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恒照  王艳 《四川中医》1998,16(8):13-14
多寐一证,属于神志之病变。研读《伤寒杂病论》中之有关原文,仲景于本证有“多眠睡”、“但欲眠睡”、“嗜卧”、“但欲寐”、“但欲卧”、“默默欲眠”、“默默但欲卧”之不同称谓。现以阴阳邪正交胜与神志受病改变为立论之中心,以内在病机与所见脉证为辨证分型之依据,复据证而推出其所略之方药,旨在取其理法方药相对应,用于指导临床辨治多寐证。1热盛伤阴,神昏多寐据原文以究诸仲景所述本型多寐证起因,则有三端。即一是由其人所患本系太阳温病,因医者误用辛温发汗,故造成表里俱热以致阴伤神昏;二是由其人患阳明经中风而邪溢太…  相似文献   

2.
多寐症多属痰邪为患,痰浊蒙内,阻塞清窍,上扰神明;多由禀赋不足,突受惊恐所致。治宜豁痰开窍、温补肾阳、益气养血安神。  相似文献   

3.
穆绪超 《新中医》1993,25(11):9-10
根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从临床实际出发,总结出治胃下垂6法:消食化积、益气升提法;燥湿化痰、健脾升阳法;辛开苦降、调气升清法;疏肝和胃、健脾升清法;温肾补中、升阳举陷法;益气养阴、补中升阳法。  相似文献   

4.
多寐是一般所说的“嗜眠症”,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呼之能醒醒后复睡。《灵枢·寒热病》篇曰:“阳气虚则瞑目,阴气盛则瞑目”。《丹溪心法·中湿》指出:“脾胃受损沉困无力怠情好卧。”可见多寐病的病因病机多为阴气盛,脾虚湿盛所致。笔者治疗多寐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3例  相似文献   

5.
多寐亦谓嗜睡,是临床不多见的病症,以时时欲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为主要特征。笔者运用萆薢分清饮随证加减治疗本病,疗效满意。陈某,女,43岁,1998年4月来诊。自诉1997年6月间因工作锁事而过度思虑,至此.经常欲卧,日趋身重困倦,是睡非睡,呼之即醒醒后复睡,精神疲惫,语言对答流利。病发1年间曾作头颅CT、脑电图、脑血流图等,检查均无异常。自用惊吓、音响等手段治疗试验,病情无变化。诊查:形体略胖,身重嗜卧,肢体困倦,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象沉缓。证属湿困中阻,蒙蔽清窍。治以芳香化湿降浊,…  相似文献   

6.
在神经内科临床中常遇到无实质性病变且不明原因性脑鸣 ,主诉或如虫鸣 ,或如蝉叫 ,或如雷轰 ,经年不止 ,影响生活 ,西药难以收效。笔者以中医分型诊治 ,疗效明显 ,举案述之。1 益肾填精补髓法病后精血衰少 ,或恣情纵欲 ,以致耗伤肾精。肾主骨生髓 ,脑为髓之海 ,肾精损耗 ,髓海空虚 ,不能上营清窍 ,复加无根之火上浮 ,引起脑中鸣响 ,即《灵枢·海论》所言 :“髓海不足 ,则脑转耳鸣”。症见脑鸣 ,面色潮红 ,腰膝酸软 ,头昏眼花 ,盗汗 ,舌红苔少 ,脉细或数。为肝肾阴虚 ,精髓亏空为本 ,虚火上炎为标 ,治当大滋肾阴、填精补髓 ,宜六味地黄汤壮…  相似文献   

7.
8.
【例一】于××,男,61岁。1992年6月14日初诊。患多寐症欲卧3月余,日趋严重伴胸闷纳差,痰多泛恶,形体肥胖,舌苔白腻,脉象濡缓。脑血流图及脑CT检查未见异常。证属痰湿困脾,脾阳不振,治宜燥湿培土以化痰湿。方用:霍香15克、佩兰15兑、苍术15克,厚朴15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20克、石菖蒲15克。二诊:多寐明显好转,食欲较  相似文献   

9.
分型辨治耳鸣五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在临床中常遇到无实质性病变且不明原因性耳鸣,主诉或虫鸣、或如蝉叫、或如雷轰,经年不止,影响生活,西药难效。笔者以中医分型诊治,疗效显著,举例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效为医家所熟知,但其通阳化浊、开郁行滞、宣窍醒脑之功却常被人忽视。笔者临证20余年,重用半夏治阳郁,痰结、湿滞、浊蔽、热壅、气郁、血瘀等所致多寐,疗效颇佳,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1 健脾益气 ,化湿开窍〔例一〕 郭某某 ,女 ,42岁。患者因嗜睡半年 ,于 1999年 2月就诊。患者半年以来感困倦、嗜睡 ,常在午饭后不可遏止的入睡 ,白天竟在逛商场时入睡 ,被人叫醒。患者形体肥胖 ,伴有身沉肢软 ,微咳多痰 ,晨起恶心 ,脘闷纳呆 ,便略溏 ,舌胖苔腻 ,脉弦滑。给以二陈汤加味以健脾胜湿 ,化痰开窍。药用半夏 12g ,陈皮 12 g ,茯苓 2 0 g ,白蔻 12g ,佩兰 12 g ,石菖蒲 10 g ,苍术 12g ,白术 15 g ,厚朴 10 g ,生黄芪 2 0 g ,炙甘草 6g。 5剂后症状好转 ,原方加桂枝 12 g ,嗜睡减轻 ;原方继服 10剂 ,症状消失 ,嘱服补中益气丸以…  相似文献   

