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取出与血管粘连滞留体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导管的经验和技巧。方法总结2014年2月至2016年7月4例PICC导管因血管粘连滞留体内患儿介入取出经验,穿刺单侧股静脉,应用导丝建立从PICC导管尾端-PICC导管头端侧孔-上腔静脉-右心房-下腔静脉-股静脉全轨道,用导管或长鞘管沿着导丝逐步分离粘连。结果 3例患儿成功取出PICC导管,1例患儿取出PICC导管近心端,4例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经导管介入建立全轨道方法可有效分离与血管粘连无法顺利拔出滞留体内的PICC导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4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的911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89例,女422例;年龄(58.72±11.95)岁(23~86岁)。左下肢568例,右下肢343例。中央型487例,周围型166例,混合型258例。局麻下经健侧股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滤器,患侧股静脉插入8~14 F鞘管机械性抽吸血栓。527例髂静脉合并髋下股静脉急性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导丝抓捕技术辅助,在患侧置入翻山鞘管,依托鞘管支撑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股浅静脉远端或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直径10 mm球囊导管,DSA监视下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球囊拉栓前先经患侧股动脉穿刺,置入直径12 mm球囊至腔、髂静脉汇合处,充胀球囊阻挡回心血流,以防血栓脱落随血流进入腔静脉。结果本组911例中单纯取栓423例,取栓+腔内溶栓275例,取栓+腔内溶栓+PTA 91例,取栓+腔内溶栓+PTA+支架置入122例。平均住院时间为7.5 d。①出院时疗效:总介入治疗有效907例(99.56%),无效4例(0.44%)。911例患者均行机械性血栓抽吸术,疗效Ⅲ级者556例,Ⅱ级者142例,Ⅰ级者213例。213例Ⅰ级患者中91例因经济原因或恶性肿瘤晚期而仅行PTA治疗,122例行PTA+支架置入治疗。出院时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及健、患肢膝关节上、下15 cm处周径差均明显小于入院时(P<0.01)。27例术后抗凝溶栓治疗时出现轻度皮下瘀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调整药物后消失。全组未出现大出血、血管夹层等并发症。②随访疗效:6~12个月时,优714例(78.38%),良136例(14.92%),中57例(6.26%),差4例(0.44%)。13~24个月时,优691例(76.18%),良151例(16.65%),中65例(7.17%),差0例。65例出现阻塞,经再次PTA和支架置入,58例血流完全恢复,7例血流部分恢复但无对比剂滞留现象。25~36个月时,优681例(75.08%),良128例(14.11%),中98例(10.81%),差0例。98例肢体消肿不满意,行走后仍有胀痛感,但较术前显著好转,嘱患者长期穿血管弹力袜,未再介入性干预。结论急性下肢DVT的微创治疗,能更早解除静脉腔内栓塞,迅速恢复血流通畅,更大程度上保存静脉瓣功能,具有微创优势,并发症少,近、中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闭塞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273例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患者,左侧235例,右侧38例。局麻下经皮穿刺患侧股静脉入路,对髂、股静脉血栓,在导丝引导下插入8~14F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其中53例插入18~24F特大鞘管行机械性抽吸大块机化性血栓。对股、腘静脉血栓,经健侧股静脉在导丝抓捕技术辅助下,置入翻山鞘管至患侧,在鞘管支撑下导丝轻柔地越过瓣膜插至患侧腘静脉处,沿导丝置入Fogarty球囊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顺应静脉瓣膜方向将血栓拉至患侧髂静脉内,再经患侧股静脉进行机械性抽吸血栓。在髂静脉血栓机械性清除后,对造影显示的血管狭窄或闭塞段,再进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支架植入。结果血栓完全清除(Ⅲ级)219例(80.22%),部分清除(Ⅱ级)49例(17.95%),清除最少(Ⅰ级)5例(1.83%)。支架植入后,治愈235例(86.08%),显效29例(10.62%),好转7例(2.57%),无效2例(0.73%)。总有效率为99.27%(271/273),平均住院时间7.5 d,患肢肿胀和疼痛均于介入治疗后1~2 d内开始消退或减轻。随访疗效:3~6个月血流通畅259例(94.87%);7~12个月血流通畅254例(93.73%),13~24个月血流通畅236例(87.08%),25~36个月血流通畅228例(84.13%)。结论机械性抽吸联合支架植入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髂静脉闭塞,疗效显著、病程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组27例,均经下肢深静脉造影或彩超确定诊断。13例发病在3周以内,表现为急性髂-股静脉血栓;14例发病超过3周,表现为慢性静脉阻塞。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14例经患侧腘静脉穿刺。11例溶栓前置入滤器,16例未置入滤器。均先行经导管溶栓治疗,之后7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术,20例球囊扩张后行内支架植入术。结果13例经健侧股静脉穿刺,导丝成功通过狭窄段8例,不能通过5例,改为造影导引下患侧腘静脉穿刺;14例直接行患侧腘静脉穿刺,在深静脉造影的导引下均穿刺成功。