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外振内击沉管灌注桩是一种集合了法兰克桩和振动桩二者优点的新型小口径沉管灌注桩。它利用振动锤或振动锤和内击锤的共同作用沉管,在达到设计持力层后再用内击锤对桩端进行处理,然后吊放钢筋笼、灌注混凝土、振  相似文献   

2.
用瞬态瑞雷波反演横波速度映射二维标准贯入击数剖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标准南入击数是衡量土层软硬程度和承载力的重要质量指标,应用τ-ρ变换提取面波,获取高信噪比的频散曲线,采用等厚薄层权重自适应迭代阻尼最小二乘法自动反演横波速度,提高横波速度的计算精度,进而映射二维标准贯入击数剖面,用上述方法对某高速公路振冲压碾效果进行了无损检测试验,其结果与取样分析一致。  相似文献   

3.
振孔器振动体轴承易损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承德市轻工业机械厂周承志1前言利用振动方法加固软弱地基,已广泛用于各类地基基础加固工程。7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振动加固地基技术时,使用的机具是利用压力水冲孔,并以水为介质传递振力的振冲器,80年代又派生出不用水冲孔...  相似文献   

4.
振孔器电机机壳断裂原因及改进方法承德市轻工业机械厂周承志1前言使用振动方法加固软弱地基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在各种振动设备中称干法作业、水平振动挤土成孔的机具为干法振孔器。因其施工中不用水、无泥浆排放及施工现场污染问题,受到使用单位和城市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5.
振冲法加固砂壳坝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砂壳坝抗震加固的一种新方法--振动水冲法。山东省兴旺坝振冲加固试验表明,砂壳坝的振冲加固与地基振冲加固不尽相同,砂壳坝中存在广阔的非饱和区,而且振冲过程中存在“斜坡效应”,从振冲时坝的动力反应观测资料的分析得知,振动加速度、超静孔隙水压力均随振源距的增大而急剧减小,它们与振源距均呈幂函数关系。探索振冲加固机理得知,饱和松砂的振冲加密是通过三个作用实现的:①径向冲击位移将砂挤入坡内;②引起超静孔隙水压力使砂坡液化Q③固结。本文提出了一套振冲工艺参数,利用这些参数并使振冲区砂壳处于饱和状态是提高振冲效果的关键。这也是兴旺坝壳的加固效果能达到相对密度0.8左右和标贯击数达到40击以上的重要前提。文中还简要地叙述了兴旺坝振冲施工的主要经验,说明这个方法安全、方便、经济,是抗震加固已建的松散砂壳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张伟 《山西建筑》2007,33(20):90-91
结合南方某重力式深水集装箱码头(底标高-17.0 m)沉箱后壁45.7 m范围的回填砂经深层振密处理这一工程实例,介绍了松散回填砂振密的技术要求、施工工艺和方法及振密效果的检测,并对施工与检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击实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张莉萍 《山西建筑》2002,28(5):24-25
对土的压实原理做了简单论述,介绍了在GB/T50123-1999规范中规定的击实标准及在实际工作中击实方法的选择,并对不同试验方法求得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还提出了在击实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最后根据多年试验总结了一些经验参数。  相似文献   

8.
击实试验是填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试验项目,在相同的试验方法和标准下,对影响击实试验质量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击实试验在强夯加固地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晖  刘曙光 《山西建筑》2009,35(8):105-107
根据强夯加固地基与室内击实试验的相似之处,用室内击实试验探讨了强夯加固地基中硬壳层的形成机理,得出为了使强夯中得到比较密实的“硬壳层”,夯击过程应该使用先轻锤后重锤的夯击方法,同时应该分多遍来夯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对电除尘器冲灰器冒干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从低压部分的电动锁气器及振打控制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对电除尘器的设计单位和用户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晓爽  姚宏 《建筑节能》2007,35(10):8-10
介绍了一种新型二次加压供水设备余压利用器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针对其五种不同工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泵站进出水量和泵站进水压力是影响节能效果的关键因素.并与传统变频供水系统和现市面上常见的管网叠压供水系统作了优势比较,说明此余压利用系统具有广阔的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同时,用实际工程证明该设备的节能效果,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陈忠清  吕越  徐超 《岩土工程学报》2017,39(Z1):241-245
冲击碾压技术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新型动态压实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机场等工程的路基压实、软基处理等领域。采用自行研制的冲击碾压模拟设备进行了模拟试验,主要研究了冲击碾压荷载下砂土位移分布总体特征以及冲击区域中心两侧砂土位移分布特征与冲击区域砂土位移随冲击作用时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冲击区域内砂土位移分布呈近似半椭圆形,其砂土位移沿深度方向的分布范围是碾压区域砂土位移分布范围的2.5倍左右;(2)冲击轮滚动冲击作用产生的砂土位移沿冲击作用中心两侧非对称分布;(3)随着冲击作用时间增加,砂土竖向位移明显增大,并在冲击区域左侧砂土浅部出现最大位移。  相似文献   

