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针长强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水迷宫筛得的60只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组9只、假手术组9只和手术组42只。手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制备模型,术后1周筛得2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电针长强穴组9只、电针非穴组9只,干预后行水迷宫测试及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检测。结果:空白组和电针长强穴组的逃避潜伏期、CA1区细胞凋亡数低于模型组(P0.05),穿越平台次数多于模型组(P0.05);电针长强穴组CA1区细胞凋亡数与逃避潜伏期正相关,与穿越平台次数负相关(P0.05)。结论:电针长强穴能够提高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抑制海马CA1区细胞凋亡,且两者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血管性痴呆(V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并用BrdU标记。大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1周后经尾静脉注射MSCs,观察注射后4周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表达的变化。结果:4周后VaD大鼠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层内SYN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MSCs注射后4周,大鼠海马CAl区可见荧光标记的MSCs,SYN表达较未注射组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静脉注射MSCs使VaD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治疗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HBO治疗30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提高,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结论 高压氧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脑红蛋白(Ngb)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以及电针治疗组,选用改良双侧CCA阻断法(2-VO)法建立VD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后第3天和针刺治疗结束后,使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认知水平,Tunel法观察海马细胞形态,并检测各组海马中的ATP浓度,Western blot法检测Ngb和HIF-1α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p53RFPmRNA、NgbmRNA、HIF-1α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造模后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受损,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增加,Ngb水平应激性升高(P<0.05),HIF-1α表达水平增高(P<0.05);较模型组,针刺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及神经元凋亡情况显著改善,ATP浓度增加,p53RFPmRNA下将,Ngb和HIF-1α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针刺可以通过增加海马区Ngb和HIF-1α的表达水平,抑制海马神经元的凋亡,从而改善血管痴呆模型动物学习记忆。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方法 144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8)、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n=48)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n=48)。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 ml/(kg?d);治疗组灌胃养血清脑颗粒3.2g/(kg?d)。分别在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采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GFAP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大鼠海马CA1区GFAP表达明显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GFAP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星形胶质细胞的增生和活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刺激Meynert基底核(NBM)对血管性痴呆(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电刺激NBM对VaD大鼠认知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VaD组及电刺激组,选用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术将VaD组及电刺激组大鼠制成V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双侧颈动脉。电刺激组大鼠于制模后埋入颅内电极并给予NBM电刺激,电刺激每次持续30min,共治疗14d。于电刺激治疗结束后1~3d期间每天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制模后学习记忆能力,于最后1次水迷宫检测结束后分别采用尼氏染色及N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变化情况。 结果实验进行1,2及3d时,发现假手术组、电刺激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均较VaD组明显缩短(P<0.05),并且上述时间点均以假手术组逃避潜伏期缩短幅度较显著,与电刺激组间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刺激组尼氏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相似,可见神经元排列较整齐,存活神经元数量较多,且细胞体积较大,尼氏小体丰富,但数量不及假手术组。另外电刺激组NGF阳性细胞百分比[(15.133±2.735)%]及假手术组阳性细胞百分比[(19.964±4.065)%]均较VaD组[(6.592±2.970)%]明显增大(P<0.05)。 结论电刺激NBM可改善V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CA1区尼氏小体与NGF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胆碱能神经元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及行为的变化。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手术组及对照组,手术组制作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30d后用Morris水迷宫检测两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海马CA1区胆碱能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手术组大鼠空间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海马CA1区胆碱能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能神经元减少,空间记忆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力及γ-氨基丁酸转运体-1(GAT-1)、cAMP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都建立了血管性痴呆模型,然后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奥拉西坦组与银杏组,每组各10只大鼠。