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高频探头诊断涎腺疾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95例经病理证实的涎腺疾病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涎腺疾病种类诸多,均有各自的超声表现,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符合率为91%.结论 高频超声检查对涎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旭  周晓霖 《大家健康》2013,(21):106-107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10MHz,回顾性分析36例涎腺肿瘤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其中25例为良性肿瘤,11例为恶性肿瘤。结果:经手术、病理证实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92%,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的显示涎腺肿瘤的形态、结构、大小和关系,对涎腺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助于对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的发展,超声显象在各种涎腺肿块的诊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我们对近几来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手术和病理证实的52例涎腺混合瘤进行分析,目的在于提高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52例涎腺多形性腺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涎瘤多形性腺瘤形态尚规则,多数为圆形或椭圆形,呈结节状或分叶状。包膜完整或间断,内部回声均匀或不均匀,可有囊性变区或钙化。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涎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涎腺肿块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5例涎腺肿块进行了检测,其中69例良性肿块,26例恶性肿块。结果:高频超声不但清晰显示肿块的形态结构、大小、部位、毗邻关系,并且通过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对肿块的血流情况进一步提示其病理类别。良性病变的血流分布以周边型为主,血流分级以I、Ⅱ级为主。而恶性肿瘤的血流分布以内部型为主,血流分级以Ⅱ、Ⅲ级为主。说明恶性肿瘤血供较良性病变丰富(P<0.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测涎腺肿块简便、无创,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为涎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6.
二维超声多参数综合分析对涎腺肿瘤的鉴别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涎腺良恶性肿瘤高频二维声像图特征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方面的价值。方法 142例涎腺原发性肿块按其高频二维声像特征诊断为良性和恶性,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涎腺良恶性肿瘤的二维声像特征存在一定重叠,低度的恶性肿瘤具有较多的良性特征。二维超声诊断的恶性符合率、良性符合率以及总符合率分别为70.2%,87.4%和81.7%。结论 二维声像图特征是超声诊断和鉴别诊断涎腺良恶性肿块的基本依据,但较小的及“中间型”的涎腺肿瘤需要使用彩色多普勒和频谱多普勒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DFI、CDE、SonoCT对涎腺肿物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不断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使用ATL-HDI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48例住院患者行超声检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结果 CDFI显示恶性肿物的血流信号检出率高.良、恶性肿物的血流信号检出率分别为33.3%(11/33)、73.3%(11/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CDE显示的血流信号更丰富.采用SonoCT技术获得图像,与二维图像比较斑点的影响明显减少,改进了对比分辨力:较小的病变可被SonoCT检出.结论 CDFI和CDE技术对涎腺肿物的囊、实性和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SonoCT技术应用于涎腺肿物,为涎腺疾病的诊断增添了新的手段,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新技术,可作为涎腺疾病筛选诊断方法之一.综合应用上述技术并结合临床资料,提高了涎腺肿物的超声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涎腺疾病是口腔外科的常见病,由于病理类型复杂,临床误诊率较高,术前活检又为其禁忌,使用无损伤的超声诊断来鉴别涎腺肿瘤,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术前鉴别诊断的依据,我科于1993-01~2003-01共收治100例涎腺肿瘤,术前均作B超检查,并经病理证实,先将B超对涎腺肿块的诊断意义作一小结,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二维超声及CT在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涎腺肿块住院患者,术前随机分为二组,分别进行二维超声及CT检查,并将二维超声诊断、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维超声、CT对涎腺肿块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2.8%及78.3%,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超声及CT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二者在涎腺肿块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面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疾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48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9 %.结论:乳腺导管疾病在高频超声上多能显示直接或间接征象,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疾病中最简单、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1.
