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醋液(wood vinegar,WV)是一种农业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似物,但对其分子水平调节机制研究的缺乏严重限制了它的更进一步应用。试验以模式生物拟南芥为材料,通过半定量PCR(Semi-quantitative PCR,SQ-PCR)和条件控制培养,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木醋液、生长素吲哚乙酸(IAA)处理对生长素诱导基因表达和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醋液可调节拟南芥生长素诱导基因Aux/IAA1、Aux/IAA5、Aux/IAA19、ARF19和SAUR-AC1的表达。通过Aux/IAA和ARF蛋白相互作用,木醋液调节途径中存在与生长素类似的负反馈。在形态学方面,木醋液、生长素IAA均可抑制叶片数量和叶片伸展,促进主根伸长和侧根形成。这表明木醋液不但以与生长素IAA相似的途径促进植物生长,且以自身的调节方式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介绍了近几年来关于植物核雄必不育、胞质雄必不育和环境条件(光照、温度)对植物育必珠调控三方面分子柚是的一些研究进展,并作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3.
4.
植物耐盐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与植物耐盐性密切相关的小分子渗透物质(脯氨酸,甜菜碱,多元醇,多胺,果聚糖),晚期胚胎发生富集蛋白(LEA),调渗蛋白(OSM),水通道蛋白,K^ 通道蛋白和ATPase等的合成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植物病毒长距离转运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病毒侵入寄主细胞后,其局部侵染和系统侵染的形成涉及病毒在植物体内二种不同的转运模式:经过叶肉细胞胞间连丝来实现的胞间转运(cel-to-cell movement)和经过植物维管系统的韧皮部筛管来实现的长距离转运(long-distance transport)[1].近十年来对胞间转运的大量研究,尤其是对TMV在烟草叶肉细胞间转运机理的出色研究,使人们逐步明晰了病毒胞间转运的一些基本步骤及转运机理,建立起了植物病毒胞间转运机理研究的基本模式[2-5].与此同时,因病毒的长距离转运是其实现系统侵染的关键过程,人们对病毒长距离转运机理的研究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工作,该方面的研究日益成为植物病毒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拟对病毒长距离转运过程中所涉及的病毒因子、病毒-寄主的互作及病毒进出韧皮部筛分子的可能方式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植物自交不亲和分子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植物孢子体自交不亲和(SSI)与配子体不亲和(GSI)分子机理研究的一些进展。SLG和SRK基因编码的SLG和SRK蛋白在SSI中起着关键作用,而S基因编码的S蛋白(RNase)在GSI中起着重要作用。禾本科植物的GSI是受双位点S和Z基因控制的,文中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7.
植物叶绿素突变体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叶绿素突变是一种明显的性状突变,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植物叶绿素突变体的种类、遗传及突变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突变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植物中硫化氢的生理功能及其分子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动物中已经发现,硫化氢(H2S)可能是继NO和CO之后的第三种气体信号分子,参与各种生理调节作用。植物中很早就发现有H2S释放的现象,但是其生理功能一直不明。最近的研究表明,低浓度H2S能参与调节植物的气孔运动和光合作用、缓解非生物胁迫的伤害以及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H2S的植物生理调节作用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H2S作为信号分子的可能性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张云  刘青林 《植物学通报》2003,20(5):589-601
花的发育分为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阶段。植物开花由多条途径诱导,包括光周期和光质诱导、春化作用、自主途径、赤霉素诱导、碳水化合物诱导等;植物体本身也存在着开花抑制途径。各种开花诱导途径能激活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使茎端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分生组织。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决定,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另有一类基因控制着花发育的对称性。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11.
植物无融合生殖的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植物无融合生殖固定杂种优势,已被认为是一条生产杂交种子的高效途径。近年来,由于RAPD、RFLP和差异显示等技术的应用,已使植物无融合生殖的研究面貌一新。特别是一系列与无融合生殖有关的特异DNA片段的发现,为深入了解其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增加了大量新的知识,这些知识无疑为定位和克隆植物无融合生殖基因,进而利用遗传操作的手段来改变植物的生殖方式积累了必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对植物无融合生殖遗传机理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Abstract:Apomixis allows the establishment of genetically stable seed propagating clones of crops,which can perpetuate themselves across countless sporophytic generations.This asexual mode of reproduction,which naturally occurs in some angiosperms,may prove to be an unrivalled tool to improve crop yields.The current state of knowledge on the molecular and genetic basis of apomixis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2.
植物自然群体适应逆境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3.
植物花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  刘青林 《植物学报》2003,20(5):589-601
花的发育分为开花决定、花的发端和花器官的发育三个阶段。植物开花由多条途径诱导,包括光周期和光质诱导、春化作用、自主途径、赤霉素诱导、碳水化合物诱导等;植物体本身也存在着开花抑制途径。各种开花诱导途径能激活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使茎端分生组织转变为花分生组织。花器官的发育由器官特性基因决定,这些基因的精确表达需要花分生组织特性基因的激活和多个正、负调节因子的调控;另有一类基因控制着花发育的对称性。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获得性植物病害抗性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获得性植物病害抗性的分子机理吴中华马自兰(安徽省生物工程中心实验室,合肥230031)自然条件下,植物与各种潜在的病原微生物有着广泛和经常的接触。从这个角度来看,植物病害的发生频率是很低的。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微生物致病能力的缺乏和植物有效的抵御...  相似文献   

