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肩胛颈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5月~2003年5月收治的30例肩胛颈骨折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其中轻度移位(分离移位<10mm)9例,明显移位(分离移位>10mm)21例;解剖颈骨折6例,外科颈骨折24例;非手术治疗12例,手术治疗18例。随访时进行临床检查,采用Herscovici功能评估方法;影像学检查主要在肩胛骨正位X线片上测量盂极角(glenopolarangle,GPA)。结果28例获随访14d~9年。其中非手术治疗组:随访11例,Herscivici评估:优4例,良2例,可2例,差3例,6例GPA>20°,5例GPA<20°;手术治疗组:随访17例,Herscivici评估:优11例,良5例,可1例,16例GPA>20°,1例GPA<20°。结论轻度移位的外科颈骨折适合保守治疗;而移位明显或伴有同侧锁骨骨折的外科颈骨折,以及解剖颈骨折应采用手术治疗,重建肩关节稳定,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陈旧性Barton骨折的原因,探讨其检查与处理方法.方法 对16例陈旧性Barton骨折(掌侧骨折11例,背侧骨折5例),通过x线片检查并结合CT检查确定骨折的类型.关节面的移位程度和腕关节脱位程度.11例掌侧骨折采用掌桡侧切口T型金属板固定,5例背侧骨折采用桡骨远端背外侧切口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架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2.5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面掌倾角为10°~15°,平均11.3°;尺偏角16°~25°,平均20°;桡骨轴向无短缩.按Mehara功能评价:优13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治疗陈旧性Barton骨折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方法.CT检查对Barton骨折的诊断、了解关节面的移位情况、确定手术复位及固定可靠程度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髋臼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髋臼移位骨折的最佳时机、入路选择、复位方法及导致二期关节置换的原因. 方法 1978年9月~2003年12月手术治疗72例有移位的髋臼骨折患者,根据Letournel分型:前柱骨折6例,前壁骨折3例,后壁骨折19例,后柱+后壁骨折3例,后柱骨折7例,横行骨折10例,横行+后壁骨折4例,双柱骨折20例.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22例,Kocher-Langenbeck(K-L)入路40例,联合人路10例.内固定方法:单纯螺钉固定髋臼后壁大块骨折12例,钢板固定60例. 结果术后X线片诊断(Matta标准):解剖复位53例(73.6%),满意复位10例(13.8%),不满意复位9例(12.5%).随访2~23年(平均7年),髋关节功能依据d'Aubigne标准评定:临床优良率为75.0%,可13.9%,差11.1%.依据Epstein标准X线片示优良率为72.0%,可15.2%,差12.5%.异位骨化按Brooker标准:髂腹股沟入路无异位骨化,K-L入路I~Ⅱ度5例,Ⅲ度1例.7例患者二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结论 正确地掌握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和骨折复位方法是取得理想复位的关键,而理想的复位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10月~2005年6月,我院共收治单纯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2例,均在早期采用后侧入路行PDLLA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21~47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合并其它肢体骨折4例,另作相应处理。手术指征:抽屉试验( ),膝关节侧位X线片可见PCL胫骨止点骨折并向后移位,或膝关节MRI显示PCL胫骨止点骨折移位超过5mm。1.2手术方法连续硬膜外麻醉。于膝关节后方作“S”形切口,长8~10cm,探查可见PCL明显松弛,其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并向后移位,确认胫骨髁间隆突骨折面,骨折复位后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移位肱骨小头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肘关节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移位肱骨小头骨折18例,Ⅱ型2例行骨折片切除,其余病例行空心螺钉内固定。结果: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X线显示骨折解剖复位。骨折愈合4~8周,平均6周。根据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10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89%。结论:肱骨小头骨折为囊内骨折,应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于骨折片极小,无法固定者可行骨折碎片切除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于肘关节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双柱接骨板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采用掌侧万向锁定加压双柱接骨板治疗的37例桡骨远端背侧移位C型骨折患者,男 11例,女26例;年龄60~78岁,平均70.7岁;骨折按AO分型:c1型7,c2型13例,c3型17例。末次随访时通过术后X线片评估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情况、测量各项影像学参数,并采用Gart land---Werley评定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6~27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5个月。按照Garland—Werley评分:优16例,良 14例,可6例,1例因疼痛再次手术,优良率81.08%,无感染及不愈合。末次随访时桡骨茎突高度 8.30~12.52 mm,平均10.42mm;掌倾角10°~14.20°,平均12.60°;尺偏角 17.30°~23.40°,平均2I.00°。