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行为的影响分析,为探讨流动人口避孕节育行为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多阶段随机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措施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应用卡方检验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1 791名研究对象中,采用避孕方法的占94.26%,干预组与对照组避孕方法使用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干预组婚姻状况发生变化者避孕方法的使用率为100%(共51人),高于对照组(42.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避孕方法由本人和双方决定的比例略有升高(干预前28.89%,干预后33.52%),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未发现干预对避孕方法的决定者有统计学意义,OR为1.226(P=0.0662),95%可信区间为0.986~1.523。多因素分析发现学历高的对象,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较强。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提高了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自主选择避孕方法的能力,但今后还应加强对学历低、收入低的流动人口的干预和服务。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对流动人口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和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检查的影响,为今后开展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工作在北京市、上海市、成都市的18~49岁流动人口,根据所在研究场所将调查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开展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干预活动,包括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倡导和动员,流动人口管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培训、宣教、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于2007年8~12月开展基线调查,于2008年8~12月开展评估调查,采用χ2和GEE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基线调查时,不同地区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的比例在51%~56%之间,只有上海地区干预组基线调查时的比例为71.70%。基线时各组对象在现居住地接受过免费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检查的比例仅在18%~29%之间。GEE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一年的综合干预能有效地提高三个地区流动人口办理婚育证明的比例和在现居住地接受计划生育检查的比例。结论: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综合服务干预能够提高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计划生育/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服务需求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式将四川省成都市和攀枝花市作为研究现场,利用结构式问卷对2 197 名 18~49岁流动人口进行干预前后的调查。研究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调查,并随机分为2 组, 其中干预组1 198 人,对照组999 人。采用卡方检验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干预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 需求的影响。结果:2 组对象最希望获得的服务是咨询和宣传教育服务。评估调查时希望获得宣传教育服 务和咨询服务的比例,干预组分别为82.71%和83.26%,对照组分别为74.10%和76.88%,2 组差异均有统 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的影 响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比对照组对象有更多的宣传教育服务需求(OR=1.62,95%CI 为1.29~2.04)和咨 询服务需求(OR=1.70,95%CI 为1.34~2.15)。结论: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研究对象避孕节育宣传教育、咨 询服务的需求,提示避孕节育干预对提高流动人口避孕节育需求,转变观念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方法:选择 上海市闵行区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 场所抽取入选对象2 001 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外,还进行包括 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和转诊机制等各项干预活动。对照组仅 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分别在基线调查和干预活动开展12 个月后的评估调查时对服务对象进行面对 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及需求情况。结 果:评估调查时随访到1 791 例(失访率10.49%)。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办理《婚育证明》的比例增加(P< 0.000 1),对照组2 次调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技术、随 访服务的比例均显著提高,且除宣传教育外,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学历、工作场所、平均月收入、流动 方式、户籍地均影响研究对象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婚姻状况、性别和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对宣传 教育服务也有影响。结论: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咨 询、随访和技术服务,但未发现影响流动人口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避孕节育、服务与需求的影响。