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郭敦纯  杨仁斌  钟陶陶 《市政技术》2008,26(2):114-116,148
介绍了长沙县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工程概况及拦污大坝、帷幕防渗灌浆、导渗排气、污水处理、截洪沟和封场工程等主要设计内容,对该填埋场的基本气象资料、地质地貌、工程设计参数进行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2.
垃圾填满场防渗层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是指采用工程措方缸.通过建立一种水力屏障来隔离垃圾因填埋而产生的渗滤液、填埋气体等对填埋场周围水体、土壤的污染。填埋场的防渗处理技术主要有垂直帷幕灌浆防渗处理技术和人工合成衬层膜水平防渗技术。  相似文献   

3.
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是苏州市区唯一的大型垃圾填埋处置场所,于1993年建成并运营,2009年完成封场。苏州市作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非常有限,重新选择一个垃圾填埋场的场址极为困难,为充分利用现有场地,积极开展苏州市七子山垃圾填埋场扩建工程的相关技术研发,本文对老场封场与新场结合的防渗屏障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监测确定垃圾填埋场内的孔压,基于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得到填埋场内渗滤液水位分布;取不同深度的垃圾土样进行三轴试验测定其抗剪强度参数,利用极限平衡方法定量分析孔隙水压力和孔隙气压力对填埋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填埋场内的渗滤液水位较高,由于中间覆盖层的存在,使填埋场内存在上层滞水;不同埋深垃圾土的抗剪强度不同,随着埋深增加,垃圾土的有效黏聚力减小,有效内摩擦角增加;渗滤液水位高低对填埋边坡安全系数影响很大,上层滞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气压力对其稳定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生活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恶臭污染物NH3、H2S、臭气浓度,以某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采用该填埋场自运行至今近10年的历史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填埋年龄的增加,厂界处恶臭污染物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在填埋场运行的第5~7年,恶臭污染物浓度达到最大值;通过监测数据和现场调查分析可知,该填埋场对周边800 m以外的村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填埋方式对污泥填埋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考垃圾填埋场经验,采用模拟填埋场,对污泥分别进行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并定期监测渗滤液水质,利用指数法对两种填埋场的稳定化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与厌氧填埋相比,准好氧填埋方式下污泥容重、密度和孔隙度的增长速度更快;并且准好氧填埋方式更有利于填埋体中污染物的降解,渗滤液中的污染物浓度更低;准好氧填埋场的稳定化速率要大于厌氧填埋场:准好氧填埋场在封场10周后即可达到二级稳定、渗滤液水质达到二级排放标准,而厌氧填埋场在封场30周后才能达到此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了掌握重金属在简易填埋场底部及周边天然土层扩散情况,选取淮南某简易填埋场开展现场勘查和室内测试分析。在填埋场内、外进行了钻孔勘探、取土样和水样、水位测试等工作,对取得的土样和水样中重金属(Cu,Pb,Cr和Zn)含量及其存在形态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了重金属在土层中沿深度及水平方向的分布规律。测试结果表明:重金属Cu,Pb,Cr在该填埋场下卧土层中总含量未超过国家土壤质量二级标准,重金属Zn在浅部土层中含量超过二级标准,但未超过三级标准。该填埋场历时17 a,垃圾渗滤液中重金属Cu,Pb,Cr在填埋场下卧土层中扩散深度达2 m以上,已击穿了浅部渗透系数较大的耕植土层,Zn扩散深度达3 m以上。填埋场内与渗滤液充分接触的土层中可交换态重金属占总量百分比低于1%,有机态重金属所占百分比明显高于场外背景值,但随深度增加而显著降低,其分布规律与有机质含量测试结果类似。该填埋场深度2 m以下的粉质黏土和老黏土层渗透性低、厚度大,具有良好的阻碍重金属扩散性能。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威海市艾山垃圾填埋场帷幕灌浆防渗工程采用湿磨细水泥灌浆和酸性水玻璃化学灌浆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后灌浆帷幕渗透系数完全达到设计标准,能有效解决城市山谷型垃圾填埋场防渗帷幕灌浆施工的难题,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浓缩液回灌对垃圾填埋体水位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都长安填埋场渗滤液反渗透处理工艺日产260 t浓缩液,拟在填埋场进行回灌处理,回灌工程实施前需评估回灌工程对垃圾填埋体稳定性的影响.在该填埋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查结果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开展了垃圾填埋体非饱和一饱和三维渗流分析,模拟和预测了浓缩液回灌前后填埋体内渗滤液水位变化.基于渗流分析结果,利用Slope/...  相似文献   

