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馨悦  杜丹  闫召爱  张爱兵  胡雄 《科学通报》2022,(27):3348-3356
大气NOx气体分析仪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临近空间科学实验系统”“太阳风暴在临近空间环境的响应”任务的主载荷之一,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原位探测临近空间大气NOx的载荷,并已成功测量临近空间高空气球飞行路径NO、NO2、NOx混合比.分析仪基于可见-紫外光谱吸收法原理,用动态流导法将飞行路径上1×103~1×105Pa的自然大气压缩至8×104~1×105Pa,构建了长期稳定的常压工作环境,把商用氮氧化物光谱仪的适用范围从地表拓展到高空.2019和2020年夏季,中纬度青藏高原大柴旦地区开展的两次高空气球科学实验均搭载了大气NOx气体分析仪,实现了对流层5 km到平流层30 km大气NOx的原位测量,并获取了青藏高原上空NO、NO2、NOx混合比的科学探测数据.  相似文献   

2.
<正>物理侵蚀和化学风化与地质时期地球气候的演化关系一直是热点科学问题[1~3].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作用是地球历史上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1,3~6].尽管地壳和地幔通过岩浆/变质作用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CO2,但硅酸盐风化作用由于吸收/封存大气CO2(产生碱度或HCO3)而被认为是中和CO2排放的一个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1碳达峰与碳中和研究的紧迫性1975年,Broecker[1]在Science上发表一篇文章“Climat change:Are we on the brink of a pronounced global warming?”使得大气中CO2增加导致气候变暖的概念第一次走进人们的视野.大气CO2增加主要是由于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利用及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改变[2].目前,大气CO2浓度约为415 ppm(1 ppm=1μmol/mol,Global Carbon Budget 2020https://www.globalcarbonproject.org/carbonbudget/index.htm)  相似文献   

4.
赵硕卿  郭少军 《科学通报》2024,(13):1663-1665
<正>锂硫电池因其高理论比容量(1672 mAh g-1)和能量密度(2600 Wh kg-1)、低成本且环保等特性,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潜力的电化学能源存储装置之一[1,2].基于锂多硫化物的硫还原反应(sulfur reduction reaction, SRR)网络涉及复杂的从S8分子到Li2S的16电子多步转化过程,并伴随着可溶性锂多硫化物中间体(lithium polysulfide intermediates, LiPS)的生成和溶解.其中高阶多硫化物向不可溶Li2S2/Li2S的转化最为困难,产生的LiPS在电解液中大量累积并在正/负极之间穿梭,导致硫活性材料的不可逆损失和容量迅速衰减[3].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满足500公里以上续航里程的苛刻要求,根据国家动力电池技术规划,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5年达到400 Wh/kg,2030年达到500 Wh/kg.正极材料的选择对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非常关键.LiNi0.8Co0.1Mn0.1O2(NCM811)因具有高比容量和高工作电势而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备受关注[1,2].对于NCM811来说,Ni元素通过Ni2+/Ni3+和Ni3+/Ni4+氧化还原对贡献了大部分电容,并且随着充电截止电压的升高,提供的比容量增加,从而更高的能量密度可被获得.  相似文献   

6.
邓春燕  李向应  苏昊海  杨瑞 《科学通报》2024,(14):1810-1812
<正>尽管全球冰川的体积(158×103km3,不包括格陵兰和南极冰盖)不足陆地总冰量的1%[1,2],但其对海平面上升(sea level rise,SLR)的贡献高达0.74±0.04 mm/a[3],这与冰盖对SLR的贡献相当[4].随着气候持续变暖,冰川对SLR的贡献将继续增大[3,5],进而破坏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并威胁城市安全.此外,冰川消融会改变区域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地表径流在季节和年际之间的分配比例[6],还会影响冰湖溃决、冰缘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爆发的频率和规模[7].  相似文献   

7.
干乐宁  郭润泽  寿惠霞 《科学通报》2023,(26):3418-3420
<正>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参与光合、呼吸、氧化还原平衡维持和能量代谢等诸多生理过程,同时也是核酸、磷脂及多种辅酶等重要分子的组分[1].植物主要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游离磷酸盐,即H2PO4和HPO42–,其主要转运方式为H+/H2PO4协同转运,再通过共质体途径转运至木质部,  相似文献   

