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节能》2021,40(3):34-35
住宅供热管网中,容易出现冷热不均、流量不达标等情况。以大连JCB小区水力平衡改造项目为例,结合平衡改造前后的系统运行情况、水力失衡的状态以及静态平衡阀和压差控制器在供暖系统二次网中的配合使用,采用静态平衡阀和压差控制器的方式进行改造后,可有效实现水力平衡。  相似文献   

2.
水喷射泵不仅具有结构简单、无活动部件、节约电能、安装方便等优点,且可以消耗供暖用户的"富余"压头,提高供热外网的水力稳定性,增大供暖末端用户的资用压差,所以,水喷射泵在供热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叙述了水喷射泵在供热系统中,在高低区直连系统、一、二次网直连系统及二次管网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的原理及参数,并对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运行过程中供回水温度、流量和供热效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通过在热力站安装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一次网供回水温差相比普通热力站提高14℃,采暖季平均流量减小22%,有效地提高二次侧供热质量。最后,指出了大型吸收式换热机组改造和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节能》2010,(1):62-62
从乌鲁木齐市建委获悉,乌鲁木齐计划投资约21亿元集中进行供热项目改造,承担供暖任务的燃煤锅炉将逐步被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热系统取代。  相似文献   

5.
《节能》2019,(12):106-108
介绍了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及其相对于传统供热系统的优势。使用Trnsys模拟软件对居住建筑进行了仿真模拟,分别模拟在分布式输配供热系统的二次网中采用不同的供水温度时,室内的供热效果。通过对建筑物一个供暖季内的逐时室内温度进行模拟,分别得出了不同供水温度下室内的舒适度,以及在不同室外温度下,最佳的供水温度,提出了优化后的变温度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深化节能减排工作。面对中国资源紧缺的现状,提倡绿色校园理念刻不容缓。基于内蒙古A高校供暖现状,结合已有的供暖期相关测试数据,提出了常规换热站吸收式换热器改造的方案。通过对比换热站改造前后的管网温度、流量、设备投资成本及运行成本,得到使用吸收式换热器在采暖期每年可节约14.39吨标准煤,可节约1.151×105元,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证实了使用吸收式换热器可降低传热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显著具备提升一次网供热能力、节能降耗的特点,为解决现高校规模扩张与供热需求的矛盾以及在北方高校推广应用吸收式换热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一个八层立管的实例计算,分析比较了上供下回式系统分层供暖与不分层供暖两种系统的优缺点,以及随着供热温度与设计值的偏离两种系统的变化规律。为实际工程设计或系统改造提供了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东北地区某供热机组因容量小、供热面积大、投入低压旁路时降电负荷的措施无法实施,进而导致冬季供暖期热电耦合矛盾异常突出的技术难题,研究提出了低压旁路至抽汽供热系统的改造方案和改造后机组的运行方案,给出了供暖期两台机组协同调峰措施,并对改造后的投资收益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抽汽供热机组进行低压旁路至采暖抽汽系统改造,将原排至凝汽器的蒸汽热损失回收至热网进行利用,在提升供热能力及机组效率的同时,解决了供暖期抽汽供热机组深度调峰时的热电解耦问题。改造后发电负荷降低5.0MW,增加热网供热能力20GJ,有效地提升了机组供热能力。改造后供暖期日平均收益约1万元,15天回收投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满足计量供热系统热源超量调节和超前调节的要求,避免自主调节用户加热过程的热滞后,实现热源的及时、足量、节能运行,引入了同类用户及其室内设计热负荷所占总设计热负荷的逐时负荷比值,建立了计量供热系统间联网一次网采用固定供回水温差的量调节、二次网采用主动质调节—被动量调节时的运行调节方程。并通过实例计算证实了在逐时负荷比值确定后,虽然用户自主调节随机性很大,但仍然能够确定供热系统在调节状态下的供、回水温度及其流量,并预测自主调节状态下的逐时供热量。  相似文献   

