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无汞可充碱锰电池负极复合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锌膏集气实验、电池放充电实验及电池内阻测试,对无汞可充碱锰电池负极复合添加剂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氢氧化铟具有缓蚀协同作用,该复合添加剂能够明显减缓电池的自放电,同时改善可充碱锰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介绍碱猛电池无汞化的实现途径:(1)采用的锌粉合金.(2)添加缓蚀剂.(3)集流体铜钉的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3.
介绍碱猛电池无汞化的实现途径 :(1)采用锌粉合金 .(2 )添加缓蚀剂 .(3)集流体铜钉的表面处理  相似文献   

4.
用溶剂热法合成了纳米尺寸的CoSb合金粉末,并研究了该合金粉末作为锂离子二次电池新型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合成的合金粉末经过了X射线衍射 (XRD)、透射电镜 (TEM) 和场发射扫描电镜 (FESEM) 的表征,研究发现,该合金粉末的首次可逆容量达到362 mA·h/g,经过了20个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仍保持在320 mA·h/g. 与用悬浮熔炼/球磨工艺所得的微米尺寸的合金粉末相比,用溶剂热方法制得的纳米CoSb粉末的可逆容量和循环性能均显著提高.这是因为,纳米CoSb粉末颗粒尺寸较小,在充放电过程中绝对体积变化较小 (尤其在最初的几个循环中),这显著地减缓了活性材料的粉化和剥落.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和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锌在NH4Cl,ZnCl2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确定了锌电极的反应产物主要为Zn(NH3)2Cl2。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增大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功率密度,Si基负极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Si材料具有很高的比容量,低的电压平台,环境友好且储量丰富。然而,Si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变化和形成不稳定的SEI膜,限制了Si基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实际应用。最近,针对Si材料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上的缺陷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7.
锂离子电池锑基复合氧化物负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SbFeO3和SbPbO2.5锑基复合氧化物粉末.将其分别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活性物质,利用恒电流电池测试仪研究它们的电化学性能.这两种锑基复合氧化物都有较高的电化学容量,SbFeO3的可逆容量为550mAh/g,SbPbO2.5的可逆容量为1270mAh/g,这两种锑基复合氧化物的电化学容量远高于碳材料(石墨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因此,可以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候选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1.1VO2。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恒电流充放电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1.1VO2试样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 100℃下合成的Li1.1VO2试样结构完整、颗粒大小均匀,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313.2,210.5 mA.h/g;在1C倍率下,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高达95.45%。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了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Li1.1VO2。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恒电流充放电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合成的Li1.1VO2试样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1 100℃下合成的Li1.1VO2试样结构完整、颗粒大小均匀,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0.1C、1C倍率下,放电容量分别为313.2,210.5 mA.h/g;在1C倍率下,经过50次循环后,放电容量保持率高达95.45%。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高容量的负极材料,而硅材料以其高达4 200 mAh/g的理论比容量成为研究热点;但是硅负极材料有较大的体积效应,从而造成其电化学循环性能的快速下降,限制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本研究以纳米硅与石墨不同比例的掺杂,通过高能球磨与退火处理,表明当硅与石墨比例为2:1时,首次放电比容量可达2 136.4 mAh/g,同时首次的充放电效率为85.5%; 经过35次循环之后,其可逆容量的保持率85.3%,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硅/石墨复合材料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使其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生产及应用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1.
Inorganic additives-added PEO-based solid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CPE)was prepared u-sing solution cast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LiNi_(0.8)Co_(0.2)O_2 on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elec-trolyte were investigated.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er(FFIR)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SCPE were measured. Results show that properties of the SCPE a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by adding LiNi_(0.8)Co_(0.2)O_2 into PEO polymer electrolyte. Its conductivity reaches 5 × 10~(-4)S/cm(25℃)while retaining good mechanical and processing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