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分析宫腔镜电切除术在子宫粘膜下肌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建设医院2012年2月-2013年6月所收治5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电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较少,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除术利用宫腔镜直接手术,无需开腹,切口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较快,在子宫黏膜下肌瘤临床治疗中极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措施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行宫腔镜手术的子宫粘膜下肌瘤患者,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70min,平均出血量为70ml。住院时间最长的为8天,最短为4天。共出现并发症54例,其中出血39例,子宫穿孔10例,心脑综合征5例。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护理配合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施行官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72例,其中0型19例,Ⅰ型37例,Ⅱ型16例,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应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Ⅱ型16例中2例为多发肌瘤,未一次全部切除,但切除范围〉80%,术后2月再行二期手术。全部手术无一例并发症。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是安全有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术治疗与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取东莞康华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50例,根据肌瘤位置决定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25例。对照组行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除,观察组行超声聚焦消融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为、术中出血量为、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5 d、10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有明显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聚焦消融术与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均有明显的效果,但超声聚焦消融术效果更为确切、针对肌壁间小肌瘤定位准确,消融快,手术时间短、术中无出血、住院天数少、患者痛苦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宫腔镜引导下电切术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某院行宫腔镜引导下电切术子宫肌瘤60例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复发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者肌瘤均一次切除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5ml,均未出现子宫穿孔等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月无再发肌瘤,月经均恢复正常或较术前减少,血红蛋白较术前升高。结论:经官腔镜引导下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能很好的保全子宫、术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子宫粘膜下肌瘤的官腔镜电切术临床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4月至2010年6月间收治的8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A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B组采用全子宫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与B组相比较,A组患者术中出血少(24.9±7.8)mL,住院天数在(3.34±1.43)d。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大(109.23±49.21)mL,住院天数在(7.25±2.12)d,A组明显优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粘膜下肌瘤采用官腔镜电切术,能够为患者减轻痛苦,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在手术期做好护理,直接影响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100例行宫腔镜电切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根据护理方案分为对照组58例与研究组42例,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增加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预后。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宫腔镜电切术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及复发,缩短手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邓州市人民医院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62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31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宫腔镜组行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并发症、术后12个月复发率及宫腔粘连率。结果:宫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腹腔镜组,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腹腔镜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宫腔粘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下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大肌瘤患者,并发症少、复发率及宫腔粘连率低,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康复进程,效果优于腹腔镜下肌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病患实施宫腔镜电切术的效果。方法:以9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病患为观察对象,其中有47例(宫腔镜组)在2011年的治疗中采取的是宫腔镜电切术,其余45例(开腹组)在2010年的治疗中采取的是开腹手术,分别记录各组手术阶段和恢复阶段的指标观察情况,评价效果。结果:宫腔镜组手术阶段指标观察情况较开腹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恢复阶段指标观察情况较开腹组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效果较开腹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子宫黏膜下肌瘤病患应首选宫腔镜电切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子宫内膜息肉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分别采用宫腔镜电切术和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刮宫术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和异常子宫出血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宫腔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治疗效果良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的人性化护理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的女性患者250例,将其设为对照组;选自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手术的女性患者250例,将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女性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给观察组女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人性化护理措施。监测女性患者的出血情况,统计其手术时间,并测评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女性患者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的例数和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2.40%高于对照组的65.20%(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应用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对于改善患者术中身心状态,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0月行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的88例子宫肌瘤患者,对其手术结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月随访,血红蛋白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本组发生子宫穿孔1例,随即开腹切除子宫。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操作简单、出血少、并发症少,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董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54-155
宫腔镜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的特点,对不少宫腔病变能达到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效果。宫腔镜下进行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可保留子宫,出血少,患者痛苦轻。认真进行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和预防并发症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宫腔镜电切术在妇科是一种新型的微创手术,在保留子宫,不影响卵巢功能,保存生育能力的同时切除肌瘤,是一种疗效可靠、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2003年2月-2006年10月,本院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58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比较宫腔镜电切术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收治疗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将其分为53例观察组和53例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与子宫动脉栓塞术相比,疗效更好,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摘 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接受宫腔镜电切术的 80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并纳入观察组,另 选取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2005 年 6 月至 2006 年 12 月接受传统治疗的 60 例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患者 并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 者手术时长、术中失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中失血量少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 间、术后 12 h 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出院时间、月经恢复正常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 12 h 的 VAS 评分、月经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长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水中毒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贯穿子宫肌层 损伤发生率、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后 1 年内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有助于减少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内膜 息肉患者术中出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6月内本院接诊的重度宫腔粘连患者30例,均给予腔镜电切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在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经护理,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围术期实施优质护理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因此,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宫腔镜下子宫粘膜下肌瘤电切术的手术配合经验。方法:术前做好特殊仪器设备,物品及患者的准备,熟悉手术步骤,主动配合。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术前精心准备,术中密切配合,完好的仪器设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宫腔镜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11月陆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每组29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为72.4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较为理想,可改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升手术治疗的安全性,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行宫腔镜下息肉电切术,对照组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加刮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复发率以及妊娠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阴道流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内、1年内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妊娠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显著,具有手术时间短、患者失血量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