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76岁男性患者,因丹毒给予阿莫西林-舒巴坦2.25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次/d静脉滴注;0.4%替硝唑100 ml,1次/d静脉滴注。6 d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1.86×109/L,中性粒细胞0.21,淋巴细胞0.55,单核细胞0.23,中性粒细胞计数0.39×109/L。立即停用阿莫西林-舒巴坦和替硝唑,并给予对症治疗。停药3 d后,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3.20×109/L,中性粒细胞0.32,淋巴细胞0.54,单核细胞0.12,中性粒细胞计数1.04×109/L。  相似文献   

2.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房室传导阻滞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先单独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1、次/12 h静脉滴注4 d,然后改为万古霉素1.0 g1、次/12 h静脉滴注3 d,最后单独应用利奈唑胺600 mg1,次/12 h静脉滴注44 d。应用利奈唑胺前实验室检查示患者外周血白细胞12.00×109/L,红细胞3.92×1012/L,血小板158×109/L,血红蛋白115 g/L。用药第19天血常规示白细胞2.81×109/L,红细胞3.39×1012/L,血小板74×109/L,血红蛋白102 g/L。其后血常规检查显示各项指标均低于正常范围,最低值如下:白细胞2.69×109/L,红细胞2.51×1012/L,血小板48×109/L,血红蛋白69 g/L。由于病情需要未停用利奈唑胺,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琥珀酸亚铁及红细胞悬液等对症治疗。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共44 d。停药后18 d血常规恢复正常:白细胞5.07×109/L,红细胞3.02×1012/L,血小板156×109/L,血红蛋白102 g/L。  相似文献   

3.
1例17岁女性患者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2 g,3次/d)和阿米卡星(0.4 g,1次/d)。用药6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3.4×109/L,中性粒细胞0.92,中性粒细胞绝对值21.6×109/L。用药第13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6.6×109/L,中性粒细胞0.7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4.6×109/L。第14天停用阿米卡星,继续原剂量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用药第28天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2.6×109/L,中性粒细胞0.37,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109/L。停用头孢美唑钠,更换为万古霉素粉针0.5 g,1次/8 h静脉滴注。更换药物后第7天,血白细胞计数6.1×109/L,中性粒细胞0.6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3.7×109/L。  相似文献   

4.
万古霉素静脉滴注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例68岁男性糖尿病、肾病患者,因腹泻使用万古霉素0.5 g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3 d后,患者的WBC和N分别由14.3×109/L和0.90下降至1.1×109/L和0.45.停用万古霉素,皮下注射非格司亭150 μg.第2天患者因低血压休克死亡.  相似文献   

5.
1例75岁男性患者,因头晕、乏力、发热、咳嗽入院.诊为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给予非格司亭和维A酸治疗.住院15 d后,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给予美洛西林、五水头孢唑啉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之后其症状缓解.又经16 d后,实验实检查示:WBC 4.38×109/L,N 0.71,SCr 78 μmol/L.患者体温为38.5℃.给予去甲万古霉素800 mg静脉滴注,每12 h 1次,共治疗7 d.治疗第5天患者尿量明显减少,为600 ml/d.第7天尿量减少至300 ml/d,SCr 362 μmol/L.尿常规:蛋白(+),红细胞(+).停用去甲万古霉素,给予利尿剂.2 d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SCr为120 μmol/L.  相似文献   

6.
1名80岁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女性患者,给予羟基脲0.5g口服,3次/d,灯盏花素50mg静脉滴注,1次/d,第4天羟基脲加量至1.0g,3次/d。用药5d后患者出现胸腹部淡红色皮疹,瘙痒难忍。停用灯盏花素,给予抗过敏治疗,因患者PLT已由1120×109/L降至489×109/L,羟基脲减量至0.5g,3次/d。1周后,患者皮疹明显加重,融合呈大片,迁延至腰背、双髋及四肢。遂停用羟基脲,继续给予抗过敏治疗,皮疹逐渐消退。以后给予灯盏花素静脉滴注,未再出现皮疹。  相似文献   

7.
卡马西平相关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枕大神经痛入院.入院后血常规:WBC 4.90×109/L,PLT 273×109/L.给予患者卡马西平0.1 g,2次/d.次日,卡马西平改为0.1 g,3次/d,并合用氯硝西泮、罗通定及兰索拉唑.2 d后,头痛症状加重,卡马西平加量至0.2 g,3次/d,且加入氨酚双氢可待因片联用.8 d后患者躯干可见散在皮下出血点;复查血常规:WBC 2.87×109/L,PLT4×109/L.停用卡马西平,其他药物继续使用,并给予酚磺乙胺、甲泼尼龙及血小板等治疗.治疗5 d后,血常规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8.
1名83岁男性患者因胆道系统感染,静脉给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0g,1次/白天;1.0g,1次/晚上。用药6d内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由164×109/L下降到68×109/L。停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改用左氧氟沙星治疗。1周后患者PLT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利奈唑胺致血小板减少3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3例男性患者,年龄46~91岁,给予利奈唑胺600mg,2次/d静脉滴注治疗感染。给药前血小板计数正常,治疗3~17d后均出现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计数分别为95×109/L、74×109/L、86×109/L。停用利奈唑胺,改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万古霉素、美洛培南,其他治疗不变,2~9d后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帕珠沙星相关的白细胞减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例41岁男性患者因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入院后给予患者泮托拉唑40 mg,2次/d静脉滴注,帕珠沙星0.3 g,1次/d静脉滴注,并给予酚磺乙胺、氨甲苯酸及羟乙基淀粉治疗.治疗第3天患者WBC由11.8×109/L降至1.7×109/L.考虑白细胞减少可能和帕珠沙星有关,停用帕珠沙星,改为头孢替唑,并继续使用泮托拉唑.2 d后WBC为2.7×109/L,1周后WBC为4.1×109/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