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城不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关城、堡寨、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组成的严密、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晋北地处明长城军事防御时期的核心地带,境内留存了大量的军事堡寨。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将晋北明长城沿线军事堡寨的景观要素概括为五方面:自然环境要素、边界、骨架、建筑群以及标识景观。以老牛湾堡为例,在景观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保护与利用策略:一是在区域层面,凸显老牛湾堡的景观意象格局和景观要素,彰显历史军事城镇的区位和特色;二是在结构层面,正确处理堡寨和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关系,构筑"互补型"村落空间发展模式;三是在要素层面,充分挖掘自然和人文景观要素,激活文化潜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军事堡寨型传统村落是比较特殊的类型,体现了中央王朝对民族地区管理与治理的历史。通过对军事堡寨型传统村落形成背景的梳理,以理县甘堡藏寨为例,解析该类型村落的营造思想,并重点从整体防御体系、街巷防御体系、建筑防御体系3个方面分析,挖掘其空间特色,为其保护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龙翔凤翥--榆林地区明长城军事堡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玉坤  李哲 《华中建筑》2005,23(1):150-153
陕西榆林地区是明朝长城九边十一镇中延绥镇所辖大部防区。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是该地区39个军堡和附属烽燧、军寨以及长城沿线聚落。该文简要介绍延绥镇长城防御体系,主要探讨堡寨选址、布局、堡寨之间的关系以及堡寨与长城以及聚落变迁的关系,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比较,讨论军事防御体系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英谈古寨是由路姓家族血缘纽带建立的堡寨聚落,具有典型古太行建筑风格,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石头城堡群之一,是研究明清冀南地区乡村文化和冀商经济的重要实物,也是研究军事堡寨防御体系的宝贵资料。本文对古寨选址、历史沿革、格局与风貌、建筑与院落展开研究,并提出保护价值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以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的保护与发展为研究视角,结合相关历史、考古及调研文献等资料,对甘青地区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进行研究。在了解其历史、类型、分布及特征的基础上,利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探究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起台堡村的历史演变、聚落特征与现状问题,提出针对军事堡寨型生土聚落遗址保护策略及村落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李泓沁 《南方建筑》2006,(5):119-122
堡寨聚落防御体系是我国古代一种典型的“住防合一”的聚落防御体系。本文以江永兰溪勾蓝瑶古寨为实例,从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形成原因,整体防御环境,层级防御结构,精神防御系统几方面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指出堡寨聚落防御体系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防御性的角度出发对南漳地区的堡寨聚落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南漳地区大的历史环境着手对堡寨聚落的历史源流进行了概述,接下来分析了南漳堡寨在选址布局上的特征及其在区域防守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建筑的角度分析了南漳堡寨军事防御设施的构建,然后对南漳堡寨的防御空间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史料分析和实地踏勘为基础,探讨了明长城军事制度与军事聚落的对应关系、防御体系的总体空间分布与防御机制、长城墙体的防御性特征、军事聚落的层次体系和空间结构,以还原明长城防御体系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为长城文化遗产的整体性认知和全面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曹象明  周典 《华中建筑》2012,(1):120-123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长城关堡是长城沿线重要的军事类城镇,也是长城防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文分析了平型关关堡的形态特征及其历史空间格局,并指出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平型关关堡的保护规划思想,旨在对今后长城沿线关堡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曹象明  周典  于洋 《华中建筑》2012,30(4):189-192
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历史上长城城堡是长城沿线重要的军事类城镇,也是长城防御体系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该文以平型关关堡为例,阐述了长城沿线城堡内的主要空间要素:军事要素、文化要素、民居及其附属商业。论文指出长城沿线各类城堡正面临着历史文化信息不断丧失,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发展滞后等重重困境。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长城沿线城堡保护与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1.
