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轻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域功能的变化及认知功能障碍(CI)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195例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设为梗死组,5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梗死部位的不同认知域评分;依据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将梗死组患者分为CI组(150例)和非CI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多因素分析影响轻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CI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工作者特征曲线(ROC)和校准曲线评价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 梗死组患者较对照组认知区域功能下降(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糖尿病、高血压、HBS-SP≤55分为轻型急性脑梗死后患者发生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文化程度高为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和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 临床应重点关注绝经期女性、患者HBS-SP评分等危险因素,以预防和减缓CI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AIS患者发病后14d的认知功能,根据MMSE评分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与非认知障碍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血管危险因素、临床检验资料等。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AIS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共纳入AIS患者163例,其中认知障碍组72例(44.17%),非认知障碍组91例(55.83%);(2)认知障碍组年龄73.3±8.2岁vs 62.8±10.3岁,(t=7.11,P<0.001)、高血压83.3%vs 52.7%,(χ~2=15.48,P<0.001)、糖尿病65.3%vs 25.3%,(χ~2=24.65,P<0.001)、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70.8%vs 36.3%,(χ2=17.81,P<0.001)的比例、三酰甘油1.3(1,1.9)mmol·L~(-1)vs1.1(0.9,1.5)mmol·L~(-1)),(P=0.038)、血低密度脂蛋白3.8(3,4.6)mmol·L~(-1) vs 2.9(2.4,3.6)mmol·L~(-1)),(P<0.001)、尿酸383.4(295.1,445.4)mmol·L~(-1) vs 320.7(263.6,376.4)mmol·L~(-1),(P=0.002)和C反应蛋白7.7(3.7,12.6)mmol·L~(-1) vs 1.9(0.7,6.4)mmol·L~(-1),(P<0.001)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认知障碍组;(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1.13,95%可信区间(CI)1.08~1.18,(P<0.001)、糖尿病(OR)5.56,95%CI 2.82~10.95,(P=0.003)、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OR)4.27,95%CI 2.2~8,29,(P=0.002)、血清低密度脂蛋白(OR)2.07,95%CI 1.46~2.93,(P<0.001)水平增高为AIS后认知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IS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高;年龄、糖尿病、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以及血低密度脂蛋白为AIS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初次发病的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 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选取首次发病、病程<2周的LI患者,发病72h内应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对L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 60例患者中21例(35%)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I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出现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有关(P<0.05).结论 首次发病的LI常可出现认知功能障碍,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HHcy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入住我院的12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83例正常人群为对照组,简易精神状态评分测定认知功能,分析脑梗死后影响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对照组中,认知功能障碍者12例,发生率为14.5%.脑梗死组中,认知功能障碍者97例,发生率达7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中年龄、性别、高血压和冠心病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无显著相关性.文化程度、运动与否、交流沟通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呈负相关,而发病次数和并发糖尿病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呈正相关性.结论 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与文化程度、运动、交流、发病次数和并发糖尿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相关因素以及采取认知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40例(观察组)和认知功能正常患者40例(对照组)。分析2组认知功能相关影响因素及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变化。结果观察组中年龄≥65岁、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脑卒中患者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采取认知护理干预后,患者满意度显著高干预前(90.0%60.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高血脂症、脑卒中与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认知护理干预后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标准选取206例首次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患病后2~3月门诊或住院复诊时认知功能评价分为有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记录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学历)及脑梗死高危因素(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心房颤动、高血压病)、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分型OCSP(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入院生化检查(胆固醇、甘油三酯、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分析其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结果 单因素基本资料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年龄、性别、学历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明显关系(P<0.05); 单因素高危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分析显示患者吸烟、糖尿病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有关系(P<0.05); 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入院生化检查相关指标水平结果与认知功能障碍显示MMSE评分与甘油三酯、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标准系数为0.261,0.170,0.418,P<0.05),而糖化血红蛋白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标准系数为-0.704,P<0.05),胆固醇与MMSE评分无明显相关性(标准系数为0.196,P>0.05); 行×列表卡方检验分析各种急性脑梗死分型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关系显示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机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尽早对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可能对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分析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至2010年收治的300例新发脑卒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房颤、烟酒嗜好、病灶部位等相关临床资料,并于发病30d后评估蒙特利尔认知量表得分以确认有无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房颤、收缩压、关键部位病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与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显著相关.