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健康意识和护理安全意识逐渐提高。重症监护室主要收治病情十分危重、病情变化快的患者,因此重症监护室的用药护理安全在治疗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针对目前重症监护室用药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加强用药安全。在药物管理时进行分类管理,特殊药物按照特性进行特殊管理,药物交接时制定合理的交接制度,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用药培训。通过一系列用药管理措施,提高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提升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逐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进行加强安全管理的具体方法。方法:对医院于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对重症监护室进行高危药品检查发现的药品管理缺陷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完善科室高危药品的管理制度、规范给药流程、定期组织培训和考核等措施,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管理。比较进行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前后的药品管理缺陷情况。结果:与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前相比,重症监护室在进行高危药品的安全管理后发现存在高危药品管理缺陷的次数明显更少(P0.05)。结论: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并明显提升患者的药物治疗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5S"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分析重症监护室安全用药的隐患,并将"5S"管理模式应用到重症监护室药物安全管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进行持续安全管理。并对"5S"运用前后病房用药差错、护理人员药物知识水平、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将"5S"管理模式运用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上后,病房的用药差错发生率为5例,实施前为20例;护理人员药物知识水平总分平均分为(93.24±5.31)分,实施前得分为(74.26±7.23)分;患者满意度比也有之前的74.23%上升到了94.52%,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实施"5S"管理模式,可降低科室用药差错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用药知识水平及患者满意度,促进ICU护理管理的发展及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8S理论应用于重症监护室药物管理中的作用。方法:医院重症监护室为保障药物合理、安全应用,提高护士药物知识和对药物的认识,特于重症监护室药物管理中实施8S理论。评价实施8S理论前后护士药物知识理论水平,记录和比较实施8S理论前后重症监护室用药不当或错误用药情况,调查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8S理论后,重症监护室护士药物知识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8S理论后,重症监护室用药不当或错误用药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医生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药物管理中实施8S理论可提高护士对药物的认识,让其更加重视安全用药,谨慎用药,从而降低不当或错误用药情况,保障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康复,提高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重症监护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知识考核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强调高危药品双人核查制度。结果:开展安全管理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干预的方法及成效。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9月入住医院重症监护室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3月起实施用药安全管理干预措施,针对患者用药安全情况给予研究调查,找出患者用药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及影响因素,拟定并实施改进干预措施。2017年10月~2018年2月为实施前,2018年3~9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存在于用药安全中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即:药物、患者及医护人员因素,通过改进加强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护理管理干预后,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其自身专业素质和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对用药安全的管理,同时也要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其护理质量,从而创造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加强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在重症监护室成立高危药品安全管理小组,制定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目录,完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高危药品知识考核及护士资格准入制度,强调高危药品双人核查制度。结果:开展安全管理后,重症监护室高危药品管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开展安全管理前(P0.05)。结论:开展重症监护室的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药物准备过程的风险识别与安全用药。方法:选择医院新生儿监护室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儿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加强风险识别及安全用药管理,比较两组患儿的用药差错情况、患儿用药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药物准备差错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用药后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等不良发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加强药物准备过程中风险识别及用药安全管理,可有效保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用药安全,降低药物准备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5S"管理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医院自2017年1月起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实施"5S"管理,2017年为实施后,2016年为实施前,比较实施前后的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情况。结果:实施"5S"管理模式后,药品放置不规范、药品批号字迹不清、药品标签不清晰、药品基数不固定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5S"管理模式后,药物外渗、药品分类不清、交接班登记不全、给药前未执行双人核对、滴速有误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5S"管理模式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中应用"5S"管理模式,其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药物管理对策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例数200例,采用抽签分组方式对研究对象200例进行分组,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一组(100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对照组一组(100例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分别实施药物管理和常规管理,将两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的管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实施药物管理后,能显著降低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总有效率,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士奶酪模型"在重症监护室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院工作的22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8年2月起在重症监护室安全用药管理中实施瑞士奶酪模型管理,2017年1月~2018年1月为实施前,2018年2月~2019年1月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用药差错率、药物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