方法:选择上海市闵行区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从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抽取入选对象2 001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除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外,还进行包括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和转诊机制等各项干预活动。对照组仅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分别在基线调查和干预活动开展12个月后的评估调查时对服务对象进行面对面的结构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流动特征、接受计划生育服务情况及需求情况。结果:评估调查时随访到1 791例(失访率10.49%)。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办理《婚育证明》的比例增加(P<0.000 1),对照组2次调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和对照组对象接受宣传教育、技术、随访服务的比例均显著提高,且除宣传教育外,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学历、工作场所、平均月收入、流动方式、户籍地均影响研究对象的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需求,婚姻状况、性别和在现居住地居住时间对宣传教育服务也有影响。结论: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综合干预有助于提高流动人口接受计划生育宣传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成熟避孕方法综合推广研究项目对农村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服务过程和现用避孕方法满意度的影响,评价干预效果。方法:2002年12月在重庆市和四川省分别选择一个经济和文化处于当地中等水平的县,分别针对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制定综合干预方案,并逐步落实,分析比较基线、中期、终末评估时服务对象对服务过程和避孕节育方法使用的满意情况。结果:基线、中期、终末三期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过程评价为"较好"的比例(4.4%、88.6%、95.8%)和对现用避孕节育方法的满意度(52.5%、67.4%、95.4%)均呈递增趋势。经多元Logistic回归调控地区、年龄、职业、孕产史和避孕方法等潜在混杂因素后,中期和终末评估时服务对象对服务过程评价为"较好"的比例(OR中期=2.67,95%CI=1.39-5.14;OR中期=7.77,95%CI=5.34-11.31)以及对现用避孕节育方法满意度干预后均显著增高(OR中期=1.87,95%CI=1.18-2.96;OR中期=18.81,95%CI=10.91-32.43)。结论: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服务过程和现用避孕方法的满意程度,推动计划生育服务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干预活动对四川省流动人口高度集中地区的研究对象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并分析评估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制定干预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抽取18~49岁之间的流动人口,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本项目的各项干预活动。分析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研究对象的影响,采用卡方检验、方差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流动人口2197人;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877人。干预组和对照组9种避孕方法知识得分及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总分平均提高40分(100分为满分),不同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以及接受计划生育管理状况人群的避孕节育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干预对各避孕方法得分及总分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预措施显著提高了流动人群的避孕节育知识水平;婚姻状况、学历、工作场所以及接受计划生育服务的状况对其避孕节育知识的水平有较大影响,应加强干预,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流动人口避孕知识的影响.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方法抽取上海市流动人口,按照工作场所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析项目干预对研究对象避孕节育知识的影响.结果 基线共调查2001人,干预后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干预组与对照组2次调查总得分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5,P<0.0001),干预组2次调查总得分差值平均35.71分,对照组总得分差值平均-3.05分;婚姻状况、工作场所、在现居住地的居住时间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避孕知识水平.结论 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方法知晓情况不容乐观,干预活动可明显提高研究对象的避孕节育知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干预活动对上海、北京、成都三城市流动人口安全套使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北京、上海、成都三个中心选择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和服务娱乐场所各4个,实际调查流动人口630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2974例)和对照组(3330例)。在选定的干预组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综合干预方案,对照组开展常规工作。通过结构式问卷调查评估干预对安全套使用的效果。结果基线调查中有1130名流动人口使用安全套。干预后最近3次性生活均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上升。上海现场干预组从93.5%提高到95.9%;北京现场干预组从87.8%提高到95.5%;成都现场干预组从96.7%提高到97.8%。加权最小二乘估计模型结果提示,北京现场的干预能提高流动人口安全套坚持使用率。结论干预活动促进了流动人口安全套的使用,今后应将干预活动融入常规工作,提高安全套使用率。  相似文献   

10.
