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ALB)的影响因素。方法 291例T2DM患者分为微量白蛋白尿(MAU)组119例和正常白蛋白尿(NAU)组172例。比较两组年龄、病程、体质指数(BMI)、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酸、肌酐等指标,分析与U-ALB相关的指标。结果两组性别、BMI、舒张压、HbA1c、FBG、HDL、LDL、TC、TG和肌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AU组较NAU组年龄大、病程长、收缩压和尿酸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高龄、病程长、收缩压高和高尿酸是T2DM患者U-ALB的相关因素,积极干预控制尿酸和血压,有利于减少和延缓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分为大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正常白蛋白尿三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S)、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H)、低密度胆固醇(LDL)、脲素(BUN)、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HbA lc)以及血压(SP/DP)、体重指数(BM I),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MAU的发生率为19.0%。MAU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AU与糖尿病发病时间、SP、DP、TG、TCH、KDL、Cr呈正相关,而与年龄、BM I、FBS、HbAbc、BUN等无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的发生率为19.0%,糖尿病发病时间、SP、DP、TG、TCH、Cr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U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2年7月-200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973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血脂谱、24 h尿白蛋白等.两次24 h尿白蛋白定量为30~300 mg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摄片.结果 ①本研究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9.0%,男性患者为18.2%,与女性患者(2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研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28.9%,DR组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6.0%,显著高于无DR患者的16.2%(P<0.01).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5.6%,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0.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R(OR=2.458,95%CI为1.430~4.227,P=0.001)、伴高血压(OR=2.036,95%CI为1.174~3.533,P=0.0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202,95%CI为1.003~1.440,P=0.047)、收缩压(OR=1.025,95%CI为1.004~1.047,P=0.021)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HbA1c、血压有关.糖尿病肾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蛋白尿和相关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30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蛋白尿分成正常蛋白尿组(16例)和微量蛋白尿组(14例)。测定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身高、体重、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体重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2型糖尿病的患者,随着微量白蛋白尿的出现,其血压、血脂、FINS、HbA1c、HOMA—IR均相应地有所升高。结论:与尿白蛋白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伴有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更长,收缩压以及血脂水平更高,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改变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88例(其中正常蛋白尿组50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其腰椎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的股骨大转子的骨密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腰椎、股骨总量、股骨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卫增高趋势(P>0.05),但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的大转子、wards 三角区骨密度与正常蛋白尿组相比有意义的降低.腰椎和股骨近端部分骨密度与体质屠指数正相关,与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时骨密度增高,但发展至微量白蛋白尿期时股骨近端可出现快速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6.
王小平 《当代医学》2016,(14):52-53
目的:针对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糖尿病患者120例(白蛋白尿正常60例,白蛋白尿微量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正常组和微量组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查,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检查指标,并对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正常白蛋白尿患者与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糖指标进行的比较,正常组低于微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归回分析显示,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均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P<0.05),需要加强控制和预防。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中,早期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检查,对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等进行进行严格的控制,可以防止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也可以控制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检测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ACEI类用药史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了解上述因素对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影响。方法选取内蒙古林业总医院内分泌科2006年9月~2007年1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352例,其中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异常组男性65例≥25mg/g,女性41例≥35mg/g;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正常组男性132例〈25mg/g,女性114例〈35mg/g。按其年龄、性别、病程分别测定血糖、血压、体重指数、血胰岛素水平,检测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ACEI类用药史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并作分析。结果(1)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比值正常者比较,表现为更高的血糖、体重指数、血压(P〈0.05)。(2)合并视网膜病变、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升高明显(P〈0.05)。(3)ACEI类用药史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数值低于未用ACEI者(P〈0.05)。(4)性别、年龄、胰岛素水平与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瓶糖、体重指数、血压的控制及应用ACEI类药物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UAER分为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无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血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空腹胰岛素(F—ins)、血总胆固醇(Tch)、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尿酸(BUA)。将两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组病程、年龄与无微量白蛋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量白蛋白组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无微量白蛋白组明显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BMI、舒张压、空腹血浆胰岛素两组无差别。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病程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有关;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均是2型糖尿病伴发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34例社区医院T2D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占72.5%,微量白蛋白尿患痛率为19.7%,大量白蛋白尿为7.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收缩压、视网膜病变史、糖尿病足病史、糖尿病肾病史、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MAU患者当中只有43.8%使用RASS系统抑制剂,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有76.9%使用了这类药物.结论 MAU患病率较高,影响MAU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是血压、血糖.T2DM合并尿蛋白排泄异常的患者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率低,社区基层医院糖尿病教育、防治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34例社区医院T2D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占72.5%,微量白蛋白尿患病率为19.7%,大量白蛋白尿为7.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收缩压、视网膜病变史、糖尿病足病史、糖尿病肾病史、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MAU患者当中只有43.8%使用RASS系统抑制剂,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有76.9%使用了这类药物。结论 MAU患病率较高,影响MAU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是血压、血糖。