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探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在临床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6月共23例患有主动脉病变的患者,用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CTA)进行扫描,并通过技术处理,运用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容积再现对疑似病变部位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16排螺旋CT成像技术优于以往的检测仪器,成像更清晰迅速准确.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是更精确的检查方法,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使用64排螺旋CT治疗的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根据Debakay分类标准,在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Ⅰ型患者为15例,Ⅱ型患者为11例,Ⅲ型患者为24例。所有患者都可以清晰看到清晰破口、真假双腔以及低密度线样内膜瓣影,假腔直径最大为47mm,真腔直径最小为5mm,有21例患者可以看到在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此外,在5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有5例患者动脉夹层累及头臂干,4例患者累及左锁骨下动脉,6例患者累及腹腔干,5例患者累及肠系膜上动脉,14例患者累及髂总动脉及其分支。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诊断筛查疑似主动脉夹层的一种首选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4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57例患有AD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采用MSCTA进行检查,并将原始数据进行曲面重建(CPR)、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阴影重建(SSD)等技术后处理,分析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情况,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影像技术对主动脉破口、真假腔、内膜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位置和范围、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等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结论 MSCTA能快速、准确、安全的诊断ADA,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协助临床上及时制定相应的方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4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血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至2011年间收治的主动脉夹层血肿患者共54例,本实验组54例以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在外院随机抽取对照组53例最终诊断主动脉夹层患者以磁共振成像技术进行诊断,对两组患者诊断中各项指标情况以及诊断准确数据进行记录,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18.0软件进行t检验和计数卡方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8.1%,高于对照组75.2%的诊断准确率(χ2=18.34,P<0.01),且实验组在诊断过程中对各项指标检验的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t=2.8124,P<0.05)。两组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检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64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主动脉夹层血肿的诊断中有极高的价值,可以大幅度提高诊断准确率,使患者后续治疗有充分保障,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GE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夹层动脉瘤患者均进行了多层螺旋CT(MSCCT)胸腹联合平扫及增强扫描,并将原始数据在ADW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仿真内镜(VE)、阴影表面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处理(VR)等后处理。结果:18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对主动脉夹层的破口位置、分型、累及范围、真假腔、内膜片及夹层的旋转方向、血栓的形成得到满意显示。结论:MSCTA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准确、快捷、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黄淑芳  余宁  李岩 《现代医药卫生》2014,(13):2006-2008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及后处理方法在诊断主动脉夹层(AD)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该院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48例突发胸背剧痛或腹痛(临床高度怀疑AD)患者行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利用原始图像结合多种后处理重建图像显示主动脉血管。结果 48例患者中31例确诊为AD,按DeBaKey分型,分为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19例。累及主要分支血管:头臂干3例,左颈总动脉2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单侧或双侧锁骨下动脉2例,腹腔干6例,肠系上动脉4例,单肾或双肾动脉5例,单侧或双侧髂总动脉9例(其中3例患者累及其分支)。结论 64层螺旋CT具有快速、准确、无创,密度及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可作为急性AD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16层螺旋CT对20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行MSCTA检查.结果 20例中,4例为DeBakey Ⅰ型,3例为DeBakerl Ⅱ型,其余13例为DeBakey Ⅲ型.所有病例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真腔、假腔、内膜片及夹层动脉瘤的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主动脉夹层(AD)患者均经手术证实,观察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的情况和诊断准确率。结果 MSCTA、TTE诊断AD的准确率分别为100%、62.5%,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8.314,P<0.01)。结论 MSCTA为AD提供详尽、可靠的信息,在显示病灶的空间关系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9.
