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者采用频率2450MHz、功率密度30mW/cm~2的微波,辐照大白兔头部,每天4小时共30天。在裂隙灯显微镜下检查大白兔晶状体,未发现有新的混浊产生,但光镜和电镜观察则已出现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2.
表面修饰硅凝胶人工晶状体植入兔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碳、钛表面修饰硅凝胶软性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兔眼,以观察其生物相容性.方法:lO只白兔(20只眼)随机分为4组。进行超声乳化术(phacoemulsification,Phaco),分别植入未修饰及碳、钛表面修饰的硅凝胶软性IOL。于术后第7、15、30、60、90天行裂隙灯检查。结果:术后第7天单纯Phaco组的前房渗出轻于其它3组。术后第60、90天钛修饰的硅凝胶IOL引起后囊混浊的程度较未修饰的硅凝胶IOL轻。并且发现有6只眼发生IOL,移位的并发症。结论:经钛修饰的硅凝胶软性IOL的生物相容性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了PGE_1和cAMP 在电离辐射性眼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本实验以~(60)钴γ射线致家免眼辐射性损伤。检查组与对照组中房水蛋白、PGE_1及cAMP 含量差异显著,呈现血-房水屏障破绽现象。提示眼辐射损伤是以PGE-1为介导的,推测PGE_1可能通过cAMP 来实现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多及老龄化的来临,受到白内障困扰并想要求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想要看的清楚,还要看的持久看的舒服,这就使得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眼的调节问题变的越来越受人关注。国内学者在八九十年代也曾做过此类研究,但至今尚未有比较全面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阐述。在此,本文就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伪调节现象,从它的发现历史、测量方  相似文献   

5.
低强度微波对晶状体的非热效应损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春玲  胡竹林 《医学综述》2009,15(18):2769-2770
随着微波技术在通讯、电器、医疗卫生和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微波对人体的损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晶状体由于其含水量高、缺乏血管等结构特性更容易受到辐射的损伤。已有实验证实,大剂量微波辐射使晶状体组织蛋白热变性凝固导致晶状体混浊而发生白内障,而近年来发现微波辐射造成的损伤还存在非热效应,这为探讨辐射暴露限值及辐射的有效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联合囊膜抛光是否可预防兔眼后囊膜混浊及其眼内应用的安全性。方法 :将 4 0只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均进行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分别采用不抛光不用透明质酸酶、抛光不用透明质酸酶、水分离和抛光囊膜时用进口透明质酸酶和用国产透明质酸酶的方法。手术后不同时期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术后 3个月对每组 5只兔眼的后囊膜混浊进行分级 ,并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术后 3个月经秩和检验第 1、2组的后囊膜混浊发生率与第 3、4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第 3组与第 4组、第1组与第 2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说明透明质酸酶联合抛光可以降低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 ,而且进口与国产透明质酸酶同样有效。术后病理学检查提示抛光用联合囊袋内注射组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最少 ,而且该组的 Soemmering环、Elschnig小体和后囊膜上的细胞都比较少 ,出现晚 ,眼内其它组织未受损害。结论 :晶状体囊袋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联合囊膜抛光可以预防兔眼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而且眼内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7.
人工晶状体眼高阶像差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变化.方法:应用Allegretto Wave Analyzer 波前像差仪观察本科室27例(31只眼)人工晶状体眼的波前像差改变,并与21例(23只眼)同龄晶状体透明眼的波前像差比较. 结果:31只人工晶状体眼均被测出高阶像差,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为(0.3858±0.13849)μm,而同龄晶状体透明眼中能测出高阶像差的仅有16只眼,RMSh为(0.2040±0.04620)μm,其余7只眼未测出高阶像差,两组高阶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光学系统会发生重大变化,其中高阶像差的出现可能是白内障术后视觉质量降低的原因之一,若设计能克服波前像差的波前像差人工晶状体,将更有利于提高患者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无晶状体眼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且病情复杂 ,形态变异较大 ,常因虹膜粘连导致检查困难 ,手术难度较大 ,手效果也较一般视网膜脱离差 ,河南省眼科研究所 1991年~ 2 0 0 0年共收治 78例 80眼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 ,现将临床情况做一介绍 ,旨在总结经验 ,提高治疗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78例 80眼无晶状体眼视网膜脱离占同期原发性视网膜脱离 (370 0例 )的 2 .1% ,其中男 6 4人 ,女 14人 ,年龄 11岁~ 6 8岁 ,平均年龄4 2岁 ,右眼 4 6只 ,左眼 32只 (双眼 2例 ) ,患眼手术前矫正视力 :手动者 6 4眼 0 .0 1~ 0 .0 5者 12眼 ,0 .0 …  相似文献   

