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折射静校正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三维折射静校正方法的实现步骤,并通过实例证实三维折射校正方法替代野外小折射测量,更好地解决复杂地表条件下野外近地表风化层引起的静校正问题。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丘起伏变化较大.地震资料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振幅衰减问题和多次波问题。为此.对该区多个区块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在静校正、多次波衰减、一致性处理、速度分析、叠后去噪和叠后偏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该区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处理流程。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兼顾信噪比。应用结果表明.剖面品质满足了地质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4.
5.
准噶尔盆地腹部沙丘起伏变化较大,地震资料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振幅衰减问题和多次波问题.为此,对该区多个区块的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在静校正、多次波衰减、一致性处理、速度分析、叠后去噪和叠后偏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总结出一套适用于该区的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和处理流程,在提高分辨率的同时,兼顾信噪比.应用结果表明,剖面品质满足了地质解释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徐升  Don Pham 《石油物探》2007,46(6):541-544
在海上油气勘探中,三维地震资料的采集通常会持续半年甚至一年。在如此长的时间中,海洋的物理条件,如水温、含盐度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会改变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因此,在相同位置不同时间采集的地震资料会有不同的旅行时,从而产生了静校正问题。在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中,这是一个长期存在而未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了解决方法。该方法包括相邻测线段相对时差自动拾取和全局非线性反演,并在反演中引入先验知识加以约束。另外通过引入混合的l^1和l^2。范数使反演对相对大的残差不敏感,以消除自动拾取产生的误差。数值模拟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三维折射波静校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地表复杂的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静交正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用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即分别在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交互计算静校正量。  相似文献   

8.
地形大起伏地区静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旦丹  何樵登 《石油物探》1997,36(3):112-117
常规野外静校正方法总是在地表和基准面之间按垂直传播路径计算静校正量,在地表高差较大时这种做法会产生严重的误差。为有效消除这种误差,本文提出了一种静校正方法。它不仅在每一个CDP道集内考虑炮检距的变化,而且在每一道内实施动态的静校正。经理论模型验证,该方法所得到的静校正结果与在其准面上通过射线追踪方法所得到的理论结果相当吻合,两者的速度分析结果也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层析成像技术在静校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重点调研了层析成像技术在静校正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回转射线层析成像静校正找术,然后又介绍了层析拉平法(即在层析静校正后进行叠前皮动方程拉平)通过实例分析证实,层析成像静校正法优于射静校正,层析平平法优于层析静校正法。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三维开发地震在准噶尔盆地530井区的应用。证明该方法是查清复杂构造区构造特征的最精确的勘探手段。对该区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基本弄清了构造特征,为老油田进一步挖潜提供了丰富可靠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在地表复杂地区采用 一种震源激发获取三维地震资料,存在较大的困难。如果使用不同震源,要求在处理过程中,消除不同震源地震资料在振幅、频率、相位方面的差异。经研究提出了一种在不同震源激发条件下,三维地震资料的拼接处理方法:求解一个震源转换因子并应用到一种震源的地震资料中,将该震源的地震资料转换为另一种震源的地震资料。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对具有一-定信噪比的不同震源三维地震资料的拼接处理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准噶尔盆地南缘山地静校正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形、低降速带速度和厚度变化剧烈,高速层顶界面起伏不平,做好表层调查和静校正工作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的关键。分析了常用的几种调查表层结构方法的基本原理、适用条件和优缺点,考虑到工区内地形和低降速带厚度变化特别巨大,提出南缘工区采用联合调查的方法调查表层地质结构,以绿山折射静校正初至折射法(以下简称EGRM)为基础,综合小折射、微测井和τ值等资料,综合建立近地表结构模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在准噶尔盆地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准噶尔盆地开展的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是建立在盆地实际地质条件基础上的一种创新技术。近十几年的勘探证实,这一技术在准噶尔盆地的应用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3年彩南油田的发现,1999年陆梁油田的发现,以及漠北、石南、呼图壁、小拐、玛北、沙南、莫索湾等油气田的发现无不与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有关。