8.
电催化还原水体硝氮(electrocatalytic nitrate reduction reaction,ENRR)是极具应用潜力的绿色脱氮技术.铜基催化剂因活性高而受研究者青睐,缺电子Cuδ+是其中主要活性位,但在ENRR较负工作电压下难稳定(转化为Cu0).本文以市售Cu(OH)2颗粒为前驱体,通过在其表面修饰1,4-萘二甲酸分子(1,4-NDC)并原位电还原活化,成功构建Cuδ+-1,4-NDC催化活性点位(Cu(OH)2/1,4-NDC-AT);因1,4-NDC羧基上氧的高电负性和化学稳定性,Cuδ+在ENRR过程中能稳定存在.脱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Cu(OH)2/1,4-NDC-AT在-0.40 V vs.RHE(可逆氢电极)下处理NO3--N废水(22.5 mg/L),产物中NH3-N选择性大于90%,比表面活性和质量活性可达1034.7 mg N/(h ...  相似文献   

9.
成锐  朱斌 《科学通报》2023,(26):3415-3417
<正>为抵抗病毒的频繁入侵,原核生物进化出了许多精巧的防御策略,被统称为“原核免疫系统”[1~3].原核生物与病毒之间的生存竞争是自然界最大规模的斗争,也是生物技术的重要来源.其中,限制-修饰系统[4]和CRISPR-Cas系统[5]是分布最为广泛的原核免疫系统,它们的机制解析分别带来了基因工程和基因编辑的技术革命,均被授予诺贝尔奖.微生物宏基因组分析表明,  相似文献   

10.
大气污染对儿童鼻炎发病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儿童过敏性鼻炎发病率迅速增加,但其原因尚不明确.近期研究表明,我国室外大气污染不断加剧可能是导致儿童鼻炎的潜在原因,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室外大气污染物对鼻炎发病率的影响.本研究对长沙市4988个18岁儿童进行标准问卷调查,问卷包括健康状况、家庭环境、过敏原暴露等因素,同时收集了长沙市20062011年室外大气污染物PM10,SO2,NO2浓度监测数据.结果表明,长沙市36岁儿童确诊鼻炎发病率为8.4%(95%CI,7.0%10.0%).儿童鼻炎发病率与室外污染物平均背景浓度无关,而与年龄累积PM10,SO2,NO2浓度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儿童长期暴露于高浓度大气污染可能是导致鼻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王为磊  高光  戴民汉 《科学通报》2024,(11):1393-1394
<正>在21世纪末实现温控2~1.5℃的目标,需要全球各国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积极的减排和增汇措施.据Berger等人[1]研究,在有效减排的前提下, 2050年之前每年还需从大气中去除160亿吨二氧化碳(CO2)方能实现温控2℃之内的目标.海洋覆盖约71%的地球表面积,是地表系统中最大的碳储库,吸收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约25%的人为CO2[2],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碳汇功能.海洋不仅有广度还有深度,平均深度约3400 m,如果能将海洋吸收的CO2输出至1000 m以下,  相似文献   

12.
张安蕾  葛军饴 《自然杂志》2021,43(4):287-300
氮氧化物(NOx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随着火电行业烟气NOx 初步实现超低排放,非电行业烟气NOx 排放控制成为重中之重。NH3 选择性催化还原NOx 是最有效的NOx 控制技术。非电行业烟气含有SO2 、碱性物质以及重金属等杂质,易导致催化剂中毒失活。针对NOx 净化催化剂低温活性不足、SO2 中毒、碱金属中毒以及复合中毒等关键难题,文章综述了各类低温抗中毒NOx 净化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总结了提高催化剂的低温活性、抗SO2 中毒、抗碱金属中毒以及抗复合中毒的策略。文章为开发低温抗中毒NOx 净化催化剂提供了研究思路,为推进NOx 净化催化剂在非电行业烟气NOx 净化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董赵鑫  邢佳  丁点  刘欣  王书肖 《科学通报》2022,(18):2079-2088
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污染已成为中国当前最严峻的大气环境问题.氮氧化物(NOx)与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PM2.5和O3的共同前体物,准确量化NOx与VOCs对PM2.5和O3的非线性响应关系,是实现PM2.5和O3的协同防控、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前提.本研究构建了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地区大气PM2.5和O3对其前体物排放的响应曲面模型(RSM),探究了长三角41个城市不同季节大气PM2.5和O3对NOx与VOCs减排的协同响应,提出了在长三角地区应采取分区域、分阶段、分季节的PM2.5和O3的协同调控策略.本研究还发现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的排放-浓度响应关系具有显著差异.对于O3<...  相似文献   

