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对各项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丙烯酸酯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研究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用溶液聚合法进行丙烯酸酯合成树脂,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树脂的数均分子量进行测定。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丙烯酸酯树脂相对分子质量的因素研究,对单体浓度、聚合器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等各项因素对相对分子大小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氮氧化物和氯化氢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和废气中氮氧化物、氯化氢的含量的方法与步骤。测定结果显示,氮氧化物和氯化氢的检测限分别为0.08mg/L、0.02mg/L,该方法的回收率分别为96.5%~102.1%,98.5%~103.7%,线性范围分别为0.00-l00mg/L,0.00-100mg/L,是一种简单、快速、可靠测定空气和废气中氮氧化物、氯化氢含量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波消法测定废气中铅具有消耗试剂少、效率高、速度快、结果准确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在各个环境监测的实验室中。本文分别使用微波消解方法和传统的酸煮法对含铅滤筒进行前处理,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气中的铅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丙烯酸酯接枝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接枝聚合方法制备丙烯酸酯接枝改性聚氨酯乳液 ,通过电镜、差示扫描量热 (DSC)、热重分析 (TG)、耐水、耐溶剂性测定等研究了接枝改性聚氨酯乳液的结构与性能 ,证实丙烯酸酯在聚氨酯分子链上接枝。接枝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耐水耐溶剂性优于商品聚氨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采样控制、样品测定和结果评定三个关键环节入手,提出了一种直接采样——气相色谱法测定“三苯”废气净化治理效率的简便、易行又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一种适合野外现场快速测定常规火箭推进剂高浓度废气的方法水溶液吸收法.为近似定量各种贮罐、管道废气中偏二甲肼或四氧化二氮的浓度提供了一种快速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7.
改性淀粉用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酸酯四元共聚物(MMA/BA/AA/HEMA)。利用IR、DSC分析了共聚物的组成,用GPC测定了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用该四元共聚物为预聚物改性淀粉,使其作为填充剂填充LDPE后,与单一丙烯酸酯改性相比,薄膜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砖瓦厂含氟废气吸收液为研究对象,用CaO与CaCl2混合钙盐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气吸收液。通过控制投加Ca的总量,改变CaCl2与CaO的摩尔比,测定去除率和处理后溶液pH,并和模拟含氟废水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混合钙盐沉淀法处理含氟废气吸收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模拟吸收液处理实验中,当CaCl2/CaO为1:1时去除率为92.30%,pH为11.85,处理效果较好;砖瓦厂含氟气体吸收液处理实验中,当CaCl2/CaO为7:1时去除率为94.14%,pH为6.48,处理效果较好;混合钙盐处理含氟废气吸收液操作方便,在处理砖瓦厂含氟废气吸收液方面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王瑞莲  代加林  周明 《材料保护》2006,39(12):37-40
介绍了丙烯酸酯涂料的特性,分析了环氧树脂、有机硅、聚氨酯、有机氟和纳米材料改性丙烯酸酯的研究现状.通过改性大大提高丙烯酸酯的综合性能,拓展了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范围,并对今后丙烯酸酯涂料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综述近年来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改性方法和合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进一步研究及在包装材料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组成,综述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主要改性方法,阐述种子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核壳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超声辐照乳液聚合、乳液互穿聚合物网络和Pickering乳液聚合等技术合成不同种类和性能丙烯酸酯胶黏剂的相关研究,概述丙烯酸酯胶黏剂在包装、纺织等领域的具体用途。结论 对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的未来趋势和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将多重改性方法有机结合,开发高性能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合成并应用新型生物基胶黏剂、特种功能性胶黏剂、低成本绿色水性丙烯酸酯胶黏剂。  相似文献   

11.
支化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支化单体对丙烯酸酯乳液的影响。方法以顺丁烯二酸酐和季戊四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聚酯型四臂支化单体,将其水分散液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等单体进行乳液聚合,得到支化丙烯酸酯乳液。测定不同比例分散液对乳液基本性能的影响。结果制备乳液粒径分布100~200 nm,表面张力稳定在30~35 m N/m,增加分散液的比例可适当降低乳液粘度,降低吸水率。结论将支化聚合物引入乳液聚合体系,可有效降低乳液粘度和吸水率。  相似文献   

