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清的s LOX-1水平的早期作用,探讨负荷剂量他汀应用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组40例及瑞舒伐他汀5 mg组40例。瑞舒伐他汀10 mg组入院后立即给予瑞舒伐他汀40 mg负荷剂量及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瑞舒伐他汀5 mg组予瑞舒伐他汀5 mg,每晚1次。观察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入院即刻、入院后第3天血清s LOX-1水平并进行前后比较及组间比较。结果瑞舒伐他汀10 mg组入院第三天血清s LOX-1浓度为290.03±141.43 ng/L,较入院即刻血清s LOX-1浓度397.86±170.61 ng/L明显下降,降低幅度为27.1%(t=4.625,P0.001);瑞舒伐他汀5 mg组入院第三天血清s LOX-1浓度为300.03±135.31 ng/L,较入院即刻血清s LOX-1浓度385.66±154.39 ng/L明显下降,降低幅度为22.2%(t=3.329,P0.05);两组间比较入院即刻血清s LOX-1浓度差异无显著性(t=-0.335,P=0.739);两组间s LOX-1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639,P=0.525)。两组入院即刻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差异,治疗后均下降,其中瑞舒伐他汀10组下降更显著(t=2.254,P0.05);瑞舒伐他汀10 mg组住院期间MACE事件发生率低于瑞舒伐他汀5 mg组(χ2=4.588,P0.05)。两组住院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他汀治疗能够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s LOX-1浓度;负荷剂量及中等剂量他汀治疗能降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且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70岁以上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血脂及临床疗效。方法 184例UA患者随机分为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mg/d组(A组)与瑞舒伐他汀10mg/d组(B组)。分析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的变化,同时观察UA患者临床效果。结果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P<0.01)、LDL-C(P<0.01),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强于瑞舒伐他汀5mg/d(P<0.05),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升高HDL-C,并降低TG,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瑞舒伐他汀5mg/d与瑞舒伐他汀10mg/d均能显著降低TC、LDL-C,但瑞舒伐他汀10mg/d作用优于瑞舒伐他汀5mg/d。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血脂等各指标水平匹配的A、B组,其中A组30例,每晚口服10mg瑞舒伐他汀钙,每日加服蒲参胶囊;B组30例,每晚口服10mg瑞舒伐他汀钙。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扩血管等冠心病基础用药,观察治疗4周和8周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每周记录心肌缺血事件发作次数、每次持续时间,并常规行心电图检查。结果治疗4周、8周后,A组三酰甘油(TG)、脂蛋白(a)〔Lp(a)〕、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水平明显低于B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肌缺血事件发作次数较B组减少、持续时间较B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蒲参胶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合并混合型高脂血症较单独应用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药物瑞舒伐他汀钙对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LDL-C/HDL-C)和脂蛋白a[Lp(a)]的干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以辛伐他汀为对照,采用随机平行组间对照研究的方法,将筛选合格的受试者随机分配为A组40例、B组40例(A=瑞舒伐他汀10mg,B=辛伐他汀20mg)连续8周。分别于受试后的第4周和第8周随访。观察调脂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数据统计。结果: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组在治疗第4周、第8周LDL-C/HDL-C均有显著下降(P0.05),瑞舒伐他汀治疗效果均优于辛伐他汀。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4周时Lp(a)水平均有下降,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时,瑞舒伐他汀组Lp(a)明显下降,且效果优于辛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LDL-C/HDL-C和Lp(a)的水平,且有良好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抑炎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老年UA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5、10、20 mg组,每组50例,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5、10、20 mg,1次/d,睡前口服,3组均治疗8 w。分别于治疗前、4、8 w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3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20 mg组治疗后TC、TG、LDL-C、hs-CRP较5、10 mg组显著下降(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可以更有效降低hs-CRP及血脂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与瑞舒伐他汀组,每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瑞舒伐他汀组每晚口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辛伐他汀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片20 mg~40 mg,共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治疗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辛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下降明显,HDL-C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病人颈动脉IMT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较辛伐他汀组治疗后斑块缩小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病人均可起到降脂、促进斑块体积缩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瑞舒伐他汀钙与阿托伐他汀钙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60例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口服5mg/d的氨氯地平控制血压后,观察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钙,对照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药量均为10mg/d。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63.33%,观察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86.67%(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可以更好地改善高脂血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高血脂和高血压状况,治疗效果优于阿托伐他汀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冠心病(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来院就诊的CH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共选取符合要求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大剂量组(瑞舒伐他汀片20mg、每晚一次)、联合组(瑞舒伐他汀片10mg、每晚一次+普罗布考片250mg、每天2次),每组各60例,治疗3个月。将相应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数值以及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的概率做好相应的记录。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大剂量组的81.70%(P0.05)。经过为期三个月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C、LDL-C均有所减少,但联合组降幅更大(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少于大剂量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大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常规剂量联合普罗布考的方案对于CHD合并高胆固醇的患者来说,疗效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高血脂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住院治疗的高血脂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瑞舒伐他汀组(10mg/d)和阿托伐他汀组(20mg/d),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血清尿酸(SUA)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脂(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SU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87±0.47)mmol/L比(4.48±0.53)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P=0.04),两组间治疗后SU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比较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瑞舒伐他汀在降低高血脂患者血脂水平同时亦可降低血清尿酸水平,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观察常规剂量、不同的他汀药物对轻中度EH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干预作用。方法将68例(男40例,女28例)经双源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检查诊断并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10 mg/d,n=34)组和普伐他汀(20 mg/d,n=34)组,1月复查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不达标者剂量加倍,12月后复查DSCTA观察斑块变化。结果治疗12月后两组LDL-C、总胆固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更显著(P<0.05)。治疗前后斑块引起的冠脉狭窄下降幅度为软斑块>纤维斑块>混合斑块>钙化斑块,且瑞舒伐他汀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胆固醇,能明显逆转冠脉粥样斑块,降低冠脉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