1991—2000年,在准噶尔盆地中应用这项技术探明和发现的石油储量达5.16×108t,天然气达126.2×108m3.实践表明,大面元三维地震勘探的成本远远低于常规面元三维地震勘探,不失为一种多快好省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在准噶尔盆地开展了以大面元区带三维为主的一次三维地震勘探,旨在寻找大中型构造油气藏,成效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勘探目标向岩性-地层型油气藏转换,一次三维精度不足的缺陷逐渐显现,为此,在地质评价非常高的一次三维覆盖区开展了二次三维地震勘探.二次三维地震勘探突出应用了5项技术措施,即宽方位角观测与束间耦合,常规面元或小面元采集,地表相对潮湿季节施工,根据表层条件优选激发参数和应用中高频检波器接受与炮检联合组合.在厚沙漠区,二次三维资料主频比一次三维高15~20 Hz,达到45~50 Hz,其信噪比、保真度也有很大提高.对小断裂、不整合面、尖灭点和砂体的地震反射成像清晰度明显提高,岩性圈闭识别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微测井技术在地震资料静校正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静校正工作在地震资料处理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常规的静校正方法均存在一定的误差,不能满足高分辨率地震勘探的要求,而微测井技术能够提供一个较精确的静校正量计算方法,因此在微测井正演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给出了野外微测井资料采集方法,在取得微测井低速带,降速带厚度及速度数据后,计算出精确的静校正量并用于叠加处理中,从而保证了地震波的同相叠加,用该方法做出的叠加剖面连续性好,分辨率和信噪比也比较高,有利于微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的识别,实际资料处理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地震数据处理中静校正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静校正方法具有垂直时移的特征,经过静校正处理后各地震道的反射时间由浅至深产生了一个相同的时移。尽管各反射to时间在静校正处理后发生了变化。但在静校正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反射波同相轴的形态,这就使得动校正速度(通常称之为叠加速度)发生了变化。动校正速度的变化量往住取决于静校正对反射1o时间的改变,而反射to时间的改变又往往与静校正基准面和地震数据处理基准面的选取有关。在表层结构相对简单地区,所求取的动校正速度与实际观测到的地震反射波视速度比较接近,但在表层结构复杂、地形起伏较大的地区.经过基准面静校正后,特别是经过区域静校正后,静校正对动校正速度的影响非常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其动校正速度用于构造解释和地质解释会产生很大误差。通过理论模型的研究,定量分析了静校正对速度场的影响。为以后基准面的确定、基准面静校正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腹部大都为沙漠所覆盖,地表起伏的沙漠以及近地表沙丘沙厚度的横向不均匀分布,给地震勘探带来了诸多困难。它不仅严重地吸收了反射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中、高频信息,同时,使地震记录上来自同一地层的反射波在相邻记录道上产生不同波长的静校正时差(时间延迟),其时差的高频分量直接影响地震反射波的叠加成像效果,而低频分量可以严重扭曲地下地质构造形态。消除沙漠区静校正时差的影响,首先要研究沙漠区表层及近地表结构的速度、深度关系,从而建立相应的深度与速度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取激发点和接收点的静校正值,以消除静校正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地表及近地表地质体岩性的纵横向变化是需要对不同波长进行静校正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复杂地区的地震勘探中进行常规静校正时,由于受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数量的限制,加之相邻控制点之间的岩性变化,致使深度、速度关系差异较大,有时无法准确地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甚至不能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采用瞬变电磁法(TransientElectromagneticMethod),通过连续观测,可以获得地震勘探区地表及近地表结构的电性剖面,利用岩性与电性的关系,建立地表及近地表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部署地震微测井或小折射控制点以获取相应的深度、速度数据,从而建立地表及近地表速度—深度模型,可以求取准确的静校正量。这种以表层地质模型为基础建立的地球物理速度—深度模型,其静校正量的求取具有唯一性。  相似文献   

19.
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探区表层地质结构复杂,野外静校正很困难。常规模型静校正方法由于受自身假设条件的限制,难以满足实际复杂结构模型的精确描述而导致静校正量的偏差。初至拟合静校正法避免了复杂的近地表模型建立过程,以简单表层结构初至旅行时所呈现的线性渐变规律作为静校正量求解的目标。只考虑初至时间的变化,不考虑引起初至时间变化的原因。通过初至拟合的方法实现初至时间线性渐变规律的校正,将校正的初至时间分解到相应的炮检点,以达到基准面静校正的目的。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南缘独山子复杂地表区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海拉尔盆地铜钵庙南地区构造破碎、断块发育、地层倾角大、速度横向变化大,导致地震成像难度大,储层纵横向变化快、油水关系复杂,在常规地震资料处理结果上难以准确识别构造.无法满足解释要求,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成为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成像精度的首选技术。分析了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及勘探面临的问题及地震资料的特点和成像难点,并给出相应技术对策,即剩余静校正技术、偏移速度模型建立技术及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参数选取,展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三维地震资料深度成像技术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成像质量,有利于构造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