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鼻息肉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32例鼻息肉和12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前端粘膜组织内IL-8免疫阳性物颗粒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鼻息肉中IL-8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且主要分布在鼻息肉上皮层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内;对照组中,上皮层细胞浆有少量的IL-8免疫阳性颗粒着色。结论 IL-8与鼻息肉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黄丽霞  马利国 《海南医学》2016,(9):1395-1397
目的 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复发与白细胞介素8(IL-8)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妇科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67例(内异症组),术后随访18个月,其中临床复发21例(复发组),未复发40例(未复发组),失访6例.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检者在位内膜IL-8 mRNA的表达.结果 内异症组患者的在位内膜IL-8 mRNA表达值为(20.58±6.43),其中复发组表达值为(16.25±4.21),未复发组为(1.48±0.66),而对照组为(1.61±0.76).内异症组在位内膜IL-8 mRNA表达值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IL-8 mRNA表达值亦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复发组IL-8 mRNA表达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复发患者的在位内膜IL-8 mRNA表达异常;未复发患者的IL-8 mRNA表达接近正常.IL-8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定  李劼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12-1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8)及其受体CXC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内膜上的表达水平及其在EMT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EMT患者38例作为研究组,非内膜异位症(非内异症)患者29例作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法检测EMT患者异位内膜、在位内膜及非内异症的对照子宫内膜之间IL-8与CXCR1的表达情况。结果所有异位内膜均可检测到IL-8与CXCR1蛋白的表达,且其染色强度高于在位内膜及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P0.05),EMT患者的在位内膜IL-8与CXCR1的表达高于同期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P0.05),对照组和异位组增生期子宫内膜与分泌期子宫内膜相比IL-8与CXCR1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证明IL-8在正常生育期子宫内膜、EMT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及异位灶组织的表达差异与CXCR1一致,CXCR1/IL-8蛋白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T)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EMT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方法与Western Blot检测并比较IL-8在EMT患者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IL-8在内膜腺体和间质细胞中均有表达,主要定位于内膜腺体的腺泡浆。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26.577±3.202)高于增生期(17.204±1.905)(P<0.05);EMT在位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49.122±5.390)高于其增生期(38.506±2.744)(P<0.01);EMT在位内膜IL-8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正常子宫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0.346±0.035)与其增生期(0.076±0.0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MT在位内膜分泌期IL-8的表达(0.659±0.043)高于其增生期(0.437±0.0428)(P<0.01);EMT在位内膜IL-8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P<0.01)。结论:IL-8可能在病变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息肉中白细胞介素-8(IL-8)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在鼻息肉中的分布和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32例鼻息肉和12例正常对照组下鼻甲前端粘膜组织内IL-8免疫阳怀物颗粒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鼻息肉中IL-8免疫阳性物质存在且主要分布在鼻息肉上皮层和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浆内;对照组中,上皮层细胞浆有少量的IL-8免疫阳性颗粒着色。结论 IL-8与鼻息肉的形成有重要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着床前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中白细胞介素-8B型受体(Interleukin-8 receptor B,IL-8RB)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IL-8RB蛋白在妊娠4d小鼠子宫内膜及胚泡的表达部位;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结构特点. 结果:IL-8RB表达于妊娠4d小鼠子宫内膜的腔上皮细胞、腺上皮细胞和基质中;胚泡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细胞亦有阳性表达.HE染色可见妊娠4d基质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而腔上皮中未见中性粒细胞.结论:IL-8RB可能通过与其配体IL-8结合而参与胚泡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雌雄合笼后建立小鼠早孕模型,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表达的定位;用免疫印迹的方法定量分析E-钙黏蛋白及其相关蛋白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定性表达表明,α-连蛋白在小鼠妊娠d1-d5子宫内膜的表达主要定位在子宫内膜腺上皮的细胞膜,随着妊娠的继续,从妊娠d6开始,其表达逐渐转移到基质的蜕膜细胞膜表面。半定量结果表明,E-钙黏蛋白和α-连蛋白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的峰值同时出现在小鼠妊娠的第4天,即胚胎着床前几小时它们的共同表达。结论:E-钙黏蛋白和α-连蛋白可能与胚胎的着床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IL-8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8(IL鄄8)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发病的关系。方法:内异症患者36例作为研究组,非内异症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方法测定内异症患者血清及腹水中IL鄄8的表达情况。Northern杂交比较不同类型异位病灶之间以及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与非内异症的对照子宫内膜之间IL鄄8mRNA表达强度的差异。MTT法分析IL鄄8、anti鄄IL鄄8对体外培养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内异症组腹水中IL鄄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熏0.003),并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823,0.934)。重度内异症组血清中IL鄄8显著高于轻度组穴P=0.0012雪。血清中IL鄄8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r为0.348,P>0.05);IL鄄8mRNA的表达强度:腹膜红色病灶>在位内膜>卵巢巧克力囊肿>宫骶韧带结节。