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癌是因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失调等,致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气滞、血瘀、痰浊及癌毒内生,日久积聚于胃脘而成。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不升清,胃不降浊,则精微不能濡养,浊液不能排出,影响体内正常气机升降。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的条达,肝之疏泄功能失常,气机升降失调,则影响气血运行。气机升降关系在胃癌形成中起关键作用,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不能正常输布运行,则气凝血滞,痰浊内停,甚则癌毒内生,发为癌瘤。故在临床治疗中注重恢复脾胃的升降功能,辛开苦降,调畅气机,恢复脾胃的正常升降功能,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2.
王健 《新中医》2013,45(12):178-179
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样,方药配伍也离不开气机升降理论的指导,掌握药物的升降沉浮理论可以更好地遣方用药。笔者从气机升降理论探讨对四逆散方药升降浮沉治疗脾胃病的认识与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焦卫东 《中医研究》2010,23(2):20-22
气机升降学说是中医学从动态角度出发,对脏腑特性、气化功能以及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脾居中央,禀气于胃而浇灌四旁,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的升降功能在整体气机升降出入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衡作用,因此,探讨脾胃气机升降功能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临床亦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之病机及分类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文俊 《中医药通报》2010,9(1):14-19, 44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辩证治疗、遣方用药的探讨,总结出张仲景对气机升降失调诸证治疗的规律:首先应掌握祛邪扶正与调理气机的关系及各种不同情况下的轻重主次。其次,认为仲景在对气机升降失调诸证的治疗过程中,尤其注重调理脾胃。  相似文献   

5.
气机升降理论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基础包括左升右降的机理研究、升降出入的机理研究、升降理论的核心脏腑等,这些内容与肿瘤的病机、病理变化、治疗以及机体与肿瘤之间物质能量转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的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均表明,气机升降失调是引起肿瘤发生发展的基本病理环节,气机升降功能失常与正虚密切相关,而运用扶正培本治疗肿瘤有一定的优势,故应重视气机升降理论在肿瘤研究中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6.
探讨《伤寒论》六经病的病机理论,认为人体生理和病理状态,是气机升降的正常和异常反映,太阳病是营卫出入之机的失调,阳明病是阳土之气的不降,少阳病是气机升降道路的不畅,太阴病是阴土之气的不升,少阴病是水火升降的失常,厥阴病是气血升降的逆乱。结论:气机升降失常是外感与内伤杂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7.
8.
双相情感障碍是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情感障碍性疾病,抑郁相与躁狂相之间常相互转化.双相情感障碍的抑郁相和躁狂相分别属于中医癫证郁证与狂证的范畴,同时二者在病机上也具有共同的特征和相互转化的规律.张锡纯在论述心脑相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癫狂发病及癫与狂转化的痰火病机,认为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是癫狂的始动...  相似文献   

9.
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复杂且易误诊为单相抑郁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中医中的癫狂与双相情感障碍临床症状相似,该文基于中医癫狂理论,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方面分析该病病因病机,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论治双相情感障碍,探讨其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太空环境对航天员身体造成的损害日益受到关注,其中失重是引起各种病症的最重要病因,而失重引起的肌肉萎缩是航天医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虽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失重”、“失重性肌萎缩”等概念,但中医理论能宏观把握复杂疾病的病机特点,为防治失重性疾病,尤其失重性肌萎缩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本文拟从气机升降理论的角度出发,从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变化探讨对失重的中医学认识以及形成失重性肌萎缩的中医病机,以期为中医理论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价值做出一些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珍  贾奎  刘彩莉  任伟华 《河南中医》2020,40(4):518-521
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病机关键在于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上升太过,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甚至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发为脑出血;情绪控制不当,致使肝阳暴亢,气血逆乱,犯于癫顶,脑脉痹阻,发为卒中。气血的生成需要依靠气机的升降,气机升降失司,气血化生不足,不能上呈以荣养脑窍,则出现气虚乏力、头晕耳鸣、寡言少语、心慌、胸闷、纳差、腹胀,甚至晕厥等症状。气机调畅才能保证津液、血液的正常输布运行。反之,气机升降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衡无序,机体则产生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痰瘀痹阻脑脉,而发为中风。气升则精血上输以化生脑髓,充养脑窍,气降则制约肝气过度升发,并调畅呼吸,通调水道。升降不及,脏腑精微不能上荣于脑,神明不能下降统领脏腑,则会出现耳目昏聩、反应迟钝、焦虑抑郁等病症。脾胃同居中焦,五行属土,有通上彻下、升清降浊之功,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调理脾胃是调畅全身气机升降的关键所在,也是治疗PSD的核心。脾胃健则五脏功能健全,诸虚易补,补而不滞;脾胃运则痰瘀得消,气机得调。  相似文献   

