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杨利容  郑勇 《四川建筑》2010,30(2):79-81
根据500kV双回线路深基础静载试验中埋设于嵌固在泥岩中的上拔桩和下压桩中的钢筋计的应力变化,分析桩不同截面处的竖向荷载值,并分析桩侧摩阻力分布以及下压深基础中基础端部土应力。对比由土的物理指标确定的大直径桩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和嵌岩桩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知泥岩属软质岩层,由土的物理指标确定的大直径桩单桩下压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与试验结果更相符。  相似文献   

2.
针对架空输电线路工程杆塔基础的荷载特点和软土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开展了微型沉井基础在上拔、下压、水平、上拔与水平联合荷载工况下的承载特性真型试验研究,将得到的微型沉井基础极限承载力与理论设计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结果比较接近,表明相关理论计算公式和参数取值是可行的,分析结果验证了微型沉井基础设计选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下压荷载作用下加筋风砂土地基扩展基础的承载试验,研究了土工格栅及风砂土的剪切与拉拔摩擦特性,进行了14种不同加筋条件下的模型试验,加筋后下压承载力高于未加筋承载力的11.0%~453.0%。相同埋深时,长条形闭口箱型和双层土工格栅的承载力较高,加筋后的抗位移性能增强。加筋风砂土的承载力是由土体的压缩和抗剪能力、格栅与土的相互摩擦、格栅对土体的约束作用产生的。建立了加筋风砂土地基扩展基础承受下压荷载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提出了加强风砂土承压性能的有效方法为铺设长条形闭口箱型土工格栅和双层土工格栅。  相似文献   

4.
《国外建材科技》2013,(5):83-87
结合我国规范,推出了关于非饱和土大气张力有效自重应力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地基承载力的深宽修正及基础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压力计算,以载荷试验结果为依据,在水气不抵大气压强自重应力中,只有相对自由水压力参加计算;另外,相对自由水压力只与计算持力层有关,"浮重度"的概念是不妥的;饱和土,按大气张力有效自重应力,深宽修正后的基础底面的地基承载力比规范的大;饱和土,按大气张力有效自重应力进行下卧层验算,软弱下卧层顶面的土通常为流塑,自由水通道率约等于1,按理论水头,与现行规范相比,公式形式不同,但计算结果很相近。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深梁(l/h≤2)、短梁(l/h=2~5)和浅梁(l/h>5)的受剪机理和破坏特点,提出了考虑深梁、短梁和浅梁受力特点的桁架拱受力模型,引用混凝土在双向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求出了考虑剪跨比、跨高比、垂直腹筋和水平腹筋影响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简化分析给出了钢筋混凝土深梁、短梁和浅梁受剪承载力的实用统一计算公式,该公式与试验结果符合良好,并能与现行规范GBJ10-89中深梁和浅梁受剪承载力公式衔接。  相似文献   

6.
邱剑  王天稳 《工业建筑》1997,27(9):41-45,57
在钢筋混凝土深梁研究中,悬臂深梁所见资料较少。根据8根集中荷载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深粱的试验结果,并结合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和探讨了悬臂深梁的抗剪机理和破坏形态.由试验资料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悬臂深梁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
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计算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建立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抗弯承载力简化计算方法,通过系列模型试验形成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的基础数据;基于试验验证的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方法,分析试验加载方式与我国桥梁规范设计荷载的差异以形成相应的修正系数;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随试验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有效高度变化产生的抗弯承载力的二次效应;基于上述分析结果,采用施工方法、跨高比、体内受拉钢筋配比等参数,建立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的回归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数据进行验证;最后按照我国公路桥梁设计可靠度水平和现行规范要求对计算公式进行修正,提出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能较有效的反映各主要因素对体外预应力筋极限应力和有效高度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8.
对Mindlin解求地基附加应力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针对高层建筑深基础荷载作用条件,给出了便于制表的竖向附加应力明德林解计算公式,为深基础地基变形计算提供了方便,同时,对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PVA-FRCC(聚乙烯醇-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与钢筋黏结锚固构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对钢筋应力和黏结应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提出了PVA-FRCC与钢筋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其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在可靠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PVA-FRCC与钢筋锚固长度设计建议.结果表明:钢筋锚固长度可按现行的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规定的公式计算.  相似文献   

