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对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的诊断价值以及与髓硬膜外肿瘤的鉴别。资料与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髓硬膜下肿瘤的MRI表现。结果:MRI定位正确率100%。5例神经鞘瘤T1WI呈略高于脊髓信号,增强扫描后肿瘤信号呈中高程度强化,3例见有神经孔扩大,其中1例位于腰骶部椎管内,呈串珠状,2例神经纤维瘤与神经鞘瘤信号相仿,2例脊膜瘤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的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T1WI及T2WI均呈略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明显强化。结论:根据椎管内髓外硬膜下原发肿瘤的MR表现,可准确定位并可推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的MRI特点。方法 :分析21例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的MRI表现。肿瘤性病变13例,其中淋巴瘤6例,脂肪血管瘤4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非肿瘤性病变8例,其中椎间盘髓核游离6例,自发性血肿2例。结果:8例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呈包鞘状包绕硬膜囊。6例淋巴瘤T2WI呈均匀略低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2例合并邻近骨质破坏。3例脂肪血管瘤与3例海绵状血管瘤主要位于背侧硬膜外。4例脂肪血管瘤T2WI呈高信号,T1WI病灶内可见高信号脂肪组织;3例海绵状血管瘤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所有脂肪血管瘤与海绵状血管瘤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6例椎间盘髓核游离均位于腹侧硬膜外,呈结节状,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周边环形强化。2例自发性血肿信号复杂,增强扫描后不强化。结论:原发性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有一定的MRI特点,MRI能进行有效的诊断与鉴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9例均行MRT1WI和T2WI,7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例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中,7例位于胸椎椎管,2例位于颈胸椎椎管;9例肿瘤均沿脊椎纵轴、呈梭形或长条形生长,主要位于椎管内硬膜外腔;横轴面图像上肿块呈钳状包绕、推压邻近脊髓,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其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入椎旁间隙呈哑铃状。9例肿瘤中7例信号均匀,于T1WI上呈低信号,于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示病灶呈较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合并出血,T1WI和T2WI上均呈不均匀混杂信号。9例中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R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表现,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中,2例位于胸椎,1例位于颈胸椎。3例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条形;2例肿块“钳”状包绕,推挤相应水平的脊髓;3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呈均匀一致的明显强化;2例肿瘤侵犯,压迫相邻的椎间孔并使椎间孔扩大,且经椎间孔突出旁间隙,呈“哑铃状”外观。2例合并椎体血管瘤。结论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是非常少见的椎管硬膜外肿瘤,MRI是诊断此病的最佳方法,并具有相对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类病变的认识。方法:搜集2001年~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在椎管内硬膜外的海绵状血管瘤5例,T1WI呈均匀或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瘤体明显均匀强化,2例病变轴位显示病灶跨过左侧椎间孔向椎管外"钳状"生长。其中1例相应椎体合并小血管瘤。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为少见肿瘤,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定位及定性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是目前最为可靠的术前检查手段,能充分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最后确立诊断,仍须结合临床及完整的病理资料分析。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硬膜外其他病变进行鉴别。结果5例中,4例位于胸段,1例位于胸腰段,均沿脊椎纵轴生长,呈梭形或长椭圆形;病变平面脊髓明显受压,3例肿块呈"钳"状包绕脊髓;5例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T1WI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均匀一致明显强化;2例肿瘤沿相邻的椎间孔呈"哑铃"状生长,并使椎间孔扩大。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需与硬膜外其他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9例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病例病灶均位于胸段椎管,其中3例位于上胸段,6例位于下胸段,病灶均沿脊柱长轴生长;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呈明显高信号,与脑脊液信号相仿。矢状位显示病灶呈梭形或卵圆形附于椎管侧后壁,相应硬膜外间隙增宽,在病灶两端形成T1WI及T2WI均为高信号的脂肪帽,呈"笔套样"改变,增强后病灶显著均匀强化,强化后的瘤体与高信号的脂肪帽分界不清,共同形成"双尾样"改变。冠状位及轴位显示病灶沿相邻椎间孔"伪足样"向外生长,相应椎间孔轻度增宽,骨质轻度压迫吸收。结论椎管内硬膜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多平面全方位观察有助于术前准确定位及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l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病理证实的8例椎管内脊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资料,并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作对照分析.