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口足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人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综合征,常见于儿童。典型表现为手掌、脚底和口腔出现水疱疹,并引起不适和进食困难等。最常见的病原为肠道病毒成员之一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其他还有CVA8、CVA10等。HFMD的病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婴幼儿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中和抗体对CVA16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的预防作用。方法随访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江苏省180名婴幼儿人群(6~<36月龄),主动监测CVA16-HFMD,分别采集0 d、2个月、8个月和24个月的系列血样,并检测其CVA16中和抗体。结果该人群在随访93.9~141 d期间发生了1起CVA16流行,共报告10例CVA16引起的HFMD。中和抗体结果显示,在CVA16流行前(2个月)CVA16中和抗体阴性的153例中,共有10例确诊为CVA16-HFMD(6.5%),49例在流行后(8个月)出现中和抗体阳转(阳转率为32.0%)。而在流行前CVA16中和抗体阳性的27例中,无1例患CVA16-HFMD,8例流行后呈中和抗体4倍及以上升高,占31.7%。10例CVA16-HFMD患者在流行后中和抗体均出现明显升高,较流行前平均升高51.71倍。结论婴幼儿人群中的CVA16中和抗体,可预防CVA16感染导致的HFMD。  相似文献   

3.
4.
Wang ZG  Liu XL  Yang TT  Yi Y 《病毒学报》2011,27(5):438-441
本研究对2008~2009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病原学进行调查研究。首先对HFMD病例的咽拭子标本直接进行病毒核酸的提取,然后采用多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总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16,CVA16)进行检测,对EV阳性而EV71和CVA16均阴性的标本采用半巢式反转录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和序列分析以鉴定其血清型别。结果提示2008~2009年青岛地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为EV71和CVA16,无论轻症和重症病例,EV71的比例都大于CVA16。2008年共获得5个(8株)其它血清型,分别是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的A5、A6、A10、A12及埃可病毒9(Echovirus 9,E9),血清型分布比较分散、均匀。2009年共获得3个其它血清型(13株),分别是CVA9、CVA12及CVB2,CVA12所占比例较大(11/13),分布比较集中。CVA12成为2009年青岛地区HFMD病原中除EV71和CVA16外,新的较为流行的病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013年大连市手足口病(HFMD)的病原进行鉴定,以了解其型别分布。方法采用realtime-PCR方法对754份标本进行肠道病毒(EV)通用引物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组6型(CVA6)型特异性引物检测,对EV通用引物检测结果为阳性,但EV71、CVA16和CVA6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的标本采用巢氏PCR进行肠道病毒VP1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鉴定其型别。结果 2013年引起大连市HFMD的主要病原CVA6占44.30%(334/754)、CVA16占19.12%(114/754)、EV71占11.54%(87/754),另有少数病例由CVA2、4、5、8型,CVB2、4型,ECHO9型及EV的其他型别引起。结论 CVA6取代EV71和CVA16成为2013年大连市HFMD病原的主要流行型别,后续应加强对HFMD病原的监测,全面了解其型别分布及毒株变异情况以更有效地控制疾病流行。  相似文献   