郑苏英 《现代养生》2014,(6):278+295
目的:探究流动人口进行避孕节育干预对计划生育服务和需求产生的影响。方法:以xx地区为研究区域,在人口流动集中的地区选取2000名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计划生育服务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计划生育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避孕节育干预,随访1年后利用问卷形式对两组计划生育服务产生的效果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人员在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前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比较上χ2=0.0501(p=0.8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接受计划生育服务后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比较χ2=51.2910(p=0.0000),在计划生育各项服务内容的比较上χ2分别为135.9369、14.2015、60.7927、98.784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避孕节育干预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的宣传教育和节育效果起到了促进作用,提高了人们对计划生育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服务行业未婚流动青少年中开展性和生殖健康教育/服务对人群的避孕知识及行为的影响,探讨向未婚流动青少年提供生殖健康教育/服务的适宜模式。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活动为期半年,仅对干预组对象提供。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基线和终末问卷调查。通过两次问卷调查结果来评价干预效果。数据分析用SAS 9.1软件进行。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基线的避孕知识平均得分均<50分(总分100)。干预后,干预组避孕知识得分(85.51)高于对照组得分(50.38)(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干预显著增加了对象的避孕知识得分(B=33.24,P<0.01)。基线调查时,33.33%的干预组对象和59.09%的对照组对象报告在最近3次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避孕措施,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终末调查时,干预组对象的这一比例较基线上升(P<0.05),而对照组则没有改变(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干预具有促进对象使用避孕措施的趋势(OR=3.06,P<0.01)。结论:干预可提高对象的避孕知识水平,并有促进其避孕措施使用的趋势。提示今后需考虑开展长期、连续的干预,以进一步改善未婚流动青少年的避孕行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避孕节育干预项目对研究对象宫内节育器(IUD)和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分析,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进行干预。应用卡方检验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共调查2001人,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研究期间,干预组对象的查环率、避孕套的坚持使用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查环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活动的调整OR为4.280,95%可信区间为2.912~6.291;最近3次性生活是否均使用避孕套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干预活动的OR为2.483,95%可信区间为1.226~5.028。[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流动人口宫内节育器的检查和安全套的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社区干预对咨询服务质量的影响。方法:在3个项目县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对服务提供者开展规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干预措施,对照组开展计划生育常规工作。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评估干预对咨询服务质量的影响。结果:干预组服务质量评分由项目实施前的56.65分提高到86.73分,对照组由55.44分提高到76.69分。对咨询服务的满意度干预组由52.35%上升到81.65%,对照组由51.31%提高到70.35%。干预组咨询服务满意度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结论: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社区干预能提高干预地区咨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流动人口妇女生殖/避孕知识及行为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已经接受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宣教与技术服务干预的流动人口妇女进行生殖/避孕知识的认知及避孕药具现用率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对流动人口避孕节育/生殖健康教育和更有效地技术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用个人问卷形式对非居住地户籍但在当地居住满3个月以上、并且已经接受了避孕/生殖健康知识宣教与技术服务干预后的15~35岁女性2289人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干预后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及格率分别为95.2%和92.5%。在有性生活史人群的调查中,避孕药具使用率达到92.9%(1399/1506),其中未婚者为75.5%(319/423),已婚者为98.7%(1069/1083)。结论:干预后流动人口年轻妇女生殖/避孕知识认知程度以及避孕药具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婚姻状况、性生活史和经济收入与生殖和避孕知识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兄弟姐妹数、本人及母亲的文化程度、对父母婚姻关系的评价以及婚后子女数量也是其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殖和避孕知识得分高低则是影响避孕药具使用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了解北京市寻求人工流产的年轻流动妇女避孕、流产相关情况以及流产后获得计划生育服务的现状,探讨对流动人口开展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的必要性。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1008名25岁以下的人工流产妇女进行横断面调查。对其中624名流动人口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流动人口中77.1%为未婚,≤19岁占11.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22.9%,工作不稳定占23.2%,月收入≤1000元占46.5%,16.5%的人经历过高危流产;本次流产原因是未避孕及不知道避孕方法的比例分别为64.1%和11.8%,与户籍妇女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后没有接受任何避孕宣教服务的占35.1%,没有接受计划生育咨询服务的占84.1%,5.47%的人表示医生向其提供了避孕药具,10.42%的人表示医生向其建议转诊(获得药具或宣教)。结论与户籍妇女相比,流动人口中人工流产妇女的年龄相对较小,文化程度较低,工作不稳定、收入低,避孕知识欠缺,避孕方法使用率低,高危流产比例高,而现有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提供的数量和内容有限,应针对其特点加强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成熟避孕方法推广的综合措施对项目地区避孕方法选择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在运用WHO提出的方案进行战略评估的基础上,根据评估结果2003年5月对重庆市和四川省眉山市项目现场开展行动研究,制定并逐步落实以优化避孕药具种类;加强技术人员业务培训,规范服务过程,提高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记录;更新群众宣教内容和改善管理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干预方案。2005年7月,运用一系列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过综合推广,TCu380A、MLCu375等安全高效的宫内节育器已成为项目试点地区主要使用的宫内节育器类型;药铜165以及长效口服避孕药等有效性、安全性欠佳的避孕药具使用人数逐年减少。计划生育手术前的血常规、白带常规等基本检查比例由基线评估时的基本空白提高到近100%。技术人员咨询知识与技巧大幅增加,手术质量明显改善,术后随访及对口服避孕药使用者的健康监测工作逐步受到重视,定期的环情孕情检查中增加了健康检查的内容,各种技术服务记录趋于完善,服务质量获得服务对象的认可,避孕失败意外妊娠率较往年低。结论:成熟避孕方法综合推广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提高高效避孕方法的使用比例,并提高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7.
