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检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时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方法 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30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15例、正常新生儿10例于入院第2天测血胆红素浓度及CK—MB值。结果 生理性黄疸组和病理性黄疸组CK—MB值均增高,病理性黄疸组增高尤为明显,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时存在胆红素对心肌的损伤,CK—MB可作为胆红素对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脑、肝、肾等多器官的损害,研究发现对心肌的损害主要表现在心肌酶谱、心电图、心功能和心脏病理等方面[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游离胆红素血症心肌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于人院时(治疗前)和治疗后(显性黄疸消退后)抽不抗凝血3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等10项指标,部分病人同时做心电图、胸片检查。结果30例感染性黄疸患儿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尤以CK、CK-MB活性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前后高游离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升高与黄疸程度及黄疸出现时间、高度呈正相关,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出现心肌损害,与黄疸出现时间和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36例过敏性紫癜(AP)伴心肌损害患儿分析资料表明:AP累及多器官,消化道出血,并发氮质血症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心肌酶谱亦增高且持续时间长,大多数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异常随主要症状消失而恢复正常,但消化道出血,氮质血症者随访及积极治疗,并重点讨论了AP患者心肌酶谱及心电图变化可作为心肌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水平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心肌酶谱活性变化的意义。方法窒息新生儿74例。其中轻度窒息29例,重度窒息45例,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心肌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窒息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重度窒息组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P〈0.01)。结论新生儿窒息后可致心肌损害,心肌酶活性增高为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检测 ,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在未发生核黄疸时对脑损害及听力的影响。 方法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 结果   4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异常BAEP发生率为 3 7%( 18/ 49例 ) ,表现为各波潜伏期 (PL)及波间潜伏期 (IPL)的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 ,听阈值随胆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经治疗后黄疸消退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大部分恢复正常。 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力损害 ,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听觉诱发电位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胞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评估高胆红素血症在未发生核黄疸时对脑损害及听力的影响。方法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入院后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测定。结果 49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中异常BAEP发生率为37%(18/49例),表现为各波潜伏期(PL)及波间潜伏期(IPL)的延长和听阈值的增高,听阈值随胆红素浓度的增高而增高,经治疗后黄疸消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可造成听力损害,BAEP是检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听力筛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32例窒息后心肌受累的新生儿治疗前后心肌酶谱测定,了解心肌酶谱在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诊治中的意义。方法32例均自入院后12h及治疗后5~7天各静脉采血1次,作GOT、LDH、CK、CK-MB检查。结果窒息后心肌损害治疗前后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心肌酶多恢复正常。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做心肌酶谱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心肌损害并及时治疗,并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滤过功能的影响 ,应用酶联免疫试验测定 5 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胱蛋白酶抑制剂C(Cys.c)水平 ,并与正常对照组 4 0例进行比较 ,以判断其肾滤过功能的损害情况。结果轻度高胆红素血症对肾滤过功能的影响不大 ,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Cys.c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且血胆红素含量与血Cys.c水平呈正相关。对部分高胆红素新生儿黄疸消退后复查血Cys.c明显下降。认为中、重度高胆红素血症可造成新生儿短暂性肾滤过功能损害 ,血Cys.c是肾功能损伤敏感而可靠的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与血液流变学(血流变)的关系。方法将2005年6月~2007年4月新生儿科收治的单纯性新生儿高胆100例分为心肌酶异常组(观察组)和心肌酶正常组(对照组),行心电图及血流变检测,并观察轻、中、重度高胆患儿血流变的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前血流变表现为低切变和高切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心肌酶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显著降低。治疗后随着胆红素水平下降,上述指标也恢复正常,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随着高胆程度的加重,上述五项指标升高,而红细胞变形指数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引起心肌损害,高浓度脂溶性的胆红素在血循环中引起微血管中血流速度减慢,红细胞聚集,血液黏度增加,可致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缺氧加剧,引起心肌细胞缺氧性损伤。早期治疗可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滞度,预防新生儿高胆造成的心肌损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胱抑素C(CysC)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变化.方法 104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高胆组,根据其血总胆红素水平分为轻、中、重3组,各28、58、18例;同时选择4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非高胆组.测定血尿素氮(BUN)、肌酐(Cr)和CysC,并比较高胆组与非高胆组,以及轻、中、重高胆组新生儿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血总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 高胆组和非高胆组新生儿的BUN、Cr均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胆组新生儿的CysC高于非高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轻、中、重度高胆组新生儿的CysC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5.39,P < 0.05).新生儿的血总胆红素水平与CysC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 = 0.3,P < 0.05).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时,新生儿的CysC增高并随着血总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加剧,可能成为判断高胆红素血症时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敏感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损害的状况。方法对82例新生儿窒息患者进行测定心肌酶谱、心电图(ECG)等项目检查,以评价其心肌损害程度。结果82例中并发心肌损害66例,血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心电图异常48例。结论血清心肌酶谱及ECG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高原性心脏病(简称高心病)临床特征,探讨高心患儿心肌酶谱含量。