15.
蚊虫抗药性分子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峰  乔传令 《昆虫知识》2007,44(5):621-626
蚊虫由于特殊的行为、生理及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成为人类许多疾病的媒介,如疟疾、登革热、日本脑炎、丝虫病等,大多由库蚊Culex、伊蚊Aedes或按蚊Anopheles传播。世界上每年大量的化学杀虫剂用于农业和公共卫生,直接或间接给蚊虫带来选择压力而引发抗性。抗性机制基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代谢抗性(如非特异性羧酸酯酶,P450单加氧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扩增)和靶标抗性(如乙酰胆碱酯酶、GABA受体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的突变)。文章对这些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肿瘤细胞抗药性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抗药性的分子机理周剑涛(湖北省黄冈地区卫校,436100)关键词肿瘤细胞,抗药性,分子机理化疗是治疗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易产生抗药性,成为临床一大难题。近年来,对肿瘤细胞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如下一些进...  相似文献   

17.
18.
自1988年分子生态学的概念被提出以来,我们相继讨论了“关于病毒生态的几个问题”和几种病毒病的分子生态失调问题。病毒为分子生物,其所在的生态环境,主要限于允许性宿主细胞之内。若处于细胞之外的环境条件下,则  相似文献   

19.
Li Y  Zhang ZW 《生理科学进展》1997,28(4):317-321
神经末梢突触囊泡循环包括锚靠、出胞、入胞及囊泡再生等步骤,由囊泡、轴浆及突触前膜的多种蛋白质的级联反应介导,其关键步骤的分子模型的确立,为进一步了解神经系统高级活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植物对重金属耐性的分子生态机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适应重金属元素胁迫的机制包括阻止和控制重金属的吸收、体内螯合解毒、体内区室化分隔以及代谢平衡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深入应用,控制这些过程的分子生态机理逐渐被揭示出来。菌根、根系分泌物以及细胞膜是控制重金属进入植物根系细胞的主要生理单元。外生菌根能显著提高寄主植物的重金属耐性,根系分泌物通过改变根际pH、改变金属物质的氧化还原状态和形成络合物等机理减少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目前,控制菌根和根系分泌物重金属抗性的分子生态机理还不清楚。但细胞膜跨膜转运器已得到深入研究,相关金属离子转运器被鉴定和分离,一些控制基因如铁锌控制运转相关蛋白(ZIP)类、自然抵抗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ramp)类、P1B-type ATPase类基因已被发现和克隆。金属硫蛋白(MTs)、植物螯合素(PCs)、有机酸及氨基酸等是植物体内主要的螯合物质,它们通过螯合作用固定金属离子,降低其生物毒性或改变其移动性。与MTs合成相关的MT-like基因已经被克隆,PCs合成必需的植物螯合素合酶(PCS), 即γ-Glu-Cys二肽转肽酶(γ-ECS) 的编码基因已经被克隆,控制麦根酸合成的氨基酸尼克烟酰胺(NA)在重金属耐性中的作用和分子机理也被揭示出来。ATP 结合转运器(ABC)和阳离子扩散促进器(CDF) 是植物体内两种主要膜转运器,通过它们和其它跨膜方式,重金属被分隔贮藏于液泡内。控制这些蛋白转运器合成的基因也已经被克隆,在植物中的表达证实其与重金属的体内运输和平衡有关。热休克蛋白(HSP)等蛋白类物质的产生是一种重要的体内平衡机制,其分子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重金属耐性植物在这些环节产生了相关响应基因或功能蛋白质,分子克隆和转基因技术又使它们在污染治理上得到了初步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