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通过转染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nhancer of zeste homolog 2,EZH2)过表达或者敲低载体,探讨EZH2和Lys27位点三甲基化组蛋白H3(histone H3 methylated Lys27,H3K27me3)对食管麟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SCC细胞株KYSE30、KYSE170、TE1、Eca109中EZH2 mRNA水平,以及ESCC细胞过表达或者敲低EZH2对H3 K27me3表达水平的影响.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析过表达或者敲低EZH2后ESC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ESCC细胞过表达及敲低EZH2对MMPs mRNA水平的影响.结果:食管癌Eea109及TE1细胞中EZH2和H3K27me3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KYSE30及KYSE170细胞(P<0.05).过表达EZH2的食管癌KYSE30及KYSE170细胞H3K27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敲低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H3 K27 me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过表达EZH2后,KYSE30及KYSE170细胞的穿膜数目明显增多[(281.33±4.10)、(241.67 ±4.04) vs(132.00 ±4.00)、(105.33 ±3.51)个,均P<0.05]、迁移距离明显增大[(63.6±1.2)、(62.5±2.5)vs (23.0±2.3)、(21.2±1.0) μm,P<0.05].敲低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的穿膜数目显著减少(均P<0.05),转染shEZH2后Eca109及TE1细胞迁移的距离明显减小(均P<0.05).结论:EZH2可增加靶基因启动子上组蛋白H3第27位赖氨酸的三甲基化,并增强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estin基因(TES)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手术切除的27例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正常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MRC5和肺癌细胞株A427、A549、H1299、LK2、PC9和SW900中TES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短发卡RNA(shRNA)瞬时转染肺癌细胞株A549干扰TES基因的表达,并进一步检测TES低表达对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以及凋亡的影响,同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在NSCLC组织和细胞株中TES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均P<0.05).shTES干扰A549细胞后,TE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均P<0.05).抑制TES表达显著增强A549细胞的增殖[(2.75±0.04) vs (1.79±0.06),P<0.05]、迁移[(52.3±2.6)%s(19.7±1.4)%,P<0.05]和侵袭能力[(31.2±3.9)%vs(14.5±4.1)%,P<0.05],同时降低了细胞凋亡率[(8.2±1.1)%s(23.1±1.7)%,P<0.05].TES低表达使A549细胞Bax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TES在NSCLC组织中呈低表达,TES表达下调具有促进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抑制凋亡等生物学效应,其有可能成为肺癌治疗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G蛋白偶联受体48(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48,GPR48)在人类细胞信号传导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人类肿瘤的发生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膀胱癌组织GPR48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膀胱癌恶性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 01-01 2016 05 20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膀胱癌组织标本60例和癌旁组织(距肿瘤组织>2 cm)标本8例,BIU-87、5637和T24 3种膀胱癌细胞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GPR48的表达量,收集60例患者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等临床病理资料,并检测其与GPR48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GPR48在膀胱癌旁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PR48 mRNA表达量分别为0.080±0.048和0.041±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7,P=0.005.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GPR48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533±0.307和0.144±0.0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41,P=0.001.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发现,GPR48的表达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均P<0.01.BIU-87、5637和T24细胞系中GPR48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021±0.002、0.054±0.006和0.145±0.003,GPR48蛋白的表达量分别为0.718±0.076、0.905±0.121和1.205±0.08.T24细胞系GPR48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5637细胞系,均P<0.05;5637细胞系GPR48 mRNA及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BIU-87细胞系,均P<0.05.结论 GPR48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来预测膀胱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微小RNA(miRNA)在人膀胱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人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膀胱癌细胞系(5637和T24)和膀胱上皮永生化细胞(SV-HUC-1)中miRNA-30a的表达水平。