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3 毫秒
1.
正目录是一本书的眼睛。按照中医的"五轮说",人的眼睛分为五部分,各个部分分别代表了人体内脏的不同部位,通过观察眼睛不同部位的形色变化,可以掌握脏腑的情况。因而,要学好一本书,读好一本书,用好一本书,就要认真研究运用目录这个眼睛,先从目录开始。唐代著名目录学家毋煚(wújiǒng)在他的《古今书录》中说:"览录而知旨,  相似文献   

2.
张冬云 《天中学刊》2000,15(1):66-68
<隋书·经籍志>是一部重要的史志目录学著作,又是一部指导学术研究门径的重要著作.<隋志>的最大贡献表现在其体例完备,实现了古代目录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之宗旨.  相似文献   

3.
<正> 唐代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一个先进、文明的国家,自唐太宗贞观以来一百多年封建经济文化的繁荣。到唐玄宗开元年间达到了顶点。正是在这“盛世”时期,出现了一批颇有造诣的目录学家,毋(?)则是其中最有建树的一员。  相似文献   

4.
刚柔相济的光彩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歌中有很多把女性作为歌咏对象的,<诗经·氓>、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不朽之作,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她们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女性的道德标准和审美理想,同时也融进了创作者的愿望、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小说"从诞生之日起便笼罩在经史话语的巨翼之下,历史变迁不曾从本质上将"小说"推向中心位置.以目录学上的"小说"为导引,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家>的著录思想和由此呈现出的"小说"在目录学上的定位作新的探讨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目录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严重动摇着儒家文化的桎梏。产生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目录学思想。本文主要探讨洋务运动及维新变法时期中国目录学思想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建国初期的目录学研究,是在旧中国研究基础上开始的.是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继续和发展。初期阶段研究的主流,一方面继续研究目录学史,另一方面注重目录工作的实践,并开始用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来认识目录学,把目录学作为“书目实践活动的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体系”来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深入  相似文献   

9.
姓氏的发展源远流长,姓氏文化蕴籍丰厚,是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姓氏的发端一是表明身份、地位;二是区别婚姻.自商周至春秋战国时期,形式多样的赐姓制度,使中国的姓氏不断增加.秦汉之际,姓与氏开始混为一谈,以氏代姓普遍出现,姓氏逐步稳定成现有的体制.中国姓氏多达6362个,但大姓比较集中,<百家姓>收录468个姓氏可以涵盖全国人口9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晁公武的生平、藏书管理、著书立说三方面,介绍了这位南宋时期藏书家对中国古代目录学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