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络脉络病理论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络脉络病理论源远流长1·1络脉络病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络脉络病理论形成于先秦,《黄帝内经》是其代表作,这种理论最主要的贡献有三点:(1)提出了络脉的概念;(2)初步构建了络脉络病理论体系;(3)体现了“久病入络”思想的萌芽。如《灵枢·终始》曰:“久病者……必先调其左右,去其血  相似文献   

2.
目为宗脉之所聚,目与经络,尤其是与络脉之间存在内在联系,构建了其视瞻的基础。通过对络脉生理病理的阐述,结合络脉与目的相关性,探讨络脉病变与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之间的关系。PCV病机总属络阻血瘀,有因虚因实之别,包括目络虚损、目络阻滞、络损血溢3个方面原因。在治疗方面,应注重3点:(1)以剔络化瘀为法,目络虚损者,宜养血剔络化瘀;目络阻滞者,宜活血剔络化瘀;络损血溢者,宜止血剔络化瘀;(2)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相结合;(3)攻补兼施,在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酌情使用健脾益气等扶正药,使祛瘀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瘀。在用药上,应重视虫类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的联合应用,强调虫类搜剔络脉,如蜈蚣、全蝎、地龙等,如此方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3.
由于脉络瘀阻导致某一部位肢体肌肉固定性疼痛,并以此为主症之病,笔者名之为“肢体络瘀症”。采用自拟方“通络舒”治疗本病52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诊断标准 (1)四肢某一部位肌肉固定性疼痛或伴肌肤麻木,尤以肢体单侧固定性反复酸痛为特征;(2)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3)有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滞血症、动脉硬化等病史;(4)排除血管炎症及栓塞等病。1.2 一般资料 临床观察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52例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8岁,平均年龄51岁;病程半个月至6年;合并高血压病19例、冠…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们以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配合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动脉硬化性麻木症50例,收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50例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40~50岁者27例;51~60岁者18例;60岁以上者5例;出现麻木症状最长5年,最短30天。2.病例选择:均符合以下7项诊断标准中的3项,而必备第一项者。(1) 症状以肢体麻木为主;(2) 年龄40岁以上;(3) 有高血压史;(4) 眼底提示动脉硬化;(5) 血脂高于正常值;(6) 有小卒中病史或脑血栓病史;(7) 脑血流图提示脑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5.
小儿咳喘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笔者于 1999年 5月~ 2 0 0 0年 6月间 ,应用《统旨方》中的清金化痰汤为主 ,对小儿咳喘痰热壅肺者进行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与诊断标准 参考高等中医院校《中医儿科学》诊断标准 ,凡年龄在 14岁以内 ,以咳喘为主诉症状的门诊患儿 ,主要表现为 :(1)咳嗽、喘息、喉间痰鸣或哮 ;(2 )咯痰质稠色黄或见泛吐痰涎 ;(3)舌红苔黄脉弦滑 ;(4)指纹紫红或红而滞。上述四项均具备者 ,为典型病例。若具备 (1)、(2 )项又兼有其它任何一项者 ,即可诊断为痰热壅肺的咳喘病症。1.2 …  相似文献   

6.
通心络胶囊治疗普通型偏头痛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云 《河北中医》2001,23(12):948-948
1999-0 9~ 2 0 0 0 -0 2 ,我们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普通型偏头痛 5 6例 ,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5 6例 ,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1 1例 ,女 45例 ;年龄 1 9~ 5 6岁 ;病程 1~ 1 2年。全部病例均符合 1 990年国际偏头痛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 。2 治疗方法通心络胶囊 (石家庄以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 ,每次 3粒 ,每日 3次口服。治疗 2周。症状改善者减为每次 3粒 ,每日 2次 ,维持治疗 6周。3 疗效观察3 1 疗效评定3 1 1 积分评定标准3 1 1 1 轻度头痛 ,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为 1分 ;中度头痛 ,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为 2分 ;重度头…  相似文献   

