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odal纤维紧密纺纱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紧密纺技术在Modal纤维纺纱过程中的应用,通过优化试验确定纺纱过程中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及络筒的工艺参数。在对成纱原理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出紧密纺中最优的集聚张力和负压值,并确定出钢领、钢丝圈及网格圈。通过与紧密纺和普通纺成纱质量进行对比发现,采用紧密纺技术生产的纱线质量较好,毛羽少,条干不匀率仅为10.75%,且断裂强度达到20.73 cN/tex,此外纱线的断头率、纱疵率均降低,生产效率相对提高,体现出紧密纺纱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气流集聚紧密纺纱中附加捻度对亚麻棉混纺紧密纱性能的影响.对纤维须条在集聚区中的运动、纱线捻度的形成进行了分析,通过改变吸风负压和异形吸风管上斜槽长度,对附加捻度与亚麻/棉55/4527.8tex混纺紧密纱强伸性能、毛羽和条干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附加捻度在小范围内变化时,成纱强力随着附加捻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附加捻度的增加,成纱毛羽减少;附加捻度对亚麻棉混纺紧密纱的条干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全聚纺是一种新型窄槽式负压罗拉型紧密纺系统。全聚赛络纺是将全聚纺与赛络纺纱技术相结合的一种纺纱方法,可显著提高成纱质量。叙述了全聚赛络纺纱的技术原理;在4种不同集聚负压下分别纺制29.2、14.6、9.7 tex全聚赛络纱,分析负压对纱线条干、强力、毛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成纱条干,纺制粗特纱时,负压较大有利于改善纱线的条干,而在纺制中、细特纱时负压应适当减小;对于成纱强力,选择较大的负压有助于提高粗特纱的强力,纺制中、细特纱应适当降低负压;当负压增大时,纱线的3 mm以上有害毛羽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以传统环锭纺为基础的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全聚纺及低扭矩纺四种集聚纺纱方式纺制了28.1、18.5、14.7 tex的纯棉纱。通过对纯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四种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集聚纺纱方式的成纱结构特点不同,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紧密赛络纺的成纱强力最高,全聚纺的成纱有益毛羽最多,低扭矩纱在假捻器的作用下纱线品质得到了提高其纱线条干最好,紧密赛络纺的纱线总毛羽数最少。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探讨集聚纺纱原理,分析“消除纺纱三角”理论在解释紧密纱“条干均匀度提高”、“集聚附加捻度”方面存在的盲区;探讨集聚纺纱过程中集聚区域优化的气流作用和一种新型的纺纱模型;详细讨论集聚纺纱过程中旋转气流与附加捻度的形成过程及紧密纱之所以毛羽少、强度和条干均匀度好的原因,针对须条的双层结构及采用的加捻形式的区别对纱线结构的变化作了分析.指出:气流集聚纺纱具有毛羽少、强度高、条干均匀度好的优点,但仍存在能耗高、雏护困难的矛盾;应加大理论研究,进一步优化紧密纱的成纱结构.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纱线毛羽,介绍成纱毛羽的概念与危害,以及负压式集聚纺纱原理,通过对比采用不同后区牵伸倍数、集聚纺纱负压、温湿度、网格圈、导纱钩、钢丝圈及三同轴度纺不同品种集聚纺纱线的毛羽数量,分析纺纱工艺及纺纱器材对纱线毛羽的影响,阐述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工艺调整和运转管理要点。指出: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能显著减少3 mm及以上有害毛羽,但实际生产中应考虑原料性能、纱线质量、工艺参数、纺纱器材状态等影响因素,做好温湿度控制及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才能达到改善成纱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纱线的性能进行测试,将紧密纺与环锭纺纱线、同纱支不同配比的紧密纱、同配比不同纱支的紧密纱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紧密纺纱技术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小加捻三角区,使成纱条干均匀、毛羽指数大幅降低;纺制紧密纺纱时,随着长绒棉配比的增加,因其纱线易扭结,导致成纱中粗节、棉结增多;在纺制高支紧密纱时,紧密纺纱装置对纤维的集聚作用有减弱的趋势。因此企业应注重紧密纺纱原理的研究,从工艺、操作各方面加强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集聚槽倾角对紧密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探讨集聚槽倾角对紧密纱质量的影响。分析了紧密纺异形管集聚槽的形态与作用,并采用集聚槽倾角为5°、7°、9°3种不同的异形管,分别纺制5种不同线密度的紧密纱,进行纺纱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集聚槽倾角的增大,单纱强力降低,有害毛羽数减少;集聚槽倾角的增大对29.2tex和19.4tex纱条干CV值影响规律不明显,但14.6tex、11.7tex与9.7tex纱线的条干CV值则随着集聚槽倾角的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9.
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纱原理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纱装置的纺纱原理及成纱质量情况.分析了ROCOS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纱装置的结构、纺纱原理和磁铁机械式紧密纺与负压气流式紧密纺集聚原理的异同点,对磁铁机械式紧密纱与普通环锭纱的质量进行了测试对比,并对磁铁机械式紧密纺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磁铁机械式紧密纱相对普通环锭纱强力略有提高,强力不匀减小,成纱条干水平改善,1 mm~2 mm毛羽大量增加,3 mm以上毛羽明显减少.磁铁机械式紧密纺装置改造成本低,维护简单,不增加动力消耗,经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0.