用药差错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实施后药物知晓率与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实施前,实施前后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士奶酪模型管理方法,可有效提升重症监护室的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方法: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分析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患者,采取护理标识管理(包括患者标识、治疗护理标识、科室环境标识等);同时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5例患者为对照组,未实施护理标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将护理标识运用在重症监护室后,干预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应用护理标识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的护理安全管理中使用护理标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促进重症监护室护理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加强对病区药品质量的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从2012年起针对病区药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通过健全病区药品管理制度、规范和优化药品存放、严格用药查对、加强药品有效期管理、取消"科室小药房"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病区药品的质量安全管理。结果:与2011年相比,2012年1月~9月未发生病区药品管理相关的缺陷,用药安全隐患明显下降,病区药品管理合格率达98.9%。结论:加强病区药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减少了药品浪费,保证了药品质量,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并有效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形势下重症监护室药物管理的必要性。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150例重症监护室行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如遵医嘱使用镇静药物和进行每日唤醒。另随机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于医院重症监护室治疗且行机械通气者150例作为观察组,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记录两组护理管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两组再次进入重症监护室人数。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低血压、心动过缓及意外拔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再次进入重症监护室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可保障药物的安全使用,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再次进重症监护室概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加强和完善护理管理手段,对重症监护室病人建立护理标识、控制院内感染,保证护理安全,预防并发症。方法:采取护理标识管理(身份、血型、管道、提示、药物)等,加强护理管理手段,对院内感染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加强护理管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保证护理安全及减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结论: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应用,增强了护士风险意识,提高了护士工作的有序性及警惕性,减少了差错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在重症监护室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权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加强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护理管理的措施与成效。方法:医院重症医学科自2017年1月开始开展高警讯药物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实施前的2016年设为实施前,安全管理实施后的2017年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给药差错与护理投诉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给药错误、与用药相关护理投诉、计算机输入错误等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针对重症医学科高警讯药物应用安全管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护理质量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护理安全问题,并探讨制定相关干预对策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学习并了解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采用每月定期随机抽样法对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护理安全考核,并结合每次考核结果回顾性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评价护理人员护理知识及技能水平情况,并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干预对策。结果:经过随机考核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不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相似或各异的护理安全问题,如医疗环境问题、安全制度不落实、护理人员问题等。结论:通过此次回顾性抽查考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护理确实存在一些潜在护理安全问题,通过对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及相关护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医护合作,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效率,减少护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加强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对中药药学服务水平的作用效果。方法:自2022年1月起,医院骨科开展中成药药品说明书强化学习培训,并以科室13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开展前(2021年)和开展后(2022年)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和安全用药能力变化;同时开展前后随机抽取84例和85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及患者满意度水平。结果:开展后科室中药药学服务的“人员管理、用药管理、管理制度、药物宣教”维度及护理人员安全用药能力的“用药途径、用药禁忌、用药风险管控、风险处理能力”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开展前(P<0.05);开展后科室“用药错误”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开展前(P<0.05),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开展前(P<0.05)。结论:加强对骨科护理人员中成药药品说明书的学习能够有效提升科室的中药药学服务水平及护理人员的安全用药能力,从而降低临床中成药相关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加强儿科药品的安全管理,以提高当前儿童医疗安全。方法:根据医院以及社会近年来出现的儿科用药安全问题,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强化操作规章制度,严格查对制度,及时执行医嘱,并实时进行药物知识的培训。结果:采取科学的药品管理方法,保证了药物的存放安全,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提高了医护掌控药物使用的能力。结论:加强用药安全的管理,减少了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用药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多维度安全管理在ICU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2016年8月~2019年10月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案,观察组添加多维度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环境安全评分、用药安全评分、患者管理评分、护士人力素质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室的静脉输液工作中应用多维度安全管理,可以从多方面、多个角度考虑在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让重症监护室的静脉输液安全质量得到提高,使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风险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