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奥拉西坦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银杏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都持续用药14d,检测大鼠记忆力与GAT1、CREB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三组造模后1d的逃避潜伏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组与奥拉西坦组造模后7d、14d的逃避潜伏期低于对照组,银杏组低于奥拉西坦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组与奥拉西坦组造模后14d的颈动脉微血管密度与海马组织的GAT1、CREB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银杏组高于奥拉西坦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杏组与奥拉西坦组造模后14d海马组织的白介素(IL)-1β、IL-6低于对照组,银杏组低于奥拉西坦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在血管性痴呆大鼠中的应用可促进海马组织GAT1、CREB表达,提高颈动脉微血管密度,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大鼠记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电针相关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造模,结合行为学试验筛选VD模型。用跳台法评价大鼠不同时期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治疗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VD大鼠行为学测试成绩明显提高(F=101.951,P<0.01);脑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升高(F=14.405和21.248,P<0.01),脑组织中丙二醛水平下降,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组、西药组分别为(1.47±0.23),(2.12±0.41),(1.49±0.24)和(1.53±0.16)μmol/g)(F=35.653,P<0.01),血清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针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相关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大鼠学习记忆和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影响。方法:参照Pulsinelli4血管闭塞法(4-VO)造模,结合行为学试验筛选VD模型。用跳台法评价大鼠不同时期的学习记忆能力,测定治疗后血清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含量。结果:电针治疗后VD大鼠行为学测试成绩明显提高(F=101.951,P&;lt;0.01);脑组织及血清中SOD活性升高(F=14.405和21.248,P&;lt;0.01),脑组织中丙二醛水平下降,假手术组、模型组、井穴组、西药组分别为(1.47&;#177;0.23),(2.12&;#177;0.41),(1.49&;#177;0.24)和(1.53&;#177;0.16)μmol/g)(F=35.653,P&;lt;0.01),血清丙二醛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针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电针长强穴对FMR1基因敲除小鼠海马CA1区突触后膜致密物(PSD-95)及环磷酸腺苷反应原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8日龄FMR1基因敲除小鼠30只,随机分为长强组、非穴组、模型组,每组10只,长强组针刺长强穴后连接电针仪,连续波,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6次,治疗2周;非穴组选取小鼠右侧胁下固定非经非穴点,电针操作同长强组;模型组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不予任何干预。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观察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小鼠海马CA1区PSD-95、CREB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非穴组比较,长强组治疗后逃避潜伏期明显降低(P0.05),原平台象限游泳路程/总路程比值明显增高(P0.05),海马CA1区PSD-95、CREB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针"长强"穴能提高FMR1基因敲除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海马CA1区PSD-95、CREB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ortmannin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 CA1区的自噬及凋亡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Wortmannin组。每组又随机分为1周、2周、4周、8周和12周5个亚组(n=10)。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eclin-1及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出现明显学习记忆障碍,海马CA1区Beclin-1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4周达到高峰,8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增多;Caspase-3阳性表达在1周开始增多,2周达到高峰;4周开始下降,到12周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模型组比较,Wortmannin组学习记忆障碍明显改善,海马CA1区Beclin-1及Caspase-3阳性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Wortmannin可能通过减轻自噬及凋亡对神经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细胞,增强和调节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这可能为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提供一个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顶骨正中)斜刺0.5寸,背部膈俞穴(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脾俞穴(第12胸椎下两旁肋间)和肾俞穴(第2腰椎下两旁),各直刺0.5寸,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1mA),1次/d,留针20min,连续治疗15d。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按20mL/kg灌胃,1次/d,连续15d。治疗1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应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变化。结果:纳入动物50只,32只进入结果分析,制备动物模型42只中术后7d内死亡15只,存活27只,其中2只因术后出现偏瘫不能进行水迷宫测试而弃之不用。25只动物造模成功,其中电针组9只,尼莫通组9只和模型组7只。假手术组死亡1只,存活7只。①模型组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分别为(16.89±9.13),(5.20±0.81),(5.49±0.90),(6.73±0.97)s,P<0.01],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3个象限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原平台、右侧平台、左侧平台、对侧平台分别为(5.67±1.50),(1.33±1.00),(0.89±0.78),(1.11±0.78)次,P<0.01]。②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常、异染色质分明;内质网、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正常k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明显界线,整个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电子密度较大;胞核固缩、形不规则;突触减少,部分突触的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模糊不清。③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36±1.21),(6.36±1.38)个;(0.32±0.14),(0.68±0.17)μm2/μm3;0.033±0.016,0.074±0.020,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67±1.21),(3.36±1.21)个;(0.59±0.15),(0.32±0.14)μm2/μm3;0.066±0.015,0.033±0.016,P<0.01]。结论:电针可抑制海马CA3区GrayⅠ型突触丢失,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4.