探讨几种钢丝圈在空心罗拉式集聚纺上的应用效果。选取了6903型、FO型和U1UL udr型3种常用钢丝圈进行纺纱对比试验,采用视频放大镜拍摄方法分析了钢丝圈纺纱前后质量和结构尺寸变化,并对比测试了纺纱质量,分析了3种钢丝圈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U1UL udr型钢丝圈磨损率较低,成纱条干和毛羽质量较优;FO型钢丝圈磨损率次之,成纱毛羽较好、条干较差;6903型钢丝圈最易磨损,成纱条干较好、毛羽较差。认为:钢丝圈截面形状的合理性比重心位置的合理性更为重要,弓形截面的U1UL udr型钢丝圈较其他两种钢丝圈更适于空心罗拉式集聚纺细纱机的生产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分析纺纱技术对棉纱性能的影响,选择集聚纺和普通环锭纺两种纺纱技术进行研究。在KTTM环锭纺纱机上,根据普通环锭纺纱和集聚纺纱的技术要求,采用基本相同的纺纱前准备,生产普通环锭纱和集聚纱。为生产高品质纱线,在集聚纺纱机前罗拉输出的位置放置了一个集聚装置。试验测试、记录了每种纱线的物理性能,以比较普通环锭纱和集聚纱的性能,并利用乌斯特张力测试仪和乌斯特条干均匀度仪分析比较两种纺纱技术所生产的纱线。结果显示:由1.20型集聚装置生产的纱线具有较好的均匀性;通过统计分析可知,采用1.14型和1.20型集聚装置生产的集聚纱与普通环锭纱的拉伸性能具有显著区别,采用不同的集聚装置生产的纱线也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主要研究紧密赛络纺纱线的成纱结构与性能,尤其是其股线特征,为紧密赛络纺工艺一次成股线奠定基础。首先,以捻系数、吸风槽型号和吸气负压为三因素,设计了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测试纱线的强力、条干、毛羽、粗节、细节和棉结等物理性能,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纱线结构;其次,通过运用CFD软件对集聚区的流场和纤维轨迹进行模拟和理论分析。试验结果为:当捻系数为390,选用第二种吸风槽,吸风负压为-2 500 Pa时,所纺纱线性能较优;两根须条距离为8 mm进入槽开口时,须条的集聚效果取决于须条间距是否能使集聚区的负压充分发挥作用。试验结果可为紧密赛络纺一次成股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紧密纺纱技术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提高紧密纱线质量,针对在生产Modal 14.8 tex紧密纺品种时出现的问题,对影响负压式紧密纺纱机成纱质量的集聚张力、钢领钢丝圈配套、负压值、网格圈及细纱有关工艺进行了优选试验,使紧密纺成纱质量得到提高,并加强了紧密纺对新型纤维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紧密塞络纺棉纱既具有紧密纱毛羽少的优点,又能发挥塞络纺合股的效果,是生产高档次织物的理想原料。介绍了紧密赛络纺的纺纱原理和特点,井通过对纱线性能的对比分析,对紧密塞络纺棉纱的关键影响因素(吸风负压、集聚牵伸、隔距块、钢丝圈)进行了优化设计,为纺制紧密塞络纺棉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RX240-EST型细纱机集聚装置的技术特点,对两种相同规格即CJ 9.7 tex集聚纺和环锭纺纱线的拉伸性能、毛羽、条干不匀率和疵点等进行了测试分析,指出集聚纺消除了加捻三角区,较之相同规格的环锭纺纱线减少了毛羽,其拉伸性能优,须条中纤维伸直度提高,纱线条干均匀度更好,纤维排列整齐、清晰、紧密,能明显提高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传统环锭纺、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以及纱线耐磨性能。用这5种方法纺100%新疆长绒棉精梳11.6tex纱。对比测试了纱线的条干、毛羽、强力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的各项质量指标和耐磨性均优于其他纺纱。虽然喷气涡流纱的强力和条干不如传统环锭纱,但是耐磨性和毛羽比传统环锭纱好。认为:在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这样一些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纺纱过程中,集聚和并合作用都能提高纱线的耐磨性,集聚程度对纱线的耐磨性影响较大,并合作用相对较小。两种同时采用时,改善耐磨性的效果最好。同原料同号棉纱,其耐磨性与条干、强力、毛羽等性能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紧密纺纱作为纺纱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热点,为常规环锭纺纱注入了新的动力。紧密纺毛纱的纱线质量与常规环锭纺毛纱相比均具有较明显优势。文章介绍了毛紧密纺纱机的集聚原理、技术优势及纱线质量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单介绍了陶瓷导纱钩,为探索陶瓷导纱钩的纺纱性能,分别采用普通金属导纱钩、陶瓷导纱钩、镀层导纱钩进行纺纱试验,对比三种纱线毛羽和条干情况,发现陶瓷导纱钩对纱线毛羽和条干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改变环锭纺纱路对成纱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棉纺常规环锭细纱机和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进行了改变纱路的纺纱试验,测试对比了纱线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在常规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左斜纱路与传统的直纱路比,可以较显著地减少纱线毛羽,提高纱线的强力,改善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和降低常发性纱疵;而在紧密纺环锭细纱机上,改变纱路对成纱质量改善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目前负压式集聚纺能耗大的问题,设计了转轮集聚纺纱装置。选用粗纱定量为6.33 g/(10 m)的普梳棉粗纱为原料,采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与传统环锭纺,设计纺纱线密度分别为32.4、24.3、19.4 tex纺制纱线,并对其单纱线密度、断裂强度、毛羽、条干均匀度和捻度进行测试对比,客观评价该转轮集聚纺纱装置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与环锭纱相比,转轮集聚纱4 mm以上有害毛羽减少量达40%~80%,单纱断裂强度下降1%~3%,断裂强力不匀率下降25%~50%,24.3和19.4 tex的单纱条干均匀度有3%~6%的轻微恶化,捻度基本无影响,说明使用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可显著减少纱线的有害毛羽;转轮集聚纺纱装置安装在前罗拉下方,可在环锭细纱机上快速安装与拆卸,实现传统环锭纺与集聚纺的便捷切换,同时该装置具有构造简单、能耗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