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云根  韩雷  方伟利  金波 《中国骨伤》2016,29(6):496-501
目的 :比较解剖型锁定钢板与Gamma钉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和Gamma钉内固定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AO 31A2.2-3.3)且随访超过12个月的患者44例。其中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患者16例,男6例,女10例;年龄32~83岁,平均56.5岁。采用Gamma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26~87岁,平均60.4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总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住院天数,术后疗效采用PPMS(Parker Palmer mobility score,PPMS)及HSS(Harris hip score,HH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2个月。Gamma钉组手术时间低于解剖锁定钢板组;解剖锁定钢板组失血量(术中+隐性失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于Gamma钉组;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首次完全负重时间解剖锁定钢板组较Gamma钉组延长;末次随访时Gamma钉组PPMS评分(7.50±1.78)与解剖锁定钢板组(6.82±1.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1,P=0.132);Gamma钉组HHS评分(83.25±11.18)与锁定钢板组(86.14±12.3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3,P=0.243);Gamma钉术后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解剖型锁定钢板组。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伴有外侧壁骨折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可避免外侧壁再次损伤,尤其对骨折严重粉碎、髓内钉操作困难患者,同Gamma钉相比术后髋关节功能无显著差异,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Gamma钉,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27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外侧壁骨折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40~102(73.8±2.9) min,术中出血量30~200(80.0±10.1) ml,骨折愈合时间12~17(14.3±2.1)周。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4(15.45±7.36)个月。术中发生外侧壁骨折1例,术后发生防旋钉部分退出1例。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91~95(92.7±3.6)分。结论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3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比较不同类型的外侧壁破裂患者的手术情况及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术中出血量10~300(101.67±76.29)ml,术后住院天数1~11(5.6±2.7)d,住院总天数2~26(9.9±4.4)d。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78~96(88.3±5.3)分。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评分:不同类型的外侧壁破裂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治疗伴有外侧壁破裂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良好,并不需要常规重建外侧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失败病例的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施乐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Evans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结果:所观察3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5.7)min,术中失血量(128.8±73.6)ml,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为(224.0±72.7)ml,住院时间14~20 d,平均17.2 d。出院后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1个月。3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退钉,4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术后1年死于脑卒中,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内固定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严重髋内外翻等。Harris功能评分平均为89.74±6.84;结果优10例,良16例,中4例,差2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可予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近端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把持,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选择,可稳定骨折断端,保证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5.
背景:应用髓内固定系统规范化治疗股骨近端骨折已得到临床上的广泛共识,但是对于某些特殊类型的股骨近端骨折如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等的治疗仍较困难。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PFP)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应用LPFP治疗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22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9例(Evans-Jensen分型:Ⅲ型5例,Ⅴ型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10例(Seinsheimer分型:ⅡA型2例,ⅡB型2例,ⅢB型4例,Ⅴ型2例);股骨颈骨折伴股骨转子下骨折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伴股骨上段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LPFP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采用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情况。结果:手术时间为65~150 min,平均96 min;出血量为80~750 ml,平均360 ml。2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7个月,平均12.8个月。1例患者在术后4个月发生锁钉断裂,2例发生延迟愈合,无一例出现切口感染和深静脉血栓。骨折愈合时间为2~20个月,平均3.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为78~99分,平均86分。结论:LPFP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股骨近端外侧壁不完整等特殊类型股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特点,是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14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Harris功能评分评价疗效:优10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13/14。无髋内翻畸形、再次骨折、拉力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发生。结论重建钢板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可以达到坚强内固定,避免了内固定失效和骨折不愈合发生,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股骨近端LCP治疗2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时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3例均获随访,时间6~12(9±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4~20(17±1.7)周.髋关节Harris评分:优13例,良9例,一般1例.结论 股骨近端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创伤小、出血少、对骨膜影响小,符合解剖形态,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23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随访4~18个月,平均(12.87±4.52)个月。结果:本组病例的平均手术时间(69.26±15.28)min(50~105min),术中失血量(200.22±53.92)mL(95~280mL),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3.17±30.47)d(80~180d)。术后1例轻度髋内翻。优良率为95.65%。结论: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早期内固定,效果可靠。术前行ASA评价对制定手术方案和改善疗效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手术治疗8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41例,PFN固定39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结果 80例均获随访,时间1~2年.术后3~5个月骨折均愈合,髋关节无疼痛且功能恢复良好.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据骨折类型及解剖结构合理选择内固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Evans Ⅰ~Ⅲ型可以获得相同的临床效果,但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更适用于Evans Ⅳ型骨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根据术中不同骨折移位情况采用相应的复位技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复位后股骨近端颈干角、术中骨折复位效果、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价复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切口感染及内固定失效发生。手术时间40~120 (79.7±22.6) min,术中出血量20~100 (46.6±24.3) ml。术中微创切口辅助复位21例(55.3%)。复位后股骨颈干角115°~140°(130.1°±5.8°)。术中骨折复位效果:优31例,良7例。术后住院时间2~6(3.6±1.1) d。37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4~15(6.7±1.6)月,1例患者术后1个月内因高血压继发脑梗死死亡。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1个月为80~95(90.1±3.5)分,末次随访时为86~97(91.9±2.9)分。结论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 年1 月至2011年6 月, 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者72 例, 64 例患者获得随访。男50 例, 女14例;年龄21~79 岁, 平均42.8岁。所有患者均为股骨单侧闭合性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间隔为2 h~16 d, 平均4.6 d。术后第l、3、6、9、12 个月门诊随访, 以后每年至少门诊复查一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拍摄股骨正、侧位X 线片。临床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 64 例患者手术时间45~120 min, 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50~650 ml, 平均210 ml。所有患者均于术后3~15 d可下地扶拐行走。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螺钉切割股骨头及断钉现象, 2 例患者出现髋内翻短缩畸形, 无骨折不愈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3.6~10.5 个月, 平均5.2 个月。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 优45 例, 良14 例, 可5 例, 优良率为92.19豫(59/64)。结论 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方法具有微创、固定强度高、生物力学特性佳等特点, 在治疗累及股骨干的转子间或转子下骨折时具骨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倒置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钢板治疗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4例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患者,男16例,女8例;年龄35~81岁,平均62.5岁。受伤原因: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摔伤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2 d,平均5.2 d;采用倒置LISS进行治疗,随访时拍摄股骨正侧位X线片。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疗效评价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16.2个月。手术时间(68.22±48.36)min,术中出血量(256.28±182.46)ml,住院天数(14.8±5.2)d。全部病例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8个月(3~8个月)。未发生深部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骨不连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6.49±12.28,其中优15例,良6例,可3例。结论:倒置LISS钢板治疗累及股骨干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疗效满意,术后需严格随访,不应强调过早负重。  相似文献   

13.
