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风骨”为中国传统诗学重要范畴。在 2 0世纪传统诗学研究中 ,它成为研究最多 ,但也是意见最为分歧的一个诗学范畴。“风骨”不仅是一种文学风格 ,更是一种诗学精神 ,即儒家所提倡的刚健中正的诗学精神。其文化根源不仅在相术 ,更在于儒家所倡导的刚健中正的人格。据研究可知 ,刘勰的“风骨”论直接受惠于儒家元典  相似文献   

2.
与"风骨"扣"气韵"等美学范畴相比,"风韵"的美学意义没有得到当今学人的足够重视."风韵"具有与"风骨"相呼应、相补充的美学意义,即柔丽含蓄,富有情感;同时,"风韵"对促进"气韵"美学意义的完善作出很大的贡献,使"气韵"成为兼具阳刚和阴柔之美的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风骨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很难三言两语诠释清楚的概念,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本文立足<风骨>篇,认为刘勰"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4.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班主任工作的实质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相似文献   

5.
情感治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部分,对负面情绪的治理是当下情感治理的重点之一.在"墨茶offi-cial"事件中,网络中的哀悼者们通过"悲情叙事"引发共情和认同,形成了带有负面情绪的情感共同体.文章认为,从实践来看,对该群体进行的情感治理实际上是由媒体机构、政府和网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治理.政府和媒体机构用提供事实的方式,唤起网民的理性,形成情感共同体内部的"自净",并鼓励由共情形成的利他行为.这种"柔性治理"+"多主体协调治理"的方式,可以看作情感治理中的一种路径.  相似文献   

6.
对<文心雕龙>的"风骨"论,古今学者众说纷纭,本文试从阴阳五行学说的角度去探讨,通过对阴阳五行与"风"、"骨"、"风骨"之关系的考察,力求揭示"风骨"内涵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7.
<风骨>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历来被重视的一篇,但"风骨"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学术界却一直争论不休,没有达成共识.笔者对前人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并在此基础上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舞蹈是一种形体的艺术,它通过艺术化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与交流情感,是一种以人体为表演中介的动态艺术.舞蹈艺象通过舞蹈语言和整体的舞蹈形象,来显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  相似文献   

9.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亦爱,爱亦情.教育者需要学生的关爱,学生更需要班主任的关爱.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过程.班级是一个爱的磁场,它一方面将学生紧密地粘连在一起,另一方面又调节和补充部分学生情感的缺陷与危机.  相似文献   

10.
"风"与"骨"都是强调文章中所体现出来的情志内容的充实与饱满,"风"是就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思想以及融合于其中的作家的生命精神而言的,它强调一种动态的感染力量;而"骨"则是就静态的篇章而言,它所强调的是精炼的文辞中所包含着的充实饱满的事义内容,刘勰"风骨论"体现出了儒家"充实之谓美"的人格观与"辞尚体要"的文辞观.  相似文献   

11.
音乐学视域下的“风”字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风"字意义的指向经历了由一种自然现象演化为民俗、歌谣的渐变过程,在这一历程中它与音乐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根据风之本意,结合史料、文献记载,对"风"字予以音乐学视域下的解读会发现:风名来源于祭仪,风就是民歌,风还是乐器。  相似文献   

12.
艾璘 《培训与研究》2006,23(5):24-26
本文以五四时期女作家冰心、凌叔华、陈衡哲、林徽因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参照冯沅君、苏雪林、石评梅、庐隐等同期女作家,在前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以发展和比较的眼光就五四时期女作家的现代闺阁气质在创作整体风貌和现代性情韵方面的特色作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风骨",历代专家、学者众说纷纭,是一个很难诠释清楚的概念。立足《文心雕龙》之《风骨》篇,笔者认为刘勰的"风""骨"均指语言而说,情感说或内容说是后人敷衍的结果;"风"是语言的简洁精要,"骨"是语言的质朴刚健,"风骨"是二者整合后对语言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心雕龙》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的一部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全书结构严谨、文辞华美、见解深刻、自成风格,历来为文学理论批评家所重视。其“风骨”篇上承汉魏六朝,下启隋唐五代,在总结和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匠心独运,自成一家,对我国后世的古典文学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粤西的历史,运用对比归纳的研究方法,分析粤西三丁村、三古丁村、一古丁岭一类地名相同的文化信息,指出粤西三丁村原名"冯家丁寨村",三古丁村原名"冼家古丁村",均为隋唐间冯冼家奴的村寨,侧面证明了隋唐间粤西的社会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子昂作为初唐文学革新的倡导者,其身上的儒、道、纵横家的思想,宇宙、悲剧、忧患、孤独等意识,他与高层之间的关系及其政治品格,他的诗论“兴寄”与“风骨”的内涵,其诗论产生的复杂原因及后人对其诗论的评价等,历来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特将近十年来对陈子昂思想与诗论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与简评。  相似文献   

17.
认为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中并没有确切地给出“风骨”的定义,而是从“风骨”与“风”、“骨”的关系,以及“风骨”与“气”、“力”、“采”的关系中阐明了“风骨”的特质。本文认为对“风骨”这样有鲜活生命力的古文论术语,不能简单地以逻辑归纳的方式去定义,只能对其进行诠释。  相似文献   

18.
“骨”是六朝书论的核心范畴,多指对书法笔力的要求。六朝书论中“骨”论的美学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书法艺术美的根本在于力美。六朝书论中“骨”论的兴盛,缘于汉末魏晋人物品评的风习,也缘于六朝文艺批评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张金花 《天津教育》2021,(7):114-115,118
每个孩子都像一张白纸,在不断的成长中被各种颜色渲染。农村寄宿学生远离家人的陪伴,独自开启陌生的人生之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需要备受关注,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做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更需要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倾心帮助这些学生,时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愁,关注他们的生活细节和情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寄宿这一特殊的时期能保持身心健康、培养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们的未来美好光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