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肺癌是否浸润心脏大血管是临床术前的难题,我院经MR检查发现1例中心型肺癌侵犯左心房,MR表现典型,报告如下。患者男,68岁。半月前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起始有规律性,午后体温开始升高,晚间11时左右体温回落,最高体温达39.5℃,近几天发热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2.
大气管内肿瘤向腔外浸润生长侵犯肺门,与心脏、大血管浸润形成固定性肿块的中心型肺癌,属非手术适应证,临床死亡率高.常规应用的外放疗只能取得姑息性效果,化疗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1].将大气管内和肺门肿块作为统一靶区,同期采用FFB直视下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自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尝试使用此方法结合常规化疗治疗了65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大气管内肿瘤向腔外浸润生长侵犯肺门,与心脏、大血管浸润形成固定性肿块的中心型肺癌,属非手术适应证,临床死亡率高.常规应用的外放疗只能取得姑息性效果,化疗也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1].将大气管内和肺门肿块作为统一靶区,同期采用FFB直视下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种植放射性125I粒子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自2003年3月至2007年3月尝试使用此方法结合常规化疗治疗了65例患者,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闭合性胸部创伤致心脏大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闭合性创伤致心脏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我科1983年9月~2003年9月治疗的12例胸部闭合性创伤致心脏大血管损伤的临床诊治经验。本组心脏损伤7例,大血管损伤5例。结果11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1例假性动脉瘤术中出血死亡。11例随访均显示良好疗效。结论心脏超声对创伤性心脏损伤的诊断是安全而有效的;MRI、CT可对大血管损伤的诊断及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重要资料。对心脏及大血管损伤早期或择期手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在心脏大血管影像解剖教学中,通常用横断面图像来讲解心脏大血管解剖,而对于一个立体结构的心脏大血管来说,断层图像上心脏房室呈不规则形,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MSCT血管成像能呈现出三维立体图像,形象、生动,学生更易理解,既丰富了教学手段,增强了教学效果,同时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1常规心脏大血管影像解剖教学  相似文献   

6.
心脏大血管损伤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心脏大血管损伤可分为穿透性或非穿透性损伤两类。不论是闭合性或开放性胸部损伤,都可以引起心脏大血管损伤,并可合并胸部、腹部或颈部脏器伤。心脏大血管损伤的伤情多较危重,常伴有出血性休克、心脏压塞、严重合并伤或多处伤,如不及时抢救处理,死亡率极高。一、心脏...  相似文献   

7.
CT的介入,使肺癌的胸膜、胸壁浸润程度、肺门及纵隔的淋巴结转移有可能作出正确的诊断;也可使肺癌放疗的靶体积更正确;使肿痛及其周围器官,如脊髓、心脏等剂量分布正确合理;并可作  相似文献   

8.
肺癌侵犯左心房的病理解剖及CT、MRI诊断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肿瘤中约8%~10%可累及心脏特别是左心房[1]。根据新的国际TNM分期标准,肺癌侵及左心房伴有或不伴有大血管受侵都作为T4属ⅢB期。ⅢB期肺癌曾认为不能手术治疗[2]。近年来,对左房受侵的病例,有人也主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争取手术治疗[3~5],...  相似文献   

9.
浅谈肺癌     
<正>肺癌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且右肺多于左肺、下叶多于上叶。起源于主支气管、肺叶支气管的肺癌称为中央型肺癌。起源于肺段支气管远侧的肺癌,位于肺的周围部位者称为周围型肺癌。癌肿在成长过程中一方面自支气管壁延伸扩展,并穿越支气管壁,侵入邻近肺组织,形成肿块,同时突入支气管内,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癌肿如果进一步发展播散,则可从肺直接蔓延侵入胸壁、纵隔、心脏、大血管等邻近器官  相似文献   

10.
心脏大血管是DSA 又一主要应用的部位。DSA 可观察心脏的解剖和舒缩功能变化,大血管中主要用于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其分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41例作过心电图门控磁共振成像(ECG—G—MRI)的心脏大血管疾病的MRI表现,并与心血管造影、心导管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及手术所见相比较。MRI 没有放射幅射,不需使用造影剂即可清楚刻画出心脏大血管腔、心肌和心包,随着设备和技术的进步,MRI 诊断许多获得性和先天性心赃大血管的能力增强,堪与损伤性的心脏大血管造影和心导管检查媲美。  相似文献   

12.
心脏大血管疾病磁共振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大血管疾病磁共振诊断与评价胡连源,胡为民磁共振设备、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扫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磁共振在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日趋成熟,目前已成为心脏大血管疾病综合诊断中不可缺少或优先使用的检查方法。1.扫描技术的发展:磁共振成像(MRI)有较高的组...  相似文献   