通过对T24细胞转染miR-30a mimic和5637细胞转染miR-30a inhibitor上调或下调miR-30a的表达,并对其分别转染NC mimic和NC inhibitor作为对照。利用流式细胞技术、MTT法和Transwell法探究miR-30a的表达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在两种膀胱癌细胞系(5637和T24)中miRNA-30a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膀胱细胞系SV-HUC-1,并且在恶性度较高的T24膀胱癌细胞中其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恶性度相对较低的5637细胞系。细胞转染72h后,miR-30a mimic组T24细胞OD值(0.83±0.09)明显低于NC mimic组(1.21±0.12)(P=0.003);miR-30a inhibitor组5637细胞OD值(1.28±0.14)高于NC inhibitor组(1.09±0.14)(P=0.019)。miR-30a mimic组T24细胞凋亡率(21.27±2.42)%明显高于NC mimic组(10.61±1.29)%;miR-30a inhibitor组5637细胞凋亡率(6.78±2.57)%明显低于NC mimic组(13.42±1.4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P=0.0014)。miR-30a mimic组穿膜细胞数(183.57±16.61)低于NC mimic组(465.80±9.20)(P<0.0001);miR-30a inhibitor组(581.25±11.02)高于NC mimic组(397.13±7.57)(P<0.0001)。结论 miR-30a表达的上调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并降低膀胱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的能力。膀胱癌细胞中miR-30a的低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siRNA 技术沉默S100A4基因表达后,对人膀胱癌细胞系T-24增殖、凋亡及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S100A4 基因特异性的siRNA 序列,转染人膀胱癌细胞系T-24,48h后应用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在mRNA 和蛋白水平siRNA 对S100A4的影响,MTT 法检测T-24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S100A4 siRNA 后T-24细胞凋亡率,Transwell 法观察siRNA 抑制S100A4 后对人膀胱癌细胞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相比,S100A4 siRNA转染组T-24细胞的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降低(P<0.05)。MTT法检测发现S100A4 siRNA转染组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发现T-24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P<0.05)。结论:膀胱癌细胞中S100A4 表达与癌细胞侵袭、增殖和凋亡能力有关。S100A4 siRNA 能够抑制T-24细胞S100A4的表达,进而抑制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S100A4基因和蛋白表达与膀胱癌的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可能成为预测其发生转移和复发,以期指导临床治疗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ircFBXL5 通过靶向miR-515-5p 影响膀胱癌T24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及其分子机制。方法:收集 2020 年4 月至2020 年6 月间在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术切除的41 例膀胱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qPCR 法检测circFBXL5、 miR-515-5p 的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circFBXL5 与miR-515-5p 之间的靶向关系,体外培养人膀胱癌T24 细胞,实验分为 si-NC 组、si-circFBXL5 组、anti-miR-NC+si-circFBXL5 组和si-circFBXL5+anti-miR-515-5p 组;MTT 法、细胞克隆形成实验、FCM、 Transwell 实验和WB 法分别检测转染后T24 细胞的增殖、细胞克隆形成、迁移、侵袭和凋亡及BAX、Bcl-2 蛋白水平。结果:膀胱 癌组织中 circFBXL5 呈高表达,miR-515-5p 呈低表达(均 P<0.05);circFBXL5 靶向且负向调控 miR-515-5p 的表达;敲减 circFBXL5 后T24 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凋亡率和BAX 蛋白水平均显著增高(均P<0.05),细胞克隆形成数和迁移、侵袭细胞数均显 著减少(均P<0.05),Bcl-2 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同时敲减circFBXL5 和miR-515-5p 可部分逆转敲减circFBXL5 对T24 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FBXL5 通过调控 miR-515-5p 表达影响膀胱癌 T24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circFBXL5 和 miR-515-5p 可能膀胱癌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桥接整合因子1(bridging intergrator-1,Bin1)基因过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转染技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将含有人全长Bin1基因序列的真核表达质粒CMV-MCS-GFP-SV40-Neomycin-Bin1转染到A549细胞株,分别设置空白对照组及空质粒转染组,利用RT-PCR和West-em blotting分别检测各处理组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Bin1过表达对A549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Bin1过表达对A549细胞内NF-κB磷酸化水平和迁移相关蛋白E-钙黏着蛋白、N-钙黏着蛋白、MMP-9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空质粒转染组相比,Bin1转染组A549细胞中Bin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Bin1转染组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较空白质粒组和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穿膜细胞数:(50.50±3.15) vs (124.00±4.25),(130.00±4.37)个;均P<0.05];与空白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Bin1转染组细胞内NF-κB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而p-NF-κB表达明显下调(P<0.05),N-钙黏着蛋白、MPP-9明显下调(P<0.05),E-钙黏着蛋白明显上调(P<0.05).