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关键部位病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是其独立危险因素(OR=1.489,P=0.021,95%CI:1.054~1.956;OR=1.134,P=0.027,95% CI:1.011~1.130;OR=3.124,P=0.028,95% CI:1.167~3.012;OR=2.476,P=0.029,95% CI:1.897~2.245;OR=2.132,P=0.032,95%CI:1.097~2.323). 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关键部位病灶、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资料可以作为脑卒中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01-10我院收治的53例MHD患者,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测评,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53例患者中,35例MoCA评估得分26分,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66.04%。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教育年限、Kt/v、合并糖尿病是MH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教育年限、合并糖尿病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HD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较高,年龄大、受教育程度低是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筛选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年脑梗死患者58例,根据远期随访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 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认知功能障碍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病情资料和活动功能,从中筛选出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42例患者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5.5年(3.3~7.1年),总体Mo CA评分(27.4±3.7)分。认知功能正常组18例,认知功能损害组24例,两组在性别、教育程度、TOAST分型、伴随疾病及嗜好、是否接受溶栓治疗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的发病时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大于认知功能正常组;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Rankin修订量表评分(mRS)2、复诊时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8比例均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入院时NIHSS评分、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mRS2、复诊时IADL8均为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9,4.329,5.143,12.800,21.333;P0.05)。结论入院时NIHSS评分左前循环梗死、出院时mRS2、复诊时IADL8是青年脑梗死患者远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而认知功能与入院时NIHSS评分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obstrucy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2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平均血氧饱和度、低氧指数等; 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 检测2组患者血清HIF-1和Ngb水平; 根据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夜间睡眠期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和低氧指数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而其最低血氧饱和度和平均血氧饱和度的指数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 认知障碍组视空间技能、执行技能、定向力、语言能力、记忆力(延迟记忆)、注意力以及抽象思维7个不同的认知领域的得分以及总分均低于认知正常组(P<0.05); 认知功能障碍组HIF-1和Ngb高水平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P<0.05); 认知障碍组P300潜伏期显著高于认知正常组,但波幅较认知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χ2=7.428,P=0.006)、血脂血糖水平异常(χ2=9.917,P =0.002)、AHI(χ2=5.489,P=0.019)、脑梗死面积(χ2=5.857,P=0.016)、脑梗死部位(χ2=6.207,P=0.013)、HIF-1水平(χ2=29.138,P=0.000)和Ngb水平(χ2=32.385,P=0.000)是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 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HI≥20次/h(OR=6.417,95% CI=2.774~14.848,P=0.000)、HIF-1高水平(OR=4.768,95% CI=2.009~11.318,P=0.000)、Ngb高水平(OR=4.477,95% CI=2.443~8.204,P=0.002)、血脂血糖水平异常(OR=3.622,95% CI=1.422~9.225,P=0.004)、脑梗死部位(OR=4.428,95% CI=1.801~10.888,P=0.027)为影响认知功能障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急性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主要是AHI≥20次/h、HIF-1高水平、Ngb高水平、血脂血糖水平异常、脑梗死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CIND)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19~80岁汉族初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起病后3个月采用简易智能量表和美国精神疾病统计和诊断于册第4版修订本进行认知测定,利用单因素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IND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研究对象纳入统计分析,42例诊断为CIND,占22.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大面积和中等面积梗死(OR:4.687,P<0.05;OR:4.734,P<0.05)、糖尿病(OR:2.887,P<0.05)是缺血性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梗死面积是缺血性脑卒中后CIND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病灶部位认知障碍的特点。方法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97例单发病灶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无脑卒中对照者进行认知功能评估,探讨MoCA 7个分项目(视空间与执行功能EF、命名NAM、注意力ATT、语言功能包括复述与流畅性LANG、抽象概括能力ABS、记忆能力包括瞬时记忆及近记忆MEM、定向力ORT)的评估结果与患者头部MRI影像结果中所示梗死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 (1)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MoCA26分者共73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总的发生率约为75.26%。