在分泌期,内异症患者的子宫内膜组织中IL鄄8mRNA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IL鄄8刺激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具有浓度和时间效应熏该作用可被anti鄄IL鄄8抑制。结论:IL鄄8在内异症发病的多个环节如腹腔微环境异常及刺激异位细胞增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常引起慢性盆腔疼痛、盆腔粘连、痛经,甚至导致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与慢性炎症密切相关,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慢性炎症因子参与这一过程,并可能调节免疫细胞。多项研究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慢性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密切相关。本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及IL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运用已有的小鼠体外三维着床模型观察LIF抑制状态下对胚胎着床这一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其转导通路中下游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探究LIF及其转导通路在胚胎着床中的功能.方法 将小鼠内膜组织置于有不同浓度LIF抗体(0.1和1.0μg/ml)及正常IgG对照和阴性对照的培养基中预培养0.5h.然后进行内膜组织和囊胚的共培养,观察比较胚胎与内膜的黏着率的不同,并对抗体处理后的内膜进行STAT3及pSTAT3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运用1.0%抗体预处理组的黏着率与正常IgG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STAT3的表达在经LIF抗体预处理的内膜中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LIF在小鼠胚胎着床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LIF表达的降调节可以显著降低胚胎黏着率.LIF对胚胎黏着的作用可能是通过JAK/STAT通路中STAT3的磷酸化活化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 which is primarily produced from activated macrophage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ytokines that can induce cells to undergo apoptosis[1]. TNF-related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TRAIL), also called Apo-2L, is a new member of TNF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正常妊娠与自然流产小鼠体内Th17/Treg细胞的表达差异以及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正常妊娠小鼠胚胎丢失的影响。方法:孕4 d时分别给予正常妊娠小鼠(CBA/J♀×BALB/c♂)生理盐水和IL-17A构建正常妊娠组和给药组,给予自然流产小鼠(CBA/J♀×DBA/2♂)生理盐水构建自然流产组。孕14 d时计算胚胎吸收率,采用ELISA法测定外周血IL-17水平,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胎盘组织IL-17、RORγt及Foxp3的表达水平。结果:自然流产组及给药组胚胎吸收率、胎盘组织中IL-17、RORγt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而Foxp3水平则低于正常妊娠组;自然流产组外周血IL-17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结论:自然流产小鼠体内Th17/Treg平衡明显向Th17细胞偏移,IL-17是介导流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患者白介素8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43例银屑病患者,应用ELISA法检测了白介素8(IL-8)的血清含量,同时对其中12例患者,应用免疫用化技术,观察了IL-8在其皮损及非皮损区的染色强度。结果表明,银屑病患者血清IL-8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增高程度与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系数积分相关;皮损处IL-8染色强度高于非皮损区和正常人皮肤。提示IL-8在银屑病的发生发展上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本研究将基于已经建立的三维小鼠体外胚胎着床模型,运用绿色荧光(GFP)小鼠胚胎替代ICR小鼠胚胎,验证三维着床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将孕第4天GFP小鼠及ICR小鼠囊胚与ICR小鼠的内膜组织进行体外共培养。观察两组胚胎黏着率的差异。对GFP小鼠囊胚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进行观察,共培养后进行组织学研究。结果 GFP小鼠囊胚及ICR小鼠囊胚与ICR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共培养28h后的胚胎黏着率分别为46.6%及54.8%;两组黏着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GFP小鼠囊胚与ICR小鼠子宫内膜组织共培养28h及40h后均可在荧光显微镜下见到胚胎,组织学研究证实GFP小鼠囊胚可以黏着于ICR小鼠子宫内膜。结论 三维着床模型确实能够实现不同来源小鼠胚胎的黏附着床。运用GFP小鼠胚胎还发现了胚胎与子宫内膜组织之间存在着信息及分子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探讨用硫堇和台盼兰染料对妊娠4~5d小鼠进行活体染色以显示胚泡着床位点的可能性。研究结果:1台盼兰可用作胚泡着床点的染色反应,具体方法是:尾静脉注射05%台盼兰03ml,10min后观察,而硫堇则无效;2着床点数目在两侧子宫角内的分布有显著差别,左右子宫角内分别为640±164和480±240个;3着床点的间距为225±087mm。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二种凝集素WGA、LCA为探针,通过SDS-PAGE、印迹转移及ABC免疫酶标染色方法,连续观察了着床期间(D5-D9,交配日为D0)兔子宫内膜糖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发现WGA结合41Kd、85Kd,LCA结合45Kd、83Kd糖蛋白在胚泡进入子宫腔,但尚游离时(D5,D6)开始升高,在着床始发的D7天达高峰,胚泡植入后(D7.5,D8)下降,着床完成时(D9)多已消失。其中41KdWGA结合和45KdLCA结合特异性糖蛋白变化尤为突出,其含量在未孕时极微,D7显著增高,着床开始后(D7.5)即迅速下降,且这两条带主要存在于胚泡着床侧。结果表明:着床期间子宫内膜表面糖蛋白有阶段特异性变化,并该变化可能受到胚泡的局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时,对白细胞介素含量的影响。方法对28例以IFN-a作抗病毒治疗的丙肝患者,采用ELISA法进行血清IL-2、IL-4及IL-12检测。结果三者在治疗前的含量分别为14.06±12.63pg/m1、57.89±61.78pg/m1和230.55±420.56pg/m1。治疗结束(第24周)时IL-2测值不变,IL-4测值下降至30.41±40.73pg/m1,IL-12上升至57.89±61.78pg/m1。随访时(第48周)三者恢复至抗病毒治疗前水平。结论采用外源性IFN-a进行抗病毒治疗时,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4及IL-12等与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的含量出现一过性改变,这种变化是外源性IFN调节体内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感染后大鼠着床期间子宫内膜形态学改变及肌动蛋白的变化。方法:大鼠雌雄合笼建立早孕模型,取正常妊娠组和Ct感染后妊娠组大鼠子宫,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改变及荧光免疫组化检测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SEM示对照组子宫腔可见有微绒毛的分泌细胞;实验组腔上皮细胞表面有的可见破损,微绒毛少见;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荧光强度主要定位于腔上皮细胞胞质/胞膜,妊娠第4,5,6天沿胞质顶部分布较密集,而底部较弥散;妊娠第7天顶部强度有所增加;感染组的荧光强度均弱于相应正常组,在妊娠第5天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沙眼衣原体感染后可能通过破坏子宫腔上皮分泌细胞,进而影响其内成分肌动蛋白,从而干扰早期妊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