.方法:将2种神经元示踪剂麦芽凝集素-辣根过氧化物酶(WGA-HRP)、1,1'-双十八烷-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DiI) 分别注入大鼠左侧巨细胞网状核后,镜下观察示踪剂在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的分布.结果:WGA-HRP逆行标记神经元胞体及顺行标记神经纤维终末出现于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标记胞体同侧多于对侧;动眼神经核小细胞部也发现逆行标记细胞;展神经核未见标记.2种示踪剂显示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大鼠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眼球外肌运动神经核有直接纤维联系.  相似文献   

12.
俞强  高贵 《河北医学》1999,5(10):9-11
目的:研究瓦勒变性期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20只SD大鼠均分为两组,切断右侧坐骨神经,A组在神经损伤后两周修复,B组在神经损伤时就修复。术后3个对比两组再生神经的功能,电生理和形态学指标。结果:A组大鼠再生神经的功能,电生理和形态学指标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和意义。方法采用52只SD大鼠造成急性坐骨神经损伤,随机分为4组,每组13只,分别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丹参组)、MP(MP组)、二药联合应用(联合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治疗,损伤后1个月,比较治疗后不同治疗组神经传导速度及光镜下形态学变化。结果单位视野下神经纤维数量及神经传导速度3个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参组同MP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丹参组与联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与甲基泼尼松龙对神经再生有积极效果,复方丹参注射液与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高原低氧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为探讨高原低氧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将平原SD大鼠运至高原(4000m),在第7天取大鼠海马,常规电镜方法染色,观察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结果电镜下急性高原组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形态和胞浆内的细胞器与平原组相比存在不同。结论急性高原低氧环境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发角蛋白修复大鼠脊髓横断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HHK)在大鼠脊髓横断损伤(SCCI)修复中的作用。方法:选用18只SD大鼠,建立正常对照组、SCCI组,SCCI后植入HHK组。于术后1W,3W,6W对大鼠的运动,感觉进行评估;并在横断部位及近,远断3个断面分别取材,用HE,铀铅双染,在光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学结构。结果:大鼠脊髓横断损伤后植入HHK,运动,感觉逐渐好转,术后6W基本恢复正常;而未植入HHK大鼠无明显变化。光镜观察:植入HHK组白质有明显的神经纤维沿着HHK再生,部分区域有坏死,无明显的空洞形成;灰质有部分异常神经元,大部分形态正常。未植入HHK组断面有神经呈编织状再生,未见纤维超过离断面,有大面积坏死和空洞形成;灰质神经元大量坏死,形态异常。结论:HHK对横断脊髓的功能及形态恢复有促进作用,本实验为HHK应用于临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利用神经再生室观察FK506促进神经再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Lü DC  Yuan XH  Zhang WG  Fu C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8):1978-1981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FK506促神经再生的作用及药物应用方法。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切断双侧坐骨神经制成坐骨神经再生室模型。A组在再生室内注入生理盐水;B组在再生室内注入盐水,颈后皮下注射FK5061mg/kg,连续14d;C组在再生室内注入1μg/mlFK506。观察神经损伤局部的免疫反应、检测腓肠肌湿重、组织形态学及图像分析、电生理学。结果B、C组大鼠神经损伤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较A组轻微。6周时大鼠腓肠肌湿重为:A组平均579mg,B组平均725mg,C组平均761mg,B、C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明显优于A组;组织形态学观察与图像分析显示,有髓神经纤维总数为:A组平均720根,B组平均778根,C组平均772根,在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平均轴突直径、髓鞘厚度等指标中,B组结果明显优于A组。结论(1)大鼠全身应用FK506后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可加快神经功能的恢复。(2)局部应用FK506对早期损伤神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