12.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中医健忘病和痴呆病的范畴,其发病病机与人体中气升清降浊功能的正常与否密切相关。从古至今,中医临床使用健运中焦脾胃、恢复气机升降的中药方剂及针灸疗法,对很多疾病都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尽管许多医家从肾为髓之海出发认为肾精亏虚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病因,但从后天充养先天的思路出发,恢复后天之本——中焦脾胃气机的升降功能,以去浊纳新,保持气血精髓的化源不绝,或可为临床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一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马军燕  周际  冯利民 《光明中医》2022,37(2):314-317
古今临床医家多认为眩晕是以风、火、痰、虚、瘀致其病,而笔者认为气机升降失调,运行逆乱与眩晕的发生密切相关,气机升降不及与太过均可使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而致脑窍失养或被蒙蔽发为眩晕.气机的升降出入失调又主要表现为脏腑气机的升降失调,故可从肝与肺、脾与胃、心与肾等脏腑之气机升降失调来认识眩晕,并在治疗上以调理脏腑之气机升降出...  相似文献   

14.
王聪  温秀云  黄楚瑶  符文彬 《世界中医药》2021,16(16):2445-2449
随着脑科学的蓬勃发展,人类对脑病的认识日渐提高.中医对脑病的认识可谓独树一帜.五藏所生的精神魂魄意的传输及展现,是脑的主要功能之一,亦离不开人体(阴阳)气升降出入的正常运行.结合脏腑与经络气机升降特点及符文彬教授的疏肝调神和心胆调治整合技术,探讨气机升降出入在脑病针灸治疗中的理论与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之间的稳态对维持宿主的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起着关键作用,这也与中医认为"气机升降"运动维持着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等功能作用的发挥,使机体实现动态平衡的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越来越多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功能失调可影响宿主信号传导途径,从而导致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而肠道关键菌的调控已逐渐成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的重要新靶点。气机升降理论立足于"动态平衡",将气机升降与各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精微物质的输布、能量的代谢等环节紧密渗透连贯,高度概括了机体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机升降障碍是导致机体各系统内环境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藉气机升降理论,动态阐释肠道微生态失衡在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中的病机演变规律。笔者认为气机升降有序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及物质代谢"内稳态"的必要条件。若气机升降失权,金失敛降,土不散精,木郁不疏,元阳虚损,则清阳不升、浊阴下陷,肠腑受盛、传道功能失常;这种失衡状态进一步发展会加剧气血津液代谢障碍,使精不归正化,郁滞化火而变生糖尿病。因此,在气机升降理论指导下,探讨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糖尿病的调节机制,将有助于揭示中医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维持机体物质代谢"内稳态"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6.
气机升降话“天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体有小宇宙之称,宇宙有天枢星关乎天地之阴阳转化,人有一穴天枢关乎人体之阴阳之升降。古人正是参照道家思想,取类比相天枢星来命名天枢穴名和理解天枢的作用。天枢穴对多种病症均有显著效果。所治病症总的来看主要和人体气机升降失调有关,既用于补虚,也用于泻实,具有非常典型良性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气升降思想源于《易》、《河图》之理,《内经》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金元时期创立中气升降理论,明清时期中气升降理论得到发展。不同时期医家将此理论用之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用药各具特色尤以明清时期医家对其阐述最为明确详尽。从历代医家观点看,中气主要是指脾胃之气,很多医家都强调中气升降在脏腑气机上下阴阳相交中的枢机作用。中气升降是阴阳升降、五行生化、脏腑气机升降之枢轴,中气衰败,升降失司,就会产生种种病变。  相似文献   

18.
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析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方法:立足于黄元御医学著作,分析并归纳黄元御有关中气升降理论的有关论述,探析其学术思想。结果:黄元御阐述人体生理病理,恒以中气升降立论,认为中气旺盛,升降有序,为人生命之根本;中气虚衰,升降窒塞,则百病丛生。因此,临证通过泄水补火,扶阳抑阴,培土健中以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水火既济则为却病延年之大法。结论:黄氏重视中气的学术思想对临床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上热下寒证形成机制,从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角度分析,认为上热下寒证形成与中焦脾胃升降失常、心肾不交及肝肺功能失调有关.在此基础上,从脏腑辨证角度对上热下寒证进行分型辨证,可以分为胃热脾寒证、心热肾寒证、肺热脾寒证及胆热脾寒证4个基本类型,并指出各证型相应的代表方剂,为临床辨治上热下寒证提供具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