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对豆粕挤压膨化系统诸参数(物料含水率、螺杆转速、机筒温度)对成本的影响规律和挤压膨化系统最佳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实验指标的主要因素是螺杆转速,实验因素主次排列为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含水率。其较优组合为:转速295 r/min、机筒温度130℃、物料含水率27%。   相似文献   

2.
对现有国内普遍使用的单螺杆挤压机中的长螺杆进行改进研究,提出一种带有交变螺距的螺杆组件结构,改进后的单螺杆挤压机省去了原来利用电能加热的装置,达到节约能源、方便生产,用此机组生产出的挤压膨化食品膨化效果优于未改进前,每小时的班产量是未改进前的3倍。  相似文献   

3.
单螺杆挤压机比能耗的参数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作为螺杆食品挤压机生产率计算模型的一个应用,以比能耗为目标函数,对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湿含量进行了优化研究,还就挤压机操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比能耗,生产率和物料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单螺杆挤压机比能耗的参数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作为螺杆食品挤压机生产率计算模型的一个应用, 以比能耗为目标函数, 对螺杆转速、机筒温度、物料湿含量进行了优化研究; 还就挤压机操作参数和几何参数对比能耗、生产率和物料温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单螺杆挤压膨化机为试验设备对玉米蛋白粉进行膨化试验,运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玉米蛋白粉含水率、膨化机螺杆转速和机筒温度对加工后的玉米蛋白粉持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蛋白粉持水性的主要因素是机筒温度,试验因素主次顺序依次为机筒温度、螺杆转速、物料含水率;较优组合为:物料含水率43%、螺杆转速334r/min、机筒温度157℃。  相似文献   

6.
挤压膨化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影响概述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挤压膨化加工工艺参数指在挤压膨化加工过程中能够人为改变且影响产品质量的一系列参数,包括加工温度、物料含水量、喂料速度和螺杆转速等。膨化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包括膨化率、吸水性和质构等物性指标,以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大量研究表明,膨化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有重要影响。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论文和报告,从膨化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影响的角度,介绍了挤压膨化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双螺杆食品挤压机对棉籽饼粕进行了挤压脱除棉酚的试验,考察了加工参数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螺杆转速,脱毒效果变好;减小含水量,脱毒效果变好;增大螺杆转速,产量增大;增大含水量,产量增大;捏合盘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脱毒效果,捏合盘长度和位置是影响脱毒效果的显著因素。试验结果还表明,双螺杆挤压机用于棉籽饼粕挤压脱毒,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以市场所购甘薯为原料,利用双螺杆挤压膨化机,采用挤压膨化工艺加工甘薯熟粉,同时研究膨化温度和物料含水量对于甘薯熟粉及膨化工艺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设计范围内,膨化温度和物料含水量对甘薯熟粉特性(粘稠度)和膨化工艺参数(扭矩、压力)均有显著影响。物料水分含量18%,膨化温度为145℃时,膨化条的硬度、韧性、膨化率最大。随着膨化温度的升高,甘薯熟粉的粘性增加,在本实验设计的最大温度时,甘薯熟粉的粘性达到最大。挤压膨化温度和含水量对膨化工艺参数有显著影响:随着膨化温度升高,扭矩在总体上呈升高趋势,而压力随之减小;随着水分的减小扭矩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9.
以小米、大麦和豆粕为原料(8∶1∶1),以德国进口的DSE-25型双螺杆挤压膨化实验室工作站为膨化设备,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原料水分含量、加工温度、螺杆转速和喂料速度4个工艺参数,最终确定产品挤压膨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物料含水量为18.13%、加工温度为163.85℃、螺杆转速为176 r/min、喂料速度为30 r/min。此时,产品的膨化度为3.33,糊化度为98.52,达到最佳膨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利用自熟多功能单螺杆食品膨化机,通过挤压膨化牛肉制品的开发与研究,增加维持生命最重要的营养素赖氨酸,使之营养平衡。应用响应面法研究了恒定螺杆转速下,牛肉的添加量、进料湿度及进料粒度三个操作参数对牛肉蛋白挤出物的膨化度、脂肪酸、氨基酸成分变化程度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工艺条件:螺杆恒定转速为370 r/min,牛肉的添加量是37.00%,进料湿度是24.08%,进料粒度是16目。通过对挤压前后牛肉脂肪和氨基酸的变化研究,表明在挤压膨化过程中,脂肪酸的损失率较高,特别是γ亚麻酸。挤压膨化牛肉中7种人体必须氨基酸的含量相对是减少的,赖氨酸和丝氨酸减少的比例最大,分别是16.82%和16.20%,酪氨酸和组氨酸减少的比例最小,分别是13.3%和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