邢会军 《中国当代医药》2013,(14):120-121,123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AD患者的MSCTA影像学资料。图像经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技术后处理,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医师对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结果MSCTA在主动脉夹层(AD)中均能明确诊断撕裂内膜片及真假腔。真腔强化CT值显著高于假腔(P〈0.05),真腔多被假腔螺旋状包绕.横断面图像上可见“鸟嘴征”样特征,轴位图像上可虬“夹心饼”样特征。图像能明确显示初始破口位置、再破口数目、腔内血栓和主要分支血管受累情况。结论MSCTA可作为AD诊断和术前评估的可靠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具有无创、快速、安全、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张贵平  胡秋芳 《河北医药》2012,34(9):1373-137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是主动脉常见的急性病,发病率为每年5~10/100万,病死率极高,如不及时治疗约75%于发病后4周内死亡,所以及时正确诊断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1].容积CT(64SCTA)的产生使得CT扫描速度更快,可以完全克服大动脉波动伪影,从而使血管造影成像显示更清楚.笔者收集了16例AD的64SCTA检查资料,以总结64SCTA对AD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盛军  陈宏山 《安徽医药》2018,39(5):568-57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主动脉夹层(A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7年3月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22例应用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诊断的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AD患者MSCTA检查的影像学特点,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MSCTA在主动脉管壁内膜破口总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的差异。结果 22例患者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2例(9.09%),Ⅱ型5例(22.73%),Ⅲ型15例(68.18%)。主动脉内膜初始撕裂的初破口位于升主动脉7例(31.81%),主动脉峡部13例(59.09%),胸主动脉1例(4.55%),腹主动脉1例(4.55%)。所有患者均发现夹层远端内膜1个或多个再破口;再破口数量≥2个10例(45.45%),单个12例(54.55%)。其中14例患者完善DS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比较,MSCTA在显示内膜破口数量和测量左侧锁骨下动脉水平主动脉管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5;P=0.311)。结论 MSCTA及三维重建后处理技术对诊断AD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先行16层螺旋CT平扫,再行CT血管成像(CTA),之后应用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观察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并对SAH病因进行分析。结果经3D-CTA共发现46例患者有56个动脉瘤、动静脉畸形8例、烟雾病3例、阴性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外科手术作为参照,提示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7.83%与100.00%。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作为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4例AD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和增强扫捕,后期应用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原始横轴位图像对病变信息的存储最为可靠,24例患者均很好地显示了主动脉全程及其分支,其中显示真、假腔24例,显示内膜片22例,腔内血栓形成9例,内膜破口15例。而不同的重组方式所得图像分别具有不同的特点。结论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夹层时安全、准确、迅速,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刘建秦  卢光明  许健  蒋伦 《东南国防医药》2005,7(4):260-262,281
目的用16层CT检查评价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方法用16层CT对7例主动脉瘤和6例主动脉夹层行CT平扫和CT血管造影检查,并行MIP和VR重建。结果16层CT检查能准确显示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的范围、主动脉壁情况、腔内血栓和主动脉周围结构.能显示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片、真假腔和主动脉分支起始部位及状态。结论16层CT是目前诊断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最合适的成像手段。  相似文献   

15.
胆囊癌多层螺旋CT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后三维重建在确定胆囊癌的CT分期和评价手术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27例临床和超声检查怀疑胆囊癌的病例,前膽性分析其16层螺旋CT三期增强表现,其中20例做了胆囊癌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手术的患者。三维容积重建评价血管的解剖及受侵犯情况,CT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价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根据CT表现,8例肿瘤可切除,12例不能切除。术中发现11例肿瘤可切除,9例不能切除,3例CT分期过高,认为不能切除的病例是由于CT误诊十二指肠受浸润。在评价胆囊癌可切除性方面,CT的敏感性为72.7%(8/11),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85%(17/20),在肝脏和血管受侵犯方面和CT评价和手术所见完全一致,接受根治性胆囊癌切除的患者中发现6例血管变异。结论三期增强螺旋CT三维重建是一种可靠的分期胆囊癌的影像方法,术前可确定血管的走行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用于胸部骨骼骨折的诊断,以指导治疗。方法50例有胸部外伤患者在完成胸部X线检查后,根据患者病情,选择16层螺旋cT扫描,同时实行三维重建的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的技术成像而显示骨折。结果经16层螺旋CT确诊37例肋骨骨折、5例胸骨骨折;8例肩胛骨、锁骨及肱骨骨折。结论应用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胸部外伤造成的骨折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及指导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诊断肺部结节病患者时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价值,观察其影像学特征.方法 30例肺部结节病患者,均经活检检查确诊为肺部结节病,对其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将检查结果 与活检检查结果 进行对比,分析其诊断符合率,并观察肺部结节病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以活检检查结果 作为诊断金标准,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 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