结论 掌侧万向锁定加压双柱接骨板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背侧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成人肱骨远端关节面移位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观察成人肱骨远端关节面移位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经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44例成人肱骨远端经关节面移位骨折。根据患者自述,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并以健侧肘关节功能活动为标准判定疗效;同时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术后随访8-30个月(平均16个月),优良24例,满意12例,差8例,优良率54.55%。主要并发症: 关节僵硬7例,克氏针针尾戳破皮肤感染4例,创伤性关节炎3例,骨化性肌炎2例。结论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成人肱骨远端经关节面移位骨折,疗效可靠手术时机,切口感染,复位质量,肘关节制动时间诸因素均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螺旋CT扫描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术(MPR)诊断肩部复杂骨折。方法1996年5月~2001年12月共收治肩部复杂骨折24例,其中肱骨近端移位骨折16例,肩胛盂移位骨折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X线片,15例同时行螺旋CT扫描及SSD和MPR,采用Neer分型法及改良Ideberg分型法对骨折进行分型。比较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与传统X线片在肩部复杂骨折分型诊断中的正确率,并评价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在肩部复杂骨折治疗方案选择中的指导作用。结果经手术证实,16例肱骨近端骨折中,Neer三部分骨折10例,四部分骨折6例;8例肩胛盂移位骨折中,Ⅲ型2例,Ⅳ型3例,Ⅴ型3例。螺旋CT扫描SSD和MPR技术诊断骨折分型正确率为93.3%(14/15),而X线片诊断分型正确率为41.7%(10/24),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isher精确概率法,P=0.02)。螺旋CT扫描SSD和MPR资料对治疗具有指导作用。结论螺旋CT扫描SSD和MPR能够在三维空间清晰地显示肩部复杂骨折的全部细节,有助于确定骨折分型,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手术入路和内固定方法,能帮助理解骨折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前侧入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经前侧入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19~52岁,平均32岁。左侧10例,右侧8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重物压伤3例;均为侧方挤压暴力。受伤至手术时间3~22 d,平均7.8 d。按照Matta等的方法测量术前骨盆后环骨折移位为5~24 mm,平均13.7 mm。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手术纠正骨盆后环骨折移位、骨折愈合时间、Hannover骨盆评分。结果手术时间110~230 min,平均175 min;术中失血量300~1 100 mL,平均561.7 mL。术后24 h骨盆后环骨折移位0~3 mm,平均1.2 mm;手术纠正移位4~23 mm,平均12.6 mm。术中无腰骶神经根损伤患者。术后2例切口浅表感染,经敞开切口引流、换药及应用抗生素1周,无炎性反应后缝合治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22个月,平均16.1个月。X线片示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6个月。未出现骨折复位丢失,无内固定物移位、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按照Hannover骨盆评分标准:临床症状恢复获优10例(66.7%),良5例(33.3%);重返社会能力方面,完全重返13例(86.7%),部分重返2例(13.3%)。结论经前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新月型骨折可以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64例移位髋臼骨折患者,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47.6岁.按Letournel-Judet方法分型:后壁骨折16例,后柱骨折2例,前柱骨折2例,横行骨折8例,后柱伴后壁骨折8例,横行伴后壁骨折6例,T形骨折6例,前柱伴后壁横行骨折2例,双柱骨折14例.根据不同骨折类型,手术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32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切口+K-L入路)16例,复位后应用骨盆重建钢板、拉力螺钉内固定. 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3 h,术中平均失血量为800mL.所有患者术后获8~40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患者伤后2周内手术者53例,其中解剖复位39例,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4例,复位优良率为92.5%.伤后2~3周后手术者11例,其中解剖复位4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2例,复位优良率为81.8%.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优37例,良13例,可8例,差6例,优良率为78.1%.发生创伤性关节炎2例,异位骨化3例(Ⅱ~Ⅲ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 结论 对于移位髋臼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用不同开放复位策略、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移位的病理解剖与手术技术选择的关系。