9.
老年性白内障眼晶状体厚度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分析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A型超声测量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50例266眼的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及眼轴长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患者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和眼轴长度分别为(4.17±0.70)、(2.70±0.61)和(23.90±1.78)mm,与女性患者(4.09±0.76)、(2.61±0.59)和(23.63±1.63)m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80岁患者的晶状体厚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中40~50岁组与71~80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深度随年龄增加变浅,61~70岁、71~80岁和>80岁组与40~50岁和51~60岁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各年龄组眼轴长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1~70岁、71~80岁和>80岁组患者晶状体厚度与眼轴长度比值均显著大于40~50岁和51~60岁组(P值均<0.05)。40~50岁组患者1/2晶状体厚度与前房深度之和与眼轴长度比值显著大于其他各组(P值均<0.01)。结论随年龄增加,晶状体厚度增加,前房变浅,晶状体中心位置前移,晶状体在眼球中的相对厚度变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场强电磁脉冲(EMP)对动物眼组织的辐射损伤及机制。方法采用场强为6×104Vm的EMP重复辐射猴、犬、兔各10次,并于辐射后不同时间点观察其角膜、晶状体及视网膜的病理改变。结果根据光镜观察结果,发现上述各组动物经EMP辐射后的损伤程度为:猴>犬>兔,提示EMP的辐射损伤效应具有种属差异。实验动物视觉系统各部分对EMP辐射的损伤敏感程度依次为:晶状体>角膜>视网膜。经EMP辐射后,猴、兔晶状体易发生后囊混浊,而犬晶状体易发生前囊混浊,主要的病理改变包括晶状体水肿、空泡形成及白内障发生等。上述3种实验动物角膜及视网膜的病理损伤基本一致。结论高场强EMP辐射可引起猴、犬、兔等实验动物的视觉系统损伤,其中以晶状体对EMP辐射最为敏感,可诱发白内障形成。  相似文献   

11.
戴子娴  张宏  林妙英  梁肖云 《河北医学》2011,17(8):1011-1013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干眼症的相关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我院眼科诊治的白内障患者60例,共72只眼.经角膜缘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3d、术后1d、1周、1个月及3个月观察并记录下列指标:干眼症状评分;Sehirmer I试验;泪膜破裂时间;...  相似文献   

12.
三氧化二砷对兔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体外试验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兔晶体上皮细胞(RL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RLECs,分为正常组和加入不同浓度三氧化二砷的实验组,分别于作用24小时、72小时和5天后观察各组LECs的形态学改变,用MTT比色法测定As2O3对LECs的影响。结果:As2O3作用于LECs24小时的IC50为3.101μmol/L,72小时的IC50为1.743μmol/L,5天的IC50为1.094μmol/L。结论:As2O3为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药物,对体外培养的LECs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水蛭滴眼液(SZ)防护紫外线(ultraviolet,UV)照射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SZ与HLEC共同孵育,以吡喏克辛滴眼液(PS)作为阳性对照,再用UV照射HLEC后,观察SZ对紫外线照射的HLEC凋亡的影响。结果 UV照射后组织结构改变,电镜显示出现凋亡和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查出现凋亡二倍体峰。SZ可改善UV照射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提高细胞内DNA含量。结论 UV照射可引起HLEC凋亡,SZ可减轻HLEC凋亡的形态学改变,提高HLEC核内DNA含量,从而起到防护UV诱导的HLEC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术后植入折叠式人工晶体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选取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晶体及折叠式晶体的患者87例和93例.对两组患者术后7 d、14 d以及1个月时的视力进行统计和比较;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7 d和1个月时的角膜散光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B组患者在术后7 d、14 d、1个月时视力>0.8者分别占11.83%、18.28%以及19.35%,均明显优于A组3.45%、5.575%和13.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分别为(1.20±0.18)D和(0.95±0.21)D,均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患者角膜散光为(0.98±0.29)D,仍明显大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患者角膜散光为(0.75±0.33)D,与术前相比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折叠晶体的应用有利于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术后视力的提高,如经济状况允许,建议患者选用.  相似文献   