北京地区长城沿线戍边城堡形态特征与保护策略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北京地区长城防御体系、戍边城堡布局方略及城堡形态特征的研究,揭示了各类"城堡村落"演化与军事、生态、社会经济的关系,探讨了长城沿线"城堡村落"更新与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常笛  李严  孔祥铮 《风景园林》2023,30(10):74-82
【目的】哈密地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部的主要绿洲分布区,也是新疆现存长城军事建筑遗产最多的地区。该区现有研究集中于考古、历史、地理、社科等领域,尚未有长城军事遗产与自然景观关系的专题研究。为厘清绿洲资源对长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和军事建筑建造的影响,从环境角度展开长城研究。【方法】实地踏勘并结合已有考古调查、古籍文献、ArcGIS软件,绘制各类绿洲调节范围内长城遗产分布图,模拟军事建筑与绿洲环境的关系。【结果】该区绿洲根据成因、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分为3类。区域内的长城军事建筑择绿洲而筑、就地取材,形成了由点状泉水调节的山体防御线、由面状湖水调节的水体防御线和由带状河流调节的平原防御线,有军事防御和交通保障两大重要作用。总结出了该地区宏观军事防御体系和微观建筑建造的新类型。【结论】绿洲资源是干旱地区长城军事建筑修筑的重要驱动力和影响因子,绿洲的形态、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地理差异性,影响了宏观的长城防御模式和微观的长城单体建造,为今后长城军事体系和建筑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 ArcGIS 地理信息平台,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防御层级与联合防御、军事地形分类与等级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防御体系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形成的复合网状联动防御结构,归纳总结出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地形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张萍  陈华 《室内设计》2016,(2):46-51
建于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 年)的永泰古城以完整的军事防御设施成为 明长城边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是丝绸之路 沿线现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较完整的明 代军事堡城。该文通过实地测绘、调研和对 文史资料的整理,分析永泰古城选址、空间 布局,以及军事建筑、传统建筑、水利设施 等建筑文化遗产的特色;明确永泰古城文化 遗产保护面临的客观问题;从文化遗产整 体保护、人居环境提升、社区营造机制三个 角度探讨永泰古城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 途径,探索长城沿线军事寨堡文化遗产保护 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莆田市常太镇马院村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是闽中地区革命发源地之一,2019年被列为福建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以马院村为试点,分析村庄现状问题,构建革命老区保护开发特色型村庄规划技术路线框架,提出革命老区村庄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6.
真保镇作为“内边”长城,依托太行山自然地形,从太行山脉的北端,一直延伸到河北省南端,旨在抵御山西来犯之敌,保护京城安全,构筑起河北西部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文章以明长城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相关史料梳理,运用ArcGIS地理信息平台,从军事防御体系构成、防御层级与联合防御、军事地形分类与等级等方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还原防御体系各子系统间相互协作形成的复合网状联动防御结构,归纳总结出真保镇军事防御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自然地形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堡寨聚落的空间防御性通常是在特定时间段内,对区域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具体表现。如今,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逐渐变化,新的村落空间构成摆脱了设防形式,堡寨聚落正处于极度的衰落之中,空间防御体系也遭到严重的破坏,因此对堡寨聚落防御性空间的研究紧迫而必要。通过对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冷泉古村的分析和实地调查、现场测绘等多种途径,对冷泉古村的空间防御层级构成进行解析,并划定保护区划,提出保护措施。最后,唤起人们对堡寨聚落空间层级的保护意识,以及为堡寨聚落空间的重新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堡寨是我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农村防御性建筑,具有其独特的保护和防御功能,历史上,由于甘肃武山境内战事频发,民风彪悍,加之堡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守卫功能的堡寨更是密集,各乡镇、具有战略位置的山头、百姓集聚的村落,都有堡寨的分布,不同时期的堡寨功能略有差异,文章在分析堡寨出现区域的整体环境以及分布情况的基础上,以史书和县志记载为依托,进行比较与归类,提炼出别具一格的武山堡寨的共性与特征,总结归纳其研究和保护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山路地区是沈阳市近代建筑遗存最丰富、最能体现奉天时期城市风貌特色的历史街区。2000年以来,随着城市更新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山路沿线高层建筑不断出现,大量建筑遗存消失,历史风貌受到严重影响。结合沈阳中山路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实践,尝试构建补救性规划策略体系,以适当恢复、重塑街区风貌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新建筑》2017,(2)
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以山西大同镇北部明代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烽传系统为例,从宏观层面,综合分析烽传系统的空间分布、距离规划,以及与长城军事防御系统要素的关系,研究显示烽传线路以线性基本形态连接长城防御系统诸要素,构成多层次预警信息网络,并与系统相关要素形成密切、复杂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