14.
胡永云 《科学通报》2023,(23):2979-2982
<正>碳在地球各个圈层中的流动和转化过程称为地球的碳循环.地球的碳循环过程可以划分为表层和深部碳循环.两个碳循环过程密不可分,以不同的时间变率相互交织共同维持着地球上气候平衡.古气候指标数据显示,新生代以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pCO2)与地球表面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表面的温度也会随之升高[1,2](图1(a)).  相似文献   

15.
王久源 《科学通报》2023,(Z2):3724-3726
<正>技术创新是科学进步的重要推动力.纵观整个科学史,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和理论突破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1].例如,光学显微镜的发明揭示了细胞结构,从而催生了细胞生物学这一全新学科;粒子加速器的建设揭示了基本粒子的组成和运动规律,进而推动了高能物理学的发展.地球科学的发展同样受益于技术创新[2].举例来说,氧同位素温度计的开发为古温度的重建提供了可能,奠定了古气候研究的基础[3];近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指标的开发及运用,为研究地球各圈层演化提供了新的思路[2].近期,中国地球科学领域学者通过技术手段的创新[4],在古海洋磷循环这一前沿科学问题上取得了重要突破[5].该研究作为技术创新推动科学进步的又一案例,可为中国未来科研路径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6.
杨春和  王同涛 《科学通报》2023,(36):4887-4894
<正>能源清洁化和低碳化是全球能源发展的不可逆趋势[1].图1给出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及其增长速率(2017~2022年)[2],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88%.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幅度最为显著,其次为生物质发电,水力发电增加不显著.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能源消费主要以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为主,但能源清洁化已经成为国家能源发展重大的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17.
<正>乙二醇(CH2OH)2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聚酯纤维、防冻剂、不饱和聚酯树脂、润滑油、增塑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1].据统计,近年来乙二醇全球产量已超过3000万吨.目前乙二醇最主要的生产路线是环氧乙烷直接水合法,在这一反应体系中,乙二醇不可避免地与未反应的环氧乙烷反应生成一缩二乙二醇、二缩三乙二醇等低聚物[2].为提高乙二醇的选择性、抑制副产物缩乙二醇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黄建平  谢永坤 《科学通报》2023,(14):1721-1722
<正>1979年以来北极地区增暖的速率约为全球平均的4倍[1].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21世纪10年代初,欧亚大陆冬季呈现变冷的趋势[2,3].这种暖-冷对比也存在于年际和年代际尺度[3~6],即“暖北极-冷欧亚”模态.这一模态被认为和中低纬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关[2~9],探索其成因及其在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孙洪波 《科学通报》2024,(10):1248-1250
<正>光存储技术(optical data storage, ODS)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长寿命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1].但是传统的光盘有着比闪存设备和硬盘低得多的容量,如何在有限体积内有效增加存储密度成为光存储亟待解决的问题[2].研究人员通过开发多维物理量复用的光存储[3,4],写入多层的三维空间光存储[5]等来提高光学存储介质的存储密度.但以上方法都没有突破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仅有极少研究讨论了光和材料相互作用之后,信息点被超分辨地写入随后被超分辨地读出,即超分辨率纳米光子存储技术.  相似文献   

20.
贾凡  蔡文炬  王国建 《科学通报》2023,(16):2010-2012
<正>南大洋包含复杂的海洋和大气过程,是全球最重要的热量存储地,可吸收约70%的由温室气体引发的额外热量[1,2].中高纬南大洋强劲的西风引发了广泛的海洋上升流,海表面以下2~3公里的海水可沿着陡峭的等密面涌升至海表面,之后分为两支路径[3,4].一支在大约60°S以北,海洋次表层温度较低,海水涌升后在西风驱动的北向Ekman流作用下向北输运,途中从大气吸收大量的热量、淡水和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