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著名作家王充闾先生的散文,创造了独特的语言形式,他把现代汉语同中国古典诗词相融合,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诗化语言形式。这种诗化语言在散文创作中具有对主题的开拓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对哲理的深化作用,这种诗化的语言形式对当代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论元结的散文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论证了元结在古文运动中的突出地位。内容上,其创作为古文的发展留下了一个关心现实、面对社会的优良传统;形式上,其创作革新了语言体式,改造、拓展了某些旧文体,开创了杂文等一些完全以古文表达的新文体。他的创作总结了散文革新的成就,预示着文体改革和散文创作新局面的开始,是唐代散文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地考察和评析了何其芳在散文创作和诗歌形式方面所作的艺术探索、引起的反响及其得失。在白话散文创作中,何其芳有意制作散文,力求散文的纯粹与完美,注重“诗意”和“意象”营造。在新诗形式上,提倡并实践每行顿数有规律和有规律地押韵的现代格律诗,从而大大地拓展了抒情散文和白话新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4.
论何其芳散文和诗歌的审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考察和评析了何其芳在散文创作和诗歌形式方面所作的审美探索、艺术追求所引起的反响及其得失。在白话散文创作中 ,何其芳有意制作散文 ,力求散文的纯粹与完美 ,注重“诗意”和“意象”营造。在新诗形式上 ,提倡并实践每行顿数有规律和有规律地押韵的现代格律诗 ,从而大大地拓展了抒情散文和白话新诗的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石杰 《南都学坛》2004,24(5):70-73
历史文化散文是王充闾散文创作的辉煌阶段。他以“叙述”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世事的虚无 ,肯定了出世这一人生之路 ;他笔下的历史实际上是被改写了的历史。诗、史、思的融合使他获得了散文创作形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散文作为一种主情的文学形式,写作主体自身的情感因素体现得很强烈。本文拟就情感之于散文创作的重要性以及散文创作中的情感积聚与外化的具体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陕西作家李凤杰在小说、童话创作之余,还创作了一些儿童散文和报告文学,在儿童文学界影响很大。李凤杰的散文有两大特点:一是情真。二是质朴。“情真”可以说是对其散文内容的概括,而“质朴”二字可谓对其散文语言形式的概括。  相似文献   

8.
论“五四”时期“诗散文”的创作傅德岷—“诗的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看来,散文使用白话是古已有之,韵文使用白话则需重新创造。以胡适为代表对新诗的语言进行了最初的“白话”的“尝试”,力图用精炼的语言与分行的形式完成诗与散文...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发现了“个人” ,从而使“五四”时期的散文创作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蜕变。“五四”运动解放了“散文的心” ,注重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 ,为现代散文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同时它也影响了其他艺术的发展。“五四”时期“散文的心”也为当代影视创作提供了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台湾作家桂文亚女士是当今海峡两岸儿童散文创作的重要代表.她对于当代儿童散文的突出贡献,在于一方面创作了大量表现内容、叙述方式以及文本呈现形式都具独特个性的作品,另一方面又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儿童散文理论上进行了自觉的探索,就儿童散文艺术、儿童散文作家、儿童散文功能及儿童旅行文学创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精彩而富有价值的理论见解.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是当代中国引人瞩目的作家,他在小说创作和散文创作两个领域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70年代末至今,贾平凹已发表和出版了80多万字的散文作品,他的散文创作在题材选取、氛围格调、叙述品格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在新时期散文创作园地中独树一帜,构成了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2.
南阳散文创作漫谈王剑冰总结研究南阳的创作态势与文学成就,忽略南阳作家的散文是不尽善的。南阳的散文无论作品还是影响都达到了一个众所公认的层次,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文坛上占有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南阳的散文创作同新时期文学一样,崛起于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中...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新诗创作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给“五四”诗坛带来新气象;散文创作以“漂亮和缜密”、善用口语开创了现代散文的新局面;文学批评坚持进步性原则,不带门户之见;他又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一部高品位的庄学专著──阮忠《庄子创作论》评介曹海东庄子散文以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和形式的恣肆奇诡,引起了无数学者的研究兴趣,出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著作。这些研究者的成果,真知灼见虽不少,但对庄子散文往往缺乏整体的把握和系统的论述。有鉴于此,阮忠先生在努...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散文写作传统源远流长,现代散文的创作成就引人注目。梁实秋散文近十几年来在大陆吸引了大量热心读者。本文从现代散文的艺术特性和梁实秋的个人艺术气质等方面,探讨梁实秋散文滑笔艺术成因及滑笔艺术在作品中的运用,指出了滑笔艺术对于现代散文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笔底波澜随老壮,晚情无限耀高丘”。历尽坎坷,饱经风霜的著名女作家丁玲,在她生命的秋天,再一次地展示出她的创作才华。尤其是后期的散文创作,在她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形式上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显示出她丰厚扎实的创作功力。丁玲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使她对人生有了更深邃的了解和认识。凭着她对党和祖国的一片赤诚,凭着一位老作家的远见卓识,使得她后期散文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理想色彩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以喜写优,苦中求乐。丁玲后期散文的代表作《“牛棚”小品》,全篇以“窗后”窥视…  相似文献   

17.
新疆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新疆散文的创作经历了散文精神的回归,散文创作多元化及个性化散文创作的三个不同时期。纵观新疆散文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基本现状,无论是汉语散文创作还是少数民族的散文创作都反映出新时期以来新疆本土文学欣欣向荣的走势。  相似文献   

18.
散文作为一种与创作主体的情感不可分离的非虚构性文本,所注重表现的是情的世界,它侧重于直接抒写内心情感和生活体验。情在散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情属于精神的范畴,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东西,可是一篇散文中一但有了情,所产生的美感效应是人们意想不到的。它能感天地、泣鬼神,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可见情感在文学审美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并不是散文家的任何情感都能转化为美的散文作品,它必须把情感作为审美对象(回忆、记忆、感受、感知、体验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审美规范,纳入一定的形式之中,使之对象化、客观…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本体论角度,对唐宋散文的传统进行宏观考察。唐宋散文最富于创造与革新的精神,这也是当今散文创作家最应继承与发扬的传统。文章在阐述唐宋散文传统的同时,还分析了唐宋散文家于创作上所存在的因人格二重性而导致的人格理想的迷失现象。  相似文献   

20.
孙犁小说由前期到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