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病人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的可行性和术式的选择.方法 82例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92.7%(76/82),空肠造瘘术7.3%(6/8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9%(36/82),死亡率8.5%(7/82).结论 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及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76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手术特点及外科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15年来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患者15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70岁的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42.1%术前有合并症;术后并发症18例(23.7%),死亡3例(3.8%)。高龄患者术前有较多合并症,但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仍可使高龄患者耐受食管癌、贲门癌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3例高龄食管癌及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治疗情况。结果:手术切除48例,占全组的90.6%。术后并发症15例(28.3%),多为心肺并发症,围手术期死亡3例。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前充分准备,术中及术后加强心电监护、心肌保护和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46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的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的处理 ,手术的可行性及术式的选择。方法 对 4 6例70岁以上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式选择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手术切除率 91 4 % ,并发症发生率 4 5 4 % ,死亡 2例 (4 3% )。结论 对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做好充分术前准备 ,选择有效恰当的术式 ,正确处理围手术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96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6月~2011年5月96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对其病变特征、同术期处理及术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且进行电话随访。结果本组病例中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明显低于女性患者(73.3岁vS76.7岁,P〈0.05);上、中、下段各个发病部位均是男性居多;临床分期以Ⅱ、Ⅲ期患者居多;癌症患病种类与性别无关(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5年生存率28.13%。结论对高龄食管癌和贲门癌患者,如全身情况允许,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且应严格控制适应证及适宜的术式,加强围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52例,均采用左开胸经食管床胃代食管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全组52例患者中50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手术死亡率1.9%,开胸探查1例,半年以上生存率98.1%,1年生存率82.7%,发生并发症32例。结论: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条件允许情况下均应采取手术治疗,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围术期处理密切相关,特别是呼吸道的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21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以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住院病死率。方法:对21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术前认真做好评估,处理好术前合并症,充分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好手术方案,掌握好手术操作要点,术后加强监护治疗。结果:210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都得到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33%(91/210),住院病死率0.95%(2/210)。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症。但食管癌贲门癌高龄患者,机体储备能力和代偿能力明显低下,术前合并症多,术后并发症多,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术式的选择,积极稳妥地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做好合并症的诊治,术中及术后严密监护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分析93例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及术后处理。结果切除率94.6%,并发症发生率37.6%,病死率1.08%,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提示合理周全的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贲门癌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经过外科治疗的51例高龄食管贲门癌的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1例高龄食管贲门癌中,通过术前检查发现21例患有合并症(41.18%);48例手术切除(94.12%);8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5.69%);1例围手术期死亡(1.96%)。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4.50%(38/51)、47.06%(24/51)、27.45%(14/51)。结论 对于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及较为完善的术后管理,外科切除可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高龄食管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龄食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高龄(≥75岁)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高龄食管癌患者术前合并症发生率高(93.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6%,围手术期死亡率1.6%。结论 术前评估患者心功能,并结合原发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手术的时间及难易程度选择手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决定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我们对手术治疗的12例孤立性细支气管肺泡癌进行临床分析。在诊断方面,X线检查无明显特征性,CT检查可了解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经皮肺穿可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病理分型,分泌型1例;非分泌型9例;低分化型2例;经随访,后者预后欠佳。治疗上均应手术切除,对于低分化型细支气管肺泡癌则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功能肺组织。  相似文献   

12.