方法将60例汉族婴幼儿高心进行分析,并以20例健康汉族婴幼儿作对照。结果高心男女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心组与对照组比较,高心组明显增高(P〈0.05),高心时病情越重心肌酶值越高,心肌酶谱含量与高心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心肌酶变化特征对于指导高心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拉萨地区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临床特征,探讨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心肌酶谱含量。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5例新生儿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进行分析,并与2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结果心肌酶谱:治疗前与治疗后、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CK-MB、MYO,P均〈0.01,TPIP均〈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P值〉0.05,心肌酶谱含量与病情程度正相关。结论心肌酶谱活动改变可作为预测病情的严重程度及作为预后评价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测定血β2微球蛋白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9例高胆红素血症和43例非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血尿素氮、肌酐和β2微球蛋白测定.结果 高胆组和非高胆组新生儿血尿素氮、肌酐值均在正常范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高胆组血β2微球蛋白浓度(4.06±0.73)mg/L高于非高胆组(2.01±0.76)mg/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中度高胆组(4.52±0.35)mg/L和轻度高胆组(3.35±0.41)mg/L 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重度高胆组(4.75±0.30)mg/L和中度高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胆红素水平与血β2微球蛋白浓度经线形相关分析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86,P<0.001).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β2微球蛋白明显增高,存在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并随着血胆红素浓度的增加而加剧,血尿素氮、肌酐不能反映此种变化;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予以积极干预并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以免加重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6.
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病理性黄疸对新生儿心肌组织的影响.方法 以2005年1-11月本科住院的38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同期32例生理性黄疸新生儿为对照组.检测二组新生儿总血清胆红素(采用钒酸盐法)、心肌酶(采用酶学速率法)、心肌肌钙蛋白(cTnI)(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同时观察临床表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1.二组新生儿血清AST、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CK水平均增高,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与临床标准相符,CK-MB/CK <6%.二组之间血清心肌各酶、cTnI无显著差异(Pa>0.05).2.观察组恢复期血清LDH、HBDH明显降低,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显著(Pa<0.05),AST、CK、CK-MB与急性期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3.急性期血清胆红素与心肌酶、cTnI均无明显相关(Pa>0.05).4.二组新生儿心脏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改变,临床无明显心肌受损症状及体征.结论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对心肌无明显损害.对早期新生儿诊断心肌损伤仅依据其心肌酶谱、cTnI值增高是不够的,还要根据新生儿临床表现及心脏彩超、心电图改变,并结合新生儿日龄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7.
87例肺炎患儿心肌酶谱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时心肌酶谱的变化,以指导临床。方法87例肺炎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同期门诊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肺炎患儿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K-M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小婴儿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炎患儿心肌酶谱增高显著,年龄越小心肌酶谱水平越高,心肌损害越明显,对小婴儿肺炎患儿要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心肌酶谱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IE新生儿心肌酶谱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HIE新生儿(HIE组)76例。其中轻度35例,中度26例,重度15例。分别于急性期和恢复期各抽取股静脉血2mL,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心肌酶谱[AST、CK、CK-MB、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健康足月新生儿24例为健康对照组,以同样方法测定心肌酶谱。对二组所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HIE急性期患儿血AST、CK、CK-MB、LDH、HBDH随病情加重均逐渐升高(Pa〈0.05),轻、中、重度HIE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中、重度HIE组与轻度HIE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5)。2.HIE恢复期患儿血AST、CK、CK-MB、LDH、HBDH随病情好转心肌酶水平逐渐下降,轻度HIE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a〉0.05),中、重度HIE组仍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5)。结论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HIE心肌损伤的指标,动态测定HIE患儿心肌酶谱可了解病情程度,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抗原效价与A(B)型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对夫妻ABO血型不合的O型血孕妇测定IgG抗-A(B)抗原效价,对A(B)型血新生儿脐血做血清学检查,按孕妇妊娠的次数及检验结果 分组调查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和发病时间.结果 (1) 第一胎与第二胎以上妊娠的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无显著差别,脐血检验结果 差异无显著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2) 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依次增高,新生儿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游离抗体阳性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3) 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1∶64、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新生儿(P<0.01).(4) 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依次增高,新生儿在出生3d内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妊娠次数与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无显著关系;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1∶32时,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增加;随着孕妇IgG抗-A(B)抗原效价增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概率增大,但对新生儿发病时间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在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危重组33例和非危重组45例。在治疗前和治疗1周后检测血AST、CK、CK-MB、LDH。结果1治疗前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2治疗后危重组患儿心肌酶各项指标仍显著高于非危重组(P<0.01);3非危重组患儿治疗后心肌酶下降显著(P<0.01),危重组治疗后心肌酶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时常合并心肌损害,测定心肌酶尤其是CK-MB,对诊断心肌损害以及指导临床治疗与转归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