方法对23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关节镜下观察,明确骨折移位情况及骨折端难以手术复位的原因。采用在关节镜下结合常规关节镜入路和经髌腱入路进行骨折复位固定。使用双根5号Ethibond聚乙烯缝线将ACL环绕,缝合线引到胫骨平台下打结并结合空心钉固定打结线。结果23例撕脱骨折面均不平整,骨折两端间存留碎骨片及血凝块嵌入16例、膝横韧带嵌入7例、髌下滑膜嵌入4例、内侧半月板前角嵌入5例。14例Ⅲ型骨折中13例撕脱骨折块除与ACL相连外,还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相连,骨块向上外明显移位。手术时间40~60(50±6.46)min。23例均获随访,时间10~26(15±3.95)个月。术后3个月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19~42(30.13±6.36)分;术后6个月90~98(93.91±2.56)分(t=49.92,P〈0.01)。结论移位的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块不仅与ACL相连,而且绝大部分还与外侧半月板前角相连,两者力学作用方向不同是其难以复位的主要原因。关节镜下缝线8字打结空心钉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一般由直接暴力所致,此病很少有手术复位的适应症。本院自1995~1997年对确诊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并根据X线片显示分为无移位骨折和有移位骨折2种,本组统计有移位骨折共178例。应用空心纸壳外固定治疗,再次移位者少;腕关节功能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统计178例病人,获随访150例;男28例;女122例;年龄50~96岁之间,平均62.9岁。所有病例中Colles骨折147例;Smith骨折3例,就诊时间为20分钟~27天。本组讨论病人腕关节X线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治疗方法对于有移位的骨折病人均试行手法复位,成功后,骨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治疗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11年12月共收治28例严重移位的桡骨颈骨折,骨折按Mason分型,Ⅱ型16例,Ⅲ型12例;按Morris分型,Ⅱ型11例,Ⅴ型17例;所有手术患者桡骨颈移位成角平均为60°(20°~100°),侧方移位平均为10(5~15)mm;手术距受伤时间平均4(3~7)d。采用臂丛麻醉下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Morris分型Ⅱ型11例采用单棒固定,Ⅴ型17例均采用2枚交叉固定,其中3例粉碎性骨折,加入可吸收线交叉捆扎,术后屈肘中立位石膏托外固定3~4周,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28例均获随诊,时间平均6(1~8)个月,经X片证实均达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2~6)个月。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未见明显障碍。结论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选择不恰当会造成肘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障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内固定牢靠,避免术后二次手术,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在手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分析采用AO微型螺钉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技术及其疗效。方法自2001年8月至2006年5月,对采用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52例(57处)手部掌、指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男39例,女13例;年龄17-54岁,平均27.5岁。闭合性损伤47例,开放性骨折5例,其中合并肌腱损伤2例。指骨骨折16例(16处),近节指骨骨折12例(12处),中节指骨骨折4例(4处);掌骨骨折36例(41处)。斜行或螺旋形骨折48例(53处);片块状关节内撕脱性骨折4例(4处)。采用切开复位、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6.5个月。52例患者术后伤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骨髓炎发生。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5-7周,骨性愈合时间8-10周。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骨折移位或畸形愈合,有4例5处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有外骨痂形成。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tol active motion,TAM)的评级标准并参考手指总主动屈曲度(tatol active flexion,TAF)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32例(35处),良15例(16处),中4例(5处),差1例(1处),优良率为90-4%。结论切开复位、AO微型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手部掌、指骨斜行或螺旋形骨折及关节内片块状撕脱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选择适宜的手术适应证,掌握熟练的手术技巧,及时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常继发肘外翻、骨折不愈合、尺神经炎等并发症 ,即使是无移位的骨折 ,在保守治疗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移位 ,最终需行手术治疗。我们 1995~ 2 0 0 1年收治 11例早期无移位而后期出现移位病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4~ 10岁 ,均为嬉闹、运动及半高位坠落摔伤所致。均及时就诊并摄片发现肱骨外髁骨折 ,由于无明显移位或轻度移位经手法复位后满意 ,以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 ,其中 6例于 1周后复查X片发现骨折移位 ,4例于 2周后发现移位 ,另 1例于近 4周时发现移位。2 .治疗 :对于本组出现骨…  相似文献   

16.