闫兵  何利雷  许能贵  唐瑜  唐纯志  邵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42-45,F0003
目的:观察电针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突触超微结构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5—08/10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选择SPF级成年健康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8只大鼠为假手术组,其余42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尼莫通组和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等条件下饲养,未予任何治疗。电针组:用28号1寸毫针,于模型大鼠头部“百会”穴(顶骨正中)斜刺0.5寸,背部膈俞穴(第7胸椎下两旁肋间)、脾俞穴(第12胸椎下两旁肋间)和肾俞穴(第2腰椎下两旁),各直刺0.5寸,连接电针仪,施以连续波,频率150Hz,强度以大鼠安静耐受为度(约1mA),1次/d,留针20min,连续治疗15d。尼莫通组:大鼠给予尼莫通12mg/kg,按20mL/kg灌胃,1次/d,连续15d。治疗1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测定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包括定位航行试验和空间探索试验;应用透射电镜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变化。结果:纳入动物50只,32只进入结果分析,制备动物模型42只中术后7d内死亡15只,存活27只,其中2只因术后出现偏瘫不能进行水迷宫测试而弃之不用。25只动物造模成功,其中电针组9只,尼莫通组9只和模型组7只。假手术组死亡1只,存活7只。①模型组大鼠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在水迷宫定位航行试验中,其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假手术组、电针组、尼莫通组[分别为(16.89&;#177;9.13),(5.20&;#177;0.81),(5.49&;#177;0.90),(6.73&;#177;0.97)s,P<0.011,电针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在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模型组在原平台象限跨越平台次数与其余3个象限无显著差异,电针组相同时间内跨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多于其余3个象限[原平台、右侧平台、左侧平台、对侧平台分别为(5.67&;#177;1.50),(1.33&;#177;1.00),(0.89&;#177;0.78),(1.11&;#177;0.78)次,P<0.01]。②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尼莫通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形态结构正常,常、异染色质分明;内质网、线粒体及突触结构正常;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清晰。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细胞分界清晰、与周围组织结构有明显界线,整个细胞萎缩、体积缩小、电子密度较大;胞核固缩、形不规则;突触减少,部分突触的突触前膜或突触后膜模糊不清。③模型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分别为(3.36&;#177;1.21),(6.36&;#177;1.38)个;(0.32&;#177;0.14),(0.68&;#177;0.17)μm^2/μm^3;0.033&;#177;0.016.0.074&;#177;0.020,P<0.01],电针组大鼠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的面数密度、面积密度、体积密度明显高于模型组[分别为(5.67&;#177;1.21),(3.36&;#177;1.21)个;(0.59&;#177;0.15),(0.32&;#177;0.14)μm^2/μm^3;0.066&;#177;0.015,0.033&;#177;0.016,P<0.01]。 结论:电针可抑制海马CA3区Gray Ⅰ型突触丢失,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8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模型组)和养血清脑颗粒治疗组(治疗组),采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作血管性痴呆模型,分别在术后1、2、4、8周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海马CA1区p38MAPK水平。结果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大量固缩,细胞核溶解,异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治疗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核膜较完整,核染色质分布较均匀,胞质内线粒体及其他细胞器基本正常。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各时间点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4周时达高峰;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p38MAPK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改善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CA1区损伤的神经元超微结构,可能与抑制p38MAPK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磷酸化CREB(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方法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海马脑薄片上,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CRE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结构CA1区的表达,1~72h增多(P〈0.05),7d后降至正常。结论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内伤后早期表达增多,P-CREB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磷酸化CREB(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区的表达。方法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海马脑薄片上,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CREB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结构CA1区的表达,1~72 h增多(P<0.05),7 d后降至正常。结论p-CREB在脑震荡大鼠海马内伤后早期表达增多,P-CREB可能具有神经保护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和微管相关蛋白-2(MAP-2)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周、2周、4周、8周四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应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AP-43、MAP-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GAP-4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MAP-2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GAP-43、MAP-2蛋白表达水平增加(P0.05),Rap组各时间点GAP-43、MAP-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自噬抑制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GAP-43、MAP-2表达,抑制自噬可能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恢复及海马区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康复组20只、制动组20只和假手术组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VD大鼠模型.3组分别于术后第27,28天以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核糖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区NCAM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试验结果 显示,康复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制动组,康复组NCAM在海马区的表达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在第7,14天时间点康复组较制动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康复训练可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海马上NCAM的表达水平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的功能恢复及海马区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SD雌性大鼠45只,随机分为康复组20只、制动组20只和假手术组5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缺血再灌注加降血压法制作VD大鼠模型.3组分别于术后第27,28天以水迷宫试验评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采用核糖核酸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海马区NCAM的表达.结果 水迷宫试验结果 显示,康复组学习记忆能力优于制动组,康复组NCAM在海马区的表达在术后第1天达到高峰,在第7,14天时间点康复组较制动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增加.结论 康复训练可改善VD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分子机制可能与其海马上NCAM的表达水平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