结论:Bin1过表达可以抑制A549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NF-κB途径的失活及细胞迁移侵袭相关蛋白表达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染色质解旋酶DNA结合蛋白1样基因(chromodomain helicase/ATPase DNA binding protein 1-like gene,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PC3、DU145以及前列腺上皮细胞株RWPE-1中CHD1L mRNA表达水平;转染siRNA干扰前列腺癌PC3细胞CHD1L的表达,并用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分析沉默CHD1L对前列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 检测PC3细胞MMP-9、N-钙黏蛋白和E-钙黏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HD1L mRNA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前列腺上皮细胞(P<0.01),其中以前列腺癌PC3细胞的表达水平最高.侵袭实验中,干扰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49.67 ±6.67)vs(113.67 ±5.69)和(112.00±12.49)个,P<0.05).划痕实验中,干扰组48 h伤口愈合率也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1.27 ±3.27)% vs(48.47±5.72)%和(49.93±3.35)%,P<0.05].干扰组细胞MMP-9和N-钙黏蛋白表达下调,E-钙黏蛋白表达上调.结论:沉默CHD1L可降低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MMP-9和EMT相关蛋白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赖氨酸甲基转移酶2D(KMT2D)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KMT2D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实验和qRT-PCR实验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KMT2D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根据免疫组化评分将患者分为KMT2D低表达组和KMT2D高表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V-HUC-1、5637、T24和TCCSUP细胞中KMT2D蛋白表达水平。将miR-NC质粒和miR-KMT2D质粒转染至5637、T24和TCCSUP细胞中,蛋白免疫印记实验检测转染效率。MTT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情况。结果:膀胱癌组织中KMT2D蛋白免疫组化评分低于癌旁组织(t=17.371,P<0.001)。膀胱癌组织中KMT2D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8±0.2)低于癌旁组织(2.6±0.4),t=7.606,P=0.002;KMT2D低表达组与高表达组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MT2D蛋白在膀胱癌细胞5637、T24和TCCSUP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38±0.03)、(0.42±0.03)、(0.36±0.05)均低于SV-HUC-1的表达水平(0.92±0.06),q=21.131、19.584、21.647,均P<0.001;miR-KMT2D质粒转染至5637、T24和TCCSUP细胞后,KMT2D蛋白水平明显增加;细胞培养72 h时,5637-KMT2D组细胞OD值(0.73±0.05)低于5637-NC组(1.34±0.07)(t=8.241,P<0.001),T24-KMT2D组细胞OD值(0.67±0.06)低于T24-NC组(1.12±0.06)(t=9.524,P<0.001),TCCSUP-KMT2D组细胞OD值(0.62±0.07)低于TCCSUP-NC组(1.32±0.06)(t=8.941,P<0.001);5637-KMT2D组细胞发生侵袭细胞数(34.5±4.7)低于5637-NC组(56.0±5.2)(t=3.524,P=0.008),T24-KMT2D组细胞发生侵袭细胞数(36.4±4.5)低于T24-NC组(68.5±6.7)(t=7.302,P<0.001),TCCSUP-KMT2D组细胞发生侵袭细胞数(30.1±3.4)低于TCCSUP-NC组(74.2±6.5)(t=8.206,P<0.001)。结论:KMT2D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降低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有关,增加KMT2D的表达水平后可减弱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KMT2D有望成为治疗膀胱癌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E26转录因子1(ETS1)在膀胱癌(BCa)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下调ETS1对人膀胱癌T24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人正常膀胱上皮组织和BCa组织(组织均来源于我院泌尿外科)中ETS1蛋白的表达;体外实验,将人工合成的靶向ETS1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至T24细胞中,根据细胞转染情况和siRNA序列,将T24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NC组)和敲低组(siETS1-1和siETS1-2组);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T24细胞系NC组、siETS1-1组和siETS1-2组细胞侵袭能力;采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NC组、siETS1-1组和siETS1-2组中ETS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蛋白及mRNA的表达;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膀胱癌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 临床数据库中ETS1与MMP2和MMP9的相关性。结果:ETS1在人正常膀胱上皮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3.36±0.53,低于BCa组织的5.52±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转染后,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NC组、siETS1-1组和siETS1-2组ETS1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5、0.32±0.04和0.28±0.