13.
深基坑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与安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莹  张晓斌 《施工技术》2012,41(13):48-50
阐述了深基坑钻孔灌注桩钢筋笼制作与安装的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采用一种自制的操作平台和定位、脱离装置,解决了钢筋笼连接、定位等施工难点,确保了桩基施工质量。详细介绍了钢筋笼笼顶连接与脱离装置以及地表固定与调节装置的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4.
 动力触探试验杆长修正系数取值的合理性,依赖于对探杆受到落锤撞击后探杆内轴向冲击力及锤击能传递规律的认识程度。设计4个杆长方案(22.92,25.87,40.92,46.85 m),在武汉南湖窑沟村、阳逻堤防2个场地开展重型动力触探试验,通过动态应变仪采集到各测点(沿探杆轴向布置6个测点)的全时程应变;然后,计算出各测点全过程的轴向冲击力,并应用F2法得到了各测点的锤击能;最后,研究各测点的轴向冲击力、锤击能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建立探杆轴向冲击力、锤击能与杆长的关系式,结果表明,杆顶的锤击能与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研究成果可为杆长超过21 m的动力触探试验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吹吸气流控制大空间粉尘最佳通风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大尺度空间粉尘控制,提出采用双侧吹吸气流来控制类似卸料机的大尺度阵发性尘源.通过相似理论建立卸料机模型实验台,进行实验研究,分析影响卸料机粉尘捕集效率的各种因素,并进行正交试验研究,得到了捕集效率及极限流量比的多元回归关联式.利用烟雾发生器模拟卸料机工作时产生的污染气流,并在特定工况下对经验公式进行了验证.分两种情况考虑了经济流量的问题,分别得到了卸料机用双侧吹吸式通风装置的经济设计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浆体黏度和级配颗粒组合条件下泥石流冲击特性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击特性是泥石流减灾及沟谷地貌演化的重要基础理论问题。建立泥石流冲击试验模型并进行了5组液相浆体黏度(0,0.13,0.37,0.72,0.93 Pa·s)、5组固相比(0,0.02,0.04,0.08,0.16),5组固相颗粒粒径(0,0.075~0.2,0.3~0.5,0.8~1.0,1.3~1.5 cm)组合下的泥石流冲击特性模型试验,将试验工况分为清水流、水石流与泥石流,采用小波理论对冲击荷载进行消噪并进行冲击荷载时程曲线及冲击荷载均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清水流冲击荷载均值为2.84 kPa;水石流冲击荷载均值与固相比及颗粒粒径大小呈正比,且固相比越大,水石流龙头冲击作用越小,颗粒粒径越大,冲击荷载变化幅度越大;泥石流时,随着浆体黏度、固相比及颗粒粒径增大,泥石流冲击力呈非线性增大,浆体黏度对泥石流冲击力影响明显,随着黏度的增大,不同颗粒粒径组合下泥石流冲击力均值分别为4.41,5.09,5.89,6.46,6.70 kPa。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在动态冲击作用下恒阻大变形锚杆的力学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恒阻大变形锚杆霍普金森拉杆动力冲击拉伸实验系统,对某批次恒阻大变形锚杆进行动态冲击拉伸实验,从支护阻力、锚杆伸长量和膨胀量等方面对锚杆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并验证该锚杆的负泊松比效应。并通过有限元分析的方法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有限元结果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锚杆通过产生弹塑性结构变形来吸收冲击能量并具有独一无二的负泊松比效应,因而能良好地适应动态冲击。有限元分析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度较高,不仅体现了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准确性,也表明今后可以运用有限元分析来佐证或替代部分室内实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落锤式煤岩冲击加载试验装置,配合超声波检测设备,对型煤在不同冲击荷载作用下内部微结构及表面新生裂隙的发展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并分析冲击荷载对型煤内部微结构演化产生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型煤内部微结构演化与冲击荷载作用次数、单次冲击能量大小、冲击能量施加顺序、冲击能量的累计效果等因素有关;型煤内部微结构的扩展和表面新生裂隙的出现、发展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沿冲击荷载方向上比垂直冲击方向上变化显著;相同的冲击荷载作用下,型煤内部微结构总数量随着冲击次数的增加呈现出“高速增加→平缓发展→急速增加”的趋势;不同冲击荷载作用时,随着单次冲击能量的增加,型煤内部微结构总数量呈指数函数关系增大,型煤表面新生裂隙局部化分布特点更为显著;型煤内部微结构演化对冲击能量由大到小进行施加更为敏感;冲击荷载对型煤内部微结构影响的累计效果也呈非线性规律,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其不可简单等效为冲击能量的增加;型煤对冲击能量的吸收率随着单次冲击能量的增加呈减小趋势,表现为大于一定值的较小冲击能量的累计效果要大于等值单次较大冲击能量对型煤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实际应用中的变载工况,在自制的冲击载荷试验台上,用一个钢球冲击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盘.改变载荷条件下,研究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表面的塑性变形情况.采用表面形貌仪,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性变形产生的凹痕形貌进行测量.结果发现,在相同的冲击载荷作用下,凹痕的外截面直径和凹痕深度均随冲击次数而增加;当载荷增加时,在相同的冲击次数条件下,凹痕的外截面直径和凹痕深度也增加.  相似文献   

20.
西藏古建筑空鼓病害壁画灌浆加固效果初步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鼓是西藏古建筑壁画中普遍存在的严重病害,空鼓壁画约占病害壁画总面积的75%以上。基于定量化评价壁画空鼓现象及其修复效果,利用探地雷达探测布达拉宫西大殿南壁壁画空鼓区的分布情况,并分析空鼓区电磁波反射特征。利用一定模数和浓度的PS材料对探测的壁画空鼓区进行灌浆加固处理,在经过1 a的养护期后,再次利用探地雷达对加固的壁画区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在未灌浆加固前块石墙体的反射信号较为强烈,加固后检测不出因空鼓而在层与层之间产生的电磁波反射信号,空鼓部位已经被灌浆材料紧密地黏结成一体。分析结果表明,PS材料灌浆技术可以有效治理壁画空鼓现象,利用探地雷达能够准确检测壁画空鼓状况及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