报告7.674例胃镜病理活检中发现的40例粘液细胞癌。本组胃癌占同期胃镜检出胃癌(285例)的14%,女性多于男性(21:19),平均年龄46.3岁,较同期其它类型胃癌年轻10岁之多。内窥镜下常表现为糜烂和溃疡,诊断正确率为62.5%。病理组织学见不同病例或同一病例的粘液细胞癌形态不完全一致,粘液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其粘液性质的异质性,11例呈酸性粘液,6例中性粘液,23例混合性粘液。对粘液细胞癌的组织发生、病理学鉴别诊断及其癌前病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225例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贲门癌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8年间在我科收治的220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高龄组(〉70岁)225例,非高龄组1981例,并比较两组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3年生存率.结果:高龄组术前伴发病患病率高于非高龄组(P〈0.01),高龄组病理恶性程度低(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龄组高于非高龄组(P〈0.01),死亡率及3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并非手术禁忌症,避免扩大根治术,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在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合酶与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食管鳞癌、胃癌及结肠癌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含量。蛋白含量用酚试剂检测。结果 :食管鳞癌、胃癌及结肠癌组织中NOS含量显著高于相应的正常粘膜组织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肠癌组织中NOS含量显著高于食管鳞癌和胃癌组织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食管鳞癌与胃癌组织中的NOS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肠癌的DukesD ,C期与DukesA ,B期之间NOS含量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DukesD与C及DukesA与B期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OS的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胃癌及结肠癌的形成有关。在结肠癌组织中NOS含量明显增高 ,这可能与肠腔内细菌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诱导结肠癌组织中iNO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因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再次手术的治疗经验。方法 将86例按肿瘤部位浸润范围归纳为 6类 ,施行不同手术方式。①残胃部癌 13例 ,9例施行了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②残胃贲门部癌 4 6例 ,3 8例施行了全胃贲门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空肠吻合 ;③贲门部癌 8例 ,直径小于 3cm ,施行贲门部食管胃局部切除、食管残胃胸内吻合 ;④食管下段部癌 11例 ,施行食管下段及胃贲门部切除、空肠或结肠代食管术 ;⑤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7例 ,5例施行了全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术 ;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襻式吻合术后食管中段部癌 1例 ,施行食管大部切除 ,倒转近端空肠襻代食管 ,食管空肠弓上吻合、空肠空肠吻合。结果  72例再次手术切除了肿瘤 ,手术切除率 83 .7%。术后 2例分别死于结肠坏死和呼吸衰竭。术后吻合口瘘 3例 ,吻合口狭窄 6例 ,切口感染 7例 ,脓胸 3例 ,膈下感染 3例 ,剖胸止血 1例 ,结肠坏死 1例。随访 1989~ 1999年 5 5例切除病人 ,术后平均寿命超过 2年。结论 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术后残胃部癌、贲门部癌或食管部癌仍应采用积极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 ,选用合适手术方式 ,注重手术质量 ,是提高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360例贲门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发现76例切缘残端癌,发生率为5.59%,上残端癌最常见,占81.58%。切除的肿瘤上、下正常组织愈短,残端癌的发生率也愈高。其五年生存率与无残端癌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关于这一事实的机理将在本文中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74例青年肺癌进行临床分析,并以185例老年肺癌作对照,显示青年肺癌中未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且恶性度高,转移早,发展快,愈后差,应力争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8.
王飞  徐晶晶  朱士俊 《黑龙江医学》2017,(12):1185-1186
目的观察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组织形态及发病年龄分析,探讨两者关系。方法收集33例确诊导管内癌标本,通过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不同形态导管内癌形态特征,并进行发病年龄统计。结果 33例导管内癌中,乳头型2例(6.1%),低乳头型4例(12.1%),筛状型4例(12.1%),粉刺型8例(24.2%),实性型15例(45.5%)。结论导管内癌可有不同的形态特征。SMA、P63联合应用,对观察导管内癌是否出现微浸润有重要意义。导管内癌在各年龄组中的发生率并无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97例乳腺癌、21例乳腺良性病变和96例其它恶性肿瘤ICLs进行了研究,发现ICLs有两种类型,A型ICLs含有分泌物,B型不合分泌物。乳腺癌ICLs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和其它恶性肿瘤(p<0.005),提示ICLs有助于乳腺癌的诊断和确定淋巴结转移癌的乳腺原发灶。并对ICLs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盆腔淋巴切除术加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 对11例子宫颈癌患者和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盆腔淋巴切除术加广泛子宫切除术,分析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数目、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14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268.5±23.3]min,术中出血量(185.0±24.6)ml,淋巴结切除数目(27.5±4.6)个.术后尿潴留2例,输尿管阴道瘘1例.14例患者均在术后随访中,未发现复发.结论 腹腔镜下盆腔淋巴切除术加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子宫恶性肿瘤安全、可行,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