结果:8例海绵状血管瘤中的7例位于硬膜外,1例位于髓外硬膜下;2例位于颈胸段,2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胸腰段,2例位于腰骶段.肿块多呈不规则形,2例包绕硬脊膜生长,4例突入相邻的椎间孔生长,病灶典型的MRI表现为T1W1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病理显示肿块为异常薄壁血管丛,腔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大量红细胞.结论: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点,MRI有助于椎管内髓外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行磁共振平扫检查,同时行增强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5例位于胸段、2例位于颈段、2例位于腰骶段.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6例呈等T1WI信号,2例呈长T1WI信号,1例呈短T1WI信号,9例呈长T2WI信号影,增强扫描4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3例无明显强化.MRI信号因海绵状血管瘤反复出血不同时期出血成分沉积及血栓形成、胶质增生而表现多样.结论 MRI对椎管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确诊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眼球脉络膜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目的:探讨眼球脉络膜血管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3例)和临床证实(6例)的脉络膜血管瘤。CT扫描6例,MR检查4例,9例均行B超检查,3例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2例CT平扫示眼球后极球壁轻度或新月形增厚,与球壁呈等密度,5例(1例平扫+增强)增强示眼球后极部高密度梭形或扁平状隆起均匀肿块,瘤体强化明显。与玻璃体比较3例MR 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与视神经、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1例较小肿瘤辅以增强T1WI脂肪抑制技术被清楚显示。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在T1WI、T2WI上均呈中、高信号;增强T1WI瘤体显著强化,边界清晰,且信号均匀。B超检查8例为实质不均质肿块占位,1例为均质肿块占位,9例均探及视网膜脱离光带。结论:CT+MRI+B超检查对脉络膜血管瘤可得到较为全面的影像学诊断资料,MRI在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较CT及B超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诊断及其信号的病理基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椎管内胚胎性肿瘤的MRI表现特点,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及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胚胎性肿瘤8例,分析其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表皮样囊肿(5例)有4例表现为T1WI略低、T2WI高信号,1例为T1WI略高、T2WI等信号;皮样囊肿(1例)T1WI表现为略高及极高信号;畸胎瘤(2例)T1WI为等、高、低混杂信号。病变均具有等信号的包膜,均未见增强,表皮样囊肿及皮样囊肿均合并有多种脊柱及脊髓的先天畸形,畸胎瘤未见先天畸形。结论:椎管内胚胎性肿瘤MRIT1WI图像的MR信号具有特殊性,MR信号反映了瘤内组织成分,结合肿瘤多不增强及多伴有先天畸形特点,MRI对胚胎性肿瘤具有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MRI对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14列软组织血管源性肿瘤的部位、信号强度等MRI表现。结果 13例良性肿瘤中,海绵状血管瘤7例,肌肉内血管瘤2例,混合型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球瘤、血管瘤病各1例,瘤血管成分在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肿瘤有不等量的纤维组织和脂肪组织;血管外皮细胞瘤1例,T1WI上呈略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信号。结论 良性血管瘤MRI检查可以确诊,血管外皮细胞瘤符合恶性肿瘤表现,但无法进行组织学判断。  相似文献   

14.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目的 研究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征象,并着重探讨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即“渐进性强化”,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行B超检查,其中CT检查48例,CT增强扫描43例,动态增强扫描10例;MRI检查27例,动态增强扫描24例。结果 CT增强后36例(83.7%)显示不同程度的片状强化,10例CT动态增强  相似文献   

15.
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恶性淋巴瘤的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RI特点 ,以提高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硬膜外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6例 ,男 4例 ,女 2例 ;所有病例均有MR扫描及增强扫描。结果 :MR表现为长达数个椎体的椎管内硬膜外梭形占位 ,呈等T1或略短T1,长T2信号 ;与脊髓间可见低信号硬脊膜线 ,3例环绕脊髓生长 ,3例为偏于一侧 ,2例穿破低信号硬脊膜线侵蚀脊髓 ,1例沿神经根向椎管外生长 ;增强扫描 ,占位呈均质或略显混杂重度增强。结论 :MRI能全面观察肿块及脊髓情况 ,为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实质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Al4例。12例行CT平扫,10例行CT增强扫描;10例行MM检查,6例行Gd—DTPA增强扫描;9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结果 CA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以单发病灶多见。12例CT平扫发现16个病灶,全部病灶均呈高密度或稍高密度,7个病灶可见钙化;10例CT增强扫描发现病灶14个,9个病灶无强化,5个病灶呈轻度强化。10例MRI检查发现13个病灶,3个在T1WI上是等信号,10个为高信号;在T2WI上全部病灶为高低混杂信号,其中9个病灶周围伴有环形低信号,大多数病灶周围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结论 CA具有较典型的影像学表现,CT和MRI对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且MRI优于CT。正确诊断有赖于结合临床资料和影像学征象的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