膝后交叉韧带起点处骨折需手术治疗者,常采用后正中“S”切口入路。2000年7月~2005年12月,我科采用改良的膝后内侧入路治疗此骨折10例,疗效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55岁。伤后2~10h就医。后抽屉试验均( )。X线片示:胫骨平台后斜坡处撕脱骨折块移位>5mm。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6例,钢丝拉出固定4例。1.2手术方法硬膜外麻醉。切口自腘窝横纹上5cm,沿半腱肌及腓肠肌内侧头后缘直向下,于腘横纹下5cm处止,向两侧游离皮缘,显露术野内半腱肌及腓肠肌内侧头,将半腱肌及半膜肌牵向内侧于腓肠肌内侧头外缘钝性进…  相似文献   

17.
1999年 4月~ 2 0 0 2年 10月 ,我院收治肩胛颈、肩胛盂骨折 9例 ,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钛钢板塑形固定 ,效果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9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3~ 4 5岁。交通事故伤 7例 ,坠落伤 2例。肩胛颈骨折 6处 ,骨折块前后移位 10mm并骨折端重叠移位 ;盂缘及盂窝骨折 5处 ,骨折块移位超过 10mm ,肱骨头呈半脱位或不稳定状 ,盂窝关节面高低不平超过 5mm。合并肩胛冈骨折 3例 ,肩胛体骨折 4例。复合同侧肱骨、尺桡骨及第 3肋骨骨折 1例 ,臂丛神经损伤 1例 ,桡骨远端骨折 1例 ,C7椎体骨折 1例。1.2 手术方法 全麻后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浮肩损伤(FSI)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治疗的11例浮肩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例肩胛颈骨折移位<5 mm者行非手术治疗,对8例不稳定浮肩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1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9个月。本组患者骨折于16周内全部骨性愈合,复位满意,其中优6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1.8%。结论对肩胛颈骨折移位<5 mm浮肩损伤,可行非手术治疗;对于不稳定型浮肩损伤,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病例的临床调查,分析继发移位及头坏死的发生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2000年1月~2004年1月,216例股骨颈骨折病人伤后早期接受保守治疗,其中186例病人符合入选标准。男82例,女104例,平均67.5岁。其中141例病人卧床休息,穿丁字鞋,4周后扶双拐开始行走。45例病人伤后第3d开始扶双拐下地。发现骨折移位后均给予手术治疗。髋关节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为骨折愈合,股骨头内出现硬化灶或囊肿(FicatⅡ期)诊断为股骨头早期坏死。[结果]68例患者(36.6%)骨折Ⅰ期愈合,118例患者(63.4%)发生骨折继发移位,发现移位平均时间是伤后16d(2~68d)。Ⅰ期愈合组病人中,17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5%。发现坏死时间为8~50个月,其中18~24个月最多,有13例。继发移位组病人中,92例行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其中55例发生头坏死,发生率为59.8%;发现坏死时间为4~18个月,其中6~12个月最多,有36例。26例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19例发生头坏死,发生率为73%;发现坏死时间为3~12个月,其中3~6个月最多,有11例。[结论]股骨颈无移位骨折保守治疗的患者承受较高的继发移位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所以作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无移位型股骨颈骨折。  相似文献   

20.
53例老年性Colles氏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90~1996年在我院就诊的52例老年性Colles氏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次统计的52例病人,年龄均在50~75岁之间;其中男性16例,女性36冽;在所有病例中粉碎性骨折24例、横断骨折伴明显移位18例、骨折无移位的10例;52例骨折病人的脆关节正侧位片均显示出不同程度的骨密度降低。治疗方法对所有粉碎性骨折或断端有明显移位的病人,实施手法复位后,用石膏行外固定。具体方法为:1%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局部血肿注射,传疼痛减轻或消失后,作持续牵引,在感到骨折处有脱开的弹响后,首先纠正侧方移位,再行折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