12.
李冀  于洋 《中医药信息》2004,21(3):F003-F003
通过分析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等方的组方特点,探讨仲景温阳化饮法配伍规律.认为应根据饮停部位、脏腑偏重而酌定用药配伍,体现了"当以温药和之"这一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3.
眩晕证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证治体会原平市中医院(034100)皇甫云喜关键词眩晕疏肝和胃化痰升清补气升阳镇肝潜阳补肾填精眩晕在临床上颇为多见,以头晕眼花为主症,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严重者伴有呕吐,出汗等证。引起眩晕的原因较多,历代医家看法也颇不一致。例如...  相似文献   

14.
多寐即是一般所谓的“嗜眠症”。其特点是:不论昼夜,时时欲睡,唤之能醒,醒后复睡。多寐的病程主要是由于阴盛阳虚所敛,因阳主动,阴主静,阴盛故多寐。我们运用温补肾阳法治疗25例,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多寐即一般所说的嗜睡症,是指由于患者调节睡眠-觉醒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一种睡眠障碍。患者不分时间地点总是昏昏欲睡,以白天睡眠过多为临床特征。多寐为中医临床的常见疾病,在中医古籍中也曾大量记载。详尽研究其病因、病机及治法对中医认识和诊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不同的医学典籍、不同的专家对多寐的病因、病机有不同的看法,体系庞杂、莫衷一是。在现代中医内科教学中也缺乏关于此病的完善的系统阐述。文章通过查阅和分析古今籍文献,尝试从五脏理论角度出发,探讨多寐的发生、发展与相应的治疗方法,以期补充中医学关于多寐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温阳化饮是中医治疗痰饮的原则.胸腔积液属中医学“饮证”范畴,应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法治疗老年肺癌患者合并胸腔积液需紧扣病因病机,结合癌瘤致病其气必虚的本质,虽与饮证有相似之处,也更加难治.老年患者应顾护脾阳,祛邪不伤正,杨国华教授运用苓桂术甘汤加减,治疗脾阳不足、痰湿内阻型恶性胸腔积液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经...  相似文献   

17.
治胆六法     
胆病为临床常见病 ,多因湿热痰瘀留阻 ,胆腑气机郁滞不畅所致 ,以右上腹疼痛及背 ,身目发黄、尿黄 ,甚则腹绞痛 ,或伴高热寒战为主要见症。相当现代医学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囊息肉等病。中医中药治疗胆病根据辨证而治之 ,疗效良好可靠。1 疏肝利胆法胆附于肝 ,经脉相互络属 ,胆具贮藏和排泄胆汁的功能 ,胆汁源于肝 ,若肝失疏泄 ,影响胆汁分泌排泄致肝胆郁滞。证见 :右胁胀痛走窜不定 ,随情志变化而发作 ,嗳气、口苦、苔薄、脉弦。治以疏肝利胆 ,方用柴胡疏肝散合三金玉须汤 (自拟方 :金钱草、郁金、鸡内金、玉米须 )。柴胡疏肝散疏肝…  相似文献   

18.
汗证是临床上常见病症,历代医家多以阴阳分治为总的治则治法。李青教授认为汗证病因多属人体气化功能失常所致,且汗证同饮证共属津液病范畴,脾虚则饮停,饮停则气滞,故提出“从饮治汗”兼顾机体气化功能的辨证思维。强调脾虚湿困类汗证,可从化饮以治汗,气行则饮行的思路入手。遵燥湿健脾,温阳化气的原则施治,临床疗效尤甚,期以此拓展临床治疗汗证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富明 《四川中医》2000,18(6):12-13
慢性肾炎的发病与免疫、遗传、代谢以及中毒等有关,而感染无疑是常见诱因。由于其发病原因不十分明确,故治愈非易。笔者根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并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衷中参西,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本病之辨治,归纳为五法。1温阳益气法本法适用于慢性肾炎,肾病型,属中医阳气虚弱、脾肾两亏型。证见面色白,手足不温,腰膝酸软,神倦乏力,小便清长,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润,脉虚弱。此乃命门火虚,温运失职而致。治用温阳益气法。方药:党参、菟丝子各15g,黄芪20g,肉桂3g(后下),炙甘草、茯苓、猪苓、白术各10g,泽泻、…  相似文献   

20.
安洪泽 《河北中医》2010,32(1):60-60
笔者运用温阳化饮法治疗不明原因发热1例,介绍如下。王某,女,64岁。2008—11—23因间断午后发热,怕冷1年就诊。患者曾于2007年冬季因感受风寒出现恶寒、发热、咳嗽等症状,经治疗好转。此后反复出现发热、畏寒、肢冷等症状。诸医以解表、滋阴或补中益气等法治疗无效,至夏季诸症缓解。2个月前复感寒邪,上述症状再次加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