溶栓时间(85±16)h,尿激酶用量(300±32)万U。13例急性发作者血栓完全溶解,14例慢性者彩超报告管腔内见血流信号,提示血管部分再通。27例术后造影显示髂-股静脉血流通畅。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1个月。19例静脉造影或超声显示髂-股静脉通畅,临床症状消失,8例深静脉造影或彩超提示髂-股静脉血流基本通畅,患者症状明显减轻,但仍存留肢体轻度肿胀。结论采用介入方法治疗左侧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此类疾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常见的血管疾病[1].为提高DVT介入手术成功率,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自2010年9月至2012年3月对13例左髂静脉闭塞并DVT的患者,采用经患侧股静脉穿刺,使用自制圈套器建立健-患侧股静脉工作导丝通路,行Fogarty取栓导管拉栓,14F鞘管取栓的方法,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入路导管接触性溶栓(CDT)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2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6,采用患肢腘静脉入路置入溶栓导管)和对照组(n=46,健侧股静脉穿刺入路置入溶栓导管),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消肿率、静脉通畅率分别为(79.05±6.69)%、(70.96±12.1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0±6.35)%、(55.33±18.48)%(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腘静脉入路置管CDT治疗下肢DVT疗效优于健侧股静脉入路置管,其静脉瓣膜损伤少,溶栓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门静脉 (PV)和肠系膜上静脉 (SMV)血栓形成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对 6例诊断为PV和SMV血栓形成的患者进行了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 (TIPS)介入治疗。经TIPS途径穿刺PV分支成功后插入导管做PV SMV造影 ,然后用 8F导管抽吸血栓 ,同时用“J”形导丝和猪尾形导管捣碎血栓 ,间断将尿激酶 (UK)经多侧孔导管注入PV和SMV。清除大部分血栓后 ,保留多侧孔导管至SMV内持续溶栓 3~ 13d。结果 6例治疗均成功 ,1例术后 12d死于腹腔脓肿。随访 4个月至 3年 ,5例健在 ,Doppler超声波复查显示PV和SV血流通畅 ,无血栓复发。结论经TIPS途径介入技术 ,包括用导管抽吸、捣碎血栓和局部溶栓治疗 ,是治疗急性症状性PV和SMV血栓形成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介入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置溶栓导管灌注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急性DVT患者(其中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1.72±1.2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7±1.29)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4,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58%;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1.55±0.77)cm〕也明显小于溶栓前〔(5.04±1.3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1,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4.92%。溶栓后静脉通畅评分〔(4.34±3.55)分〕明显低于溶栓前〔(15.23±4.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7.43%。2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中,1例栓子完全溶解,1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5例患者获随访,随访1~12个月(平均7.16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导管直接尿激酶泵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 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置入腔静脉滤器后,经小隐静脉(或大隐静脉)置入溶栓导管局部直接溶栓,共4~5 d。结果髂股静脉完全再通率21.7%(5/23),临床治愈率78.2%(18/23),总有效率100%;未发生肺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局部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再通率高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髂股静脉狭窄伴血栓形成介入治疗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髂股静脉狭窄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nousthrombosis,DVT)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 3例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随机分为 5组。