工厂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推广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工厂途径对流动人口进行避孕药具推广干预活动的效果,并比较基本干预模式与全面干预模式间效果差异。方法流行病学现场干预试验。在深圳市和东莞市各选择2个工厂,基线调查后进行避孕药具推广干预,基本干预模式实施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和推荐可获得免费避孕服务的地点,全面干预模式同时整合了面对面咨询及药具发放服务,半年后开展终线调查及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前后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具有可比性;干预后调查对象的避孕相关知识水平有所提高(P=0.000),且全面干预组及格率高(P=0.000);调查对象自我报告最常使用的避孕措施为安全套,干预前使用比例为69.7%,购买过比例为67.7%,干预后使用比例和购买过比例上升(P=0.000),基本和全面干预组使用比例分别提高为84.9%和87.1%,购买过比例分别提高为90.2%和95.1%;实施两种干预后坚持使用避孕措施的比例由35.7%分别上升至38.1%和42.9%,且全面干预组坚持使用率高(P=0.000)。结论对工厂流动人口避孕药具推广干预取得一定效果,整合了咨询及药具发放服务效果更佳,建议持续开展并在其它类似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探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lan-do-check-action,PDCA)循环对女大学生人工流术后避孕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接受人工流产手术的456名女大学生,随机分为对照组(228名)和干预组(228名),对照组给予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模式,干预组在人工流产关爱服务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结果 干预组术后即刻和术后6月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率分别为91.23%和71.17%,对照组为82.89%和60.00%,干预组均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7.03,5.98,P值均<0.05);干预组术后6月不安全避孕方法使用率为3.60%,对照组为20.00%,干预组低于对照组(x2=28.35,P<0.05).结论 PDCA循环可以有效提高女大学生人工流产术后高效避孕方法使用率,降低术后6月不安全避孕方法使用率,有利于预防术后短期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宜的产后避孕服务模式,以提高产后长效避孕方法使用和减少意外妊娠。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5月~2013年4月在深圳市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分娩的1200例产妇,分干预组(n=600)和对照组(n=600),干预组从产后第21天开始进行哺乳期避孕服务,分析比较两组妇女的产后母乳喂养时间、长效避孕方法的使用率和意外妊娠发生率等指标。结论:干预组母乳喂养至6个月的产妇274例(45.67%),对照组172例(28.67%)(χ2=37.126,P0.05);干预组产后1年选择长效避孕方法250例(41.67%),对照组172例(28.67%)(χ2=19.889,P0.05);干预组产后1年内发生意外妊娠29例(4.83%),对照组61例(10.17%)(χ2=12.3,P0.05);干预组避孕节育知识知晓平均72.53分,对照组63.92分(t=2.63,P0.05)。结论:产后避孕节育咨询指导和服务提前到产后第21天,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时间、长效避孕方法使用率和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降低产后意外妊娠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避孕节育综合干预措施对四川省流动人口官内节育器(IUD)有关的知识水平、使用、定期检查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干预研究方法.干预组开展倡导动员、规范管理、定期培训、宣传教育、综合咨询、技术服务、随访与转诊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进行常规工作.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基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