10.
该文对垃圾填埋场设计的横向(水平)防渗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山谷填埋场应用帷幕灌浆技术进行横向防渗处理作了探讨,介绍了填埋场横向防渗的灌浆法的原理,设计方法和设计内容。  相似文献   

11.
陈昊 《岩土工程界》2003,6(3):79-80
针对城市垃圾填埋场防渗工程对防渗帷幕的较高要求 (渗透系数K <10 -7cm·s-1) ,通过在防渗帷幕工程中采用化学灌浆和水泥灌浆相结合的方法 ,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滨海软土地基的特殊性,论述垃圾卫生填埋场在防止垃圾渗滤液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方面应采取的基底防渗、侧面斜坡防渗、封场覆盖防渗和侧面垂直隔离墙等工程措施及其特性,以便为在滨海平原地区建设垃圾卫生填埋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陈斌  安华  陈丽芬 《市政技术》2012,(Z1):133-134,138
止水帷幕应用于垃圾填埋场,可阻止地下水进入填埋区,同时阻止填埋区垃圾渗沥液外漏到填埋区外,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结合济南市第二生活垃圾厂止水帷幕施工实例,总结了高喷灌浆止水帷幕的施工过程控制及试验方法,探讨了双重管与三重管施工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垃圾填埋降解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讨论了加速垃圾填埋气产生及填埋场稳定化的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腐生活垃圾固化体的路用性能及其重金属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仍以填埋为主,而填埋处理技术又面临着选址、年处理垃圾量增加和很多填埋场填埋年限到期的问题。受循环经济启发,将陈腐5年以上的填埋场生活垃圾,加入固化剂及工业废渣进行固化处理,可以解决填埋场内陈腐垃圾的出路问题,而制成的固化体强度及耐久性还可达到路用地基材料的技术要求,同时符合环境排放要求,不会带来二次污染,文章探讨了陈腐垃圾固化体重金属的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气压分布一维稳态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填埋场气压分布是填埋气灾害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的基础。提出了分层垃圾填埋体气压分布一维稳态分析模型及求解方法。该模型可分析含有给定抽气压力或给定抽气流量水平导气层的填埋体气压分布。采用该模型探讨了垃圾分层特征、封顶覆盖层下和填埋体内的高渗透性水平导气层、填埋体底部渗沥液导排系统兼作填埋气导排通道对填埋体气压分布的影响规律。通过参数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填埋体垃圾不考虑产气速率和固有渗透系数随垃圾埋深增加而减小(产气速率和固有渗透系数按埋深平均)会高估填埋体内气压;封顶覆盖层下和填埋体内设置水平导气层可有效降低填埋体内气压;填埋体底部填埋气导排通道对填埋气气压较大的深部垃圾降压效果较明显。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指导填埋气收集系统设计,如水平导气层位置和间距布置及抽气功率选择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垃圾的产量和填埋量迅速增加,垃圾堆体的稳定问题日益突出,填埋场运行中安全监测显得十分重要。针对某大型垃圾填埋场失稳事件,对该填埋场堆体边坡开展了近2年的监测,获得了各种气象条件下渗滤液水位、地表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深层侧向变形等监测数据,特别是2008年6月强降雨期间垃圾堆体边坡局部失稳和2009年2月污泥坑周边堆体滑移过程中完整、全面的监测数据。基于监测数据,并结合实际降雨条件、填埋场运行状况,对填埋场失稳的内在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出渗滤液水位过高是导致堆体边坡失稳的主要内因,水平位移速率是填埋场边坡稳定状态最为敏感的指标。最后 根据监测数据 进行统计分析 ,提出垃圾填埋场稳定安全监测关键指标及警戒值, 为今后垃圾填埋场的现场监测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  相似文献   

18.
老旧垃圾填埋场对周围环境和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查明垃圾污染区域对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非常重要。为解决场地限制的局限性,采用瞬变电磁法对封场后的垃圾填埋场进行了探测。根据电阻率等值线分布和形态,并结合钻孔信息划分了垃圾填埋深度和范围,圈定了污染边界,为后期环境修复和治理提供了设计基础。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区域垃圾顶界面附近电阻率约为200Ω·m,垃圾底界面附近电阻率约为300Ω·m,受渗滤液的影响导致强风化砂岩的电阻率较低,强风化与中等风化砂质泥岩界面附近电阻率约为350Ω·m。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垃圾堆体进行整形。填埋场封场覆盖,垂直防渗。渗滤液处理采用接触氧化+UF工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就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场底及封场防渗施工技术,从工艺原理、特点、流程及操作要点、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说明。该施工技术质量可靠,绿色环保,可较好地实现填埋场底部渗滤液和地表水、地下水的分流排放,效果较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