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线上教学因其组织形式灵活,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局限[1],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应急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与大多数的线上教学研究相一致[2],疫情期间笔者教研室进行的理论线上教学效果较好。实验课能否也采用线上授课的教学模式呢?众所周知,系统解剖学实验课以人体实物标本为观察对象,融入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系统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解剖学实验课实行线上教学将完全脱离手摸实物标本,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的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春季开学时间被迫推迟。为了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号召,我校启动了线上教学方案。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线上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但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制定一套适合的教学方案,如何保障远程教学的质量,高校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1]。组织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属于形态学科,也称显微解剖学,研究组织器官的微细结构。微细结构的观察需要借助显微镜,组织学的学习内容抽象难懂,且名词繁多,在无法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教师的授课难度增加[2]。  相似文献   

3.
<正>表观遗传学是指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1],如DNA甲基化[2]、RNA甲基化[3]、组蛋白修饰[4]、染色质构象变化[5]等。表观遗传学在真核生物中的变化主要是调控细胞增殖[6-7]、分化[8]、代谢[3,9]、周期循环[10]以及免疫调控[11]等生物学过程,这一过程中通过某些调控分子量的变化或发生结构修饰变化等,进而靶向调节下游靶基因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人体解剖学是其他医学课程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成果和质量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极其重要的[1]。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为主体,学生积极性和参与度不高,缺乏师生互动,影响教学成果和考核成绩[2-3]。区别于传统式教学,结构式教学与教材特点和学生总体水平结合,通过举例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将教学内容以最佳形式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5.
<正>断层解剖学是影像学等临床课程的基石,是一门枯燥、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中一直探讨的话题。由于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加之教育网络化、虚拟化已成趋势,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逐渐应用于实践[1],因此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断层解剖学教学改革的新课题。笔者根据信息化教学和传统教学的利弊[2],利用“雨课堂”工具,  相似文献   

6.
<正>肺母细胞瘤(pulmonary blastoma,PB)是一种罕见的肺原发恶性肿瘤,占所有肺原发肿瘤的0.25%~0.50%[1]。其具体病因仍不清楚,大部分研究认为吸烟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2],大量吸烟可能是引起PBP53突变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之一[3];另有研究发现,PB也可存在β-catenin的突变[4]。PB位于肺周边部,  相似文献   

7.
<正>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可达9.3%[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大约15%[2]。世界范围内,偏头痛影响15%到18%的人口[3]。偏头痛除了疾病本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之外,还可以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伴发焦虑抑郁甚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作。偏头痛常发生在一侧头部,患者会伴有恶心、呕吐及对光、声敏感的症状[3]。  相似文献   

8.
<正>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 MLKL)的磷酸化。MLKL属于蛋白激酶超家族,是一种不具有激酶功能的假激酶,作为终末专属效应蛋白在坏死过程中发挥作用[3-4]。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提出要依托大学协同创新中心及学科科技成果,搭建学生科研实践平台,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条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建立科教融合、相互促进的协同育人机制,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1]。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一门基础医学形态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与临床操作、临床疾病关系密切[2]。  相似文献   

10.
<正>脂肪肝是指肝脏内的脂肪因为各种原因堆积,且比重超过肝脏重量5%的一种常见肝脏疾病[1]。脂肪肝如不引起重视会逐步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是肝癌[1-2]。虽然一些检查手段也能诊断脂肪肝,例如血清学、影像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等,但肝活检评价才是明确诊断脂肪性肝炎、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纤维化的“金标准”[2]。脂肪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其特点,它常以窦周纤维化(perisinusoidal fibrosis, PSF)等其中一种类型为主或多种类型混合存在[3]。  相似文献   

11.
<正>FISH技术常用于检测和定位染色体上特定的DNA序列[1],有利于病理鉴别诊断[2]、指导临床靶向用药[3]和监测肿瘤的复发[4]。组织标本的前处理对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固定是组织处理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整个制片过程中最无法补救的一步[5],组织过度固定或固定不足均会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6]。乳腺癌穿刺样本,在离体后即加入固定液中保存,由于周末节假日等原因,部分样本未能及时送至病理科,穿刺组织体积较小易出现固定过度,在制片中常存在消化难和杂交背景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昼夜节律是指生物体的行为、生理和生化反应呈现出近24 h的节律活动,这些节律受生物钟系统控制调节。流行病学调查表明,长时间的光照或轮班工作扰乱了生物钟系统,导致生物钟基因节律性表达出现紊乱,不仅增加了罹患肿瘤[1]、心血管疾病[2]、糖尿病及肥胖等代谢系统疾病[3]的风险,也可能造成骨骼肌质量[4]及运动能力下降[5]。  相似文献   

13.
<正>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征以滑膜炎、血管翳生成以及关节软骨破坏为主[1]。RA发病中,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通过特定受体介导细胞间通讯以促进RA的发生发展[2]。  相似文献   

14.
<正>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 ALD)是中国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1]。过度饮酒会损伤肝脏及其功能,进而导致ALD。ALD最初表现为脂肪肝,之后可能逐渐发展为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乃至肝癌[2]。目前,ALD的主要治疗措施是戒酒和营养支持,除对晚期患者实施肝移植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和药物[3]。因此,临床迫切需要能有效治疗ALD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正>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有毒气体,吸入人体后会导致心脏和大脑缺氧,出现头晕、呕吐、昏迷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1]。中毒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并不罕见,临床上通常推荐采用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检查评估心肌损害[2],但中毒患者合并脑梗死并不常见[3],  相似文献   

16.
<正>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 PAP)是一种少见的弥漫性肺疾病,以肺泡巨噬细胞功能障碍和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在肺泡腔内积聚为特征[1-2]。其症状和体征缺乏特异性,明确诊断依赖病理检查[1]。肺活检阴性以及有禁忌症患者往往依赖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细胞学检查协助诊断[3-4];  相似文献   

17.
<正>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和教学方式[1]。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与专业课独立存在,造成学生的成人与成才教育割裂。为了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专业课与思政课相互融合的问题[1],本教学团队设计一套全新的“一体两翼三维”系统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即一体为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为一体,二翼为理论与实践并举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免疫组化染色是组织中检测特定蛋白表达最常用、最成熟的方法[1]。研究表明,组织固定、蜡块保存时间、抗原修复等是影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重要因素[2]。其中,蜡块保存时间对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影响的研究较少[3]。Ki-67属于大分子量核蛋白,表达于细胞周期的各个活动期,是反映细胞增殖活性的重要指标[4],其在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的疗效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5-6]。本科室对比分析保存2年的常见头颈部恶性肿瘤石蜡标本中Ki-67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引进并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目前已有约30年的历史[1,2]。纵观国内PBL课的开设学科,多以临床课程或基础医学高年级专业课程为主展开,在低年级学生和低年级专业课中开设较少。本校人体解剖学课程在学生入校后第一学年进行,于2011年教学规划调整中,编写了PBL案例,并面向八年制和五年制专业开设[3]。由于师资和学生接受力所限,  相似文献   

20.
<正>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是最常见的滤泡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约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80%,易发生淋巴结和远处器官转移,影响患者的存活率[1-2]。WHO(2022)甲状腺肿瘤分类中,建议不要将“乳头状微小癌”视为特殊亚型[3],虽然最大径<1 cm的PTC预后较好,但其生物学行为与PTC一致,同样有局部甲状腺外浸润、颈部及全身淋巴结转移等特征[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