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水利行业能力普查只对水利系统内的单位进行发表调查,对系统外单位,只能采用指标推算方式获得相关数据。本文根据水利行业能力普查主要经济指标及其特点,构建了对系统外单位经济指标推算方法,对全面获得行业能力普查数据成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侵蚀沟普查是北京市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基于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EM和航片数据,运用以DTGIS为核心技术的GIS平台,设计开发了侵蚀沟调查软件提取系统,通过软件自动提取,结合人工判定修正,以及"一张图"上在线协同作业的方式,完成了北京市侵蚀沟的遥感调查,经野外验证,提取沟道全部达标,提取精度符合此次普查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水土保持普查是水利普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情国力调查和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水土保持普查是为了全面调查土壤侵蚀、侵蚀沟道和水土保持措施现状,掌握土壤侵蚀动态变化情况,为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价值提供基础数据,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结合朝阳市水土保持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对普查工作的难点和经验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水土保持普查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智广 《中国水利》2011,(18):25-27
一、科学设计,确定普查对象与范围 按照《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实施方案》,水土保持情况普查将全面调查全国水土流失、侵蚀沟道、水土保持措施现状,通过掌握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效益及生态服务价值,为国家生态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科学制定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推进水土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利于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普查水力侵蚀普查工作的方法,参照国家制定的水力侵蚀普查工作方案,结合我省实际状况,通过制定方案、选聘人员、统一培训,有序地推进广东省水力侵蚀普查工作,如期地完成了普查任务,取得了水力侵蚀普查各阶段的工作经验及成果。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贵港市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成果,论述了土壤侵蚀和水土保持措施成果的获取方法和质量控制措施。通过对这两类成果的分析,提出了水力侵蚀普查成果用于了解土壤侵蚀野外调查点和计算水土流失量、做好水土流失治理规划,从而监测水土流失防治效果。水土保持措施普查成果用于水利部门对水土保持项目规划管理工作、设计单位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时作为资料利用、国土部门和林业部门做规划时的资料。  相似文献   

7.
丁元芳 《东北水利水电》2012,30(7):12-14,71
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专项普查之一,主要是查清全国地下水取水井的数量、分布及取水量等信息,为强化地下水取水井的监督与管理,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积极保护地下水资源,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提供基础支撑和保障.本文立足于流域地下水取水井专项普查工作,介绍了流域专项普查工作任务,并从普查表指标获取、普查成果汇总、普查成果审核等三项内容进行要点分析,从而为流域专项普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确保普查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沟道普查是北京市水土保持情况普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北京市基于已有泥石流研究成果,采用高分辨率、高精度基础数据,运用GIS、遥感与实地勘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市已经发生过或具备泥石流发生条件的面积大于0.1 km2的泥石流沟道进行了全面调查。基于此次调查成果,对北京泥石流沟道的数量、分布、形态特征及潜在危害等现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普查总体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一普查目的与任务1.普查目的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当前经济增长、危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土流失作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已经危及国家的生态安全。水土保持普查将全面调查全国水土流失、侵蚀沟道、水  相似文献   

10.
一、研发背景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作为广东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在2011年11月初提出并试验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普查数据审核的方法,11月底编制出一套"机审"软件包,可有效地对普查数据质量进行监控和审核。20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