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制备奥拉西坦注射液,建立质量控制方法 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 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及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和含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血管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以及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 奥拉西坦检测浓度在0.02084~0.1875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其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为0.31%.恒温加速试验6 mo和长期留样试验12 mo,其性状、pH值、溶液颜色、有关物质、可见异物及含量等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 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奥拉西坦注射液中奥拉西坦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用氨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80∶2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奥拉西坦质量浓度在0.025~0.20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精密度、重复性试验结果RSD分别为0.10%和0.30%;平均回收率为100.85%,RSD=0.79%。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建立的定量方法可用于控制该注射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分析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在该院自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这段期间内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以随机对照分组法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40例),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一组为对照组(40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NIM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M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M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预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塞患者进行对照实验,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2例)和观察组(n=52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奥拉西坦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临床总有效率98.08%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运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脑梗死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讨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参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研讨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讨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通过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进行治疗后,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例AION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9例。观察组给予奥拉西坦3.0 g加生理盐水250 mL,丹红注射液20 mL加体积分数5%葡萄糖250 mL(糖尿病患者改为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组应用香丹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视觉诱发电位(VEP)。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VEP波幅、潜伏期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波幅增加(P<0.05),潜伏期缩短(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AION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2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奥拉西坦治疗,联合用药组应用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联合用药组患者MMP-9、Hs-CRP、Hc...  相似文献   

9.
张常芳 《吉林医学》2013,34(22):4467-4468
目的:研究通过采用奥拉西坦注射液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36例急性脑卒中的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传统治疗加上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包括给予患者脱水治疗以及营养神经细胞保护、脑细胞保护治疗。将患者的恢复情况表现进行分析比较,通过限定参照条件与设置对照的手段进行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3周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2.22%,其ADL评分为(73.72±13.33)分,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44.44%,ADL评分为(65.63±4.48)分。结论:采用传统治疗加上奥拉西坦注射液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恢复上表现较好,明显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继发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因而该疗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老年痴呆治疗中应用奥拉西坦注射液的效果。方法基于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0例老年痴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多奈哌齐,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对两组取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在MMSE、ADL评分上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和随访后,研究组在MMSE、ADL评分上的优势好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值得应用在老年痴呆的治疗当中,以进一步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治疗效果,使其预后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1.
12.
陈敏  罗欣  张玉方  王霆  李苌清 《重庆医学》2012,41(22):2265-2267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筛选住院的血管性认功能知障碍患者226例,按神经心理学评分标准分为血管性非痴呆的认知功能损害(VCIND)层115例、血管性痴呆(VaD)层111例,每层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加奥拉西坦治疗。治疗前、后采用MoCA和ADL评分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心理学评分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CIND层观察组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VCIND层评分改善明显优于VaD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25%、4.50%,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谷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VCI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水蛭注射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不同方法提取水蛭的有效成分,创制新制剂水蛭注射液.方法 本文以凝血时间为指标对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选择最佳提取方案,尝试制备水蛭注射液.结果 (1)不同方法制得的水蛭注射液均有抗凝血作用,从经济角度考虑,本文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水蛭有效成分.(2)水蛭比蚂蝗、柳叶蚂蝗含有更高的抗凝成分.结论 选用水蛭为原材料,利用生理盐水提取水蛭有效成分,采用三冻三缓、过滤等步骤能制备水蛭注射液.  相似文献   

14.
刘亚楠 《华夏医学》2011,24(3):276-279
目的:制备布洛芬注射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和含量,稳定性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血管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以及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药品经酸、碱、氧化、高温、光照破坏后所产生的杂质峰均能与主峰...  相似文献   

15.
替硝唑注射液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宜  蒋永培 《医学争鸣》1997,18(1):89-89
替硝唑(Tinidazole)是继甲硝唑后研制的新一代硝基咪唑类抗原虫与厌氧菌新药,它比甲硝唑疗效更高、耐受性更好.在体内消除较慢、半衰期较长,因而可以每日一次给药.大大方便了患者.目前国外已发展有片剂、注射剂、栓剂、膜剂等多种剂型,国内仅有片剂上市,我们参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不同方法提取水蛭的有效成分,创制新制剂水蛭注射液。方法本文以凝血时间为指标对不同的提取方法进行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选择最佳提取方案,尝试制备水蛭注射液。结果(1)不同方法制得的水蛭注射液均有抗凝血作用,从经济角度考虑,本文采用生理盐水提取水蛭有效成分。(2)水蛭比蚂蝗、柳叶蚂蝗含有更高的抗凝成分。结论选用水蛭为原材料,利用生理盐水提取水蛭有效成分,采用三冻三缓、过滤等步骤能制备水蛭注射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9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治疗组采取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观察并对比GCS计分、NIHSS计分以及MMSE计分。结果:治疗组在第7天、14天对比GCS计分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3周后与治疗前NIHSS、MMSE计分对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能够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记忆与智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张恒金 《当代医学》2013,(32):140-141
目的探讨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3月-2007年4月收治的符合研究条件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共76例,将其随机分为吡拉西坦组38例和奥拉西坦组38例,吡拉西坦组快速静脉滴注吡拉西坦注射液,100mL/次,10min内输完,3次/d,疗程2周;奥拉西坦组静脉滴注奥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将奥拉西坦注射液4g与浓度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摇匀后静脉滴注,1次/d,疗程2周,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第7天和第14天GCS评分奥拉西坦组显著优于吡拉西坦组,分别为(12.68±3.05)分和(13.99±3.14)分与(10.21±3.93)分和(11.34±2.96)分,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及随访结束,GOS评分奥拉西坦组显著优于吡拉西坦组,分别为(4.82±16.3)和(5.87±1.14)分与(3.27±1.86)和(3.85±1.93)分,差异显著(p〈0.05);奥拉西坦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04%;吡拉西坦组死亡12例,死亡率为25.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奥拉西坦注射液在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时可以有效地改善脑颅损伤继发的神经功能缺失、记忆力与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小,疗效比较好,能有效地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脑梗塞患者实施丹红注射液联合奥拉西坦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126例脑梗塞患者,将其随机分组,每组42例,实施丹红注射液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1组,实施奥拉西坦治疗者设定为对照2组,丹红注射液与奥拉西坦合用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治疗前后的NIM量表评分、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及治疗效果展开对比,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三组NIM量表评分、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的NIM量表评分、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均优于对照组1组、对照2组,改善幅度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以95.23%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1组的76.19%,高于对照2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脑梗塞患者实施奥拉西坦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加快血液流变学的恢复,改善血流速度,且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刘海燕  张俊远 《北京医学》2020,(10):1007-100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奥拉西坦对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衡水市第二中医医院诊治的老年性颅脑损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静脉注射奥拉西坦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时间为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 GCS)、颅内压、脑水肿、脑血流状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在GCS评分、颅内压、脑水肿、脑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d时,两组均出现GCS评分增加(P <0.05),颅内压降低(P <0.05)、挫伤脑组织水肿减少、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peak velocity of systolic, Vs)升高(P <0.05)。治疗7 d和14 d时,观察组的GCS评分[(9.09±0.29)分、(10.41±0.26)分],颅内压[(1.81±0.17)kPa、(1.52±0.24)kPa]、脑水肿[(0.79±0.11)cm、(0.42±0.13)cm]较对照组[(7.74±0.32)分、(8.16±0.17)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