12.
丙烯酸酯橡胶的生产、改性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评述了丙烯酸酯橡胶生产 ,市场需求和应用 ,重点介绍丙烯酸酯橡胶的共混改性和加工技术 ,分析现状并提出我国丙烯酸酯工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作为新型水显影阻焊剂的含丙烯酸酯基及季铵盐基的酚醛树脂用碱的醇溶液改性成为水溶性的含季铵碱基及丙烯酸酯基的酚醛树脂的反应条件,并研究了对其感光性能的影响,用TGA测定季铵离子基热分解温度。结果指出,改性转化率可达90%,产物保持水溶性,而其离子热分解温度明显下降至120℃,但感光性能有一些下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中废气和废水中DMF,其废水、环境空气和废气中DMF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5 mg/L、0.167 mg/m3、0.333 mg/m3,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06%,加标回收率在95%-110%。实验表明该方法能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完全满足了环境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测试》2017,(7):54-58
废气采样所用滤筒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监测结果有重要影响,但尚未有相关标准及规范,亦无系统研究评估。该研究筛选国内十家制造商的玻璃纤维滤筒和国外两家石英滤筒,测定空白滤筒中的铍、硼、锰、钒、铬、钴、镍、铜、锌、砷、钼、镉、锡、锑、钡、铊、铅17种元素含量,探讨不同滤筒中各元素的含量分布,采用标准分析方法的测定下限和废气污染排放标准限值对14种元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同一滤筒中不同元素和不同滤筒中同种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针对HJ 657——2013《空气和废气颗粒物中铅等金属元素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的质控要求,石英滤筒中5种元素(镍、锌、锰、钼、铅)和玻璃纤维滤筒中14种元素含量不能满足;对于现有废气排放标准限值对测定方法的要求,石英滤筒中14种元素和璃纤维滤筒中8种元素(锰、钴、铜、钼、镉、锡、锑和铊等)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6.
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及复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溶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在使用中会产生环境污染。近年来人们更加重视乳液型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开发和应用,常采用的方法有2种:通过乳液聚合将含氟丙烯酸酯单体和其他烯类单体共聚,以及将含氟丙烯酸酯聚合物乳液和其他乳液通过共混和偶联进行复配。本文对这2 种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王玫 《福建分析测试》2001,10(3):1477-1480
污染源废气中的氟化物分为气氟和尘氟.本文详细介绍了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气氟和尘氟的分析方法以及在测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腈为主要单体,以氢氧化镁为无机分散剂,采用常压聚合法,制备了膨胀倍率达到20-30倍的可膨胀小球。系统研究了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DPGDA)、三缩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NPGDA)、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TMPTA)和二乙烯基苯(DVB)等5种交联单体对可膨胀小球制备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交联密度测定等手段研究了可膨胀小球的形貌、粒径、发泡剂的含量、交联密度、发泡倍率。确定DPGDA为最佳的交联剂种类,用量为1.7%。采用DPGDA作为交联剂的小球既具有较完好的球状形貌,又有较小的粒径,较高的发泡剂含量和较高的交联度,膨胀倍率可达30倍。  相似文献   

19.
使用3种方法合成了具有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PEGDA)齐聚物,包括:聚乙二醇(PEG)与丙烯酸反应,聚乙二醇与丙烯酰氯反应,聚乙二醇钠与丙烯酰氯反应,并在此基础上对3种合成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了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齐聚物的红外激光固化反应,利用红外分析测定双键转化率,发现随着齐聚物分子量增大,激光固化后的双键转化率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20.
褚玉龙  曹从军 《包装工程》2018,39(17):71-74
目的应用UV-LED固化技术来降低磁性防伪油墨的固化时间。方法选用环氧丙烯酸酯和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通过改变两者的质量比来配制连接料,选用TPO和819为光引发剂,改变光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固定其他组分,配制UV-LED磁性防伪油墨,打样并使用波长为395 nm的UV-LED光源照射,测定油墨的固化时间。结果数据结果表明,当连接料中环氧丙烯酸酯和二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为1∶0.8,光引发剂选用819(质量分数为6%)时,磁性防伪油墨固化时间最快可达0.6 s,双键转化率最高可达96%。结论 UV-LED磁性防伪油墨固化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预聚物与单体的质量比,光引发剂的种类与质量分数。在合理的粘度范围内,预聚物与单体的质量比值越大,固化时间越短;单一光引发剂所释放的自由基越多,固化速率越高,光引发剂质量分数越高,固化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