15.
王丹丹  郑宇曦  俞晓宇  赵云娥 《浙江医学》2016,38(17):1397-1400
目的研究超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晶状体前囊膜直径、面积及IOL偏心量、倾斜角的改变。方法选择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62例(90眼,眼轴>27mm)为超高度近视组,正常眼轴白内障患者55例(90眼,22mm≤眼轴≤24mm)为正常眼轴组,均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3、3~6和6~12个月时(每个阶段均30眼)散瞳后拍摄眼前节彩照,使用Pentacam三维眼前节成像系统采集Scheimpflug图像,通过ImageJ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前囊口直径、面积及IOL的偏心量、倾斜角和术后房水深度(PAD)。比较两组患者各时间段前囊口形态和IOL稳定性。结果(1)与正常眼轴组比较,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1~3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t=3.544、2.380,P<0.01或0.05);术后3~6个月PAD加深、IOL倾斜角加大,晶状体前囊口面积缩小、平均直径缩短(t=3.390、2.107、-2.186、-2.009,P<0.01或0.05);术后6~12个月PAD变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超高度近视组患者前囊口面积进一步缩小、水平径及平均直径缩短,IOL倾斜角变化减小(t=-2.652、-2.989、-2.628、0.463,P<0.01或0.05)。(2)术后组内不同时间段比较,正常眼轴组前囊口形态及IOL稳定性改变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高度近视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的IOL倾斜角较术后1~3及3~6个月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前囊口更容易发生收缩,且水平方向收缩程度更加明显,容易引起IOL倾斜角及PAD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多焦折叠人工晶体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多焦折叠人工晶体(MIOL)植入术后的远、近视力、角膜曲率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20例2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MIOL植入术。术后定期观察远、近视力及角膜曲率等指标。结果:患者术后平均远视力0.84,近视力0.72,术后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MIOL能保证远、近及中距视力范圈内的视觉效果(患者术后可不依赖眼镜),是一种较理想的人工晶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LEC)体外培养的模型。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兔晶状体前囊膜进行培养,并利用形态学检查方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组织块接种72小时后可见细胞生长。且保持上皮细胞形态,12-14天细胞融合,体外传代5代以后,细胞呈纤维化生长,细胞周期分析提示体外培养的RLEC保持正常的增殖能力。结论:组织块培养法能在体外成功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可用于白内障术后前囊膜及后囊膜混浊发生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作者施行现代囊外白内障摘除术中发现的106例后囊破裂的原因,临床特征及水中处理进行了分析.其中外伤性白内障的22例术前已存在后囊的裂孔,多是由穿通性眼外伤所致.裂孔的边缘较厚,在晶体皮质抽吸过程中无扩大和玻璃体的脱出,并顺利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另外84例为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术中新鲜形成的后囊破裂,其边缘较薄,术中有扩大的趋势,其中47例(56%)经处理后植入了后房人工晶体.术中后囊破裂的主要原因是机械性损伤.本文对后囊破裂的术中处理,粘弹性物质及玻璃体切割在术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对治疗各类型白内障手术的观察效果。方法:对177例183眼各类型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结果:术后1~3个月,裸眼视力≥0.5占61%,矫正视力≥0.5占82%。结论:超声乳化术切口小,损伤少,视力恢复快而稳定为其优点,但技术操作要求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体外培养兔眼晶体上皮细胞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晶体后囊混浊的发病机理及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取新西兰白色家兔晶体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 ,细胞融合后用胰蛋白酶进行消化传代。结果 :原代培养48~ 72h后 ,可见晶体上皮细胞长出 ,以后细胞呈贴壁单层 ,铺砌型向外生长。传代后 6~ 8h细胞贴壁生长。结论 :体外培养可获得生长形态及特征稳定的晶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