A组 :11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采用血栓消融器 (AmplatzThrombectomyDevice,ATD)浸软溶栓或流变溶栓导管 (OASIS)溶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B组 :9例 ,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后用导引导管抽吸血栓加静脉药物溶栓 ;C组 :13例 ,单纯经股动脉药物溶栓 ;D组 :8例 ,单纯经静脉药物溶栓 ;E组 :12例 ,单纯经足背静脉药物溶栓。其中 17例髂股静脉狭窄采用球囊扩张或置入支架治疗。结果 5 3例中治愈 2 6例 (49 0 % ) ,显效 2 1例 (39 6 % ) ,改善 3例 (5 7% ) ,无效 3例 (5 7% )。 17例髂股静脉狭窄术后造影示复通率80 %以上。溶栓过程中出现并发症 3例 (5 7% ) ,经处理后均恢复正常。结论髂股静脉狭窄伴DVT采用机械除栓及导管药物溶栓结合腔内血管成形治疗疗效直接肯定 ,安全性高 ,下腔静脉滤器可有效地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  相似文献   

11.
对9例股青肿患者行患肢口静脉穿刺,在DSA下将溶栓导管插入到血栓近心端,经导管首次推注尿激酶20万U后,微量泵持续泵入尿激酶20~30万U/8h,同时经血管鞘持续泵入肝素钠7500~100001U/24h。以下肢皮色和皮温变化、消肿情况及深静脉造影评价溶栓效果。经溶栓导管治疗后9例患者皮色皮温改善,无一例发生下肢静脉坏疽,7例完全消肿,完全消肿率77,78%,患肢总消肿率8621%。下肢深静脉血栓部分或完全消融,6例完全溶解,完全溶栓率66.67%,总溶栓率96.97%。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下肢股青肿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持续灌注溶栓药物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32例急性DVT患者(其中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男15例,女17例,年龄18 ~71岁,平均(51±17)岁.在超声引导下经患肢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至髂、股静脉血栓中进行溶栓治疗,并对溶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全组患者溶栓后症状明显改善,下肢肿胀消退,肺部症状缓解.溶栓后患、健侧大腿周径差为(1.7±1.3)cm,明显小于溶栓前(5.4±1.4)c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2,P<0.01).患肢大腿消肿率为91.74%;溶栓后患、健侧小腿周径差为(1.5±0.7)cm,明显小于溶栓前(4.1±1.5)cm(t =7.65,P<0.01).患肢小腿消肿率为86.02%.溶栓前静脉通畅评分(15±4)分,明显高于溶栓后(4±3)分(t=7.12,P<0.01),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8.21%.3例合并肺动脉栓塞患者1例栓子完全溶解,2例大部分溶解.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29例患者获随访,随访3 ~ 12个月,平均(7.8±2.4)个月.无一例出现血栓再发.结论 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例股静脉至无名静脉金属异物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9岁.3年前因大面积烧伤在外院治疗,2年后经X线拍片见一金属导丝从右股静脉直到无名静脉,遂切开右股静脉欲取出导丝,但见部分导丝已与静脉内膜黏合,无法取出,手术失败;后再次经对侧股静脉入径,用抓捕器从无名静脉将导丝套住并向下行套至第二腰椎水平处即无法下行,考虑腰二椎体以下导丝已与下腔静脉黏合,再将抓捕器进入右股静脉也无法抓捕导丝,手术再次失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6月期间采用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DVT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经小隐静脉置管溶栓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2~5天的全程治疗,症状明显改善,患肢肿胀消失,双下肢对比周径差不超过2 cm,彩色多普勒示17例患者阻塞静脉血流全通,3例部分再通.结论 通过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做好导管的护理,防止导管移位及导管脱出,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经CDFI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为DVT的36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患侧腘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经导管持续灌注尿激酶溶栓;对照组采用经外周静脉滴注尿激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16例)患者自治疗后第2天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4~6天时肿胀明显减退,治愈3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总体有效率为100%(16/16);对照组(20例)自第2~4天起患肢肿胀开始减退,第7~9天明显减退,显效8例,有效6例,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为70.00%(14/20);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70,P=0.002)。