7.
麻木,是脑动脉硬化症的主要症状,笔者用针刺疗法治疗本症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39例,女性21侧;40~50岁30例,51~60岁以上者30例,出现麻木症状最长5年,最短40天。本组病例均为符合以下7项诊断标准中的3项,而必备第一项者。 (1)症状以肢体麻木为主;(2)年龄40岁以上;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名老中医刘云鹏先生擅长治疗妇科疾病。我院根据其经验研制的固胎合剂治疗滑胎疗效显著 ,现将固胎合剂治疗滑胎 81例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根据《中医妇科学》 (198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制定的诊断标准 ,参考刘云鹏防治滑胎的经验 ,其收治标准如下 :(1)既往自然流产 3胎以上 ,或已流产 2胎 ,第三次怀孕期间有流产先兆 (停经后出现腰痛、小腹下坠、阴道出血等 ,具备其中 1~ 2项者 ) ;(2 )尿 HCG定性试验两次阳性者 ;(3) B超证实早孕 ,胚胎存活者 ;(4)排除近亲结婚、严重心、肾疾病及传染性疾病 ;(5 )排除…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观察病例共375人次,均为本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急慢性咽喉炎”的患者。年龄18岁~60岁,男性223例,女性152例,平均年龄为31岁,按接诊顺序依次分别纳入A(中药 雾化组)、B(中药组)、C(雾化组)3组(每3人1轮)。其中自选治疗方案者不纳入本次观察中,其位由后来患者填上。1·2诊断标准(1)咽喉部充血;(2)滤泡;(3)咽痒、咽痛;(4)咽部异物感;(5)晨起恶心呕吐;其中有(1)或(2)相加后(3)~(5)中有1项或多项,即可诊断。1·3治疗方法A组以中药利咽方(方组为马勃、射干、牛蒡、蝉衣、桔梗、郁金、合欢皮等),1d 1剂,并加用雾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理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6年起,我们用自拟理肠汤观察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收效良好,现将所治60例的情况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标准:肠易激综合征(IBS)诊断以国际公认的罗马标准为根据,即有腹痛和不适,排便后缓解,并大便频率(超过3次/天;少于3次/周)或大便性状变化,持续或反复发作时间3个月以上,经内镜、X线和实验室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者。腹痛不明显的患者符合下述5项之2项者:(1)排便频率改变;(2)大便性状改变;(3)排便异常(困难,便不尽感);(4)粘液便;(5)腹胀气等症状在至少1/4时间出现,维持3个月以上者。最常见症状有:腹痛,腹泻,便秘;次症:硬便,…  相似文献   

11.
笔者自1995年以来,临床应用络剌法取内迎香穴治疗各种头痛3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38例,均为经市级以上医院检查有明确诊断或直接来诊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20例,60岁以上者4例,50~59岁者18例,40~49岁者10例,30~39岁者8例,30岁以下者8例;发病时间最长者20年,最短者1天;其中脑电图有异常棘波者20例,脑血流图血管紧张度增高者30例,脑CT有占位病变者2例,脑脊液颅压增高者5例。治疗时间,最多者5次,最少者1次,平均治疗次数3次。本治疗方法多用于实热证,暴痛病人,对于虚寒证及有血液系统疾病者选用他法。2 治疗方…  相似文献   

12.
刺络拔罐综合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玉欣  王卉 《国医论坛》1997,12(4):38-38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为20岁~50岁的已婚门诊病人,其中20岁~30岁者39例,31岁~40岁者52例,41岁~50岁者9例;病程最短者8个月,最长者达Zo年;伴有原发性不孕者2例,继发性不孕者3例。1.2临床诊断症见腹部一例或双侧疼痛,或腰腹坠痛,船尾酸痛等,且在劳思、性交、月经前后加重。同时伴有月经不调,白带增多,崩漏不孕等症。妇科检查一例或双侧附件增厚或呈条索状,有压痛感及炎住包块,子宫粘连固定,X线、B超、化验室检查均排除陈旧性窗外孕、盆腔结核、卵巢囊肿、慢性阑尾炎等器质性病变。1.3辩证分型气滞血瘀:症见…  相似文献   

13.
通心络胶囊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秋红 《河北中医》2003,25(12):947-948
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病程长 ,迁延难愈。1 999~ 2 0 0 2年 ,笔者采用通心络胶囊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47例 ,并与单独使用甲氨喋呤治疗 45例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按美国风湿病学会诊断标准[1 ]确诊为RA的住院或门诊患者 92例 ,关节肿胀 3个月以上 ,晨僵超过 1h ,具有中等度以上休息痛 ,关节功能Ⅱ~Ⅲ级 ,年龄 1 8~ 65岁 ,参与试验的患者均为自愿者。排除标准 :①已在服用皮质激素、氯喹、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或停服不足 1个月者 ;②…  相似文献   

