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晓初 《工具技术》2002,36(1):39-42
在分析外圆工件贯穿无心磨削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既可保证磨削圆度又可提高磨削效率的直线轴承弧形外圆磨削新方法,并设计了辅助夹紧装置.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解决外圆磨削微颤振问题,提高外圆磨削产品加工质量,基于再生颤振理论建立了一种外圆磨削动力学通用模型,该通用模型引入与砂轮宽度相关的重叠因子,充分考虑工件与砂轮的再生颤振关系,可通用于外圆纵向磨削和外圆切入式磨削;运用牛顿迭代法对带有时滞的超越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并结合高斯消元法提升迭代收敛速度,利用延拓算法连续提供有效初始值,提高迭代结果的准确性,可获得准确的磨削稳定性边界。以复杂切入式磨削进行磨削颤振数值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通用模型可有效应用于外圆切入磨削颤振过程,通过该模型选择的磨削加工参数可有效避免磨削微振纹现象,可有效提高外圆磨削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1外圆砂带磨削分类、布置形式及特点外圆砂带磨削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对圆柱面、圆锥面、球面和回转曲面等的磨削。除了对常规尺寸的这些面加工外,还可有效地磨削长径比极大的细长件,如细长活塞杆(25rn)、成卷线材(直径可小至公1.smm)、长管件(40m)等和大直径的反应釜筒体、大型管件等。门)外圆砂带磨削分类外圆砂带磨削可分为定心磨削和无心磨削两大类。前者可在车。铣床等常规设备上改装磨头和在专用外圆砂带磨床上进行,而后一类须在专用无心砂带磨床上实现。根据磨头数目又可分为单磨头和多磨头两类。多磨头砂带磨削是指在一台…  相似文献   

4.
陈松涛 《装备制造技术》2012,(4):123-124,139
阐述钢管外圆砂轮(砂带)磨削装置的原理及应用,结合我国目前钢管外圆磨削工艺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由五组磨头组成的外圆砂轮(砂带)磨削方法,这种磨削方法在钢管外圆表面磨削加工的批量生产中,被证明能使钢管外圆磨削效率与磨削质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中心孔磨削和外圆磨削精度 在轴类零件的磨削加工中,一般都以中心孔作基准。因此,工件中心孔的精度是影响外圆加工精度的重要的因素。通常用中心钻加工出来的中心孔其不圆度是 50~180μm。而用这样的中心孔作基准进行外圆磨削时,得到的外圆的不圆度一般在 2~3μm。 但是,如果对工件中心孔进行磨削加工,提高其不圆度精度,然后再以它为基准来磨削工件外圆时就能得到 0.2μm的外圆不圆度精度。 表1是对5个试件进行试验磨削的结果。由表1可见,用车床加工出的中心孔,其不圆度在 8~10μm。中心孔经过磨削后,其不圆度大约可减少到 1/2。由于…  相似文献   

6.
主轴轴颈外圆的圆度对机床主轴部件的回转精度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磨削加工是实现轴颈外圆高精度加工的最重要的手段。虽然磨削技术在主轴外圆加工上已长期应用,但是利用现有的研究成果,还难以对一个既定的磨削系统的磨削成圆过渡过程进行完整有效的定量仿真,也难以对磨削工件的最终圆度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在吸收国内外磨削转子系统模型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外圆磨削过程中砂轮和工件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材料去除、转子振动及变形协调规律,建立了外圆磨削系统的双转子耦合振动模型,提出了模拟轴颈材料去除和圆度变化的"磨削力-瞬时磨削深度"迭代算法。利用所建立的双转子模型和迭代算法,对不同磨削策略下轴颈外圆成圆的过渡过程进行了定量仿真,再现了轴颈材料去除和外圆轮廓变化的全过程;比较研究了不同磨削策略对磨削效率和最终加工圆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相应的磨削试验和对比验证,试验结果证实了所提出的轴颈外圆磨削的双转子模型和迭代算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船用柴油机导筒组件在工作中需进行往复运动,其外圆圆柱度等形位公差要求较高。对于外圆,一般采用磨削加工。在分析外圆磨削精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导筒类薄壁件外圆磨削工艺。介绍了新的外圆磨削工艺所使用的工装和装夹方法,并给出了实测外圆磨削精度。  相似文献   