6.
研究2014年安徽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儿中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hivirus A 16,CVA16)毒株VP1区基因特征。收集安徽省2014年1月至11月期间413份HFMD患儿咽拭子标本接种敏感细胞分离肠道病毒,用荧光定量RT-PCR鉴定细胞培养物,对CVA16阳性培养物进行毒株VP1区RT-PCR扩增及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基因特征分析,并与国内外参考序列构建基因亲缘性关系树。共分离鉴定出肠道病毒阳性培养物97份,其中CVA16病毒分离株17株,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HEV71)分离株76株,其它肠道病毒分离株4株,总体病毒分离率为23.49%(97/413)。CVA16基因亲缘性关系分析显示:安徽省2014分离的17株CVA16毒株都属于B1基因型B1b一个分支,它们之间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布为分别为95.30%~100%和98.70%~100%,但在B1b分支内形成几个传播链。17株CVA16毒株VP1区核苷酸序列与国内云南、湖南、广东、西藏和江苏地区病毒分离株同源性较高,亲缘性关系近,其中与湖南2013年和广东深圳2014年CVA16病毒分离株同源性最高,为96.40%~99.70%。2014年安徽省分离的CVA16病毒分离株属于B1基因型B1b亚型,为优势流行株;在B1b分支内形成多个小的病毒传播链共同流行。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咸阳市2016-201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阐明了咸阳市近四年HFMD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特征,为HFMD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对2016-2019年收集的2711例HFMD病例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确定肠道病毒型别,构建咸阳市HFMD病原谱并对阳性病例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2711例HFMD病例实验室确诊1444例(阳性率为53.26%),其中肠道病毒A组71型(Enterovirus 71,EV71)占病原谱构成的 12.74%、柯萨奇病毒 A组 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A16)占27.49%、柯萨奇病毒 A组 10型(Coxsackievirus A10,CoxA10)占5.19%、柯萨奇病毒 A 组6型(Coxsackievirus A6,CoxA6)占43.21%、其他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占11.36%.CoxA6和CoxA16交替居于咸阳市HFMD病原谱首位.咸阳市HFMD流行具有明显季节性和地区差异以及特定人群高发,夏季(5~7月)为发病主高峰,秋冬季(10~11月)为次高峰,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市区,4岁以下散居儿童为易感人群,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今后的防控工作中应继续加强咸阳市HFMD监测,重视其他EV的监测工作,实时监测HFMD病原谱的变化.在高发季节,针对高发人群,采取积极有效干预措施,加强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安徽省2016-2020年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征与病原谱构成,及分析CVA6(Coxsackievirus A6, CVA6)VP1区基因进化情况。本研究收集2016-2020年安徽省HFMD病例流行病学资料,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病例三间分布情况。随机选取480份HFMD其他肠道病毒阳性咽拭子样本,RT-PCR扩增肠道病毒VP1基因片段,测定基因序列并鉴定其他肠道病毒基因型别。生物软件分析部分代表性CVA6基因序列相似性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流行病学结果显示,2016-2020年安徽省HFMD发病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但重症病例与死亡病例数有所减少,5个年度均以其他肠道病毒流行为主,五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要患病人群,男女性别比为1.50∶1。2016-2019年度发病均呈现为双峰流行模式。病原分型鉴定结果为CVA6 215例(215/245,87.76%),CVA1016例(16/245,6.53%),CVA412例(12/245,4.90%),CVA51例(1/245,0.41%),CVA21例(1/245,0.41%)。...  相似文献   

9.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重要致病原,常与另一重要病原体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A71)共同或交替流行。该病毒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起过暴发流行,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CVA16可分为A和B两个基因型;其中基因型B可以分成B1和B2两个基因亚型;B1亚型又可进一步分成B1a、B1b和B1c三个进化分支。基因型A与B2在世界范围内已不再流行;我国大陆分离到的CVA16毒株均属B1a和B1b进化分支。CVA16感染多为自限性轻症,但亦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患者死亡。目前尚无针对该病毒的有效药物或治疗手段,研发安全有效的疫苗成为控制该病毒的重要措施。随着EV-A71疫苗三期临床试验的成功完成,CVA16疫苗的研究也显得更加迫切。多家机构正在研究各种类型的CVA16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及DNA疫苗等。本文就CVA16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张勇  许文波 《病毒学报》2018,34(2):277-284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传染病,通常夏秋季高发于幼儿和儿童;若患儿并发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受累等临床症状称为重症HFMD。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肺水肿、脑炎和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罕见的神经或循环系统并发症,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引起HFMD最常见的病原是肠道病毒A71型(EV-A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而EV-A71是引起重症HFMD的主要病原体。EV-A71导致的重症HFMD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减少EV-A71流行范围和预防EV-A71重症HFMD非常重要。EV-A71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重症HFMD发生的措施;中国已经批准了三个厂家的灭活EV-A71疫苗上市并已开展适龄儿童接种,以期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重症HFMD,但这种疫苗不能预防其它肠道病毒如CV-A16,CV-A6和CV-A10等引起的HFMD。据文献报道,小分子抑制剂芦平曲韦可以通过阻止EV-A71的3C pro蛋白活性来抑制EV-A71复制;小干扰RNA和单克隆抗体也可抑制EV-A71复制。研制EV-A71和CVA16双价灭活疫苗是防控HFMD的策略之一,而小分子抑制剂、小干扰RNA和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和应用等也是临床防治HFMD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