14.
连一帆  徐婷  梁松平  周丽琴  朱慧  王丹 《河南中医》2022,(12):1942-1944
刺络放血疗法具有清热排毒、活血消肿、散瘀止痛等作用,治疗下肢丹毒效果显著。刺络放血疗法联合其他特色疗法如拔罐、口服中药、外敷中药等,可以促使病灶处炎症消退、皮损愈合,增强治疗效果。但该疗法尚存在一些不足:(1)由于缺乏系统理论框架,刺络放血疗法的针刺角度与力度、出血量效关系等操作要点完全依靠医者经验,缺乏统一数据化标准;(2)该疗法的有创性决定了其仅仅适用于下肢丹毒,对于颜面部丹毒及新生儿丹毒则不适用,凝血功能异常者也不能使用;(3)该疗法治疗下肢丹毒缺乏大样本、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今后,可尝试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开展大样本、随机、双盲的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5.
“初病在络”与“久病入络” ,初学者常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感到迷惑 ,笔者从分析络脉含义上着手 ,简要阐明“初病在络”、“久病入络”虽说法不同 ,而实质相同 :均为邪气侵入络脉。其根本原因在于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 ,邪气深入部位内外不同。1 络脉是流动的网络络脉形态学涵义 络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经络系统中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灵枢·脉度》有云 :“经脉为里 ,支而横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 ,说明在形态上经脉较为粗大 ,是主干 ,络脉是细小支横别出的部分。络脉是一个系统群体 ,每一络脉系统中 ,各级支横而别者又…  相似文献   

16.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9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是在研究和总结传统中医药治疗胸痹心痛的基础上 ,独辟蹊径 ,运用中医络病理论探讨冠心病的中医病理机理 ,首创把益气药和具有活血通络、搜风解痉作用的多种虫类药集中应用到冠心病的治疗中 ,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笔者总结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 90例的临床观察于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按 WHO确定冠心病诊断标准确定入选病例 90例。其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见表 1。表 1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心肌梗死急性 (n=5)陈旧性 (n=5)心绞痛 (n=80 )劳累稳定型(n=50 )不稳定型(n=30 )男 3 2 30 2 0女 2 3 2 0 1 0平均年龄 (岁 ) 61…  相似文献   

17.
消散痰核膏是石氏(石筱山)伤科经验方,笔者用以治疗外伤性软组织肿块,并与麝香关节止痛膏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  一、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为1994年8月至199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软组织损伤患者。  2.诊断标准 (1)有明确的外伤史;(2)局部软组织肿胀、瘀斑、疼痛、功能障碍;(3)X线片提示无骨折。  3.排除病例标准 (1)非软组织扭挫伤;(2)骨与关节和软组织的开放性损伤及感染性疾病;(3)妊娠哺乳期妇女、皮肤过敏者;(4)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5)外伤后进行其他相关治疗或服用有关药物者。  4.病例分…  相似文献   

18.
芍药甘草汤治疗高泌乳素血症型女性不孕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芍药甘草汤出自《伤寒论》 ,由白芍药、炙甘草组成 ,功效缓急止痛。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11月 ,笔者采用芍药甘草汤颗粒剂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HPRL)型女性不孕症 ,疗效与溴隐亭相当 ,却无后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兹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0例患者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 1)婚后同居未避孕 2年以上不孕者 ;( 2 )妇科常规体检无异常者 ;( 3 )月经稀发、基础体温 (BBT)单相型或不典型双相体温 ;( 4 )血清泌乳素 (PRL) >2 1ng/ml。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 0例 ,年龄 2 3~ 3 3岁 ,平均 ( 2 7 8± 4 9)岁 ;病程 2…  相似文献   

19.
坐骨神经痛是较为常见而缠绵难愈的疾病之一。我们多年来在门诊和巡回医疗中用水针穴位注射治疗96例,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观察方法诊断标准(1)病人主诉下腰部和坐骨神经通路有刀割样疼痛或放射痛;(2)沿坐骨神经通路有明显压痛;(3)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患肢有功能障碍,行走不便。凡是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中二项以上的病例,即为观察对象。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现代医学对于本症无特殊疗效。我们于83—84年应用蒙药观察治疗本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收治的60例报告如下: 一、一般资料。 1.本组60例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分布为1—59岁,平均年龄为20.4岁。其中30岁以下者47例,30岁以上者13例,儿童及青壮年占多数。 2.病程长短不一。其中1月以内者12例,6月以上者18例,2年以上者10例,5年以上者20例。 3.诊断标准为:(1)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8—10万/mm~3以下;(2)皮肤、粘膜或其它部位有反复的,大小不等的紫癜及出血点、鼻衄。女性患者有月经过多或月经不调等症状;(3)经临床和部分骨髓象证实为本症,并除外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及过敏性紫癜等引起的血小板减少者。 4.本组病例观察治疗最短30天,最长者150天,平均疗程为120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