10.
以西安地铁洪庆站为研究对象,针对现行“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评价方法所得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开展了现场原位试坑浸水试验,表明了该车站位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通过数值分析方法,模拟车站施工过程,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车站基底分布实际竖向应力,揭示了地铁车站修建过程中地层内的卸荷特征,建立了不同埋深车站基底及围护结构基底竖向压缩应力分布函数。应用Flamant弹性解,建立了基底黄土实际竖向压缩应力随埋深变化的计算公式。通过结构压缩屈服应力与综合物理特征量的关系、压缩孔隙比与初始孔隙比比值与压缩应力与结构压缩屈服应力比值的关系,建立了计算浸水饱和黄土湿陷系数的“浸水结构破坏湿陷性”评价方法,并与现场试坑浸水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对黄土地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中湿陷变形量预测和地基处理深度的合理确定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深基坑内支撑式支护结构水平刚度系数不动点调整系数着手,探讨了非对称荷载条件下深基坑内支撑式支护结构设计计算方法。归纳了非对称荷载的5种典型类型;总结了非对称荷载条件下,内支撑式支护结构受力变形以及坑外地面沉降的差异特征;为实现不动点调整系数量化取值,提出了非对称荷载土压(力)比的概念和计算公式;根据非对称荷载土压比的大小,建立了不动点调整系数与非对称荷载土压比的线性关系式;利用内支撑两端轴力相等原理,提出了内支撑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设计方法。并用本文推荐的不动点调整系数计算方法和数值分析方法对工程实例进行了支护结构受力变形和地面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12.
渗流对基坑周边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基坑开挖卸荷,使应力场发生变化,引起坑周地面沉降。基坑开挖降水措施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形成渗流场,用流网进行描述,应用井流原理,由裘布依公式求出水面线,水面线上部的土体由浮重度变化为饱和重度,下部的土体产生了渗透力,这些变化增大了坑周土体固结值。把由开挖产生的应力场与渗流场叠加,并通过有限元模拟,求取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值。通过对一实际工程的对比,其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  相似文献   

13.
土体的沉积作用和应力历史会影响土体自重应力的确定,也会影响地基最终沉降量的确定。鉴于e-lnp比e-lgp坐标图能更方便、精确地描述线性问题,根据e-lnp坐标图推导沉积作用对成层土、正常固结土、超固结土的自重应力与沉降影响的计算式。用该计算式对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部分深厚软土地基的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进行计算,并用计算结果和不考虑沉积作用及应力历史影响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沉积作用对深厚软粘土自重应力和最终沉降量计算值的影响非常显著,并且土体厚度越厚、上覆荷载越大,其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道路复合地基设计中普遍采用建筑规范的计算公式,由于道路地基直接承受上部路堤和车辆活载,为柔性基础,而建筑基础为刚性基础,因此直接套用建筑规范计算公式会导致计算值与实测值差异较大。在柔性基础下,CFG桩受力存在负摩阻区,本文依据其受力特点对建筑规范中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改进,并将改进公式应用在足尺试验—京津二通道工程中。实践应用表明,改进公式计算结果与监测值一致,工后沉降控制较好。因此,改进公式能够很好地反应柔性基础下CFG桩的工作特点,对完善道路复合地基设计、保证工程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就“相同岩土为什么浅基础的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 总是远小于桩端岩土承载力标准值qpk ?”和“处理后的地基是否能作深宽修正 ?”两则岩土工程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深基坑的基桩竖向承载力检测中,经常遇到场地条件、加载吨位受限制的情况,导致传统静载荷试验无法开展。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可较好解决深基坑中传统静载方法受限的局面,本文结合工程实践对基桩竖向承载力自平衡法进行研究,并指出自平衡法在工程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基桩自平衡法静载试验的推广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加筋地基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给出加筋条形地基概率可靠度分析极限状态功能函数的同时,指出对计算模式——汉森(Hassan)公式不确定性进行修正的必要性,并以汉森公式计算的均值与现场承载力试验的均值相等进行修正。同时考虑土性参数c与φ值的自相关性和负的互相关性,使条形地基承载力可靠度增加。对加筋条形地基可靠度计算中考虑了3种不确定性:1)材料参数的不确定性。2)荷载和作用因素的不确定性。3)计算模型的不确定性。最后指出,加筋地基可靠度计算方法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分别给出含有折减系数a的单桩承载力计算公式和含有系数β的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公式,为了得到适用于本地区的a和b的取值范围,为今后规范的修订提供参考数据,对珠三角地区有代表性的淤泥质土地基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加固处理,进行单桩、天然地基以及设置4种厚度褥垫层的水泥土搅拌桩四桩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反算,对规范给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折减系数a和b的取值范围进行修正,给出详细的取值建议。同时分析褥垫层厚度对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并建议褥垫层厚度取200~400 mm,为珠三角地区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结合8000 kN·m能级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工程实例,通过现场变形监测、标准贯入和深层载荷试验等检测手段,研究了强夯加固风成砂地基的深层土体变形规律、强夯的有效加固深度及加固效果,对比分析了收锤标准对风成砂地基土体变形、有效加固深度和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研究钢筋桁架楼板的受力性能,设计了足尺寸楼板试验。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得到底部压型钢板对钢筋桁架楼板承载力的影响。采用有效惯性矩法计算钢筋桁架楼板的正截面承载力的理论值,经与实测值比较,发现有效惯性矩法所算得的数值与试验值更为接近。提出可供参考的钢筋桁架楼板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并给出相关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