10.
林海 《节能》2021,40(6):20-23
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换热机组改造项目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其节约一次热网平均流量,进而核算实际经济效益,展望该项目未来在供热行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李铁明 《节能》2019,(8):57-58
我国现阶段城镇的供热方式主要以热电联产,大型锅炉房集中换热为主。设计方对各个换热站水泵的流量,扬程选型都预留系数在1.2~1.5左右,造成电机功率较大,属于高耗能运行,供暖成本居高不下。对集中供热系统中长期存在大流量,高扬程水泵的原因及弊端进行了系统分析,并通过改造实例及运行状态,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热水供暖供热系统的节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祥 《节能》1998,(10):22-25
热水供暖供热系统大流量、小温差运行必将带来高能耗。用于控制循环水泵动力消耗的指标—耗电输热比,应与热源和热用户型式、供回水温差和水泵效率等有关。以热水供暖供热系统水力计算结果为基础,根据并联环路节点压力平衡的水力学规律,利用热平衡的基本方程,导出的用于克服水力失调引起的热力失调的热用户换热设备面积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用于节能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研究院供热系统中存在的水力失调问题,提出了采用自力式流量控制阀作为供热系统的流量调节控制设备的技术方案.经过一个供暖期的使用标明,近端热源户的流量和阻力减小,远端用户有了压差,循环大为改善,系统水力失调问题基本解决,供热趋于合理,降低了电耗.仅循环泵用电就节约了十几万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燃气锅炉与空气源热泵耦合供暖系统是现阶段实现“双碳”目标的可行和可靠技术路径之一。通过分析耦合供暖系统在节能、节碳、舒适等方面的表现,探讨实现高效供热耦合供暖系统的选型策略、耦合方式、控制逻辑。结果显示空气源热泵能耗方面有优势,但投资强度大,其运行费用、碳排放量在不同条件下相比燃气锅炉各有优劣,故耦合系统的选型应在全生命周期成本测算后,选择经济合理的配置方案;耦合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系统与两个热源的流量要求,推荐采用二级泵形式耦合供暖;耦合系统的运行逻辑应选择费用、能耗、碳排放量表现更好的热源优先运行,并保证供暖的舒适度及稳定性。在实际项目应用中,上述三个方面的设计要点可帮助实现耦合供暖系统的高效供热。  相似文献   

15.
《节能》2016,(5):62-66
采用稳态传热的研究方法,针对热负荷与散热面积的保留性设计,对二次网热平衡方程进行了修正。根据该方程及用户的调节规律,提出并建立了二次网的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的调节方式,同时从水力工况角度对模型中的流量优化系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对模型求解。通过对某小区计量供热系统2种不同调节方式的水泵电耗计算表明,相对于质调节方式,主动质量并调-被动量调节的方式具有极高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北方风电场的弃风率,结合北方冬季的供暖需求,风电供暖系统作为解决方案被提出。本文选取了目前国内外存在的与风电相关的4种供热系统方案:风能—电锅炉、风能—地源热泵、风光电互补供热系统、风电光热混合供热系统,并对其能源利用率、供暖能力和经济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风能—地源热泵供热系统相较其他3个系统具有优势,但总体而言,采用风电供暖系统的供暖价格仍远远高于传统燃煤供暧,风电供暖项目的推动仍需国家政策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7.
吴岚  李连众 《节能》2020,39(7):57-60
通过创建集中供热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对供热系统常规控制策略和改进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换热站升级控制策略,可获得16%的节热量和49%的节电量;同时确定在保证室内温度的情况下室外温度、回水温度及二次网供回水温度之间的模拟关系,为热力公司优化运行提供借鉴。通过实际现场检测,应用二次网温差控制,可显著降低换热站能耗指标。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机组容量大、供热量相对较小的纯凝发电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后平均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拖动与采暖多用途动力供暖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小汽轮机的余热冬季用于供暖、夏季回热到凝结水系统,增加了整个机组的低压回热蒸汽量,提高了回热系统的热经济性.以地埋管供暖方式为例,与传统的纯凝机组改造为供热机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前热网加热器平均效率为20.27%,改造后高温热网加热器平均效率提高至52.31%,低温热网加热器平均效率提高至71.89%;供热汽源平均温度下降了205.42 K,与机组中压缸排汽供热相比传热温差降低了207.85K;供暖期供电煤耗在原有中压缸排汽供热的基础上下降了4.54g/(kW·h),非供暖期机组相对热耗下降16.82kJ/(kW·h),转换损失减少9%,综合供电煤耗下降1.06g/(kW·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龙庆地区供热系统改造工程是龙庆地区供热系统的专项改造项目,本项目建成后,解决了低温现象,提高了供热安全性,是供热规划和多热源联合供热实施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冶永福 《节能》2020,39(6):132-134
传统燃煤锅炉效率偏低,大量低品位余热无法得到利用,造成能源巨大浪费。与此同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供暖又存在巨大的缺口。结合实例,介绍吸收式热泵系统应用于电厂余热改造的实际应用效果。通过改造不仅实现节能,还增加了电厂的供热能力,降低了单位热量供热成本。旨在对供热领域工业余热的回收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