(2)额叶部位梗死患者EF与ATT损害明显;颞叶部位梗死患者MEM、EF与ORT损害明显;丘脑部位梗死可能与ATT、LANG、EF损害有关;顶叶部位梗死可能与ORT、EF损害有关;枕叶、基底节部位梗死可能与EF损害有关。小脑、脑桥部位梗死在MoCA总分及分测验中均未显示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P0.05)。结论脑梗死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高;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梗死部位认知功能损害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脑梗死后并发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康复治疗及认知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加用脑电仿生电刺激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变化,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MoCA评分、MMSE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提高(P<0.05),且治疗组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和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可能机制是通过改善患者的脑循环进一步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的影响因素,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为加强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36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及145例对照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发病概率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进行评价。结果缺血性脑卒中组的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三酰甘油(TG)和胆固醇(TC)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TG及TC等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6,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吸烟、糖尿病、TG、TC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预测概率模型评价效果较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伴智能障碍的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7例LA患者分为伴有智能障碍组和无智能障碍组,对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及既往脑梗死病史等进行相关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LA的严重程度均有显著差异。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入选模型的变量是年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重度LA。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史、既往脑梗死病史和重度LA,对LA是否伴智能障碍有独立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分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和非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患者一般资料和各项指标,总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因素。结果 13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35例(26.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NIHSS评分高、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 NIHSS评分高、糖尿病、颈动脉狭窄≥50%、心房颤动以及高血压都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合并以上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干预治疗,积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收集230例脑梗死急性期(1~14 d)患者,包括额叶31例,颞叶27例,顶叶26例,枕叶21例,基底节47例,丘脑35例,小脑23例,脑干20例;采用中文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对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测评。结果 (1)各病变部位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不同;额叶组、颞叶组及丘脑组MoCA总分低于其他各组(P〈0.05),顶叶组、枕叶组MoCA总分与基底节组、小脑组和脑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2)额叶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及MoCA总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颞叶组在命名、延迟回忆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MoCA总分与顶叶组、枕叶组、基底节组、小脑组、脑干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顶叶组及枕叶组MoCA总分低于基底节、小脑、脑干组(P〈0.05);丘脑组在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注意认知域及MoCA总分低于顶叶、枕叶、基底节、小脑和脑干组,语言及定向认知域分值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不同部位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认知损害的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调查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指导该地区的高危人群的干预治疗。方法 对2001年入院、年龄分布在18-59岁之间,经影像学证实的16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性格急躁、头痛头晕病史、家族史、高胆固醇及睡眠失调是青中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多因素分析结果证实:高血压、性格急躁、头痛头晕病史、高胆固醇为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TOAST分型特点及危险因素,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64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对照组1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3.8%(28/64),小动脉闭塞型15.6%(10/64),心源性脑栓塞型3.1%(2/64),其他原因型25.0%(16/64),原因不明型12.5%(8/64)。中老年组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44.0%(66/150)、小动脉闭塞型30.0%(45/150)、心源性脑栓塞型8.0%(12/150)、其他原因型4.0%(6/150)、原因不明型14.0%(21/150)。TOAST分型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青年组其他原因型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青年组小动脉闭塞型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5)。两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吸烟史、酗酒史等危险因素差异不明显(P>0.05);青年组在脑动脉夹层、烟雾病等方面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5);中老年组在糖尿病史、脑卒中史、男性比率方面明显高于青年组(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不同于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既要重视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更要关注相对少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