13.
心脏大血管损伤5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大血管损伤的伤情多处于危急状态 ,院前死亡率高达 6 2 %~ 80 % ,近年来对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抢救成功率有所提高[1 ] 。现将我院自 1974年 1月至1999年 12月救治 5 6例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治疗经验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49例 ,女 7例 ;年龄 3~ 6 2岁 ,平均 2 6 .9岁。穿透性心脏大血管损伤 49例 ,其中各种锐器刺伤42例 ,心脏大血管异物 6例 (铁砂粒残留2例 ,右房铁屑、右室壁缝针、心包腔气枪弹头及心导管断端滞留右肺动脉各 1例 ) ,心导管刺破左心房上壁 1例。闭合性心脏损伤 7例 ,其中交通伤 3例 ,钝器撞击伤 2例…  相似文献   

14.
心血管转移性恶性肿瘤125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少甫  张月顺 《人民军医》2000,43(3):149-150
近年 ,心脏转移性恶性肿瘤发生率有升高趋势 ,直接增加了恶性肿瘤的病死率 ,现就心脏及大血管转移性恶性肿瘤 1 2 5例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哈尔滨医科大学 1 978~ 1 998年恶性肿瘤 93 8例尸检资料 ,其中心脏及大血管转移 1 2 5例( 1 3 3 % ) ,男 1 0 4例 ,女 2 1例 ;年龄 5~ 90岁 ,平均4 9 7± 1 6 9岁。诊断恶性心包转移 6例 ,临床诊断率仅 4 8% ,余均为尸检诊断。1 2 转移情况分析  ( 1 )本组中 ,上皮源癌 75例 ,间叶组织来源恶性肿瘤 6例 ,造血及淋巴系统 3 1例 ,其他系统肉瘤 1 3例。 1例肺癌为左室壁孤立性转…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43例胸腺肿瘤样病变CT图象作了研究。其中胸腺瘤27例,胸腺增生8例,畸胎瘤5例,胸腺类癌、淋巴管瘤及胸腺囊肿各1例。作者见到,胸腺瘤27例。CT能诊断的最小胸腺瘤直径2cm。CT能诊断,常规X线不能诊断的小胸腺瘤有2例;CT诊断有困难者1例。胸腺瘤多位于主动脉弓至肺门的前纵隔内。大部分胸腺瘤呈不对称性发育,对称性发育者仅1例。胸腺瘤一般呈均匀性实质性肿块图象。一般呈卵圆形,椭圆形及扁平形。无浸润者均呈卵圆形及椭圆形,但呈扁平形者5例均有浸润。脂肪层消失与否标志着心脏大血管有无浸润。脂肪层存在者10例均无心包及大血管浸润。脂肪层消失者12例,其中组织学有浸润者5例,肉眼可疑浸润4例,3例无浸润。胸腺增生8例,CT图象上呈小结节影2例,呈实质性肿瘤6例,但其  相似文献   

16.
MR心脏大血管成像三维稳态自由进动序列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稳态自由进动序列(three dimensional-steady state free precession,3D-SSFP)MRI是对心脏大血管的自由呼吸、导航门控、心电触发、各向同性的三维容积扫描,使得MRI对心脏大血管的显影在传统无创、无射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无需屏气及无对比剂显影,可综合评估心脏、大血管及冠状动脉异常.笔者对2008年8月至2010年2月临床怀疑有心脏大血管异常的患者进行了胸腔3D-SSFP扫描及传统心血管MR扫描(CMR),对比分析两种扫描方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结果,并使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扫描方式的心腔测量值进行一致性分析,探讨3 D-SSFP扫描对心脏大血管的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HAPG心脏大血管X线胸片1730例,并与100名正常人和慢性肺心病110例进行比较,总结出HAPC心脏大血管形态变化特征、病理指标及与慢性肺心病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8.
放射性同位素心血管照相是近十年来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它通过放射性核素静脉内的快速注射,应用γ照相机和数据处理系统,快速连续记录放射性物质通过心脏及大血管的流程,观察心脏及大血管内放射性核素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心脏各房、室的形态和功能达到诊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心脏及大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特点是:(1)由于心脏大血管的搏动及呼吸运动的影响,摄像必须以高帧频进行(一般为30帧/S),必要时辅以心电及呼吸门控;(2)由于DSA设备的密度分辨力高,以及心脏大血管容量大,对空间分辨的要求相对减少,因此可多次注射较低浓度的造影剂进行造  相似文献   

20.
王丽雅 《临床放射学杂志》1983,2(3):113-115,I009
怪异型心脏是指心脏的左,右缘或其一部分失去政党弧弓,呈现不同于常见各心腔增大及大血管改变的特异表现,观察和分析心脏的形态,大小是X线诊断心脏病的重要步骤之一。常见的心脏形态一般可分为二尖瓣型,主动脉瓣型及普大型三类,亦可是上述类型的组合,每一类型分别代表一个或数个心腔的增大和与其相连的大血管的改变,X线诊断常可根据心脏的类型,判定各心脏大小及大血管宽径,以决定心脏的性质,然而,常见心脏病的不典型表现及某些较少见的心脏病可呈现多种怪异型心脏,而导致诊断上的困难,本文分析一组怪异型心脏的X线征象,以提高对其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