袁光华  梅永珍  黄红光  姚红军 《骨科》2014,5(4):225-228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6例(LPFP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DHS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0~24.0个月,平均12.6个月.LPF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4.
锁定钢板及缆绳联合治疗老年长段粗隆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和缆绳治疗老年长段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10年6月治疗26例老年长段粗隆间骨折,男16例,女10例;年龄50~65岁,平均(58.23±4.45)岁。车祸伤22例,其中10例合并其他复合伤;坠落伤4例。Evans分型:I型21(顺转子型),其中Ia型8例,Ib型10例,Ic型2例,Id型1例;Hrd型(逆转子型)5例。26例中均采用锁定钢板及缆绳固定治疗,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结果:2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顺利,术后7~14d下地无负重功能锻炼,6周逐渐负重功能锻炼,12周后逐渐完全负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疼痛(39.79±6.54)分,功能(31.08±9.45)分,畸形及活动(3.85±0.46)分,总分(77.31±13.97)分;结果优10例,良13例,可3例。结论:锁定钢板及缆绳适合治疗老年长段涉及粗隆Evans分型的各种类型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联合重建锁定钛板治疗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4年11月至2016年1月,35例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31-A3.3)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按是否重建外侧壁及内固定方式分为PFNA组(未重建外侧壁)、PFNA联合重建组(使用重建锁定钛板复位重建外侧壁联合PFNA内固定),通过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有无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3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脂肪液化发生。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平均14.4个月。所有骨折骨性愈合,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FNA组术后5例出现并发症,PFNA联合重建组1例出现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床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并发症、Harris评分PFNA联合重建组均优于PFN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FNA联合重建锁定钛板治疗累及外侧壁的粉碎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虽然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PFNA组多,手术创伤较PFNA大,但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下床活动时间、髋关节功能等均优于PFNA组,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减少卧床并发症及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6.
PFNA与InterTAN髓内钉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军  曹烈虎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伤》2017,30(7):597-601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6.5)岁。Inter TAN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5.4)岁;按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PFNA组(A2型48例,A3型16例);Inter TAN组(A2型37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7±1.2)d。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股骨头螺钉切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58例、InterTAN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3±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在股骨干骨折、头钉切出、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方面,InterTAN较PFNA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5.1,Inter TAN组为90.4±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具有较强的抗旋作用,更适合患者早期负重,降低髋关节内翻、头钉切出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身体耐受能力差、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适宜。由于随访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The incidence of fractures in the trochanteric area has risen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s of elderly people with osteoporosis. Although dynamic hip screw fixation i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still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tramedullary devices such as Gamma nail or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d proximal anatomic femur plates are in use for the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There are still many investigations to find the optimal implant to treat these fractures with minimum complications. For this reason, we aimed to perform a biomechanical comparison of the proximal femoral nail and the locking proximal anatomic femoral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Result:Nail and plate models were locked distally at the same level. Axial steady load with a 5 mm/m velocity was applied through the mechanical axis of femur bone models. Axial loading in the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was 1.78-fold greater compared to the plate group. All bones that had the plate applied were fractured in the portion containing the distal locking screw.Conclusion:The proximal femoral intramedullary nail provides more stability and allows for earlier weight bearing than the locking plate when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 of the femur. Clinicians should be cautious for early weight bearing with locking plate for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emur fractures.  相似文献   

18.
偏心固定与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颖  何伟  刘又文  冯立志 《中国骨伤》2015,28(2):117-121
目的 :比较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偏心固定及髓内固定两种方法的疗效,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7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2例,其中偏心固定组39例,男16例,女23例,年龄41~81岁,平均(62.68±10.69)岁,采用动力髋或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固定组43例,男15例,女28例,年龄43~78岁,平均(62.60±8.37)岁,采用PFN或PFNA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Harris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伤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8.3个月。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优良率为89.7%,髓内固定组优良率为9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心固定组骨折不愈合1例,动力髋主钉螺丝松动并继而发生髋内翻畸形。髓内固定组无防旋钉退出,髓内钉远端股骨再骨折1例。结论:两种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均有良好疗效,但是髓内固定较偏心固定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适用于骨质疏松和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