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当前复杂装备维修维护与状态监测所面临的问题,提出面向复杂装备的信息融合式健康监测;对复杂装备健康监测需求进行研究,明确针对复杂装备开展健康监测研究的意义;完成装备健康监测概念辨析,明确将信息融合技术引入复杂装备健康监测的意义;对信息融合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信息融合技术的数据级、特征级及决策级,对各层级典型信息融合算法进行概要分析;论文研究为后续进一步深入开展复杂装备信息融合式健康监测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研究的新热潮。对信息融合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首先探讨了信息融合的概念与本质;然后从信息处理和融合系统设计的角度,全面阐述了信息融合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以及现有的主要融合模型与方法分类,同时分析了信息融合方法论研究的发展趋势和一些新领域;接着纵览了信息融合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讨论了几个新兴的应用领域。最后对信息融合研究路线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信息融合的概念及分类,指出按融合的层次和实质内容分,信息融合可划分为数据级、特征级和决策级3个层次;研究了面向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各层次的信息融合结构,并提出了总体的面向煤矿监测监控系统的集散式信息融合结构。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在矿井火灾预警系统检测处理数据不可靠等问题,以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基于模糊信息融合理论,应用多传感器对煤层自然发火的指标气体和参量进行监测,将监测设备的多只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模糊化,再将其融合,从而获取设备精确的状态估计。该系统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各种参量进行融合运算和决策,实现了煤层自然发火的早期预测预报,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信息融合的煤矿火灾预警系统识别准确率与可靠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加注系统多传感器测量数据融合,为满足融合的可靠性与准确性需求,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加权融合算法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判定测量数据权重值,在总结分析当前权重值判定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将证据理论中的修正证据距离引入测量数据间距离计算,生成融合权重值,完成传感器数据融合。通过一般算例与加注系统典型算例,对所提融合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算法融合效果较好、鲁棒性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在煤矿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在矿井安全监测系统中,常采用单只传感器来实现对井下工作环境安全性的监测。为了克服单只传感器无法准确判断是否有危险发生,基于模糊集系统理论,提出一种应用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的监测方法,将监测设备的多只传感器所获得的信息模糊化,再将其融合,从而获取设备精确的状态估计。该方法充分利用了传感器提供的多种信息,提高了系统的识别率。实验结果表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识别准确率高于单传感器。因而,多传感器模糊信息融合是一种有潜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以及各个公共医疗服务系统间的用户医疗信息不流通的局限性,提出一种新型医疗健康监测系统,可对用户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监测。通过使用含多种传感器的嵌入式医疗诊断设备监测收集医学数据,并利用多用式无线网络将这些实测数据发送到相应的健康监测中心,与用户的永久性电子病历相融合,由该中心的医疗专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诊断,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协调配合家庭医疗服务中心和区域医疗服务部门,以最佳最安全的方式迅速应对各种医疗状况。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油液监测智能系统模型,分析了该模型各系统模块的功能,引入系统模型中信息融合的方法,提出信息融合技术在油液监测应用中的模型研究方法。以某工厂产品使用的柴油为实例,验证信息融合技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信息融合处理技术对油液监测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叶丹  靳凯净  张天予 《控制与决策》2023,38(8):2243-2252
随着信息物理系统在现代工业和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逐渐成为关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信息物理系统内部物理设备和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网络攻击对系统安全的威胁日益凸显.首先,从攻击者角度总结各类网络攻击的特点,揭示系统在不同攻击下的脆弱性;其次,针对不同网络攻击的特性,从防御者角度对信息物理系统的安全状态估计、攻击检测和安全控制进行介绍,并阐述各防御策略的主要应用场景和优势;最后,对信息物理系统安全性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图书馆所开展的信息服务状况及高校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了开展工作创新的若干前提条件,在馆藏资源建设,课题跟踪服务以及信息空间共享等方面提出了创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