高频彩超对乳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常春  吴嗣泽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9):1108-1109,111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检查乳腺良、恶性肿块的图像、血流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肿块65例和恶性肿块25例的高频彩超声像图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超声诊断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肿块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94.4%。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块的定性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唾液腺半定量超声评分系统在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西南医院风湿免疫科怀疑为SS的98例患者纳入研究,男性35例,女性63例,年龄35 ~72岁,平均(52.3±19.8)岁.回顾性分析其腮腺和颌下腺超声检查灰阶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声像图表现,将其分为0~4级,获得相应评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urve,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其诊断价值.对唾液腺超声评分左右侧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对工作经验分别为10年和2年的两名医师评分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98例患者中53例确诊为SS,45例被排除.唾液腺超声评分所形成ROC曲线AUC为0.892.以2为截断点,唾液腺超声评分法诊断SS的敏感性为94.34%,特异性为88.89%,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3.02%.腮腺和颌下腺超声评分左右侧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不同工作经验的两名医师评分一致性分析Kappa值0.884(P <0.05).结论 唾液腺超声0-4级半定量评分系统对S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观察者一致性好,可用于SS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胡辉明  苟延坤  廖林 《西部医学》2010,22(8):1512-1513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Dandy-Walker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胎儿Dandy-Walk-er畸形的超声表现特征,并与引产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产前超声检查所诊断的18例Dandy-Walker畸形均与引产后的病理结果一致,18例均有中枢神经系统外畸形,其中16例伴发CNS外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可以有效检出胎儿Dandy-Walker的畸形,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诊断急性阴茎外伤的声像图特点及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手术或随访证实的急性阴茎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高频彩超声像图特点.结果 急性阴茎外伤的高频声像图清晰、典型,常可见阴茎皮下血肿、海绵体血肿、白膜及海绵体连续中断、严重的还可出现尿道回声连续中断的特征,高频彩超可以准确显示损伤的部位、范围及严重程度.结论 高频彩超检查简便迅速、安全高效,可重复性强,可以有效的指导治疗方式的选择,在急性阴茎外伤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可作为急性阴茎外伤的首选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腹痛患儿的临床及超声影像资料。结果 27例患儿肠腔内均可见一至数条蛔虫图像,经驱虫治疗后排出蛔虫或复查超声肠腔内未见蛔虫图像。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道蛔虫症中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该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皮脂腺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皮脂腺囊肿的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16例经超声检查做出正确诊断,2例误诊为脂肪瘤,2例误诊为神经纤维瘤,1例误诊为表皮样囊肿。结论高频超声在皮脂腺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13例子宫角部妊娠超声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发基  宋文彬 《吉林医学》2011,(10):1906-1907
目的:探讨子宫角部妊娠超声误诊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检查误诊为其他疾病而经手术和病理确诊为子宫角部妊娠的患者13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3例超声误诊的病例中,误诊为子宫浆膜下肌瘤变性2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3例,不全纵隔子宫一侧子宫妊娠4例,滋养细胞疾病3例,炎性包块1例。结论:子宫角部妊娠因部位特殊,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而延误病情,结合临床病史与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可降低误诊率,提高超声诊断子宫角部妊娠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BCT成像技术在涎腺造影诊断涎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对51例患者行涎腺造影术后,进行传统曲面体层摄影(traditional pantomography,TPAN)和CBCT扫描;利用CBCT容积数据重建多平面图像(multi-planar reconstructed ,MPR)、合成曲断面图像(synthetic pantomography,SPAN)及3D图像,并与TPAN影像对比。  结果  51例涎腺造影后的CBCT- 3D图像,能360°立体展示涎腺全貌,对涎腺导管扩张、狭窄及末梢导管“点状扩张”等病变特征的显示优势明显;其MPR三维图像对涎腺占位性病变(如阴性涎石、肿瘤)形成的充盈缺损显示更为清晰和准确。  结论  CBCT成像在涎腺造影检查中能以多种重建技术(MPR、SPAN、3D)立体展示涎腺导管系统及腺体形态改变,更有利于涎腺疾病诊断,加之体位舒适、操作简便,辐射剂量低等优点,在涎腺疾病诊断中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高频彩超在阴囊内疾病诊断中的准确性进行分析,证实其确切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使用高频彩超进行诊断的86例阴囊内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高频彩超诊断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86例研究对象中高频彩超诊断与病理诊断及治疗结果一致的83例,诊断的准确率为96.5%。结论高频彩超在阴囊内疾病诊断的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对疾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对81例唾液腺病变的超声波检查,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其中良性肿瘤53例,恶性肿瘤10例,炎症性病变18例。术前超声检查的检出率为100%。术前对良恶性判断的符合率为75.31%(61/81)。超声检查是唾液腺病变影象诊断的首选方法。虽然超声检查对病变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限度,但根据病变的边界、形态、包膜及后方有无衰减等对良恶性的判断可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