T2DM合并尿蛋白排泄异常的患者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率低,社区基层医院糖尿病教育、防治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嘌呤饮食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24h-UAE)将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和异常蛋白尿组(24h-UAE≥30 mg),计算白蛋白尿的患病率,比较两组性别、吸烟、高血压、体质量指数、血糖、血脂、血尿酸和肾小球滤过率(GFR)等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差异;然后将24h-UAE与上述指标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最后以有无白蛋白尿为因变量,以单因素相关分析所得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68例高嘌呤饮食的T2DM患者入选本研究,123例患者有白蛋白尿,占45.90%;异常白蛋白尿组高血压的患病率、收缩压、舒张压、病程、胰岛素治疗的比例、GFR和血尿酸水平均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血尿酸与24h-UAE正相关,GFR与24h-UAE呈负相关(〈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糖尿病病程和血尿酸是异常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0.05)。结论血尿酸、糖尿病病程和收缩压增高是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嘌呤饮食并未增加T2DM患者白蛋白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5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48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50例,对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糖化血红蛋白(GH-bA1c)、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和血脂等相关因素进行比较,DR与各种影响因素间相关性检验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年龄、病程、SBP、GHbA1c、CRP、HCY、UA以及LDL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病程、SBP、GHbA1c、CRP及HCY 5个因素与DR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病程、SBP、GHbA1c、CRP及HCY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危险因素及对此类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4月于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352例,其中,并发DR患者99例作为DR组,其余无DR患者253例作为NDR组,对DR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总结护理方法。结果DR组患者99例,即DR的发病率为28.1%,糖尿病病程为(15.3±2.1)年,空腹血糖水平为(10.5±1.6)mmol/L,高血压比例达59.6%,均高于N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P=0.047)、空腹血糖(P=0.010)、高血压(P=0.002)及胰岛素治疗史(P=0.019)。结论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高、高血压等是DR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汤广锋  徐雯  李昉 《安徽医学》2014,(11):1506-150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AS)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斑块组(54例)和非斑块组(55例),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尿酸(UA)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斑块组患者年龄、吸烟及高血压比例、糖尿病病程、IMT、LDL-C、TC、CRP及UA水平与无斑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升高(P﹤0.01或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水平与CAS形成显著相关(P﹤0.01或P﹤0.05)。结论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程、LDL-C、CRP以及UA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CAS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社区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并分析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整群抽取南充市顺庆城区社区45岁及以上(1967年12月1日以前出生)居民26103名为调查对象,筛选出其中T2DM患者,调查T2DM合并脑卒中的患病率和相关因素。对结果进行卡方或t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筛查T2DM患者2108例;T2DM合并脑卒中70例(3.3%),非T2DM合并脑卒中348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患者合并脑卒中与年龄、高血压病、冠心病、脑卒中家族史、豆制品食用、平均睡眠时间(min)、TC(mmol/L)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高血压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冠心病的危险程度最高。结论 脑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是T2DM人群合并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冠心病是T2DM人群合并脑卒中的关键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高危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二江  段文燕 《海南医学》2011,22(23):144-146
目的探讨社区2型糖尿病(T2DM)的高危因素,为糖尿病的预防控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四个社区220例T2DM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科教文卫(OR=2.008)、嗜甜食(OR=1.701)、嗜油脂(OR=2.290)、吸烟史(OR=1.556)、糖尿病家族史(OR=1.974)、高血压史(OR=1.637)、冠心病史(OR=4.428)、腰臀比(OR=2.053)等8个因素是T2DM的主要高危因素。结论不良饮食习惯、科教文卫职业、吸烟、糖尿病家族史、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等是T2DM的主要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多重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6月在岳阳市第二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368例及体检中心正常对照个体285例,根据有无眼底病变,分为三组:单纯糖尿病组(DM组,188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180例)与正常对照组(NC组,285例)。检测各组临床与生化指标,对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①DM组与DR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高于NC组,而DM组与DR组的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比较,DR组病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HbAhTC、TG、LDL-C均显著增高,而空腹C肽与餐后C肽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比例[47.2%(85/180)1显著高于DM组[10.6%(20/188)],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60.555,P=0.000)。DM组与DR组BMI、HDL-C、收缩压、舒张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4.258,P=0.001)、HbA_1c(OR=1.298,P=0.002)、TC(OR=1.477,P=0.005)、LDL-C(OR=2.187,P=0.008),合并糖尿病。肾病(OR=1.812,P=0.000)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相关。结论病程、HbA_1c、LDL-C、合并糖尿病肾病与2型糖尿病患者易于发生视网膜病变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胡玮 《当代医学》2021,27(13):50-5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共病抑郁症(MDD)的危险因素,观察度洛西汀抗的抑郁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调查,按照有无MDD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T2DM+MDD组,统计MDD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将T2DM+MDD组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咪嗪组(n=52)和度洛西汀组(n=5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Q-9评分及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按照PHQ-9自评量表评分标准无抑郁115例(52.27%),合并抑郁105例(47.73%),其中轻度抑郁45例,中度抑郁30例,中重度抑郁18例,重度抑郁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共病MDD患者与性别、学历、睡眠质量、婚姻、饮酒史、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运动锻炼及HbA1c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丧偶、饮酒史、睡眠质量不好、存在糖尿病并发症、运动锻炼每天<60 min及HbA1c>8.0%是导致T2DM患者MD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氯丙咪嗪组和度洛西汀组治疗后PHQ-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度洛西汀组低于氯丙咪嗪组(P<0.05)。氯丙咪嗪组和度洛西汀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度洛西汀组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组(P<0.05)。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氯丙咪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婚姻、饮酒史、睡眠质量、糖尿病并发症、运动锻炼及HbA1c,使用度洛西汀抗抑郁的效果优于氯丙咪嗪,且对血糖影响较小,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的时间、临床症状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护理过程中预防低血糖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0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40例资料.按住院期间有无发生低血糖分为两组,A组为发生低血糖,B组为未发生低血糖.观察低血糖发生时间、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年龄、住院时间、病程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①2型糖尿病患者共640例,其中发生低血糖的患者190例,男97例,女93例.②发生低血糖最多的时间为午餐前、早餐前和凌晨.③低血糖的主要症状为心慌、手抖、出汗.④A组BMI小于B组,住院时间以及糖尿病病程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病程较长、肾功能不全、老年、BMI过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护理人员应积极管理有高危因素的人群,有效地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