溶栓治疗前后观察组肢体肿胀缓解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患肢大腿及小腿周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于高频超声引导下经腘静脉穿刺置管直接溶栓治疗DVT安全、微创、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期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45例髂股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经皮穿刺股静脉或切开股静脉直视下穿刺,造影明确病变静脉部位及病变长度后,导丝开通闭塞段,球囊导管行扩张成形术。结果 45例(45条患肢)血管腔内球囊扩张成形术均取得成功。无一例发生管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45例随访6~30个月,(18.06±3.12)个月,患肢症状明显缓解31例,患肢症状部分缓解10例,患肢症状无缓解4例。复查静脉血管造影,治愈9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1%(41/45)。结论血管腔内成形术操作简便、微创、安全,是治疗髂股静脉PT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性溶栓技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49例急性下肢DVT患者采用导管接触性溶栓技术,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80万U/天),应用健患侧肢体周径差、静脉通畅评分及静脉通畅率指标评估疗效。结果本组49例患者均置管成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溶栓前后健患侧大腿周径差、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静脉通畅率为(57.29±11.38)%。37例(75.5%)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瓣膜保存率达86.5%。随访期间没有血栓复发及肺栓塞病例。结论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DVT并发症少、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 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行患肢腘静脉穿刺插管,在可视条件下将导管插入至血栓近心端,经导管首次推注尿激酶20万单位后,持续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h溶栓,同时每12 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400 U。以下肢肿胀消退情况评价疗效,以深静脉造影评价溶栓效果。结果经导管溶栓治疗不仅使深静脉血栓部分或完全消融,而且侧支循环开放较治疗前显著增加。患肢总消肿率(78±22)%,总溶栓率(67± 27)%,其中急性、急慢性和慢性病例溶栓率分别为75%、71%,49%,前两者显著高于后者(P< 0.05)。21例患者血栓完全消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腘静脉插管定向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能够快速溶解血栓,恢复深静脉血流通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满意,治疗方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经对侧股静脉入路行经皮机械吸栓(percutaneous mechanical thrombectomy,PMT)结合导管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全肢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45例病人接受了经对侧入路的PMT+CDT治疗,其中早期血栓组(0~7天)23例,晚期(8~14天)血栓组22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股静脉瓣膜反流、血管再通情况以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发生率。结果在20个月随访期间,观察到37例病人保存完好的股静脉瓣膜功能,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所有髂静脉再通;早期血栓组股腘(23比17)及小腿静脉(22比17)再通例数高于晚期血栓组。PTS发生率为22%,早期血栓组优于晚期血栓组,无PTS发生。结论中期随访结果证实对急性全肢型下肢DVT采用对侧入路进行PMT+CDT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早期血栓组中PTS发生率较晚期血栓组低。  相似文献   

20.
导管溶栓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及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价值。方法4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别经股静脉(40例)、右颈静脉(8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滤器位于双。肾静脉水平以下的下腔静脉内,下腔静脉滤器植入后将溶栓导管插入血栓之髂股静脉进行溶栓。药物:尿激酶80-100万u,肝素1mg/kg。结果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全部成功,术中导管溶栓32例完全再通及部分再通,余16例术后溶栓成功。结论经导管术中溶栓成功率高,效果好,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防止肺栓塞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