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NC组、siETS1-1组和siETS1-2组侵袭细胞数分别为25.67±3.48、12.67±1.86、9.67±2.60,NC组高于siETS1-1、siETS1-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siETS1-1、siETS1-2组与NC组比较,MMP2和MMP9都明显下调;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BCa组织中,ETS1的表达与MMP2(P<0.000 1)和MMP9(P<0.000 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检测显示,ETS1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且下调ETS1可以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 (glutathione peroxidase 1,GPX1)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CRC细胞株HT29和LOVO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海口市人民医院滨江分院普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临床CRC组织及癌旁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CR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GPX1 mRNA水平.在高表达GPX1 mRNA的HT29细胞株用慢病毒携带shRNA感染的方法构建敲除GPX1的细胞株,瞬时转染法在低表达GPX1 mRNA的LOVO细胞系构建过表达GPX1的细胞株,并在GPX1 mRNA及蛋白水平进行验证.通过MTS法检测CRC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变化,用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CRC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E-钙黏蛋白和波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RC组织中GPX1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051±0.024 vs 0.142±0.051,P<0.01).敲除GPX1后,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12.901±2.790 vs 6.617±2.462,P<0.01)、侵袭能力显著增强[(384.7±37.9) vs (209.2±31.2)个,P<0.01]、迁移能力显著增强[(0.139±0.025)vs (0.251±0.038)mm,P<0.01]、E-钙黏蛋白表达下调(P<0.01)、波形蛋白表达上调(P<0.05).过表达GPX1的LOVO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1)、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均P<0.05)、E-钙黏蛋白上调(P<0.01)、波形蛋白表达下调(P<0.01).结论:GPX1mRNA在人CRC组织中低表达,GPX1负向调控CR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在CRC中可能发挥抑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醛酮还原酶家族1成员C1(AKR1C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细胞株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NSCLC组织芯片中肿瘤及癌旁组织中AKR1C1的表达。选取NCI-H460细胞分别转染AKR1C1 siRNA(AKR1C1干扰组)和AKR1C阴性对照siRNA(阴性对照组)慢病毒载体,Western blotting验证转染效率, MTT法、低密度细胞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和划痕试验检测干扰AKR1C1表达对细胞增殖、集落形成、侵袭能力的影响,同时另设空白对照组(未转染慢病毒)。结果 NSCLC组织中AKR1C1的高表达率为94.0%(47/50),高于癌旁组织的6.0%(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R1C1干扰组细胞中AKR1C1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下调(P<0.05)。MTT法显示AKR1C1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细胞增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KR1C1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NCI-H460细胞的克隆数分别为69.60±4.03、69.00±1.63和70.33±2.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实验显示,AKR1C1干扰组穿膜细胞数为15.30±2.50,低于阴性对照组的30.00±2.20和空白对照组的31.30±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试验显示,AKR1C1干扰组细胞迁移相对距离为0.13±0.05,低于阴性对照组的0.56±0.05和空白对照组的0.6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KR1C1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其可能与NSCLC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8(miRNA-138)在膀胱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研究其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靶基因。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QPCR)法检测膀胱癌细胞T24和正常膀胱上皮细胞SV-HUC-1中miR-138的表达水平。将T24细胞分为3组:未转染组、miR-138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片段)和miR-138转染组(转染miR-138 mimics)。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的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138与SIRT1间的靶向关系。结果 膀胱癌T24细胞中miR-138的表达量为0.57±0.19,低于SV-HUC-1细胞的1.00±0.26(P<0.05)。miR-138转染组的miR-138表达量为2.59±0.67,高于未转染组的1.00±0.36和miR-138对照组的1.08±0.49(P<0.05)。miR-138转染组T24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未转染组和miR-138对照组(P<0.05)。 转染48 h后,miR-138转染组的细胞凋亡率为(29.8±1.9)%,高于未转染组的(5.8±1.2)%和miR-138对照组的(7.7±0.9)%(P<0.05)。miR-138转染组SIRT1的相对表达量为0.59±0.22,低于未转染组的1.00±0.35和miR-138对照组的1.20±0.42(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明SIRT1是miR-138的直接作用靶点。