8.
外圆无心磨削是工件不定心的磨削,是一种适应大批量生产的高效率磨削方法。在干式气缸套生产线上,采用外圆无心磨削来加工气缸套的外圆直径也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工艺措施。本文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和实际情况,对干式气缸套外圆无心磨削的加工原理,外圆直径的成圆过程,导轮曲面及修整和无心磨削加工的产品质量与控制等方面透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切入式外圆磨削加工中磨削热变形引起的传统磨削去除率模型与实际磨削偏差较大的问题,基于磨削热变形机理分析,对传统切入式外圆磨削去除率模型进行了修正。通过分析切入式外圆磨削过程中砂轮与工件的磨削热变形量及热变形速率,确定了修正函数,建立了基于磨削热变形的切入式外圆磨削材料去除率修正模型,并通过磨削实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修正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外圆磨削加工的一些工艺措施,这些措施对提高外圆磨削加工精度和磨削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蓝宝石不同晶面磨削特性的差异。对蓝宝石晶体的A面、C面、M面及R面开展精密磨削试验,并从磨削力、磨削力比、比磨削能及表面形貌等角度比较了蓝宝石4个晶面磨削特性的差异。采用金刚石砂轮在精密平面磨床上对蓝宝石4个晶面进行磨削,采用测力仪测量磨削过程中的磨削力,并根据所测得的磨削力计算磨削力比和比磨削能。最后,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工件磨削表面形貌。试验结果显示:蓝宝石的4个晶面中C面的磨削力最大,其次是M面和A面,R面的磨削力最小;比磨削能亦为C面最大,其次是M面和A面,R面的比磨削能最小;磨削力比则是M面最大,其次是A面和C面,R面的磨削力比最小。在相同磨削条件下,蓝宝石不同晶面磨削材料的去除方式有所不同,A面、M面和R面主要以脆性断裂、破碎和解离方式去除为主,且破碎坑较大,表面相对较为粗糙;而C面则存在部分脆性断裂和部分粉末化去除,破碎坑较小,表面相对平整。因此,蓝宝石不同晶面的磨削特性差异明显,其磨削力、磨削力比、比磨削能及材料去除方式均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碟形砂轮磨削面齿轮的理论模型.应用切斜面磨削理论,将不规则的曲面齿面等效转化为平面,结合Gleason点接触椭圆等特征,方便对磨削力进行分析求解.将砂轮上的工作磨粒数均匀划分成单颗磨粒成屑力与滑擦力个体,精确阐述砂轮在磨削面齿轮时的磨削力.经过实验结果与仿真数值的比照分析得到磨削力对磨削用量的影响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砂轮转速与面齿轮磨削力成反比例关系,工件进给速度与磨削速度与面齿轮磨削力成正比例关系.通过磨削力的实验结果与仿真数值对比分析,可得出最大相对误差为17.9%,此数据证明了建立的模型与实验结果较为契合,能够很好地反映磨削力与磨削用量之间的关系变化,在提高面齿轮磨削精度与工艺上提供了基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介绍一种能够独立完成粗磨和精磨加工工艺的齿轮磨削工具,在它的磨削面上有一个带有双磨削面的螺旋齿,该螺旋齿通过与齿轮啮合磨削作为齿轮工作面的齿面。磨削面沿着螺旋齿延伸,它包含一个用于进行粗磨过程的粗磨削面和一条用于精磨加工过程的成型线,该成型线延伸至磨削面上。  相似文献   

14.
A degree of sharpness in wheel grains affects the surface roughness and dimensional accuracy in the grinding process. If a wheel with dull grains is used, the grinding force is increased 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is deteriorated. In ovder to produce a precision component economically, the magnitude of the wear amount in the grinding wheel has to be limited. In this study,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a wheel life varying with the grinding ratio and static grinding force was conducted. The grinding ratio and grinding force were measured to seek the grinding performance of the WA whee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inding ratio and static grinding force wa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切入磨削与纵向磨削的磨削力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同时包含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的复杂外圆磨削过程。根据纵向磨削过程的特点,将砂轮等效成若干个小砂轮,在传统阶梯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砂轮磨损的抛物线模型。推导了基于两种模型的纵向磨削切向分力和切入磨削切向分力的比较公式,两切向分力的比值反映了切入磨削和纵向磨削转换时切向分力的变化情况,它主要与磨削系数、砂轮宽度和纵向进给速度有关。采用砂轮主轴功率信号分析磨削切向分力,通过实验验证了抛物线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研究结果为采用磨削力信号和功率信号研究复杂磨削过程的监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回转曲面的磨削中,采取小直径平行砂轮代替圆弧砂轮的方法,保证曲面磨削点的法向始终与砂轮表面垂直,实现砂轮法向跟踪磨削.根据磨削轨迹,建立了磨削表面残留高度模型,分析了砂轮半径、工件曲率和进给速度对残留高度的影响.并进行磨削试验,得出了砂轮半径、工件曲率及进给速度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曲线,其变化规律与残留高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证明在回转曲面磨削中,可以通过控制残留高度的大小来改善磨削表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单向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磨削纤维角(磨削方向与纤维取向之间的夹角)下表面的磨削特性和机理,通过一系列磨削实验,研究了磨削纤维角对磨削力、粗糙度和表面形貌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SEM)对磨削加工表面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磨削纤维角下的磨削力遵循45°>90°>0°的顺序;表面粗糙度恰好与此相反,磨削纤维角为0°时拥有最差的表面粗糙度;不同磨削纤维角产生不同的损伤形式,磨削纤维角为0°时材料去除机制是以弯曲破坏为主,90°时以剪切破坏为主,45°时则是由弯曲和剪切破坏共同作用导致。  相似文献   

18.
40Cr钢高效深磨磨削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40Cr钢在高效深磨条件下磨削力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工况对磨削力变化的影响,提出了40Cr钢高效深磨工艺参数的优化方案。试验结果表明:40Cr钢在高效深磨条件下,磨削力随磨削深度的变化呈波浪式起伏的非线性关系,随砂轮线速度的提高而明显减小,同时能获得比普通磨削大得多的比材料磨除率,以及较好的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褚守云 《工具技术》2009,43(9):48-51
通过对大功率氮化曲轴磨削烧伤问题的系统研究,分析其已被忽视烧伤的两大主要原因,利用数控磨削系统和在线检测系统,结合高速成形磨削工艺,通过改进、优化曲轴连杆颈磨削方案,提出一种切实、可行的断续磨削新工艺,解决了曲轴磨削烧伤的难题,圆满完成280B型睦轴的试制任务。实际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方案可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高温结构陶瓷的磨削去除机理及磨削加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的特点 ,主要论述了该材料的磨削去除机理及其磨削加工技术 ,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材料的ELID磨削、延性域磨削、超声波磨削、超高速磨削、“一次行程”镜面磨削等先进磨削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