结论 miR-138在膀胱癌细胞中低表达,可能通过靶向SIRT1调控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膀胱癌T24 细胞增殖、侵袭和凋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 年5 月至2016 年6 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切片确诊的104 例膀胱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膀胱癌和癌旁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将siRNA-Gal3、siRNA-Control 分别转染至T24 细胞,用Weatern blotting 检测细胞的半乳糖凝集素3 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 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结果:膀胱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 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73.1% vs 9.6%,P<0.05),膀胱癌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 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均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siRNA-Gal3 显著下调半乳糖凝集素3 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干扰半乳糖凝集素3 表达后:T24 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半乳糖凝集素3 在膀胱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存在密切关系。干扰半乳糖凝集素3 蛋白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T24 细胞的增殖与侵袭,促进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N1(high mobility group B1 and N1,HMGB1 and HMGN1)在宫颈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10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术后肿瘤组织蜡块标本,其中Ⅰ和Ⅱ期各50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HMGB1、HMGN1、CD3和CD8的表达.根据总体的染色强度将HMGB1和HMGN1分别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根据有无细胞质表达分别分为有胞质表达组和无胞质表达组.分别比较高、低表达组间及有、无胞质表达组间肿瘤组织内CD3+和CD8+细胞数.结果:肿瘤组织内HMGB1和HMGN1的表达强度及有、无胞质表达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病理分级均没有明显相关性(P>0.05);HMGB1与HMGN1两者的胞质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HMGB1和HMGN1有胞质表达组的CD3+和CD8+细胞较无胞质表达组要高(P<0.05).结论:宫颈癌细胞HMGB1和HMGN1的胞质表达与肿瘤组织内高水平TILs相关,这一发现有望为宫颈癌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ET和MYND域包含蛋白质2(SET and MYN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2,SMYD2)调控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机制。方法: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集2019年08月至2020年03月的24对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分析SMYD2的表达量。构建SMYD2和腺瘤性息肉病蛋白2(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2,APC2)的小干扰RNA,使用Transwell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转染后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癌组织中SMYD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P<0.05),且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和HCT116中SMYD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细胞系FHC(P<0.001)。在SW480和HCT116细胞中敲低SMYD2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减弱(P<0.01),同时E-cadherin的表达量升高(P<0.001),而N-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量降低(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SMYD2与APC2的表达呈负相关(P<0.001),且APC2可以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在SW480和HCT116细胞中敲低SMYD2后APC2的表达量增高(P<0.001),而WNT/β-catenin通路中的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表达降低(P<0.01)。敲低APC2可以恢复SMYD2敲低引起的SW480和HCT11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降低(P<0.001),E-cadherin升高(P<0.001)和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c-MYC、CyclinD1降低(P<0.01)。结论:在结直肠癌细胞中,SMYD2通过抑制APC2激活WNT/β-catenin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从而影响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的ART对A549细胞作用24、48 h后细胞的增殖水平,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30 μg/ml青蒿琥酯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对A549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A549细胞经30 μg/ml的ART作用48 h后人抗原R(human antigen R,HuR)和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ART能够抑制人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P<0.05).与未处理组比较,ART(30 μg/ml)处理的A549细胞穿膜的细胞数目显著减少[(47.11±8.61)vs(131.00±14.58)个,P<0.01];A549细胞迁移距离显著缩短[(1.08±0.13)vs(2.91±0.24)mm,P<0.01];A549细胞内HuR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ART能够抑制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uR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